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40年,宋金专心国内建设,各自发展。
这对百姓是个好事,他们可以安心生产,享受安定而和平的生活。
金人本是草莽之中的野人,进入中原前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更别提文明。中原都快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他们还没有脱离原始部落阶段,没有手工业、没有商品、没有货币,甚至不会制造铁器。
杀入中原后,见识到汉人先进的文化、技术、工具……在征服中原的同时自己也被中原的汉文明所征服。短短几十年工夫,金人一步登天,进入文明社会。
金国在金世宗时期进入全盛时期,成为东亚一霸。
南宋尊金国为叔,西夏、高丽向金国称臣,蒙古是金国的附属。
高丽是在高句丽之后出现在朝鲜半岛的一个政权,但和高句丽一点关系没有。高句丽是高氏王朝,高丽是王氏王朝。高句丽是包括中国大半个东三省和大半个朝鲜半岛的地区性的大国,高丽是在高句丽灭亡后出现在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弹丸小国。
当年唐朝和新罗联手灭了高句丽和百济,瓜分了朝鲜半岛。唐朝灭亡后,高句丽和百济死灰复燃,和新罗重新鼎立朝鲜。
在赵匡胤之前,高句丽的大将王建捷足先登被手下“黄袍加身”。王建创立高丽并先后灭掉新罗和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
不过高丽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契丹人来了向契丹称臣,金国人来了向金国称臣,后来蒙古人来了又向蒙古称臣,一辈子没直起过腰来。
蒙古人据说是匈奴人的一支,但他们自认为大灰狼的后代。按照蒙古传说,他们是一只灰狼和白鹿的爱情结晶。
蒙古人最早在东北一带活动,后来一路嗅着来到了蒙古大草原。继匈奴人、突厥人之后成为大草原的主人。后来也继匈奴人、突厥人之后成为世界的祸害。
不过那时的蒙古人还不成气候,人数虽然已不算少,但各部落之间彼此独立,各自为战。一盘散沙一般的蒙古人自然不是金人的对手,不得不奉金国为主。
金国的人口盛时达到5600万,其中大部分是汉人,另有相当部分的辽人。汉人主要给他们提供赋税,辽人主要给他们提供兵源。汉人擅长耕种,辽人擅长打仗。一个出粮,一个出力。
辽人本来没金人能打,否则也不会被金人灭了国,但慢慢地辽人成了金国最能打的一批人。这倒不是辽人的战斗力提高了,而是金人的战斗力下降了。半个世纪的优裕生活使金人的野性减少了。
南宋人口达到8500万。考虑到南宋只有北宋的半壁江山,这个数字可不老少。
北宋人口最多的时候突破一亿,是欧洲人口的两倍,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金国南侵后,大批汉人渡江南逃,造成江南地少人多。
好在江南自古是中国的粮仓,粮食不成问题,还能出口到金国,换取马匹等东西。
地少人多,一些人转而从事手工业、商业或第三产业。
南宋的手工业、商业比北宋年间更发达。照当时发展速度,再过个百八十年,中国能提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手工业里最著名的当然是陶瓷,江西景德镇、河南汝窑出产的瓷器异常精美。收藏界有言:家有钱财万贯,不如宋瓷一件。陶瓷是宋朝主要出口商品。
因为陆路被西夏、金国等阻断,宋朝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主要通过海路,因此促进了造船业。宋朝造出的大船令国外羡慕不已。
广州等沿海城市是外商云集的通商口岸,人口都在10万以上。都城临安(杭州)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
南宋是当时的世界首富,其次是金国。两国的GDP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三。
宋朝国富民安,是历朝农民起义最少的。百姓因为生活压力低,安居乐业,没事在家“咣咣”地生孩子玩。
南宋时百姓的衣食住行已和现在很接近。
百姓的衣料还是以丝麻为主,但已出现棉布。棉花在宋朝时从印度、西域等地传入我国。开始是当花养,所以叫棉花。后来发现棉花象没蛹的蚕茧,于是开始设法抽丝纺线织布。当时的棉花的种植还没有普及,棉布更是稀少,棉布做成的衣服属贵重物品。
现在家庭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时都已经有了。城里人很少烧柴,多是烧煤。酱油很少用,多是用大酱。烧饭做菜的方法和现在没什么两样。
富贵人家的房子多是砖墙瓦顶,平民百姓多是泥墙茅顶。屋里桌椅板凳等家具俱全,跪坐已经不流行了。
因为宋朝缺马,出门都是坐牛车或者驴车,富贵人家坐轿子。
南宋的文化相对于北宋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倒是传统的三教佛道儒在南宋期间有了新动向。
中原老道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和张道陵的正一教(以前叫五斗米教)分庭抗礼。
王重阳和马钰、邱处机等七徒弟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被说成武功盖世的人物,尤其擅长内功。全真教的确重视内功的修炼,只不过道教所指的内功是修心养性、清心寡欲,和武功没有一点关系。
佛教在两宋时期一直是长盛不衰,因为宋朝历代皇帝基本都信佛。
兼收道佛两家的大儒朱熹(xī)创立了一派叫理学,把儒家搞进了走火入魔的境地。
老夫子极力拔高道德修养的伟大的意义,喊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革命口号,号召人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他把道德标准也拔高到圣人的水平,谓之“天理”。“天理”远远高于人世间的“公理”。
公理是现实社会公认的,天理是超社会、超现实的。公理是人定的,是可变的。天理是大自然固有的,是恒古不变的。简而言之,公理是俗人级的,天理是圣人级的。
他的理想是人人成为圣人,成为活雷锋。
要想成为圣人不仅要有高标准,还得对自己严要求,要象道家修炼内功一样专心道德修养,决不能让自己在道德上出现一丁点的瑕疵。
“人欲”是影响人们修成正果的祸根。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欲望,勾引自己滑向罪恶的深渊。为了使自己修炼成仙,时刻绷紧“天理”这根弦,压抑、消灭自己的私欲。
这就是老夫子的“存天理,灭人欲”。
本来加强道德修养、建设精神文明是没有错的,但老夫子走了极端,单方面强调道德,把道德的作用绝对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道德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那么一好百好,这个人放到哪都肯定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如果道德出了问题,那么这个人就要不得了,直接拉出去毙了得了。即使不毙也不能再用。
在老夫子的眼里,道德高于一切。宁可红而不专,也不能专而不红。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朱熹的理学后来被视作最正宗的儒家,而儒家被看作中国最正宗的文化,因此理学占居了中华文化的统治地位。
中国的经济、科技发展停滞,逐渐和西方拉开距离,不是始于儒家的出现,而是始于理家的出现。理家是儒家的激进派、原教旨主义,中国文化从此进入死气沉沉阶段。
社会生活也受到影响,人们专注于建设礼仪之邦。朱熹选编并注解的《四书》被称为“圣贤书”,成为科举的必考科目,其他诸如文艺、科技类都被归入“人欲”之类受到鄙视。女性开始受到约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老夫子的名言。
社会也从此畸形发展,精神文明日益走强,而物质文明日益走弱。
人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条腿走路”。老夫子针对宋朝末期经济发达带来物欲横流的问题,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结果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由瘸左腿变成瘸右腿,社会还是一个畸形。
老马说:物质决定意识。没有物质文明做基础,人为拔高的精神文明只是空中楼阁。
朱熹和他的理学在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但他作为宋朝四大名校之一的岳麓书院的校长,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们推销。
岳麓书院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毕业后从政的学生很多。后来朱熹桃李满天下,他的理学也随之落地开花。
1189年,金国小皇帝继位。宋孝宗实在拉不下脸来管比他小好几轮的小屁孩叫叔,借口为宋高宗守孝,匆匆蝉位给儿子宋光宗。
以孝闻名的宋孝宗偏偏生了一个四六不懂的儿子。宋光宗一定是精神有问题,受媳妇的挑拨拒绝再见他的父亲,直到父亲死。
他媳妇受过宋孝宗训斥记恨在心,在枕边挑拨宋光宗父子关系。宋光宗对媳妇言听计从,从此和父亲断绝来往。
宋孝宗越老越思念儿子,但儿子不见他,他也没辙,终日郁郁寡欢。
大臣们劝宋光宗尽孝,但宋光宗置之不理。有一次大臣们磕头见血,终于感动了宋光宗,宋光宗答应跟他们走一趟。可正在这时,皇后闻讯赶来拦住了宋光宗。
1194年,宋孝宗死了。
宋孝宗临死前眼巴巴地盼望能最后见儿子一面。众大臣跪在宋光宗面前磕头如捣蒜,但宋光宗就是不肯前往,只是勉强派他的儿子做代表去看看爷爷。
宋孝宗见到孙子泪如雨下。
宋孝宗长叹而亡。
父亲死后,宋光宗竟然不肯去主持葬礼。太过分了,众大臣实在看不过眼去。这号四六不懂人,别说做君王,做人都不够格。
大臣赵汝愚、韩?(tuō)胄(zhòu)等挑头组成“临时国会”,一致同意罢免宋光宗的皇帝职务。他们说服太后出面,宣布宋光宗禅位,儿子宋宁宗提前接班。
宋光宗本想反抗,但转念一想,反正皇位早晚都是传给儿子的,随它去吧。
赵汝愚、韩?胄拥立新皇帝有功,成了南宋的权臣。但是这俩位政见不同,上台就掐架。最后韩?胄技高一筹,把赵汝愚一派清洗出朝,其中包括老夫子朱熹(xī)。
监察御史(相当于纪检委书记) 指控朱熹的十条罪状,其中包括霸占朋友的家产,勾引两个尼姑做妾,让守寡的儿媳怀孕等。建议皇帝把这个满嘴里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假道学判处死刑。
朱熹上谢罪表,承认“私故人之财”、“纳其尼女”等罪状,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深省昨非,细寻今是”。
宋宁宗将朱熹赶出朝廷,称理学为“伪学”。
不过,那时候理学已经已经开始被人接受,朱熹被贬引起朝内外议论纷纷。
韩?胄为了转移社会舆论注意力,仓促宣布北伐。
消息一出,喝彩声一片。
1206年,韩?胄发动的北伐。因为当时的年号叫“开禧”,所以史称“开禧北伐”。
开禧北伐和上次一样,刚开始势头很猛,三路奏凯,后来攻击受挫士气大跌,再被金军一反攻,全面崩溃。
南宋急向金国求和,金国开的条件是:要想和,必杀韩?胄。
某日清早,毫无戒备的韩?胄在上朝的路上被人拦住,推进附近夹墙内活活打死,人头被割下来送往金国。
韩?胄死后,宋宁宗宣布为理学平反,摘掉了“伪学”的帽子。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