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出身农户,贫苦;自幼不喜读书,老粗;竹冠街头漫步,装酷;分得良田数亩,荒芜;好酒好色好赌,总输;赊欠酒资无数,拒付;有个相好曹某,寡妇;醉斩白蛇于路,二百五。
刘邦就是这么一个浪荡街头的混混儿,连他父亲都怒其不争直呼他为“无赖”。他终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蹭吃蹭喝,欠钱不还,和现代那些顽主、无业游民、社会闲人没什么两样。
不过刘邦还不是那种非常讨人嫌遭人恨的混混儿,串过寡妇门但没挖过绝户坟,并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善良、豁达、仗义、乐于助人的特点。用《史记》的话说,就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因为热心公共事务(这也是社会闲人的优点),刘邦被乡党推选为亭长。
古代在国道上设置亭驿,“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相当于现在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供来往行旅或传递公文的人歇脚、喂马、住宿等。亭驿也兼管治安,相当于现在的治安亭、片儿警,负责本片区内发生的拦路抢劫、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等刑事治安案件。
亭长手下管着俩人,一个是服务员,一个是治安员。
但亭长并不是政府在编的官员,没有品级也没有工资,只是由县政府发放一点生活补助。
不过苍蝇肉也是肉,对刘邦来讲,这点补助可能是他主要的生活来源――他整天顶个竹皮编的冠(显摆自己也是国家干部)斜倚街头装酷,不肯下地劳动,地里的草比苗还多。
刘邦到了四十好几才娶上个媳妇,新娘子叫吕雉,是外来富户吕公的女儿。
据史书讲,吕公会相面,认为刘邦相貌贵不可言,所以上赶着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千金小姐嫁给了一文不名的街头混混儿刘邦,把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据说刘邦43岁结婚,他比吕雉大15岁,也就是说吕雉结婚那年已经28了。
古代女孩年方“二八”就已经嫁人了,过二十还没嫁出去就算老姑娘了。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二十八的姑娘豆腐渣。
吕雉为什么那么晚才嫁人?二婚?貌丑?避仇?
总之,豆腐渣配牛粪还倒门当户对。“君相贵不可言”一说肯定是刘邦自吹自擂。
同样属于自吹自擂的还有神龙转世说。比如“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古人总是喜欢用神奇的传说来掩盖野合的事实,说白了就是给私生子一个说辞。
比如姜原踏上巨人脚印怀孕而生后稷(周人的始祖)、简狄吃了一个鸟蛋生下契(商人的始祖)、老子之母梦见流星而生老子,都是隐晦野合的事实。
贞操的概念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儒家学说流行开之后。
黄帝的曾孙帝喾(kù)有四个老婆,生了四个儿子,其中两个是亲生的,两个是私生的。亲生两个一个叫挚,一个叫尧,都先后继位为帝。私生两个一个是姜原生的后稷,一个是简狄生的契。
说起来帝喾是双料绿帽获得者,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嘲笑帝喾,帝喾也没有和姜原、简狄离婚,只是不让后稷和契拥有帝位继承权而已。
刘媪很可能有红杏出墙的前科并且被太公捉奸在床。所谓“见蛟龙于其上”不是后背纹龙的黑社会就是邻村姓龙的少爷,总之是太公惹不起的人物。太公只能认倒霉而不敢声张,之后编了个故事解释刘邦长得不象他的原因。
刘邦相貌特征太明显了,“隆准而龙颜”,硕大的鼻子,面貌象龙。龙的形象来源于蛇和鳄鱼的混合体,可以依此想象刘邦长得什么样。
不过,这事毕竟让太公感到很郁闷,别人爽了让他来顶缸。所以他迁怒于刘邦,总以“无赖”称呼他,并在分家产的时候不分或少分给刘邦,以至于生活窘迫的刘邦不得不蹭吃蹭喝。
刘邦“醉斩白蛇”的传说更属自我炒作,无非是以迎合“帝王龙生”的说法。)
吕雉嫁给刘邦几乎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
家境富裕的娇小姐不得不象普通农妇一样拉扯孩子、操持家务、下地劳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刘邦因私放囚犯而畏罪潜逃,落草为寇,替刘邦顶缸的是妻子吕雉。吕雉被抓进大牢受尽折磨,要不是吕家在县里有些关系,在刑罚严苛的秦朝,吕雉就没可能活着出来了。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刘邦户籍所在地沛县(今江苏丰县)也发生暴动,众人推举刘邦为首领,称刘邦为“沛公”。那时的刘邦已是麾下拥有几百喽罗兵的山大王。
48岁的刘邦立即撇下一家老小,领着萧何、曹参和樊哙等人聚起几千人马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
与此同时,项羽也已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跟随叔叔项梁造反了。
项羽出身楚贵族,家道衰落傲如故。学文学武学兵书,到头都是半瓶醋。力能扛鼎气如虎,有勇无谋难相处。随性率直无城府,敢作敢当大丈夫。
项羽在巨鹿与秦将章邯决战中一战成名,成为各路起义军的领袖。
当时章邯率领由囚犯组成的特殊部队挟连破陈胜、项梁之势杀奔巨鹿。各路诸侯一看章邯来势汹汹,吓得“作壁上观”,不敢出去应敌,只有项羽率领着二万兵马渡河应敌。
为了表示与秦决一死战的决心,渡河之后,项羽命令破釜沉舟,把船凿沉把饭锅砸破,告诉士兵现在已经没有退路,只有向前杀出一条血路才有活命的机会。项羽说完一拍踏雪乌骓马,高举天龙破城戟,一马当先冲向秦军。全军上下人人奋勇,个个当先,以一当十,杀向秦军。
大破秦军之后,项羽威名大震。诸侯见项羽“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项羽成为各路起义军公认的统帅。
项羽连战连胜,章邯担心秦二世加罪索性投降了项羽。
项羽受降之后担心降卒作乱,下令全部坑杀。20万秦军降卒于是被就地活埋。
秦朝最具战斗力的武装力量,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在项羽和章邯进行巨鹿之战的时候,刘邦趁虚而入攻入关中。
与猛男项羽一味依靠力战取胜不同,刘邦的战术非常灵活,能战则战之,能降则降之,不能战也不能降则避之。
他采纳儒生郦食其和张良的意见,注意对秦军官兵展开政治攻势,实施政治瓦解和心战劝降,效果非常明显。尤其在战争后期,秦军主力歼灭,朝廷君臣内讧,军心动摇,刘邦力战与心战相结合,几乎攻无不克。“引兵西,无不下者”。
公元前206年,刘邦进抵霸上,逼近咸阳。
秦王子婴投降。
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赵高改立子婴为帝。子婴托病不肯即位,赵高过府探望、劝进,子婴趁机刺死赵高替秦二世报了仇。
婴即位。那时的天下已恢复到秦始皇称皇帝以前的状况,六国的大旗又重新打了出来,秦朝的地盘所剩无几,所以子婴没好意思称帝而是称王。
一个月后,刘邦攻入关中,招降秦王。子婴知道大势已去,遂同意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了秦宫,满眼金碧辉煌、温玉满堂,“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就象阿里巴巴进了填满宝藏的山洞,直觉得眼睛不够使了。刘邦决定不走了,今晚就住这了。
樊哙见此情景及时提醒刘邦:沛公欲有天下还是欲为富家翁?你是想争天下呢还是小富即安?
樊哙是刘邦的一担挑,也就是两人的媳妇是亲姊妹。樊哙参加革命前是一个杀狗的屠夫,革命后改行杀人了。吕公将大女儿嫁给刘邦后将二女儿嫁给了他。(吕公真的会相面还是出于某种无奈?)
樊哙是个粗人,但也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他告戒刘邦:“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秦二世不就贪图这些享乐以至败国亡身的吗?你想走他的老路吗?别忘了你还没得到天下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还是回霸上的军营去住吧,远离声色犬马,免得玩物丧志。
张良也附和道:樊哙话糙理不糙。“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劝告,止住心猿意马,“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领军回到军营。
刘邦这人还是比较理智,纳谏如流。听人劝,吃饱饭。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该是我的迟早都跑不出我的手心,不该是我的也不要强求,过把瘾就死其实并不上算。
刘邦回到霸上之后,宣布“悉除去秦法”,只与众人“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百姓深恶痛绝的秦朝严苛的法律一概废除,只保留三条:杀人偿命,伤人和偷盗判刑。
刘邦要以一个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但刘邦一概不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这有点象解放军进大上海的意思,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塑造子弟兵形象。当时战士们露宿街头而不扰民的情景打动了多少上海民众。
其实刘邦的军队在此之前军纪也非常差,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甚至于屠城。
那时天下姓秦,起义军是“匪”,“秦”物不抢白不抢,“秦”人不杀白不杀。毁秦物、杀秦人也直接破坏了秦朝的战争潜力,何乐而不为。
如今秦王已降,按照诸侯的事先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刘邦将是秦王或者叫关中王的继承人,关中已是自己的地盘,再搞“三光”政策就不合时宜了。
虽然和项羽等诸侯已有事先约定,但刘邦并没有敢立即称王而是等待项羽的确认或者叫分封,项羽毕竟是诸侯的领袖。但是项羽不但不肯封刘邦为关中王还摆下“鸿门宴”要杀刘邦,结果引发项、刘内讧,史称“楚汉相争”。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