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士子归心


本站公告

    籍的这种自信,萧问天很欣赏。一个一心向上、锐年轻人,缺的不是激情,而是挫折。人之禀赋或许存在先天差异,但最终能成就大多的功业,更多取决于后天的意志和经历。

    是时候了,萧问天决心明白无误地向朝野臣民昭示自己的姿态。一个激荡世界的大汉朝,必须是一个年轻的大汉朝;一个年轻的大汉朝,必须破除掉所有阻碍国家前进的陈规。

    萧问天决定给张籍一个机会,他要让张籍成为一根引信,来点燃大汉朝重生的滚滚惊雷,至于他个人最终能否崭露头角、有所作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张籍听诏,朕,任你为太原郡太守,即日离京赴太原郡上任”,萧问天口述这道诏命时,眼神的焦点在张籍,但双眼的余光把所有年轻士子全都覆盖在内。

    此刻的张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满脸的惑与不安。一场辩论,一两个时辰之间的功夫,天子竟有如此之大的魄力,将一名没有任何官职的普通士子擢升为俸禄两千石的郡太守!更何况,自己如此之年轻,不过才二十三、四岁年纪,难道天子在拿自己开心么?但天子口中何时有过戏言?

    不仅张籍自己愕万分,大殿中间跪坐的一片大臣听完天子诏命,一时也不禁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议论肯定会有问天并急于打断,他在细心的听、细心的看。萧问天记得原来自己的性格并不是这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兼听跟慎言,成为他行事的最高指导原则,而作为一个君王,善断和武断的区别,也正在于此。

    大臣们的议持续没多久便渐次安静下来,萧问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底下的一班人,丞相张禹怡然自得闭双目兀自养神;太尉许嘉一言不发,正襟危坐的盯着地板看;而大司马陈汤装作置身事外的样子,不时抬头瞟瞟自己;只有太中大夫贾如最耿直,偶尔听见几句不合自己脾胃的话,张嘴想要驳斥几句却又强忍下来。

    闹的最欢腾要数太仆王凤,一会儿低头拉拉大司农王舜的袍袖、一会儿附在御史大夫史丹耳边细语几句幅愤愤不平之色。

    差不多了,萧问天看也够了,眼下很多人、很多事,他心里明白,但是还没有到彻底解决的时候。眼瞅大家都不再说话,萧问天把目光移到御史大夫史丹身上,似笑非笑地问道:“御史大夫,大家都在看着你呢!呵呵……毕竟,先前你做过朕的辅政大臣,如今看来望依旧不减啦!怎么,你对朕刚才的诏命有什么意见?”。

    天子地话有话。史丹要是连这点都听不出来。那他在大汉朝堂之上地二三十年就算白混了。

    “一帮蠢货!想把夫放在火炉上烤么?”。史丹在心里暗骂一句。脸上却做得诚惶诚恐地样子。赶紧伏身在地朝萧问天拜倒道:“回陛下。老臣如今是御史大夫。早就不是什么辅政大臣了。陛下钟爱青年才俊。是为大汉江山社稷考虑臣岂能与您地意见相左?卑臣唯天子诏命是从!”。

    萧问天听完史丹地回奏后哈哈一笑。“罢了罢了。朕也相信御史大夫乃明理之人。你起来吧”。

    史丹言谢起身。不觉间额头竟泛起一层薄薄地汗珠。尽管史丹自诩从政日久|有些头脑和眼光。但近来朝中地很多事情却让他摸不着头脑让他搞不清楚天子到底想干什么。

    比如。天子明明对太皇太后地王家忌惮万分为何挑了王咸做太学宫祭酒?还有。后宫传出来地消息天子现在好像对昭仪许香茹冷落了不少。而对两个美人王和李秋姑却日见宠爱。这很让人费解。

    今日在太学宫。顷刻之间便点了个士子为一郡之长。难道。以后地太学宫将成为天子选人才地地方?那光禄勋辖下地那些个郎官大夫呢?

    搞不懂!史丹对这个完全无视祖宗成例、一心想要建章立典的皇帝完全看不透了。他有种感觉,如今上位高坐的天子,依稀又是大汉朝的另一个孝武皇帝,而今日太学宫中,恐怕也不仅仅是点一个张籍做太守这么简单。

    史丹的猜测没错,片刻之后,天子萧问天站起身来,将大殿之中的人环视一遍后说道:“朕今日亲至太学宫与会,得见我大汉朝诸多青年才俊,说实话,朕心里高兴得紧呀!朕知道

    都是王祭酒用心挑选出来的上乘之才,或许,在你籍更贤德的不乏其人,你们要拿张籍做榜样,朕能用张籍,同样也能用你们!从今往后,我大汉用人,不问门第出身、不讲宗朋党羽,朕选材,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德才兼备!赵一呀,宣诏吧”。

    “喏!”,赵一连忙应了一声,同时从袍袖中取出一方薄绢,缓缓展开后念道:“求贤诏:盖国之兴盛,首要在才。今国弊丛生、民多疲惫,兴亡之际,朕心甚忧!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朕决意仿孝武皇帝之故事,求贤于四野。量我大汉之大,臣民千万之数,必有文武之才堪为国之柱石。朕,翘首以盼,天下之才如江河附海!高士俊杰,入世为民,此乃大智慧。既为臣子,则贤臣不负于君,而君当不负于国!”……

    这份诏书写的很长,赵一念的声情并茂,太学宫两侧的士子们听得心潮澎湃、无不动容。

    诏书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今上忧国忧民、求贤若渴,同时,字里行间也昭示出当今陛下是一位有情有义之君。贤臣不负于君,而君当不负于国,这是一种召唤、一个君臣彼此之间的约定!

    “陛下圣明啊!”,待赵一将诏书念完,太学宫祭酒王咸率先拜伏在地,紧跟着,一众士子俯首拜倒,口中复述着祭酒王咸的话,圣明之颂,顿时响彻太学宫内外……

    萧问天面露微,伸出双手安抚众人,口中吩咐赵一道:“这份诏书,即刻发往全国各郡县,作为头等要务,责成各地郡守县令悉心操办!”。

    吩咐完,萧问天看着下首王咸,意味深长的说道:“王祭酒,你也是难得的贤能之臣,好自为之,莫让朕失望!行了,今日的学论到此为止吧,赵一,回宣室殿”。

    说话间,萧问抬脚下了殿中台阶,正要往外走的时候,群臣之中的大鸿胪连忙起身,跟在萧问天后面说道:“陛下,请稍候,卑臣有事上奏”。

    萧问天回头看,见是主理邦交和国内民族事务、以及诸王列侯朝觐事务的大鸿胪,心知不是小事,于是应了句:“原来是大鸿胪呀,朕要回宣室,正好,边走边说吧”。

    “喏!”,大鸿胪朝萧问天躬应道,之后便不再说话,小心翼翼地跟在萧问天身后亦步亦趋,一直出了太学宫,来到宫道之上。

    “什么事?你吧”,萧问天放慢脚步,等大鸿胪跟上自己后问道。

    “回陛下,是这么事”,大鸿胪走至萧问天右后,放慢步子,始终和天子保持一两步距离,“前些天正旦大朝过后,各国使节纷纷请辞归去,唯有匈奴单于依旧滞留馆驿。昨晚,匈奴单于亲至卑臣府第,说要面见陛下,请求一桩事”。

    “匈奴单于?那个好像染病在身的魁梧老头?他?……跟你说过所为何事么?”。这个叫做呼韩邪的匈奴单于,萧问天只是在正旦大朝的时候见过一面,面相上看,少见暴戾之气,谦虚低调,萧问天对他的印象说不上喜欢,但至少不太厌恶。

    “回陛下”,大鸿胪继续回禀萧问天,“匈奴单于说,想效仿汉匈两国以前成例,迎娶一名大汉公主为=氏。还说此举并无他意,只想表示匈奴对大汉的归附之意,愿汉匈两国世代友好下去”。

    听到这里,萧问天不屑地哼了一声,一种逆反之意油然而生。看来,该来的总会来,尽管在历史上,因为出塞而千古闻名的王昭君已经被自己册封为美人,但匈奴人还是要迎娶一位汉朝的姑娘,只是,吟唱出塞曲的人,换成了别人而不是王罢了。

    萧问天一脸的不悦,很久没有说话,弄得身后的大鸿胪不明就里,战战兢兢的跟在后面。

    再往前走了一段距离,萧问天猛的一回身,恶狠狠地盯着大鸿胪说道:“要是朕不同意呢!他匈奴人便不同大汉世代友好了?你去告诉那个什么单于,就说,朕的大司马陈汤,就是砍了~支单于脑袋的那位汉朝将军,朕正愁他没事干呢!”。

    “陛下!”,大鸿胪连忙劝道,“陛下请息怒,两国邦交,岂可轻启战端?况且,目前我大汉在陛下的运筹之下,正是更化改制、富民强国的关键之时,需要边境的安宁呀!”。(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