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这一点,斯大林难免在这方面犯错误,因为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使用。
言归正传,既然“全盘否定”了,那么斯大林的一切改革,连同高强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部被否定了。问题是否定倒是否定了,可是赫鲁晓夫执行的,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的高强度计划经济体制,仍然是斯大林——苏联经济模式。但是这却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苏联面临着两难的抉择:回归过去,或者对现有体制进行改良。不是“全盘否定”吗,那过去的一切都是错的,这条路就被赫鲁晓夫封死了。改革已经被戈尔巴乔夫搞砸了,那么就只有一条道路——走西方“民主”道路。
叶利钦等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里我们可以提一下苏联解体后,走西方“民主”道路的俄罗斯的经济情况,这是相当有趣的:
在苏联解体前,苏联仍然是拥有三万亿美元工农业总产值(注意,是工农业总产值,而不是国民生产总值,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工业强国。但是在苏联解体第一年,俄罗斯经济就倒退了整整一半,在随后的十年里,在世界各国经济都在蓬勃发展的时候,俄罗斯经济却不增反减。到俄罗斯经济最差的时候,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剩下了4000亿美元,并且90年代俄罗斯的一次经济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的减缓和股市的暴跌,美国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与前者的差别我想大家都看见了,我就不用细说叶利钦“改革”的正确与否了。
第二,共产党员的腐败是苏联在关键时刻被资本主义复辟的重要原因。
共产党员的腐败还有另一个直接表现——官僚主义。
早在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时,就发现了苏联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很多人认为官僚主义起源于斯大林时代,但是现在看来问题绝不仅仅是那么简单:
“斯大林认为必须对党进行某种改革。十八大决定成立制定新的党章和纲领的委员会,以确定党的新任务、新结构和党在全国生活中的地位。在1941年2月举行的十八大上,马林科夫代表政治局作报告时抛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不需要没文化的老革命,我们需要工程师、教师、医生,哪怕他不是共产党员,重要的在于国家是一个有知识的国家,国家工业不应该由那些没有知识的官员们来领导,而应该由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有经验的专家们来领导。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在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因素和戈前时期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前者是直接原因,后者是根本原因。因为第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社会背景是苏联传统体制特别是传统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政治蕴育着深刻的危机。第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社会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而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在此以前矛盾已长期积累,达到只需一根导火线的程度。第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执行的是一条右倾路线,右是“左”的反动,是因为“左”的路线长期统治,造成的问题相当严重,以致于能让右倾路线祸国一时。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考虑,从解决根本问题的角度考虑,重点应是分析苏联解体的根源,分析传统体制的弊病,提出相应对策,确保国家统一和繁荣昌盛。
那么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或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使联邦制国家体制有名无实;苏共和联盟中央垄断权力,使共和国失去实权;各种决定权集中于联盟中央,加盟共和国主权限于狭小范围;苏维埃在政治体制中地位下降和变形,使共和国的参政议政形式化;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使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民族在联盟国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领导地位,事实上的民族不平等依然存在。这种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与分权性质的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加之宪法关于加盟共和国享有主权和退盟权的规定,为各加盟共和国争取国家主权、脱离联盟中央积累了动因,提供了法律依据。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造成共和国失去经济决策权;资源归属、企业隶属、产品物资和财政收支高度集中于中央,共和国既无权也无力综合发展地区经济;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按照全国的地区专业化分工进行,造成许多共和国经济“殖民地化”,结构单一、生产落后、生活低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经济建设只有一个积极性,束缚了地方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这一切形成了共和国经济主权要求和民族分离的历史根源。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发展的一切动因不是产生于体制内,而是来自体制外。生产的目的是完成国家计划,体制内没有形成满足人民需要的运行机制;产权虚位造成体制本身缺乏内在动力,企业经营和劳动者的动力不在体制内,而来自外部动员;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竞争,阉割了体制的效率机制,形成数量型经济和耗费型经济。由此产生这种体制的致命性弊端就是阻碍科技进步,尤其不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导致经济发展粗放经营,经济结构比例失衡,产业级次严重落后。这一切造成苏联经济长期存在短缺性经济危机,经过长期的效率下降,最后爆发衰退性经济危机。苏联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并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反差,这就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