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步兵五大技术


本站公告

    听了刘立志充当教练员为新兵张波讲解,看了刘立志示范,新兵张波趴于地上,手握真枪,开始第一次触电。手握弹夹,肩胛顶住枪的底部,让枪和身体融为一体,单眼瞄准,让那瞄准器、准心和练习靶的10环标志连成一线。扣动扳机,砰的巨响,配合那强大的后坐力,才明白什么叫真家伙,才体验到什么叫刺激。先练习,射击5发,9环、9环、10环,一班长刘翔在靶前喊着新兵的射击成绩,虽然有2枪脱靶,但第一次射击真家伙的新兵张波,也算不懒,要知射击位与靶位相距可有100米。

    木柄手榴弹的拉火绳。拉火绳是一根长约10多公分的白棉线,很结实。拉火绳的一头涂有2-3厘米长的黑色摩擦涂料,这是手榴弹的拉火头;拉火绳的另一头拴着一个银色的金属环,金属环如21世纪一角钱硬币大小,这是套在小拇指上的拉火环。

    拉火绳平时是藏在手榴弹木柄里的。投实弹时,拧开后盖,捅破防潮纸,抠出拉火环,把拉火环套在小拇指上,然后投弹。在手榴弹出手的瞬间,一扣手腕,套在小拇指上的拉火环就随手拉出了拉火绳,于是,手榴弹在出手的同时就拉响了,拉火绳就挂在小拇指上了,所以,凡投过实弹的兵,都有拉火绳。

    当然,手榴弹也不会马上爆炸,还有3秒钟左右的安全持续时间,这正好就是手榴弹的飞行时间,理论上说,手榴弹拉响后还有3.8秒的安全时间,但投实弹训练时,没人敢按这个时间出手,赶紧扔出去就得了,害怕伤着自己,所以,投实弹对新兵来说,既是个最近似实战的爆炸感受,也是个很危险的训练。

    一个新兵一个实弹,立姿投弹30米及格,刘立志给新兵是这个规矩。

    进行投实弹训练,这是刘立志排新兵的最后一个训练课目。

    那天,大家去训练场的路上有点异样,连队的步伐走得有点拖沓,口号也不亮,军官士官士兵脸木、眼呆、心悬着。其实,大家都投过教练弹,投得不错,全连都及格了,但一说要投实弹,大家心里都有些忐忑不安,谁都知道,真手榴弹会炸。

    新兵的训练课目主要是步兵的基础课目,如队列、体能训练、轻武器射击等,刘立志排里那批兵里学得快。各个训练课目,新兵人人都冲在前面,个个都有两下子,一个比一个牛,谁也不服谁。

    新兵训练中只有两项是最基本的步兵课目,也是行伍之必需:一是轻武器射击,二是投实弹,哪有当兵的不会打枪投弹呢?不管你将来去当什么兵,升多大官,既然入了行伍的门,真枪得会打,实弹也是得会投。打了真枪,投了实弹,于是,新兵就有了一点行伍的感觉了,就知道实际的战争和书上写的,嘴上说的战争有什么区别了。

    12月初说要投实弹,大家都有恐惧感。投实弹不同于实弹射击:实弹射击是你拿枪打靶子,你打靶子你过瘾,靶子不会打你,你打着打不着,自己也伤不着;但投实弹不同,一旦实弹在手,掏出拉火绳,心里就发慌,全身就发软,腿就迈不开步。

    谁都清楚,投实弹搞不好要死人,刘立志都紧张,新兵自然也紧张,怕出事儿。

    训练就是如此,一动真的,兵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投实弹的场地是预先特殊设置的。

    刘立志让人在训练场上预先挖了一条4-5米长的堑壕,有一人深,挖堑壕的土在紧贴堑壕的外侧堆起了一座半人高的掩体,新兵在堑壕内侧的平地上投弹,万一谁失手把手榴弹掉到地上了,可以把手榴弹踢到堑壕里去,或者干脆自己跳到堑壕里隐蔽起来;万一谁投得不远,掩体也可以挡住手榴弹的弹片,以免伤人。投弹位置的后方是不能有人的,万一谁投到后面去了呢?新兵投实弹时什么都可能发生,所以,投弹处一般是两个人,一个是班长,另一个是新兵。万一新兵出什么情况,班长能帮忙处置。

    军队投实弹训练中,死人伤人的事儿常有。

    掩体外的前方是投弹的方向,前方30米处有一条用白石灰撒成的白线,这是立姿投弹及格的标识线。训练中的立姿投弹,通常是可以助跑的,依自身情况助跑或站在原地投弹出手。

    投弹这天,排长和颜悦色,面带微笑,跟没事人一样。他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五官都向鼻头紧急集合,谁都摸不准他是真笑还是假笑。

    全排先在堑壕前列队。排长站在队列前,离士兵只有3-5米远。当着全排的面,他从弹箱里拿起一颗实弹,拧开后盖,桶破防潮纸,掏出拉火绳,把拉火环套在小拇指上,然后,排长手握弹柄往士兵面前一举,先笑,后说:“大家看好了,这是准备拉火的状态,”说着,他的手掌突然一松,“啪”,手榴弹一个跟头就从他手里掉了下去。

    队列马上乱了,当时就有人要往地上趴,要往外面冲,大家脸色刷白。

    排长没动,排头的士官也没动,排长看着惊慌失措的队伍笑,没有口令,于是,大家都不敢再动了,排长还是盯着士兵们笑,片刻,队列重新恢复了队形。

    手榴弹没掉到地上,吊在刘排长右手的小拇指上了,一根拉火绳牵着,弹头朝下,弹柄朝上,既没有冒烟,也没有响,安安静静的:悬空了。

    刘立志看着恢复了镇静的士兵们,一笑,不是讥笑,诚心地一笑,说:“别紧张嘛,炸不了!炸,也是先炸死我。大家看好了,拉火绳是拉出来了,但不够劲!所以不会炸。记好了,要有8公斤的力才能够把手榴弹拉响,手榴弹才600克重,这能拉响吗?”

    “拉―不―响,”大家齐声回答。

    “对了。不拉不响,不使劲拉也不响,记好了!”刘立志一边说着,一边张着右手在队列前面走来走去,示意给大家看:手榴弹就吊在他右手的小拇指下,一根白色的拉火绳牵着,晃来晃去的,晃得人心跳。

    “当兵的不敢扔手榴弹,那不是扯狗蛋吗?手榴弹是我们看家的本事,敌人远了,你可以用炮打,近了呢,拿尿吱吗?”队伍里有人笑,刘排长高兴了:“你们敢不敢扔哪?”

    “敢!”

    开始!”刘立志命令道。

    士兵们都撤到刘排长侧后30米开外的位置,那里是训练场边缘的下坡地,士兵们都躲在坡下,伸长脖子看得见排长的位置。

    训练场上空了,只有刘排长一个人站在堑壕旁,脚下一侧放着3箱手榴弹。

    一个兵把拉火环套在小拇指上后向排长示意时,排长刘立志笑了,两眼眯成了一条缝,挺满意的样子;那兵还记得,手榴弹一出手,就连忙爬在掩体后面,撅着屁股,胳膊肘撑地,双手抱头,双眼紧闭,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不知道,只听着前面“轰”的一声响,就完事儿了。

    那兵赶紧抬起右手,一根拉火绳挂在小拇指上,他心里特高兴,乐呵呵地就跑回去了。

    隐蔽地上的新兵自觉地分成了两伙:凡投过实弹的聚成一伙;还没投弹的成另一伙。

    那个兵立即钻进了投过弹的那伙儿中。那伙儿每人手里都捏着一根拉火绳,拉火绳的一头上拴着一个发亮的拉火环,另一头捏在手头上,“悠悠”的转着,拉火环在阳光下划着闪亮的圆圈圈,带响。

    那伙儿得意地向没有拉火绳的人摆活自己多么勇敢,投了多远多远;没投弹的另一伙人,呆呆地听着,要么就伸着脖子看人家投弹,要么呆呆地看着那伙儿玩拉火绳,带着羡慕的目光,不安地等待叫自己的名字。

    值班员点一个兵的名:轮到他投弹了。他爬上训练场,跑步到刘立志跟前报到。刘立志拿起一颗手榴弹,一手握住弹头,然后把弹柄递给他,很温和地说,“别紧张,拿着”。

    “不……紧张,不……紧张,我……我一会儿……就好……”他结巴起来了,脸色苍白,人往后退,就是不伸手去接手榴弹。刘立志看着他笑,拍拍他的肩膀,一会儿,刘立志又拿起他的右手,把弹柄放在他的右手中,他一接过手榴弹,整个人就开始颤抖。

    “啪”的一声,手榴弹掉到了他的脚下了,他像马惊了一样,扭头飞快地往回跑。

    到了隐蔽地,他一头就往那伙儿投过实弹的队伍里扎,一个新兵上去拦住他,问:“你有拉火绳吗?”

    “我……我……我……”他结巴起来。

    一场哄笑。那个新兵硬是把他推出去了。

    他转身又往那伙还没有投弹的人群里扎,又一个新兵出来把他往外推,说:“不行!出去了就不能回来!”坚决不让他进去。

    “我……我……”他又结巴了。

    又是一场哄笑。他站在两群人中间,一脸虚汗,嘴唇发抖,高频率地眨眼睛,一脸无助无奈的可怜像。

    副排长干预了,说:“大家别闹!”然后对他说:“你先休息,别紧张,最后再说。”他一个人灰溜溜地坐在两伙人之间,低着头,谁也不理他,他也不理别人。

    眼看着那伙儿人越来越多,没投弹的人越来越少了,最后,两伙成了一伙,外面只剩他一个人了,突然,“报告”一声,是那哥们起立了。他向副排长报告:“我要投弹,”他抿着嘴,挺坚决的样子,副排长同意了,他转身就跑回了训练场。

    刘排长问他:“没事儿啦?”

    “报告排长,我没事儿了,”他出口流利,一点儿不结巴,神色正常。

    “那好,准备投弹!”,排长命令道。

    “是!”

    排长再次把手榴弹递到他的右手中,一握实弹,手又抖起来了,排长一手扶住他的肩膀,一手把住他握弹的右手腕,说:“别紧张嘛,深呼吸!哎,对了,这玩意儿,不拉弦儿不炸,别怕!”

    他还是抖。

    刘立志开骂了:“你这个吊兵,回去吧!扔个手榴弹就紧张成这样子。”

    他站着不动,满脸憋得通红。一会儿,他控制住了自己,手不抖了。

    “好啦?”

    好了,”他声音洪亮。

    “不紧张啦?”

    “不紧张了,”他不结巴了。

    “好样的,继续,”刘立志命令道。

    刘立志站在他的右侧,始终与他保持一臂距离。刘立志双脚与肩同宽,重心下沉,身上绷着劲儿,说:“把后盖打开,好;”

    “把防潮纸捅破,别紧张,用小指头使劲儿捅!不错”;

    “把拉火环套在小指头上,对,套紧啦!好。投弹时别犹豫;”

    “是!”他信心十足,口气坚决。

    最后,刘立志一手把住他握弹的右手腕,一手扶住他的肩膀,帮他找准了投弹的方向,刘立志的眼睛不时地扫一下身边的堑壕和掩体,语气依然平和:“很好。记住扣腕,往前投!”刘立志叮嘱到。

    “投弹!”刘立志命令,同时闪开两步,撤到他的侧后。

    他站着没动,两眼注视前方,大义凛然的样子,突然,只见他左手猛地从握在右手的弹尾上一拉,“啪”的一声,他把手榴弹拉响了,突然间,他右脚向前跨出一步,侧身,举起左手使劲扔向前方,很规范的样子,但是,他左手扔的不是手榴弹,而是一个拉火绳,我们都看清了,他把拉火绳拽出来扔出去了。

    他依然原地不动,直挺挺地站着,右臂下垂,右手里的手榴弹吱吱作响,弹柄尾部直冒青烟。

    所有的人全愣住了。

    刘立志大喊一声“快扔!”一个箭步从他的侧后冲了上去。他还愣在那里,刹那间,刘立志右手一把夺过他右手里的手榴弹,顺势往掩体外一丢,于此同时,左手按着他的脖领子,右脚拌住他的右脚,往下一摁,一个跟头,俩人一起滚到堑壕里去了。

    “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了。

    全排都冲上去了,刘立志和他都从堑壕里爬了出来,混身是土。

    刘立志问他:“你吃饭用那只手?”

    “右……右手”。

    “打枪呢?”

    “右……手。”

    “擦屁股呢?”

    “也……也是右手。”

    “就是投弹用左手,是吗?”

    他点点头。

    刘立志列嘴一笑,说道:“没想到啊,你这个左撇子还是个多面手啊!”

    全排轰笑。

    他低着头,羞愧无语。

    刘立志逗他:“你还是个结巴?”。

    “我……我不是……”

    “集合!直接去食堂”。刘立志没再听他说,命令道。

    午饭后从食堂出来,刘立志叫住他,捏捏他的左胳膊,又捏捏他的右胳膊;看看他的左手,右看看他的右手;说了一句:“看走眼了,这小子还真是个只用左手投弹的左撇子。”

    刘立志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很注意了解每一个战士的特点,

    投完弹后他很蔫,像霜打的茄子,因为班长骂他:“真他妈傻,把拉火绳扔了,把手榴弹留着,真牛啊。”

    行伍有行规,一动真的就熊,谁都看不起,而且还起哄,再说也白说。真要有两下子,谁都服你。

    新兵训练连结束的一天,第一营营长沈应时在一连连长陪同下亲自到第一排来了。沈应时说:“不行,还得投!多大点事儿呢?不是没死人吗?死了人就不投弹啦?那你算什么当兵的,一个手榴弹都投不了,回家抱孩子去。”沈应时还说:“投弹是我们看家的本事,每个兵都得会,打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有一颗手榴弹就能战斗,再投!”

    刘立志带出来的这个排他给定了个规矩,丢人事大,出事事小,荣誉感特强,任何事情都不能服输。

    沈应时命令:“今天让你们长长见识。新兵都给我散开,到后面去找地方隐蔽,谁也不许给我闭眼睛,瞪眼看着,看看手榴弹是怎么扔出去的?看看炸点在哪里?看看手榴弹是怎么炸的?”

    训练场在一个山洼里,山洼里有几块不同高程的平地,全排撤到训练场侧后的菜地上,菜地比训练场稍低一些,菜地边有几棵树,地里还有没有清除的玉米秆,一排人就隐蔽在里面,还有的兵爬到猪圈的棚子上看。沈应时等站在一排的后延,没有隐蔽。

    “排长,你先投,叫他们新兵见识见识,什么叫投弹!”沈应时命令。

    开阔的训练场上只有刘立志一个人,他避开了原来的堑壕和掩体,站在堑壕和掩体一侧的平地上,一切都看得一目了然。

    他面前的地面上整齐地立着4颗手榴弹,他在做准备:转腰,甩臂,然后俯身拿起一棵手榴弹,一面静静地注视着前方,一面在手里做着拉火的准备:他在寻找目标。

    训练场的前方位是并排的两座小山,两山把持着一个山崖口,由从山崖口往里是一道很深的山谷。,山峰连连看。。山崖口不大,4-5米宽,一条土路从中间穿过,山崖口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棵柿子树,像两个卫兵把持着山崖口。柿子树很大,深秋的华北,树叶已经不在,柿子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大柿子,又像两束高大的花灯立在山崖口的两边。

    刘立志后退了几步,站住,注视着前方。片刻,他大步上前助跑,侧身,甩臂,转体,手臂伸直,整个身体像拉满的弓一样向后绷紧,突然,他的身体在快速运动中猛地向前一下张满,手榴弹出手之际,手腕随势往下一扣,这是拉火动作,“嗖”地一声,手榴弹飞向天空。

    冬日的晴空中一个小黑点向前飞着,像小鸟儿一样,飞得很高,很慢,飞得像迫击炮弹的飞行轨迹一样,形成一条优美的抛物线,“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了,爆炸的位置正好在山崖口右侧那颗柿子树上方2米左右的地方,手榴弹是凌空爆炸的,如雷贯顶,柿子树被上方的炸雷猛烈地震撼了。

    硝烟散尽,柿子树依然矗立,但树上的柿子一个都没了,地上金灿灿一片,那是柿子的碎块

    一排的士官和新兵第一次亲眼看见这种景儿,全都愣了。

    一片掌声。

    接着,刘立志的第二颗手榴弹出手,手榴弹向山崖口左侧的那棵柿子树上空飞去,这一颗手榴弹有点偏,偏向柿子树的右侧,接近两棵树的中间,炸点也稍低一些,几乎碰到了柿子树右上方树梢上的柿子,“轰”地一声,还是凌空爆炸。

    左侧树上的柿子没了,只剩几个残缺的柿子吊在柿子树左侧的树梢上,晃来晃去。两棵柿子树相向面的一些枝条也被炸掉了,山崖口门户洞开。

    又是一片掌声。

    刘祥对宁鹰说:“肯定超……超过60米,肯……肯……肯定。”

    刘立志在场上走动,不时地往山坡上看,然后,回到了原来投弹的位置站住。助跑,投弹,刘立志的第三颗手榴弹呼啸着出手。

    这颗手榴弹的弹道比较低伸,很像加农炮的弹道,直击前方右侧的山坡上,手榴弹在落地的瞬间就爆炸了。山坡上没有大树,只有一些不大的野酸枣树和杂草,都已枯黄了。一块比篮球大小的石块从右侧的山坡上翻滚了下来,一直滚到山崖口中间的土路上,不动了。

    手榴弹准确地击中了右侧山坡上的一个石缝,石缝约有30公分宽。爆炸崩掉了石缝左侧的一块独立石,山坡比较陡,石头滚动的轨迹上也没有障碍,石头一直滚到山崖口的土路上,正好把路堵住了。

    显然,这颗手榴弹的目标,是刘立志精心选择和计算过的,他想用石块把山崖口的土路堵住。

    沈应时带头鼓掌,全排的掌声又响了起来。

    刘立志手握第四颗手榴弹,注视着正前方左侧小山的正斜面上。刘立志的下一个目标大家都猜到了,他要在左侧的小山上再找一块石头。目标是明显的:山崖口左侧的山坡上有一块独立石,独立石成滚圆形,也如篮球大小。独立石距山崖口的直线距离约2米,但是,独立石的右侧是上坡,独立石不可能经上坡从右侧滚到山崖口的土路上去。刘立志几次迈步跃进,结果又退了回来,他低着头在想什么。

    训练场上鸦雀无声。

    他抬头,起步,向前跃进了5-6米,第四颗手榴弹出手,手榴弹的轨迹像加农炮的弹道那样低伸,像加农炮炮弹那么有力,手榴弹直接击中了独立石的根部,着地的瞬间就爆炸了。

    “轰”的一声,独立石向上翻了一个跟头,然后顺势向下滚动起来,先向下滚,然后向右滚,石块像被遥控着一样,一直滚到山崖口的土路上,两块大石头一左一右摆在土路中间,仿佛是谁为了堵住这条路专门搬来的。

    刘祥和宁鹰还专门爬上去看过独立石横向滚过的路线,独立石是沿着一条横向下斜的雨裂滚下去的,这条雨裂好像是专门为这块独立石滚到山崖口的土路上而挖的,左高右低,不深不浅,不宽不窄,没有障碍,石块正好通过。

    山崖口被堵住了,两块石头霸占在土路上,一左一右,土路的两侧一地柿子碎片,金灿灿地,两侧还是那两棵柿子树,但光秃秃的。

    这是第一排第一次见识步兵的“五大技术”之一。第一排谁都没有想到过,第一排谁也没有看见过,手榴弹能这么厉害。全排都看傻了:这是第一排第一次感受投弹的魅力,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感受手榴弹爆炸,

    最后,那个兵又补扔了一颗手榴弹,这是没的商量的事。

    刘立志没帮他什么,他自己投的,投得不错,事后,他拿着拉火绳给他一同班的人看,对他们说:“真……真他妈过……过瘾,过瘾。”

    刘立志和第一排大伙说:“利用炸药爆炸的作用,把某一地区的土石方抛掷到指定的地区,并大致堆积成所需形状的一种爆破技术,主要用于爆破敌人工事筑城。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单药包爆破时,爆破漏斗中的介质大部分以接近于最小抵抗线的方向抛出。

    在这种情况下,可找到通过药包中心的一个空间曲面(称为布药面)。这个面的法线方向大致就是抛掷方向。有时由于爆破区地形的限制,采用等量对称的布药形式不能满足抛掷方量和抛掷距离的要求,就要适当选择和安排药包的位置和药量的分配,以控制抛方的抛速大小和方向,达到预期目的。

    由此可见,为使爆破达到“定向”的要求,必须考虑爆破区的自然地形。选择适当地形或人工改造地形是定向爆破的技术问题之一。通常要求敌工事高和坡度合适,坡面平整,坡面长度足够,定向爆破的另一技术问题是计算抛掷距离和堆积形状。计算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爆破的成败。目前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体积平衡法给出计算抛掷堆积体最远抛距(连续堆积体的前边缘)和重心抛距与药量的关系,再根据爆出爆破漏斗的土石体积等于堆积体的实方量,描绘出堆积体形状。这一方法较适合于近抛距(即抛距不超过五倍最小抵抗线)的情况。②弹道法建立抛距和耗药量(即抛出一方介质所用的药量)的关系,由工程需要的抛距来求出耗药量,再根据作战需要的土石方量求出需要爆破的方量,从而大致确定药包的布置形式。这一方法较适合于远抛距的情况。上述两种方法基本属于经验方法,因为在确定抛掷速度和抛掷距离方面,带有很强的经验性。定向爆破须经精心设计,首先是根据作战需要和现场地形工事掩体情况大致确定爆区,再对爆区进行地形勘测。在此基础上即可进行爆破设计。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药,准确确定装药量;还必须包括洞室挖掘,装药爆破,起爆网路。

    刘立志还把后世的拼刺刀的技术向第一排介绍:“当你个人遇到4个对手,武器也差不多,人强你弱,你不能即刻拼杀,应该退却,你要大踏步的后退,后退是要有目的的。一、后退中不断观察对方4人中的指挥员、技术最好的、最差的、跑得快的等等,知己知彼,盘算自己的打法;二、找一堵墙、一间房、一棵大树、一个水塘、一面悬崖或峭壁,放在你的背后做你的“靠山”,你离开“靠山”2――3米空档作为你灵活运动的“根据地”,你的背后180°范围内也就安全了,逼对方只能在你的面前。

    对方不管怎么站立,总是一字排开或半圆包围,比如顺序:3、2、4、1。4是指挥员,3最强,2最弱,1害怕死。3向你突刺而来,你不要和他拼,但要用力格档他的枪,把他格档到你的左侧3米以外。你的枪突然刺向2,要一刺毙之,至少要重伤他,让他失去战斗力;

    3会掉头而来,你要把他格档到右侧,让3和1来一个相互躲避,使他俩判断的失误,有时会造成他俩的互相伤害。你的枪刺却直刺4。4一慌,下达指挥口令:“你俩上!”3返身之际,你已经刺中4。

    1慌了,哆嗦着后退几步。3显得很孤单,并且体力也消耗、精神烦躁、连连辱骂1:“真是个怕死鬼。”你这时要高喊:“缴枪不杀,1,你杀死3有功。”3担心1从后面刺伤自己,回头观望,你上前一步,用枪被带绕住3的枪,用你的刺刀威逼3的喉头,1上前帮你夺下3的枪。你俘虏了3和1,你押着3,1背着几支枪,一起加入了你的队伍。1:4变成了,3:0,你获大胜。”围在刘立志周围成一圈的第一排士官士兵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向刘立志请教。刘立志接着继续说道:”刺杀是近战歼敌的重要手段,在未来消灭军阀战争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准备拼刺,预备用枪是拚刺的准备动作,这个动作做好了,就能防守严密、利于进攻,并从精神上给敌人以威胁。如果面对敌人,“哗”的一下把枪送出,一次就做好准备动作,并且怒目相对,就会使敌人不寒而栗。反之,就会助长敌人的气焰。所以,在“预备用枪”时,一定要做到动作正确有力,精神抖擞,气势雄壮。预备用枪的动作要领归纳起来为:“压顶送,二同时,一般高”。压顶送,就是以虎口的压力和四指的顶力,将枪送出;二同时,就是转体、出脚和出枪要同时,两手握枪要同时;一般高,就是刺刀尖约与喉部同高。当听到“枪放下”的口令时,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半面向左转,同时收回左脚,左手将枪迅速交给右手,成持枪立正姿势。第二是怎样前进、后退和跃退,前进时,以右脚掌的蹬力推动身体向前,同时左脚迅速向前一步(脚跟先着地),右脚以同样的距离跟进。后退的方法是,以左脚掌的蹬力推动身体向后,同时右脚后退一步,左脚以同样的距离后退。连续前进或后退的方法可按前进或后退要领连续进行。跃退时,以左脚掌的蹬力,右脚掌的弹力,使身体向后跃起。落地时按左、右脚的顺序先后着地。总的说来,前进、后退和跃退的要求是,两脚离地不要过高,枪刺不要摆动过大,上体始终保持预备用枪的姿势。第三是怎样向后转在战场上,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即刚把前面的敌人刺死,后面又上来了敌人。这时,就应该迅速地向后转,消灭后面的敌人。向后转时,以两脚跟为轴,身体向右转90度,同时两手向后拉枪(枪面向内),并转头向后看。这时,枪托约与小腹同高,左手腕轻贴身体,左小臂略成水平;随即以左脚掌为轴,用右脚掌的蹬力,使身体再向右转90度,右脚向后撤一步(也可以右脚掌为轴,左脚向前上一步);同时,右手拉,左手推,劈枪成预备用枪姿势。向后转时,要动作迅速、姿势正确。摆头、拉枪与转体、劈枪与撤步要协调一致。劈枪不要横扫,要勇猛有力。“

    刘立志采取讲解和示范的方法教第一排的弟兄学习刺刀拼杀技术,突刺防刺对刺等则在训练中一点点融入,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刘立志给大家说:”任何武器都不过是一把与敌人搏杀的刺刀,拼的就是人的胆略和意志。“

    “......土木工程学,重点分为三个内容,一,勘察;二,设计;三,施工。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土木工程,是军事用途上的土木作业。”正在讲课的刘立志不经意地抬眼,看到了门口站着的何应钦和沈应时,他停顿了一下刚想报告,却看见何应钦挥了挥手,示意他不要停下。两人找了个角落坐了下来,居然掏出了纸和笔。

    第三排的士兵们一般都没见过何应钦,可是他们见过顾祝同。看到沈应时陪着一个中年军官到了课堂,大家顿时“嗡嗡”地议论了起来。

    “带上你们的耳朵,闭上你们的嘴。”刘立志皱着眉头扫了一遍课堂,接下来就是一片鸦雀无声。

    “我们所说的战壕、掩体、堡垒、防炮洞还有你们即将学到的单兵坑,也就是散兵坑,另外,还包括复合型地道,包括防御节点、排污、防毒、防水,火炮射击柱础等等,都属于军事土木工程作业......”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