赵维!!!!!


本站公告

    休整三天后,我们来到库尔勒的边缘城市车而臣。这应该是我们进入沙漠前遇到的最后一个城镇了。这里是维族自治区,引入昆仑山脉的融雪积水,形成了沙漠边缘不多见的绿洲。小城不大,也就三四万人。主要街道摆满了摊档,卖着各种带有新疆###风味的工艺品,悬挂了许多色彩鲜艳的衣服。

    热希提和王磊去附近几个村子雇佣骆驼和向导。其他人没事就在镇子里闲逛。到了夜间,大街小巷挂满了红色灯笼,广场上维族少女翩翩起舞。维族少女带有欧罗巴人种鲜明的特征,皮肤白皙,高鼻深目,媚眼如丝,随着琴声快速旋转身子,裙子如蝴蝶般飞扬。

    这就是流传数百年,鼎鼎大名的胡舞。据说安禄山和杨玉环就是此间高手,尤其安禄山,硕大身躯转起来就跟个陀螺似的,把唐明皇迷得五迷三道。

    别样的异域风情,让我们耳目大开,无比陶醉。

    正走着看着,突然听见人群之中传来一阵悠扬古沧的琴音,一个嘶哑的老人正在唱一首歌,我一听就怔住了,牙齿不停碰撞,“咯咯”作响。

    越南人拍了一下我:“你怎么了?魔怔了?”

    大家都停下来,好奇地看着我。王婵担心地问:“你没事吧?”我挥挥手,示意他们不要说话。身边人潮往来,而我静静矗立,默默听着这个老人配着琴声唱歌。

    我眼角有点潮湿,咳嗽几声说道:“这就是《万物生》。”

    大家面面相觑,可惜此时老人这首曲子已经唱到结尾,戛然而止。琴声一转,继而琴音清越,老人用呼混不清的嗓音和吐字唱着一首听起来极为悲怆的歌,这首曲子也不知是什么语言,但听起来吞吐有力韵味十足,又不乏横空大气,似乎在讲述一个极古老的传说。

    众人心动,一起分开人群来到摊前。地中心坐着个穿着长袍的老人,眉毛胡须全都雪白,戴着象征回民特有的六边形小毡帽,正闭着眼动情弹着一个六弦琴。

    王婵蹲下问道:“老大爷,你弹得这是什么曲子啊?”

    老人睁开眼看了看,憨厚一笑:“这叫《黑色风暴之歌》,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讲述的是无情的风沙,怎么掩埋我们吐蕃人的故乡。唉,唱得不好,让远来的客人见笑了。”

    王刚是考古学家,特别敏感,一听之下大感兴趣:“老人家,你说的这个故乡是在什么地方?”

    这时,热希提和王磊挤了进来:“你们在这玩呢。安排的差不多,我们这两天就出发。”热希提一眼看见这位老人,赶紧施礼:“米阿泰老人。”

    这位被唤作米阿泰的人微笑点头:“我的好兄弟热希提。”

    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鼎盛时期曾统一青藏高原。著名的松赞干布就是吐蕃王朝最高的统治者――赞普。时隔近千年,岁月如流,经过了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的战争,经过了疯狂当道、血流成河的变易,经过了乐声悠扬、沧海桑田的变迁,如今吐蕃人已经很少看到了。

    据热希提说,这位米阿泰老人祖先是出自吐蕃人很有名的一族。当时正逢战乱,跑到龟兹和迦比试国定居过很长时间。

    这首《黑色风暴之歌》讲述的正是古迦比试国如何亡国的景象。

    米阿泰十分好客,第二天把我们都请到他家吃饭。这是当地很典型的一户中产阶级。靠放牧和种粮食为主要生计手段,他家一共十一口人,壮劳力都出去干活了。只有几个妇女正说说笑笑在一个类似土炕上烙着特色薄饼。

    中午在葡萄架下,我们席地而坐,摆了许多当地小吃。主菜是薄饼和手抓肉,辅以特色葡萄酒,吃得我胃口大开。越南人可算卯着了,头不抬眼不睁,狼吞虎咽。席间应我们要求,米阿泰又演奏了一遍《黑色风暴之歌》。

    一曲唱罢,大家纷纷鼓掌。米阿泰进房子里拿出一个很古朴的木匣子,打开之后,里面有一些照片和文件。

    我们互相传递,我一看这照片顿时懵了,上面照的是一只探险队和米阿泰全家人合影,最左边站着的赫然就是赵维。他身穿一件野外作业的夹克,笑得异常爽朗,这里论相貌还数得着他,小伙眉若朗星,青春阳光,只是由于多年野外勘探,面色黝黑,呈一种健康的古铜色。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