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汉朝 汉高祖


本站公告

    公元前203年,项羽以鸿沟为界与刘邦签定楚汉停战协议,并将刘邦的老爸和老婆送还刘邦。

    项羽撤兵而去。

    刘邦的参谋长张良怂恿刘邦:快追上去揍他。他已经被我们遛得兵疲马乏,粮草供应也出现问题,我们应当“因其机而遂取之”。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历来就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兵法书上也是这么写的。如果你放虎归山,无异于“养虎自遗患” ,等老虎回去吃饱了,倒霉的就该是我们了。

    刘邦于是下令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联络韩信和彭越合力围攻项羽。

    刘邦很快就追上了项羽,但韩信和彭越按兵不动。项羽一个后蹶子撂过去,刘邦跟头骨碌地跑了回来。

    刘邦知道韩信、彭越翅膀硬了,已经指挥不动他们了,于是诱之以利,许诺他们事成之后封王裂土。

    这招果然好使,韩信、彭越立即点起全部人马前来助战。汉军70万大军将项羽围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县)。那时的项羽手里只剩下10万挂零的军队,并且弹尽粮绝,人困马乏。

    韩信用人海战术,又叫十面埋伏阵将项羽团团围住。项羽四面受敌,虽左冲右突无法破阵而出。

    入夜,韩信使用四面楚歌的攻心战术,瓦解楚军士气。项羽误以为楚地已经全部沦陷,非常震惊。楚兵以为大势已去,孤立无援,于是士气锐减,斗志全无。

    悲观绝望的情绪弥漫整个军营。

    曾经叱咤风云,气吞万里如虎。如今英雄末路,陷入十面埋伏。霸王仗酒歌赋,泪落愁肠深处。虞姬挥剑起舞,血染最后音符。霸王纵马月幕,挑落汉将无数。已是破围而出,却在乌江止步。羞见江东父老,难忍兵败之辱。霸王乌江自刎,以血相酬西楚。

    四年的楚汉相争于是以刘邦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公元前202年,56岁的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国号为汉,史称前汉或西汉。

    登极后的汉高祖复员军队,大赦天下,封赏群臣。

    汉高祖立吕雉为皇后,立儿子刘盈为太子,追封死去的老妈为夫人。还活着的老爸却被他遗忘了,两年后才想起来尊为太上皇。

    看来刘邦跟父亲的关系不是太好,或者压根儿不是亲生父亲,所以才有“分一杯羹”的无赖之语。)

    刘邦曾当着群臣的面奚落他老爸:你当年总骂我无赖,不如二哥会置业。现在你看看,我和二哥谁的产业大呢?

    大家哄堂大笑。

    跟刘邦打天下的功臣被刘邦封为王或侯,封疆裂土,共享胜利果实。韩信、彭越、英布等被封为王,萧何、张良等被封为侯。

    封土大者数郡,小者一县,刘邦把一半的国土都分封了出去。

    刘邦不仅大方、公平,还非常人性化,基本本着哪来哪去的分配原则,让功臣衣锦还乡。

    比如江苏人韩信被封为楚王,山东人彭越被封为梁王,安徽人英布被封为淮南王,沛县人萧何被封在沛县做万户侯。

    刘邦比项羽会做人,既然决定分封为什么不让被分封人都高高兴兴地呢。项羽只知道自己衣锦还乡却把刘邦分到边远山区,结果引起楚汉相争,丧国亡身。

    刘邦吸取了项羽的教训。

    不过刘邦还是很担心会出现诸侯作乱的情况,他一面设法监视诸侯的一举一动,一面设法削藩和撤藩。

    诸侯国内也仿照中央的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等职,但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必须由皇帝任命。这是皇帝安插在诸侯国内的眼线和喉舌。

    分封的第二年,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刘邦立即带兵去楚国将韩信捉拿归案。虽然证据不足,刘邦仍然把韩信降为侯。

    王是土皇帝,封地通常以郡为单位,并且拥有封国的民政、军事、财政大权。侯的封地非常小,可能只有一县、甚至一亭、一乡,并且对封地没有管辖权只能享用封地的田赋。

    刘邦将楚国一分为二封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和堂兄刘贾。他封刘交为楚王,封刘贾为荆王。他们一是和刘邦关系不错,二是在楚汉相争时出过力立过功,比方刘贾曾深入敌后烧了项羽的粮草。

    刘交的后裔非常茂盛,据说现在姓刘的十之二三是刘交的后代。)

    刘邦在剪除异姓王的同时大封同姓王,将异姓王的封土交给刘家人管理。

    其实刘邦当初分封异姓王本来就是无奈之举。楚汉相争期间,为了打败项羽,刘邦以王位为诱惑广邀帮手。不然的话英布不一定会降,韩信、彭越不一定会出兵,天下不一定会姓刘。

    但是刘邦心里明白分封异姓为王是危险的,诸侯一旦失控将会天下大乱。楚汉相争本身就是前车之鉴。

    不过刘邦倒不认为分封的本身就是危险的,相反他认为应该吸取“亡秦孤立之败”的教训。秦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它没有分封子弟使得在战争时孤立无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基于以上原因,刘邦分封完后又开始设法拿掉异姓王换成同姓王。

    韩信是第一个落马的藩王。因为他功高盖主,本事最大,当然也就最危险。刘邦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把韩信给办了。

    无端受辱令韩信愤恨难忍,心里真的冒出反意。但是没等他付诸实施,吕后(也就是吕雉)和萧何先下手为强,设计将韩信诱入宫中杀害。

    韩信死前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后悔当初没听谋士蒯通劝告以至于落得如此境地。

    想当初,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韩信在齐国坐拥雄兵百万,是举足轻重的第三方力量。蒯通劝他脱离刘邦,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鸟大了什么林子没有?为什么非要待在别人的树枝底下?

    韩信认为刘邦待他不薄,“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

    蒯通见他脑袋不开窍就用“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来开导他。告诉他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念完经打和尚、吃饱了骂厨子,是历代开国君主的优良传统。

    你现在立过的功,随便捡出那一样都让君主不知道该怎么奖赏你才好。没法奖赏你了,你功高盖主了,君主怎么办?他只能把你“喀嚓”了。

    韩信不信。

    等刀架到脖梗儿了,他信了,也晚了。

    在韩信之后,彭越、英布等也先后被诛杀。到刘邦死前,先前封的异姓王已基本被换掉,只剩下一个偏远的长沙王没来得及动手。(后来他的继承人绝嗣,长沙国也就自然消亡了。)

    刘邦在封国的同时也引进了秦朝的郡县制。他把全国分为54个郡,不过由中央直接控制的只有15个郡,其他都是王侯的领地。

    刘邦在国家治理方面采用黄老之学作为的指导方针。

    黄老之学是春秋百家当中道不道、法不法的一个学派,或者说是吸收了法家思想的道家学派。他们认为道家太过温和,而法家又太过激进,他们主张走中间路线,不温不火,不左不右,兼收并蓄、文武兼备。

    黄老之学应用到治国方面就是以静制动、以守为攻、刑德相辅、刚柔并济,有事不躲事、没事也不生事,以“无为”达成“有为”。君主尽量克制自己的欲望,“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尽量不去扰民,减轻百姓的负担。“是非有,以法断之”,出现是非,按照法律来裁断。

    刘邦实行“什五而税一”的田租,按收成的十五分之一交皇粮,大概相当于亩产的。

    田租搁现在叫农业税,或者叫交公粮,以前叫交皇粮。

    在解放初,田租的征收比例是15%左右,到2004年降到,以后逐年递减,到2006年终于降为零,也就是取消了农业税。2000年的田租已经成为历史。

    值得补充一句的是,汉朝田租低――最低时三十取一――并不意味着汉朝农民的负担就真的低得可以忽略不计,汉朝农民还要承担人头税、劳役、兵役等。

    正如不要以为农业税取消了,就以为现在的农民负担为零了。“三提五统” ,集资、摊派、义务工,一个不能少。“明税轻,暗税重,集资摊派无底洞”。

    哪朝哪代的农民都是最苦的、最穷的、最累的。

    不过,汉朝的农民负担的确比秦朝低得多,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刘邦在轻徭薄赋的同时,“量吏禄,度官用”,厉行节俭,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官员的工资、政府的开支都来源于百姓的赋税,无节制的开支必然会增加百姓的负担。

    刘邦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趋向安定、发展。

    公元前195年,刘邦领军击败了英布。在行军的路上,刘邦路过家乡沛县,他在沛县小住并宴请众乡亲。

    刘邦见到故人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故人见到刘邦更是惊喜交加,徨如梦中。谁能想到:“春借桑冬借粟零借过米麦无重数“的刘三儿竟然“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酒酣处,刘邦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最终剿灭了英布,但自己也在作战中被流箭所伤,回到都城长安不久,去世。

    刘邦儿子刘盈继皇帝位,称孝惠帝。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