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帐中,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刘备,耳边不时传来义弟张飞那犹如震天响雷般的呼声,更是把那一丁点的瞌睡虫吓得没了踪影。
刘备干脆起身开始在营帐中闲逛起来,因为黄巾军已经溃败,军营中的警戒也不是那么严,刘备又是一身的汉军都尉装束,所以也没有人不识相地来拦住他。
信步在偌大的一个军营中,此时大多数人早已经睡下,整个军营静悄悄的,只有巡逻守夜的士兵来回的身影和脚步声。仰头望着空中高悬的明月,刘备心潮起伏。
刘备从小就知道了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小时候,刘备同村子里的孩子玩耍,村子中的大小孩子就都愿意听他的指挥,甚至专门有人愿意给他当马骑。
他家的院子中当时有一棵大桑树,那棵大桑树树干挺拔,树冠整齐宽大,幢幢如帝王羽葆车盖。
有一天,他忽然不愿再拿那些孩子当马骑了,他就指着这样一棵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车盖。”这句话就隐隐有当皇帝的意思了。
当时的他可能还不是很懂,后来渐渐地长大了,见多了,识广了,但是这个念头不仅丝毫没有淡去,反而是越来越清晰,并且像一颗种子一样,不断地生根、发芽、成长,已经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里。
原本要是大汉帝国强盛,百姓安居乐业,那么这个想法他最多也就敢放在心里想想,可能这一辈子也就是在想像和现实的穿插中渡过了。
但是偏偏大汉如日西垂,眼看着这座大厦就要摇摇欲坠了,这就给了刘备一个将梦想和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机会。
所以,他不断地锻炼自己,心无城府则不成大事,言多者必失,于是,他尽量地让自己变得有城府,变得少言寡语。
他待人礼让谦和,喜怒不形于色,并且专门结交那些有豪侠义气的朋友。
加上他似乎天生就有领袖的潜质,能够吸引别人来到他的身边。
所以,他有了关羽,张飞这两个万人敌的猛将义弟,有了蒲元,简雍这两个得力助手,而且都对自己忠心耿耿,关羽张飞更是与自己同吃同睡,虽无血缘关系,却胜似亲兄弟。
但是他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关、张都是绝世猛将之才,但是张飞嗜酒如命,且脾气暴躁;关羽内中自有一股傲气,现在还看不大出,但是一旦日后有了成就,恐怕就后悔发展成刚愎自用,难听人言了,所以两人都有致命的缺点,难以独挡一面。蒲元打铁技术高超,但是再高超,他也就是个铁匠。而简雍,的确是颇有才干,但是目光不够长远,掌掌文书,处理处理后勤事务尚可,其他方面实在是乏善可陈了。
刘备知道自己虽然挂了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但是事实上他不过是个一无所有的卖草鞋的。不像那些名门世家,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声望有声望,他这次起兵还是靠两个中山国的马贩资助才得以顺利招募军士,所以刘备的资本之薄可以说几乎什么都没有。
但是刘备没有气馁,他相信自己能成功,只要他努力。因为在他的前面已经有了两个成功的先例了。
这两位先辈正好是刘备的祖宗,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这两个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典范。所以这两位前辈走过的道路,无疑是有着相似背景的刘备必须加以效仿的。
老祖宗刘邦当年起于微末,而最终能够在项羽等数十路诸侯之中脱颖而出,定鼎天下,靠的是有张良,萧何,韩信这汉初三杰,再加上周勃、樊哙、夏侯婴、陈平等一众文臣猛将的相助。同样,汉光武帝也是有着云台二十八将这样众多的人才。
这说明了,不得天时与地利,尚可取人和而得天下。
所以刘备清楚地知道他在其他方面根本就比不上人家,要想成功,就必须得靠人和,只有把一大群人才团结到自己的周围,他才有资本在将来真正地有所作为,甚至是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刻意地去结交那些有才华的人,并且已经有了成果,但是这些还不够。
但是,想到这里,刘备不禁长叹一口气。
刘邦有张良、萧何和韩信,我的张良、萧何和韩信又在哪里呢?
刘邦建立汉朝后说功劳最大的是张良,因为张良为刘邦指明了战略方针,为刘邦规划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其他人的贡献再大也只是局部的,是可以被替代的,只有张良,他的全局作用是无人可取代的。
而刘备现在不缺能带兵的猛将,不缺能处理事物的干吏,缺的就是像张良这种能为他指明方向的战略性人才,也就是所谓的谋主。
此时,刘备的眼前浮现的是一张年轻清秀甚至尚且还带有一丝稚嫩,但是有着一双神光满蕴的眼睛的脸,陆羽,陆子明。
刘备对自己的识人之能非常地自信,因为这是他的根生立命之本。
从第一眼看到陆羽起,他就从那双神采四溢的眼眸中看到了野心的影子,没错,就是野心。
但是这种野心并不是对权力本身的那种侵略性的野心,而是一种更加远大的深邃的野心,或者说,是理想!
在之后的交往中,刘备证实了自己的猜想。陆羽在话语之中毫不掩饰自己对权力的渴望,但是这种渴望中又透露着对权力的一种蔑视,他的目的不是权力本身,而只是希望能通过权力这个工具来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成他理想中的那个,大同世界。
虽然陆羽的理想刘备并不以为然,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改变不了整个世界,所以陆羽的大同世界也只能存在在他的梦想当中。但是刘备喜欢他的这种野心,这种野心使人感到安全,如果可能,刘备也愿意来承载他的这种野心。
因为,刘备太需要人才了。
如果陆羽只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人,空有野心而没有真才实学的话,那么刘备也不会对他那么在意了。但是偏偏,陆羽不但有才华,而且是大才。
刘备忘不了在赶往颍川的路上,他们两人尝试着推算颍川战局的各种可能情况时,陆羽说的一段话。
“玄德兄,以我之见,颍川之势现在是势均力敌。皇甫嵩和朱儁两位大人若要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那么必定要出奇谋。举凡奇谋,可用于野战者,不外乎诱敌、设伏、水淹、火攻、夜袭这五项。自古至今,用兵之谋千变万化,但也不过是其中一种,或者是几种合用。所以,我根据两位中郎将的用兵风格,和颍川的地形以及气候判断,最有可能被采用的就是火攻和夜袭。秋季天干物燥,易用火攻,贼无将略,可施夜袭。若是能以此二计乱敌阵脚,再发以堂堂正正之兵,破黄巾易也。这就是所谓,奇正结合,取胜之道。”
刘备忘不了陆羽当时神采飞扬的脸庞,照耀在淡淡的阳光下,闪闪的仿似蒙上了一层金光。当时,刘备的心中只剩下了一个念头:莫非这就是上天赐给我的张良、韩信?
之后,刘备更是加强了同陆羽的感情交流,并且有意无意地关心起陆羽的从前。然后,从管亥那个大嘴巴那里打听到的一件事,更是加强了刘备得到陆羽的渴望。
陆羽提出的破黄巾三策,特别是当管亥得意洋洋地说出上策时,刘备就像是被一道雷怔怔劈中,呆立当场。
震撼,这是刘备当时唯一的感觉。中、下两策还只是停留在了战术层面,用了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上策却已经涉及到了战略层面,看到了黄巾暴发的根源,甚至是顾及到了大汉未来的发展。若是朝廷能用此策,恐怕大汉皇统又能再稳固几十年了。
如果说,之前的军论还只能说是纸上谈兵的话,从这破黄巾三策上,刘备真正地看到了陆羽那宽广的战略性眼光和能够洞悉事情本质的智慧。而这些,正是刘备这个小团体中目前最缺少的东西。
所以虽然现在的陆羽还没有充分的经验和人生阅历,缺乏一些必要的磨砺,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以后可以慢慢培养获得的,刘备对陆羽真的是欲得之而后快!
若是能得陆子明相助,我就是如虎添翼啊!可惜,我无权无名,难以招揽,成功的希望渺茫啊!刘备又是不禁一声长叹,不过转而又高兴了起来:“幸好子明也不是什么名门世家出身,名气也不大,不然那就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现在至少还是有点希望的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以真心待他,他必定也会以真心回报于我的。”
嘴里嘟哝着,又转过一个弯来,刘备的眼前出现了一座依旧灯火通明的营帐。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