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归附唐朝的胡人非常多,有仰慕唐朝自愿入籍的,有战败被唐朝收服的,例如唐太宗灭突厥,唐高宗灭高句丽,胡人胡地都归了唐朝。
唐朝那时候推广募兵制,招募职业军人或者叫雇佣兵,许多归附的胡人也应征入伍,和汉人一起镇守边疆。
安禄山参军后“以其骁勇多机智”步步高升,最后爬上了节度使的位子,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兼地方政府主席,统辖河东、平卢、范阳三地,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河北及北京地区。是拥有北方半壁江山的土皇上,手里有兵,兜里有钱。
贪财的杨国忠向安禄山索贿,被安禄山轻蔑地拒绝了。他掐住半拉眼角也瞧不起这个靠“裙带”关系往上爬的宰相。杨国忠恼羞成怒,为了报复安禄山,他向唐玄宗诬告安禄山谋反。
唐玄宗对这个大舅哥的话半信半疑,毕竟他缺少能让人信服的证据。杨国忠为了寻找安禄山谋反的证据,派兵搜查安禄山在长安的住宅,把他的宾客下狱并杀害,并且监视安禄山在京任职的儿子。
杨国忠不断刺激安禄山,终于如他所愿,安禄山反了!
755年,安禄山率领15万精兵,打着###杨国忠的旗号,浩浩荡荡杀奔长安而来。
杨国忠高兴坏了,终于让我拿到证据了,这回是铁证如山。他屁颠屁颠地跑去报告唐玄宗。唐玄宗无话可说,下令镇压。
谈及调兵遣将,群臣面面相觑。
唐朝军队,49万在边关,其中归安禄山掌握的有20万,内地和京师全加起来才只有8万。更要命的是,内地军队久疏战阵,缺乏训练,而边防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两军战斗力不在一个等级。
无奈的唐玄宗一面下令其他地方的边防军回援,一面下令紧急征兵。
叛军如狼似虎铺天盖地而来,沿途守城官兵一触即溃,或降或逃。两军对垒时,好些唐兵看到叛军扑来扭头就跑,不仅扰乱了军心也搅乱了阵脚。甚至有的守城官兵被震天的战鼓声吓得腿一软,从城墙上掉下去。
叛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
安禄山攻过黄河后听说在京的儿子被斩,安禄山野性大发将投降他的唐兵一万多人全部斩首,并抛开“清君侧”的旗号直指唐玄宗。
安禄山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打到东都洛阳。他在洛阳称帝,建立大燕国,正式宣告与唐朝决裂。
唐玄宗将新征的兵士交给封常清、高仙芝等将领指挥,不过自安禄山叛变后唐玄宗对谁都不放心,尤其是胡人,他虽然把军队交给高仙芝等指挥,却另派个太监去做监军,代替皇帝监管军队。
唐玄宗信任太监,认为太监是自己的身边人,和自己朝夕相处知根知底,感情最为亲近也最为可靠。但是,但是太监对军事一窍不通,只会给他打小报告。
新招募的士卒一边训练一边赶往前线迎敌,仓促间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封常清军屡战屡败,节节败退。
封常清一直退到高仙花芝的防线。他对高仙芝说,敌人攻势太猛,靠这帮新兵蛋子无法抵挡,我们不如退守潼关,凭险据守。潼关是长安的大门,潼关一失,长安危矣。我们只要力保潼关不失,战局就对我们有利。
高仙芝于是退守潼关。
监军报告唐玄宗说,封常清、高仙芝畏战,不战而退,丧师失地。唐玄宗大怒,授命监军斩了封常清、高仙芝,另派哥舒翰出任前敌总指挥。
哥舒翰是员猛将,当年在青海屡胜吐蕃战功卓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首诗就是赞哥舒翰的,说哥舒翰镇守边关的时候,吐蕃不敢雷池一步。
哥舒翰也是个胡人,并且病休在家,但如今朝中实在无人,唐玄宗只好请哥舒翰挂帅出征。
哥舒翰虽然是员猛将也认为在当前情势下宜守不宜攻。他坚守住潼关,令叛军无法前进一步。叛军久攻不下,士气受挫。
这时,唐朝的援军正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汇集,郭子仪、李玉弼(bì)军已将安禄山的后路切断,攻向他的老窝范阳。安禄山急得团团直转,已有放弃洛阳逃回范阳的打算。
因为安禄山打着###杨国忠的旗号造反,国人痛恨杨国忠这个惹祸精惹此大祸。哥舒翰部将建议哥舒翰上书皇帝杀掉杨国忠以谢天下,哥舒翰不置可否。有更激进的要求带兵入京捉拿杨国忠归案,哥舒翰也没有同意。但是杨国忠得知消息后惶惶不可终日,总是担心哥舒翰回京抓他。
杨国忠希望哥舒翰远离自己,他建议皇帝下旨让哥舒翰反守为攻,主动出击。糊涂的唐玄宗同意了。
哥舒翰接到圣旨,无可奈何领军出关。
在关外,唐军中了叛军的埋伏,二十万大军在痛击之下一哄而散,哥舒翰被叛军俘虏。
哥舒翰为求活命以唐朝兵马大元帅的名义写信劝降唐朝各处将领,唐将纷纷回信痛骂他。安禄山见留之无用,将哥舒翰杀掉。
潼关无兵可守被叛军突破,叛军直逼长安城下。
唐玄宗一看大事不好,二话不说扭头就跑。百官次日上朝发现皇上没了也争先恐后逃出京城。安禄山一枪未发占领了富丽堂皇的长安城。
唐玄宗一行人出长安直奔四川。
路过马嵬(wéi)坡(陕西兴平县)时,随行护驾的士兵们因为没饭吃闹了起来。太子李亨见状,暗使禁军首领陈玄礼趁机策动士兵哗变。哗变士兵乱刀砍死杨国忠,并且围住唐玄宗的住处要求皇帝处死杨贵妃。
左右力劝唐玄宗满足士兵的要求,平息众怒。唐玄宗道:贵妃何罪之有?
大太监高力士劝道:贵妃当然无罪。但是他们已经杀了哥哥,岂能还留着妹妹在皇帝身边,这样会让他们心里不踏实。为了您的安全,您还是忍痛割爱吧。
唐玄宗无奈只得让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去绞死。
据说唐玄宗在战乱后回到长安,令人去改葬杨贵妃。回报说,贵妃坟里只见一只香囊。
于是有人说,贵妃得道成仙升天了。也有人说贵妃当时只是被勒得晕了过去,醒来后流落民间成了一个女道士。还有人说,唐肃宗的贴身太监高力士从宫女里找了个替身勒死,冒充杨贵妃骗走哗变士兵,随后高力士秘密把杨贵妃送到日本。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就声称自己就是杨贵妃的后人。)
哗变士兵刚被安抚住,太子李亨要求留下来主持抗敌。唐玄宗只顾逃命,同意了太子的请求。
唐玄宗逃往成都避难,李亨前往朔方(宁夏灵武县)调兵谴将,组织反攻。李亨一到朔方就宣布即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玄宗沿途还在发圣旨封太子为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到了成都才知道太子已经即位皇帝,他已经被强行退休。
新王朝缺兵短将,唐肃宗(李亨)下令征兵,最大限度地征兵征役。
杜甫在《三吏》、《三别》的诗里,描述过当时百姓被官吏强行征兵征役时的情景。不仅青壮年被拉了壮丁,“县小更无丁”,“次选中男行”,未成年人也没能幸免,连老太太都被拉去“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新郎“暮婚晨告别”被迫抛下新婚的妻子,老者不得不任由“老妻卧路涕”。
战乱带给百姓的痛苦无以言表。
在征兵的同时,唐肃宗向回纥(hé)借兵。
回纥是唐朝时对维吾尔的译音,他们是现在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原先和突厥人混在一起,后来突厥被灭后,他们占领了原来突厥的地盘。回纥在名义上归附唐朝,接受唐朝的册封。
唐肃宗低三下四地向回纥借兵15万,答应回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女子皆归回纥”,任由回纥人奸淫抢掠。
唐肃宗求胜心切竟然想出这么无耻的法儿,不惜出卖自己的百姓。
这时候,安禄山可能是遭了老天报应,眼瞎了而且浑身长满大疮,难受得他脾气暴躁,动辄打骂甚至诛杀手下。他儿子安庆绪担心自己小命不保,索性先下手为强把他捅死了,安禄山的肥肠流了一地。
安禄山一死,军心动摇,叛军将领各怀鬼胎。
郭子仪率领唐、回联军乘机向叛军发动战略反攻,大败叛军,一举收复长安和洛阳。安庆绪带领叛军残余远逃邺郡(河北临漳)。
回纥人攻入长安后就要收取他们报酬,唐肃宗的儿子李豫拦住他们说:如果刚打下第一座城市就开始劫掠,后面的城市会把我们当强盗一样防备,以后的作战难度就会加大。我建议你们到洛阳时再下手。
东京洛阳收复后,“回纥纵兵大掠”。搜刮一遍后的回纥人仍不满足,李豫又帮他们搜刮一遍才把他们打发走。
叛军部将史思明见安庆绪大势已去,领本部军投降了唐朝。唐肃宗大喜,封他为范阳节度使,仍领本部兵马。
大将李光弼向唐肃宗表示担忧,认为史思明始终是个祸患,不如派人把他干掉。唐肃宗同意。
李光弼派人打入史思明内部,策反他的部将,寻找机会杀掉史思明。但是李光弼派去的“无间道”引起了史思明的怀疑。他不动声色地在“无间道”房间的床下安了两个“窃听器”。当“无间道”正在对儿子大讲此行真实目的时,“窃听器”突然从床下窜出来将他拿下。
史思明又反了!
郭子仪、李光弼屡败安庆绪,已将安庆绪最后的据点邺城包围,安庆绪覆灭指日可待。但是史思明率领十几万人突然杀到,击溃了唐军,解了邺城之围。
安庆绪亲到史思明的大帐感谢他出手相助,谁成想史思明把脸一拉,斥责他弑父自立,喝令左右把安庆绪推出辕门斩首。
史思明收编了安庆绪的军队,自立为帝。
叛军兵分四路向唐朝发起猛烈进攻,再次攻下洛阳。随后,史思明和儿子史朝义兵分两路向潼关推进。唐军节节败退。
史思明不待见自己的大儿子史朝义,喜欢小儿子史朝清,打算立史朝清为太子。史朝义发动政变,抢班夺权,勒死了史思明和史朝清。叛军内部因此发生分裂。
史思明叛乱很像安禄山叛乱的翻版。唐朝向回纥借兵,联手打败史朝义攻克洛阳。洛阳百姓也因此重受二茬苦,重遭二回罪,回纥“大掠”而去,官兵也趁机抢掠百姓。大军过后,洛阳一片废墟,一无所有的百姓只好用纸当衣服抵挡严寒。
“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唐朝早已不是贞观年代和百姓心贴心的唐朝了。
经过八年抗战,唐朝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
经过这次战乱,唐朝元气大伤,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从此进入漫长的低位盘整阶段。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