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平定商团叛乱


本站公告

    1924年9月,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趁此时机,从广州赴韶关,准备北伐。临行时,将广东的一切事务均委托给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全权处理。代行大元帅职权后,胡汉民首先遇到的棘手问题就是处理广东商团谋叛一事。

    我因为知道回有这一场叛乱的发生,故而认真的在这一时期了解动向和专门收集商团的历史与现在的实力。广东商团成立于1912年,起初是商人的自卫组织。它成立后在广州历次变乱中总是守中立,后来商团逐渐被帝国主义、大地主、大买办所操纵,成为敌视革命政权的一个团体。商团谋叛事件的出现在胡汉民代行帅职前就已发生。1924年5月下旬,广东商团代表在广州集会,成立商团军联防总部。总部由英商汇丰银行广州支行买办陈廉伯任总长,佛山大地主陈恭受任副会长。商团军联防总部成立后,扩大了自卫武装的规模,企图与革命政府用武力相抗衡。8月上旬,商团通过南利洋行,私自购进价值一百万元的军火,计长短枪约近一万支,子弹三百多万发,并由悬挂挪威旗的丹麦船"哈佛号"偷运到广州。革命政府将这批私运的枪弹悉数扣留,孙中山命令蒋介石派永丰、江固两艘军舰,将私运枪支弹药的"哈佛号"监押停泊于黄埔军校门外,所有枪支弹药由黄埔军校看管。

    私运枪支弹药被查获后,陈廉伯煽动商界人士,组织请愿团,并派出商团军两千余人到大元帅府,要求发还枪械。附近的佛山、花县、三水等十四个城镇的商团也受指使派武装来广州,对政府施加压力。孙中山亲自接见了全体请愿人员,说明政府扣械的理由。陈廉伯的目的没有达到,遂采取更加激烈的对抗方式--鼓动商人罢市,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陷广州于混乱之中。

    针对商团的种种行径,革命政府内有两种对立的态度。广东省长廖仲恺主张坚决镇压,并于8月20日公布了陈廉伯、陈恭受等"私运军械"、"煽动罢市"、"纠集土匪"、"勾结北方军阀,图谋内乱"、"推翻政府"等罪行,通缉二陈。同时派武装进入广州市防范,以备不测。时黄埔军校学生军听从廖仲恺的调遣,蒋介石对全校学生训话,号召他们要服从国民党及政府的指挥和调遣。以汪精卫、伍朝枢等人为代表却持另一种意见,主张和平解决。滇军军长范石生、师长廖行超又出面调停,实际上是帮助商团索还被扣军火。在内外力交加之下,廖仲恺因严办商团的主张不能贯彻,辞去了广东省长的职务。

    在这种情况下,胡汉民代理大元帅,并接手处理商团事件。但胡汉民向孙中山提出了一个条件,绝对不听鲍罗廷的话,只听自己的主张。这说明胡汉民对待商团处理的方式要不同于鲍罗廷等人的镇压主张。

    胡汉民与广东资产阶级的关系较为密切,多年来在广东的活动使他对广东资产阶级产生了好感。尤其是广东的商人,在广东光复前后的合作支持态度及在历次变乱中的中立立场,都给胡汉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胡汉民认为商团事件的发生不过是少数商人所为,与大多数商人无涉。于是他对商团采取了以下两项温和的措施:

    第一,取消了对陈廉伯、陈恭受的通缉令,发还他们的私产。

    第二,派人与商团联系,会同商团头目去黄埔察看所扣枪械,并与之商妥双方都接受的解决办法:发还长短枪四千支,商团以各商店立即开市及缴足二十万元并抽全市房租捐一个月为对政府军费的报效。双方商定10月10日为发还枪械日期。

    孙中山为了顾全大局,表示"如得实款","械可发还",批准了胡汉民的解决商团事件的两项措施。在批准胡汉民温和的解决方案的同时,孙中山也准备了另一手,在10月9日商团发出第二次罢市通牒之后,从韶关写信给在广州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的蒋介石,指示他立即成立革命委员会,以备不测事件的发生。

    不测事件果然发生了。

    10月10日发还枪支这一天,商团派出武装以保护接领枪械为名,在长堤西濠口一带放出步哨,实施戒严。实际上这是向政府作武装示威。这一天正值"双十节",广州市工人、农民、学生

    召开欢庆大会,会后游行。当游行队伍来到长堤西濠口时,商团放出的步哨竟不允许游行队伍通过,并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二十余人,受伤和被捕亦有数十人,是为"双十惨案"。

    孙中山在韶关获悉"双十惨案"的消息后,立即指示胡汉民对商团要严加处理,不得再事姑息,"生死关头,惟有当机立断,切勿犹豫,以招自杀"。并宣布成立革命委员会,孙中山自任会长,委员为许崇智、蒋介石、汪精卫、廖仲恺、陈友仁、谭平山六人,专事处理商团变乱一事,在此期间,革命委员会代表政府全权负责。

    在革命委员会成立初的六名成员中,没有胡汉民,而蒋介石却位列其中。蒋介石在商团事件发生时,就倾向于对他们实行强硬的手段,他曾对黄埔军校的学生讲,商团购械有帝国主义在背后支持,帝国主义是中国的乱源。因此,从商团私运枪械的查获,到被扣枪械的看管,乃至在商团怂恿商人罢市期间维持社会治安,黄埔军校的学生军都走在前面。当对付商团需要武力解决时,孙中山当然首先想到的是蒋介石。

    孙中山没有让胡汉民立即参加革命委员会还有另外的考虑,为了顾全北伐大局,能和平解决则不用武力手段。当蒋介石提议孙中山,胡汉民应名列革命委员会委员之中时,孙中山道出了实情:胡汉民长于调和,不长于彻底解决(指武力镇压)。孙中山在给胡汉民的信中说得更加清楚明确,"兄不在列者,留有余地也"。

    后来,商团的反动气焰日愈嚣张,把和平解决之路堵死。10月12日,广州商团在市内到处张贴传单,除煽动商人继续罢市外,还提出了"驱逐孙文"等反动口号,并蛊惑人心,扬言陈炯明要从东江来进攻,号召北江一带的商团武装要在北伐军回广州时共同起而抵抗等等。至此,孙中山才彻底放弃和平解决的幻想。

    10月14日,孙中山电令由胡汉民代理革命委员会会长,命令胡汉民迅速收缴商团枪支,不可一误再误,以免后患。胡汉民接到孙中山命令后,马上下令警卫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飞机队、甲车队、兵工厂卫队、军校学生军等所有军队,统由蒋介石指挥。黄埔军校上上下下都动员了起来,校长蒋介石也下令将扣押在军校的原商团非法购买的军械全部发放给学员们.

    凌晨4时,以黄埔学生军我所在的第三学生队为主力的平叛部队,在广州市内同时向商团武装发起了总攻击。战斗一打响,同学们怀着保卫革命政府,为死难同学复仇的怒火,如离弦利箭,纷纷向敌人猛扑过去。商团武装本是乌合之众,多是一些被裹挟商民和拿钱雇来的社会闲散人员,哪里抵挡得住黄埔学生军这种凌厉勇猛的冲击。踞守西瓜园的商团与金佛庄所率三队我刘立志李仙洲、陈赓、关麟征等学生军未交火片刻,即全线瓦解,纷纷弃械四处藏匿。普济桥头的商团军更是一见黄埔学生军开到,早如惊弓之鸟。西关,这是商团在广州全市防守最严密的地区,是陈廉伯“广东省商团联防总部”所在地,沿街设有一道道的铁栏和木栅匣子,并用麻袋筑成数十个射击掩体,构成街坊式堡垒防御工程。数以千计的商团军,正是凭借着这些街坊堡垒顽抗。因为西关的独特地形,使得学生军进展缓慢,看着不断有同学负伤,作为前线总指挥的何应钦心急如焚。这时,站在何应钦身后的我看了看天空,又看了看自己旁边一家卖煤油的铺子,灵机一动,对何应钦说道“总指挥,天已经没下雨了,我建议用火攻,用火烧他娘的。”说完用手指了指自己身旁卖煤油的铺子。用火?好主意!何应钦一听就知道我这个主意出的好,西关一带多为木质建筑,如果用火,商团肯定支撑不住。可是西关是广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如果来他个火烧连营,势必会给居民、商家造成很大损。何应钦可不敢做这个主。于是他马上派人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在接到何应钦报告后也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同样,要他下令火烧西关,他也没有这个权利。无奈打电话向孙中山请示。孙中山在接到请示后毫不犹豫的地对蒋介石说:“烧!我以大元帅的身份命令对西关实行火攻!”而在西关前线,在得知孙中山先生同意火攻计划后,同学们都欢呼起来,我们直接就从旁边的铺子里拎出了一桶桶煤油,泼到那些被商团军据为堡垒的木质房屋和街心的木栅匣上。随着一声巨响,整个西关顿成一片火海,熊熊的大火卷着白色的烟雾,直逼得商团军纷纷从掩体中、房屋里逃窜出来,学生军乘机同时发起了冲锋,一举攻进了西关,占领了商团联防总部。因为参加进攻商团的一些部队想乘火打劫,刚结束战斗的学生军不得不又担负广州全市巡逻任务。看见抢劫的士兵,学生军就马上把这些军痞捆起来,而看到装备精良(商团买的都是上等军火)、军容整肃的学生军,这些军痞也只好束手就擒。而与军容整齐的学生军比起来,这些穿着绸衣绸裤,剃着光头的军痞实在是更像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武装。也正是有了学生军的存在,广州市区很快就恢复了秩序。现在再没有人敢对蒋介石说“你那几个鸟人,我派一个连就全被缴械了,什么鸟军校”的话了,而学生军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广州大大小小的“革命将领”为之侧目!而做为商团领袖的陈伯廉直到12日上午才在广州市郊好不容易拼凑起1000来人,正当他准备支援市区的部下时就听见商团在市区被学生军打的落花流水的消息。陈伯廉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丢下部队赶紧跑到香港去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