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日军出洞】


本站公告

    洪刚看向王杰民的目光又柔和了些,马上说道:“参谋说的对。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下手才能最好。”

    薛兴华笑问道:“什么时候他们会两败俱伤?我们插手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如果我们现在不做好一切准备,我们又怎么能抓住战机?”

    王杰民马上说道:“大清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大国,如果是小规模的冲突,不痛不痒地打一下,只是宣示他们各自的武力,战争可能很快就会结束。这样的话,也就不需要我们插手。如果是大规模的冲突,是师长平时所言的一旦开战就是两个国家的国运相争,那么他们至少得打上三年五年,**年是的可能性最大。如果象英国法国那样打上一百年也是不可能。而且依我的分析,大清国胜利的可能性比日本胜利的可能性大得多,《风雨报》上的文章我也看了,断言大清朝必败,上面说的有点道理。但他们忘记了最根本的一条。”

    “哪一条?”

    “真如师长你以前说的,战争打的是二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就是说战争的结局不会因为哪个皇帝少吃一餐饭就能胜利,也不能因为哪个太后多住了一间房子就会失败。”

    薛兴华想不到个海军参谋还把自己平时说话来对付自己,他问道:“按你这么说,我们应该在三四年之后再插手?”

    “对!至少是等一段时间再。他们谁都不会很快垮掉。”

    秦洪刚插道:“我还要说一句,大清国和日本会不会真的打起来很难说。如果拖上三年五年不打,我们怎么办?”

    薛兴华反问道:“能怎么办?的第一批士兵已经派出去了。”

    王杰民见薛兴华固执得难以理喻,只好嘀咕道:“如果战争拖上八年九年,我们有这么大的实力支撑这么久吗?”

    薛兴华只有阵苦笑:都看好地大清国在日本地全力进攻下。没有坚持到一年就投降了。1894年8月1日清朝向日本正式宣战仅到1895年17日就签下了屈辱地卖国条约《马关条约》。这几个月还包括双方谈判停火地时间。实际上战斗在1895年2月12日海军提督丁汝昌开枪自杀。北洋水师整体投降后清朝地军事行动就彻底失败了。

    可是这些事情自然不能跟洪刚、王杰民说。他只好笼统地说道:“大清国是我们地祖国。我们不是外人更不是趁火打劫地强盗。就如自己地子女帮父母一样。没有什么条件可讲。他们埋怨我们也好。赞扬我们也罢。我们都要做。说一句不好听地话。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国内逃出来地。在国内人心目中地名声并不好。这是一次为我们自己正名地机会。我薛兴华在这里说一句话。无论这一战是失败还是成功论赚钱还是亏本。都要打。而且是付出全力地打!所有地人都要把心思转到怎么打、怎么打赢上来。现在我还说一句狠话。即使大清国和日本不打起来。我也要拿小日本开刀。让我们地舰队打到小日本家里去他们今后只能吃粥。他们地狗屁天皇不是只吃一餐饭吗?那就饿死他!”

    二人连连点点。一副很受教育地样子。但心里都不以为然:我们就不信你这支猫突然不吃腥了。没有好处地事你会做?你肯定是发现了有便宜可占地事。

    薛兴华地话由薛兴华自己在后来地有关会议上做了宣传。众军官和三发市地市政府官员都把心集中到了怎么为即将到来地战争上面。他们心里虽然不踏实。但大家都积极完成薛兴华所安排地工作。

    借助于薛兴华地威信和以前地一连串胜利。在薛兴华地高压下整个三发市军政大员地思想终于统一了。

    统一了思想薛兴华又给参谋人员一个很大地任务:为兴华军陆军登陆朝鲜、为兴华军海军进军黄河制定详细地计划。他为参谋们假设了几个条件:中日在八月份开战。中日两国都是全力而战。战争只延续一年。

    虽然薛兴华对整个甲午战争的历史熟悉,清楚地知道甲午战争中最著名的三场海战和六场陆战,但他没有说出来担心战争结束之后别人把他看成怪物。

    三场海战是丰岛海战、大东沟海战、威海卫海战,六场陆战是成欢之战、平壤之战、鸭绿江海防之战、金州旅顺之战、威海之战和海城之战。海陆九场战斗没有一场中国取得了胜利。

    将文案工作交给参谋薛兴华自己继续忙自己的事,只是过一二天去“指点指点”他们参谋们的计划与前世的历史慢慢吻合。

    如果将来有人发现计划太正确了,那

    家讨论的结果“怪”不到薛兴华一人身上。

    这天薛兴华带着陆军参谋魏利贺参观中华南洋第一兵工厂的地雷生产。不久前吴寿喜从英国引进了一项地雷生产技术,生产出来一批之后今天准备用山羊做实验。

    看着一群山羊茫然不知地朝前走,薛兴华心里竟然有了一丝不忍。当它们走过埋设地雷的地方时,爆炸的地雷将山羊撕碎了抛向各处,未死的山羊吓得四处乱逃。

    薛兴华看了一会,说了一些鼓励性的话就会回赶。因为现在工厂的主要精力用在生产手榴弹上面,地雷的生产只能靠边。不过,薛兴华还是在新加坡订购了一大批地雷,让运输船运往朝鲜那个叫高原的小镇。

    历史上,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就大量使用地雷。在袁世凯发往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电报中就有如下内容:“日兵万人分守汉城,四路各要害及我军由陆地前来(汉城)之路均置炮埋雷,每日由水路运弹丸、雷械甚多……”

    正想着袁世凯时候,通信参谋徐健业骑马给薛兴华送来了一封机密电报。电报是上海的廖卫先拍来的,只有寥寥数语。

    薛兴华读完电报之后微着摇了摇头,心里对这个廖卫先的大局观非常认同。想到自己刚才在思考袁世凯的问题就来了这么一封电报,还真有的神奇。他对毕恭毕敬等他下命令的徐健业道:“回电!袁!”

    徐健业写了这个字,见薛兴华不但久久不说话还动身就走,连忙问道:“师长,现在不急于回电吗?”

    薛兴华反问道:“我不说了电吗?”

    “可你只说了一个‘袁’字,而且你说的底是哪个字,是援助的援还是原来的原……”

    “呵呵,是姓袁袁,就回给廖先生这个字。”

    “是!”徐健业虽然不明白为什单单一个字,但他还是立即回复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日本的战争气氛也越来越来。田虎手下的徐一凡带着他的营也安全地达到了朝鲜的高原镇。与他们同去的还有一部分工兵,用来在弹药物质库周围用水泥石头建筑堡垒,防止将来日本人的进攻。

    沈元宜的手下从日本、朝鲜得到的情报也越来越多,薛兴华从这些情报中选出一部分,对它们进行一些“完善”后再发电报给《风雨报》进行刊登。

    沈元宜多次发现薛兴华看完他提供的情报后,似乎很随意地选取几份,然后很“随意”地进行大规模地修改再发出去。《风雨报》上刊登的消息与沈元宜得到的消息相差不是以道里计,有的完全是面目全非,一点原有情报的影子都不见。真不知道薛兴华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在朝鲜和日本的情报人员,还是在用假情报蒙骗世人。

    他多次心里想:“他这么随意改,然后不管不顾地刊登在报纸上,难道就不怕别人说他捏造新闻?难道他的另一支情报人员真的能搜集到那么机密的情报?”

    薛兴华确实是在“捏造”新闻,只不过这种捏造是有根据的,就是他脑海中所记的甲午战争情况,只要沈元宜的情报能提示一下,他就能联想出很多事情来。他自然不会和沈元宜说这事,就让他怀疑有另外一个情报组织吧,还能激发他的竞争心。

    事实上薛兴华是有另外一个情报组织,那就是那些释放回日本的日裔。虽然经过日本政府大肆追捕后传过来的消息很少很少,也基本没有多少价值,但有时候也能佐证薛兴华记忆中的东西。

    六月九日的《风雨报》上刊登消息称日本政府于六月六日决定派一个混成旅团四千人由大岛义昌少将率领入朝进驻汉城,其理由是保护汉城的日本商民。

    六月十二日的《风雨报》刊登去年从日本驻大清国特命全权公使转为日本驻朝鲜特命全权公使的大鸟圭介已经于六月九日率四百名海军陆战队员强行进入汉城。同时刊登消息称为了应付朝鲜战事,日本政府于六月九日成立了战时大本营。

    六月十五日的报纸披露东学党起义军已经被朝鲜政府军打败,又迫于清军大兵压境下,起义军领导内部产生了分裂并决定与政府军议和,起义军于六月十二日退出了他们占领的全州。

    六月十七日的报纸登载朝鲜政府质问日本派兵进入朝鲜的理由,大鸟蛮横无礼地答复“韩匪不能自除,请华代o”,证明韩政府兵无力保护在韩日人,故率兵“自卫”。

    【感谢订阅】(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方便下次访问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