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八) 二战穆棱(八)


本站公告

    与头一次渡河时整整一个满编中队全军覆没相比,这一次日军的损失不算大,伤亡也就在一百人上下,十多分钟后,第一批日军就冲上了河滩。

    河滩和沙滩不同,在沙滩上,一脚踩下去,再拔出来不费多大力气,对行动速度的影响有限,但是河滩就不一样了,刚融化不久的冻土层死死地咬着每一只陷进去的脚掌。

    这种情况和残酷的东线苏德战场多少有些类似,不过应对的办法也不少,比如铺上木板或者稻草,再不济穿草鞋甚至光脚都要灵便不少,偏生关东军装备精良,穿的都是皮靴皮鞋,一旦陷进烂泥里,使出吃奶的劲,拔出来的往往都只是臭脚。即便偶尔幸运地救出了鞋子,上面粘着的厚厚的烂泥却使得下一步更加举步维艰。

    当年戚家军踩着简易的滑板,纵横驰骋,大杀陷入同样境地的倭寇,几百年后,双方的后代再次展开了殊死的拼杀!

    或许日本兵确实比较思维僵硬,但绝不是后代某些影视作品中刻画的那种傻瓜笨蛋,他们至少小学以上的学历水平,就远非中国的半文盲军队可比,因此,日军很快就发现在泥地里直立行走极为不便,不但行进的速度大为减慢,而且更容易成为固定靶,便纷纷卧倒,不顾泥水的污秽,手脚并用地匍匐前进。

    渡河日军的主力逐次上岸,一边架起机枪,一边缓慢而坚定地向抗日铁血军的阵地逼近,一部分日军则协助工兵部队,顶着抗日铁血军的枪炮袭扰,试图将木筏联结起来,以便最终使得大片散乱的木筏形成宽阔的浮桥,从而大大加快渡河的速度。

    过了河滩的泥地,就是被枪炮打得七零八落、尽皆倒伏的的芦苇地带,这里离抗日铁血军的阵地约有一百五六十米,----这正是步枪发挥作用的最佳距离,双方士兵终于全面投入了战斗。

    日军一旦摆脱了恼人的烂泥的困扰,因为地形不利所带来的劣势便少了许多,他们凭借着高超的战术素养,趁着铁血军的机枪更换弹匣的间隙,迅速地向前挺进着。

    历史上,直到1934年,国民党兵工署才决定采用捷克式ZB26作为制式轻机枪,而事实上,在此之前,各地军阀多有进口采购,比如广东地方军阀早在1930年就向捷克采购了一千挺,西北军阀也采购了一千余挺,在捷克沦为法西斯德国的牺牲品之前,共有三万挺以上的ZB26交付到了中国,至于其各种仿制品,则更是数不胜数。

    将一代名枪ZB26作为制式轻机枪,自然是因为其品质精良、操作简便、易于维护,如果换成德国人的MG34、MG42,那对中国军队无言,无疑会成为一场灾难----这两种具有金属风景雏形的机枪可不是随便谁都能用得了的。

    而抗日铁血军的机枪基本上都是捷克式及其仿制品,所以普通士兵一般操起枪来就能打,机枪射手可以随倒随补,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的机枪手,甚至是副射手,并不是只会开枪扫射这么简单。

    虽然在理论上,只要不出故障,某些机枪通过弹链或者弹斗,可以无限时地持续射击,但绝不包括捷克式这样需要更换弹匣的轻机枪。

    捷克式采用的是双排供弹的20发弹匣,更换起来倒是不会慢到哪里去,但是压子弹进弹匣就有区别了。一个熟练的副射手,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提供持续火力,而一个新兵,不手忙脚乱地掉子弹就不错了。

    另外,捷克原厂出品的ZB26配有一个叫做快速装弹器的附件,其设计非常巧妙,只需要将十来个装满子弹的桥夹(每个桥夹装有五发子弹)放进去,压动拉柄,桥夹便自动落出,装满一个20发的弹匣仅仅需要几秒钟,而其仿制品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抗日铁血军的捷克式恰恰很少是原装进口货。

    另一方面,临时替补充当机枪手的士兵往往操起机枪就是一通扫射,食指一压上扳机,就没有要控制射速的意识,更谈不上和两侧的其他机枪交替掩护、压制。这些机枪手入伍时日尚浅,经验严重不足----相对老练些的在第一次穆棱河阻击战中伤亡惨重,他们哪里有老孙那般自如的控枪本事!

    开火的命令一下,阵地上的机枪同时“突突突”地猛烈扫射起来,煞是整齐,这在外行眼里看起来很是热闹,可鬼子们却是大喜过望。

    果然,随着20发子弹很快倾泻一空,大多数机枪几乎同时停止了射击,鬼子们哪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趁机迅速跃进,几个来回下来,不少日本兵已经逼近到了不足一百米以内。

    机枪的压制作用无法充分发挥,那么就只能靠步枪来解决战斗了。但是依靠坚固阵地与空旷地带的日军对射的抗日铁血军,居然常常被敌人打得抬不起头来。而不得不暴露身体的机枪射手,更是换了一茬又一茬,成了战场上最夺命的职业!

    如果说之前武进不允许普通士兵在三四百米的距离上和日军对射,是出于对双方射击水平差距的考虑,然而,在日军突进到不足百米后,通过观察战场情势,武进很快就发现了情况的极度不妙。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绝不愿意将敌人放到现在这个距离上。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在五十米到一百米的距离内,三八大盖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优点:可以将表尺框竖起来,并将目标与准星同时套在立框里,以概瞄方式作快速射击,凭着经过严格训练的射击技术,日本兵足以做到枪枪命中!

    因此,狡猾的日军并不急于近一步逼近,他们停留在五十米开外,只是偶尔以不超过班级的兵力发动试探进攻,寻找对手防御最薄弱的区域。或许在狭窄的战壕里,极少数战士的膂力也能够将手榴弹扔到这么远,但是绝大多数战士仍然不得不望洋兴叹。

    从一战时起,阵地战就变成了一种消耗战,双方在火力相当的情况下,往往是用人命在填,拼的就是谁先耗光弹药、谁的人先死光、谁的精神先崩溃,谁就能笑到最后。

    但是现在,器不如人、技不如人、兵力不如人、战斗意志也未必如人,再这么拼消耗拼下去,先垮的一定是抗日铁血军的新兵!

    好在还有迫击炮和掷弹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住日军,但是日军的炮兵也不是吃素的,对手只要移动稍不及时,就会招来一阵覆盖性炮火。

    日军打得顽强,铁血军的官兵们也杀红了眼,一个倒下,另一个就立刻填上去,战壕里伤亡的官兵无法得到及时的转移,已经到了让人踩不下脚的地步!

    这样下去绝对不行!难怪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损失常常超过日军的数倍,这时候的精锐日军的确不好对付。武进趴在战壕边,一边开枪射杀目标,一边寻思着怎么才能把局势扳过来。

    可想来想去,受制于种种客观条件,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看来只能豁出去一搏了。

    “传令兵!”

    “有!”

    “命令:决死队做好出击准备,荣誉连和二团突击营进入预备阵地,一团把鬼子放近了再打,不到三十米以内,不准开火!”

    没过多久,日军的一线指挥官就明显感觉到,支那阵地的抵抗力度大大削弱了,枪声越来越零星,有些地段甚至完全沉寂下来。是弹药打光了还是顶不住皇军的猛攻了?或者另有诡计?不管怎么样,出于对部下战斗力的绝对信任,日军指挥官相信,支那军队再玩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杀给给!”看看时机差不多了,鬼子军官的指挥刀一指,军号声响起,鬼子们从地下一跃而起,猫着腰,直向数十米外的支那军阵地冲去,五秒钟后,双方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三十米!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