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说我的一位长辈,她女婿承包了一口鱼塘。由于那年青衣江涨大水,所以损失严重……
有一个供货商,有亲戚朋友戴大盖帽。一见对方落难,趁机将我那位长辈的女婿告上了法庭……
法院一审判决责令那位我没见过面的朋友,限期归还6万元的供货款……
由于时间紧,一时无法筹措,于是法院将我那位朋友一辆新买的白色桑塔纳轿车没收,充抵了6万元的欠款……
据我的那位长辈讲:那辆桑塔纳刚买不久,购车款及各种费用加在一起超过了13万……
我还有一位朋友,有一家快破产的一个大集体的公司,欠他三万元数年未还……
他一怒之下将那个公司告上了法院,前后费用8千余元……
我听说后,曾告诉他:不要打官司,有打官司的8千元,还不如直接交到被告的负责人手里。反正他输了官司,不是赔自己的钱,赔的是集体的钱。赔了集体的钱,不但名正言顺,他自己还得好处,你才能比较顺利地拿到那笔欠款……
我朋友却对我说:他就是因为恨那个负责人,不想让他得到任何好处,所以才选择打官司……
正如我那位朋友所料:那家公司被法院贴了封条,丢了那位经理好大的面子……
但结果却在我意料之中:三万多元的欠款,花了8千多元的各种诉讼费用,却只收回了区区三千多元……
上次我带装修和绝招到万县去的时候,特地绕道去了沙湾……
陈杰他们一家在丰都办厂之后,又在沙湾投资修建了一个瓷砖厂……
唯一遗憾的是,当年我并没有打听那个瓷砖厂的名字和地址……
我的同学谢明洋读小学的时候,跟我和陈杰的私交最好……
在当年只有陈杰和陈勇才能将我约出去玩,陈勇的朋友多,所以来约我的时间少,只有陈杰经常到我们家……
当年只有在夹江外婆家,和侄儿、侄女们抢东西吃,我才觉得吃什么都香……
在木城吃什么东西都乏味,什么菜都不想吃……
我妈妈常常端着碗追着我吃饭……
我父亲也想尽了办法:蒸水菜(辣酱)、蒸豆油(酱油)……
陈杰见到我常常吃蒸豆油,所以给我取了一个绰号:豆油
同学周永读初中的时候,最喜欢一篇古文《口技》,并且常常在上课的时候,小声模仿。所以同学们送他一个最长的绰号:作作嗦嗦
那个家伙,是大家最喜欢的一只老鼠,读小学的时候,见我常常请病假,吃中药,于是送我一个绰号:药罐罐
直到我上了初中,爱上了体育,起跑爆发力强,冲刺速度快。于是同学们送我一个时间喊得最长的绰号:小吉普
谢明祥排行老五,读小学的时候,还没有出过木城镇,也没有见到过火车。常听我和陈杰讲,坐火车,还可以在火车上解溲,于是常常渴望能见一下火车……
有一次他非常高兴地告诉我和陈杰:我终于见到火车了,火车脑壳象一只咪咩(猫咪)。特别是鼻子中间还有两道白线,那个火车脑壳,就是一个花咪咩……
我和陈杰都笑弯了腰,陈杰哈哈大笑地说:你的名字叫谢明洋,干脆我们就喊你谢咪咩……
陈杰有几次估计的时间很准,使我们三人没有迟到,另外有几件事也预猜得很准,所以谢咪咩给陈杰取了一个绰号:神仙
在当年我们都有两个以上的绰号,唯独只有陈杰和谢明洋才有一个绰号。大约是因为叫起来跟名字的斜音相近,又很贴切的缘故吧!
大约在八一年郭守成、张文会、任建明、林生俊、谢明洋五位同学光荣入伍在云南当兵……
谢明洋常给我来信,告诉我:该他们栽秧了;该他们打谷子了;他们下田的时候,又被蚂蟥咬了。那里的蚂蟥可比我们四川的蚂蟥大得太多了,也多得太多了……
每次谢明洋的信一到,马老兄总是在办公室先收到,并且总是在第一时间给我送来:云南弥渡35109水稻部队的水稻兵的信寄到了……
谢明洋参军后,第一次到永兴供销社来玩,带来了一包屁弹虫……
马老兄过去从没见过,一见到那种比金龟子还小一半多的昆虫,不由得惊呼:这种虫,还能吃?
我一见他吃惊的模样,不由得哈哈大笑:
过去不准私人做生意,所以木城街的人就想尽了各种办法……
过去青衣江沿岸的屁弹虫很多,会抓屁弹虫的人到河边一望,一见到那种乱石堆起来,有很多缝隙的地方,就专往那里走,一个人一天都能搬开石头抓到几斤屁弹虫,下午把屁弹虫做成五香虫后,就用火草纸包成拳头大的一包,待晚上人少的时候,就往十字口路灯下的街沿一坐,再将竹篮上放一块小板子,上面放上几包,下面的用衣服盖起来卖,一包屁弹虫能卖到5分钱一包……
那时候的五分钱,能买一块比鸡蛋还小的麻辣鸡肉,或是买几片麻辣大头菜……
那时候的鸡肉和大头菜,就只有我们小学和中学的学生跑到那两户人的屋里才买得到,鸡肉和大头菜就分别装在白色的瓷盆里,放在那两户的门后,走到门后面才能亲自挑选,否则站在屋中只能让卖东西的人用筷子夹给你,不是骨头多,就是大头菜片子太小……
马老兄开始不敢吃,一见我和谢明洋吃得香,渐渐地只剩下了一小半,才麻起胆子拾了一个五香虫放进了嘴里……
哎呀!硬是太香、太脆了!!
马老兄第一个五香虫还没吞下肚,就一边惊叹、一边又抓起了一个……
在我的同学中,马老兄只认识和熟悉谢明洋,并且还常常在我的面前念叨:
小宋,你的那位同学咋还不来看你啊!
最好再带一包屁弹虫来……
谢明洋从部队转业后,分到了龚嘴电站。有一次他回去上班的时候,邀请我和他一起去……
从刘沟车站下车后,走了好远的路才到。并且第一次见到电厂的人确实很‘坤大‘(有资格摆谱):我去的时候是夏天,那些臭虫居然只带烟,不带打火机。将烟叼在嘴上,找一个熟悉的人,将他寝室的二千瓦电炉打开,待电炉红起来后,再将闸断开,将就通红的电炉点烟……
谢明洋见到我很吃惊,就告诉我:他们有一种称为计划电,在几百度以内不用掏钱,超出了计划以外只有几分钱一度。现在是夏天还不是用电高峰,到了冬天他们可是常烧着2个2千瓦以上的电炉取暖,在那种环境里,打牌、喝酒,那个时候才真正称得上:
这种生活那里找?
谢明洋曾带我到发电厂内部让我知道了:河堤竟然是空的,里面的过道很暗,还有很多小房间……
那次我被带到了发电厂的最低部,见到了一个很大的转页轮,有一个中年的师傅正在向他年轻的徒弟们边维修,边讲解……
谢明洋一见他迟到了,悄悄地围在那些人的外面,我也悄悄地站在他的身侧,心里很着急:难道要我在这里站上几个小时?
大家都围在那位师傅的身边,听得聚精会神……
只有我一不感兴趣,二又听不懂,正东张西望,准备找借口开溜。那位师傅却突然直起身来命令我:到某某房内拿某某工具……
我又不敢说:我是来玩的,既不知道那个房间,又不认识你说的工具……
我一边望着谢明洋,一边向门口挪过去……
希望他在这不太亮的环境下,看到了我求助的目光,找借口溜出来……
结果他既没有注意到我的目光,也没有想到我是第一次到发电厂,还不认识路……
那天我差点迷了路,急得我一身大汗。直到过了好长时间才见到他,让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并且发誓:以后我再也不会跟同学和朋友到他们上班的地方去了。除非他休息的时候才带我去……
晚上洗澡的时候,380伏的电热水器,和澡房上的高压输电线发出的嗡嗡声吓得我香皂也没有用,正在谢明洋还在擦香皂的时候,就擦干了身子,溜到了外面……
几年后谢明洋从龚咀电站转到了铜街子电站,又在沙湾的宿舍区分到了套房,我却是开始因为没有时间,后来因为没有钱,渐渐地地和他失去了联系……
上次到沙湾,由于带的钱少,跑的路多,所以匆忙间,既没有打听到陈杰他们投资的瓷砖厂,又没有打听到谢明洋的地址,这次带的钱更少,跑的路更远,只有希望沙湾那些喜欢看网络小说的朋友们替我转告他一声:上次开同学会的时候,他没有来。下次开同学会的时候,只带老婆和孩子,不用带票儿交份子钱了……
另外也希望读完木中后,就到夹中补习的周永,也能回到夹江,告诉大家,这十多年他到那里去‘作作嗦嗦‘了……
我相信:这对老鼠和猫咪的故事,一定是同学们最爱提起的:
春秋战国时,今夹江县为蜀国之地。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灭蜀。十四年(前311年),于今乐山市中区置南安县,今夹江县为南安县地。十五年(前310年),改蜀郡(一说: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废蜀国,改蜀郡),南安县隶蜀郡。
汉初,高祖封功臣宣虎为侯,食邑南安,南安县成为侯国,今夹江县为南安侯国属地。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分割巴蜀,设犍为郡,南安县属犍为郡。
西汉时,今夹江县为犍为郡南安县地。
公元9年至36年,公孙述“成家”政权时期,今夹江县为成家政权属地。
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至东汉末,今夹东县为犍为郡南安县地。
蜀汉、西晋承汉制,今夹江县隶属不变。
公元304年至347年,李雄“成汉”政权时期,今夹江县为成汉所属犍为郡南安县地。
公元347年至373年,今夹江县为东晋所属犍为郡南安县地。
公元373年至385年,今夹江县为前秦所属犍为郡南安县地。
公元385年至420年,今夹江县为东晋所属犍为郡南安县地。
刘宋、南齐时,今夹江县仍为犍为郡南安县地。南齐末,犍为郡为僚人聚居,大多荒废无治。
梁继南齐,领有今四川地区,其中公元504年至508年,北魏占有今四川。今夹江县为北魏属地。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武陵王肖纪开通徼外立青州,州治地在今眉山县北20里处,今夹江县以僚人聚居,地荒无治。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改青州为眉州,今夹江县仍以僚人聚居,地荒无治。
北周初仍置眉州,继又改为青州,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于南安县地置平羌郡平羌县,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年),改青州为嘉州,今夹江县为嘉州平羌郡平羌县地。
隋初仍置平羌郡、平羌县,属嘉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以州辖县,今夹江县仍为平羌县地,属嘉州。四年(584年)改平羌县为峨眉县。同年,割龙游、平羌二县地于今县城北八里泾上废戌置县。因泾口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故名“夹江”,夹江县名也一直沿用到现在。夹江县初属嘉州,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改嘉州为眉州。三年(607年)废州,改眉山郡,夹江县属眉山郡。
唐初改眉山郡为嘉州,夹江县属嘉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将夹江县城由泾上迁至城关镇。同年,于今木城镇建置南安县,属犍州,五年(622年)省(一说:武德九年省)。开元七年(719年)复置,属放州。八年(720年)省入嘉州。
五代前蜀后蜀循唐制。
宋初仍置嘉州。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将唐以后的剑南东、西两川之地置西川路。咸平四年(1001年)将四川地区分为益州、梓州、州、利州四路,路以下置府、州、军、监,府、州、军监下置县。嘉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嘉州属成都府路。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改嘉州为嘉定府,夹江县属成都府路嘉定府。
元初仍置嘉定府。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嘉定府为嘉定府路,并省洪雅县入夹江县。二十三年(1286年),建置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夹江县属四川嘉定府路。
公元1362年至1371年,明玉珍“大夏”政权时期,夹江县为大夏属地。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灭大夏,改嘉定府路为嘉定府。九年(1376年),又降为州,直隶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夹江县属嘉定州。成化十八年(1482年),又分置洪雅县。
公元1644年至1646年,张献忠“大西”政权时期,夹江县为大西属地。
清初仍置嘉州。雍正十二睥(1734年),改嘉定为嘉定府。嘉庆初,于四川地区置建昌上川南道、成都龙茂道、川南永宁道、川东道、川北道等五道,嘉定府属建昌上川南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建昌道为上川南道,夹江县属上川道嘉定府。
民国元年(1910年),裁废道制,以府、州、厅直隶省政,夹江县属嘉定府。
民国2年,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又废省改道,夹江县属上川南道。
民国3年,改上川南道为建昌道,夹江县属建昌道。
民国19年,撤销道制,以省辖县,夹江县属四川省政府。
民国24年,四川下设十八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行政督察区,夹江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眉山县,直到民国38年。
1950年,将四川省划为行署区,行署下设专区,夹江县属川西行署区眉山专区。
1953年,撤销四个行署区,成立四川省,省以下仍设专区。同年3月,省眉山专区,夹江县改属乐山专区。
1968年,各专区改称地区,夹江县属四川省乐山地区。
1985年6月1日起,撤销乐山地区,改建乐山市,夹江县属乐山市。
民国32年12月上旬,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来县募捐抗日献金,三天内,县人捐献30多万元(法币)。
是年,国年党夹江县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县始修永兴堰。
1951年4月,县青壮年响应抗美援朝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全县人民为购买“夹江号”战斗机捐款15.55万元。
茶:民国时期,永兴、南安、木城、焉江、龙沱、华头、歇马、麻柳等地的高、中山区农民多在地边种有茶树,一般每亩地边种植二三百丛,另有部份林间混种茶树。茶树品种有柳叶茶和泡桐茶两种。永兴化成山所产依凤茶品质优良,被称为县内茶叶极品。
果:民国时期果树品种以李子、柑子为最多,梨、桃、桔、柿、枇杷、葡萄、樱桃和花红次之,另有少量的柠檬、荔枝、桂圆、石榴和青果等。马村和吴场的雀儿李,土门的大花梨、小花梨、罐罐梨,永兴和南安的仙桃、芒种桃,品质均属上乘。繁殖方法主要是实生苗繁殖,亦有少量劈接和压条。40年代,顺河、云吟、焉江、甘江、永兴和木城等地有几家大户先后引种国内外红桔、梨、桃等优良果苗2000多株,建立成片果园。
桑:民国初期,县内养蚕有少量桑树分布在沿江沙坝地边。建国后,1952年建立县蚕桑指导站,重点乡配蚕辅导员。1954年,全县育桑苗110亩,推广桑枝扦插育苗,成活率达60%,县政府采取减免农业税政策,鼓励社员育苗栽桑,推广实生苗袋接、靠接技术,使良桑种面积大幅度增加。
石子青字长茂,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卒于民国27年。马村乡石堰村人。其家以造纸为生,至其父辈,由于社会动乱,父亲对纸业又经营不善,家道逐渐中落。民国初年,父亲去世,千斤重担就压在他的肩上。为了振兴家业,凡造纸的72道工序,他都毫不马虎。他忙里忙外,自操自刷,每刀纸操足一百张,而且做到没有破烂。这样就逐渐建立了信誉,生意有了起色。后在其姐夫的帮助下,他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经营管理。一次与重庆帮江全泰成交了贡川纸四挑(每挑重约50公斤至60公斤),每挑售价竟高达十三两银子。对方因其纸质好,也乐意出高价。从此他更注意竹林的保护,质量的提高。不几年功夫,便有两架槽生产。
生产中,他特别注意原料问题的解决。除了在市场上采购竹麻外,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还购买了竹林山,自己培育竹林,采制竹麻。到民国9年,他的竹林已能砍制竹麻八九万斤,每万斤可造贡川纸16挑。
他的竹麻砍得嫩,又分头、中、尖三节蒸煮;酱竹麻的石灰要用筛子筛过,每层石灰要铺撒均匀;煮竹麻装篁锅,下硷的份量要稳定,均匀,而且亲纂掌握火候,不允许出生皮;清洗竹麻的操作,他都要严格要求,非洗干净不可。
工人为他搬运原料进山,或背、挑纸张进城,大米饭敞开供应,老者、少者背多背少均有饭吃。故工作都争先恐后抢为运送。平时工作干得好的工人,要得到扇子,甚至绸衫子的奖赏,逢年过节还要受到到奖励。他不吸鸦片,而且常助工人戒烟,戒烟期间,工人少做工或不做工也给工钱。工人戒不掉烟瘾的,他就要将工钱扣除大部交付其妻儿,以保障其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工人要求预支下年工钱,他也慨然应允,至于下年来与否也不太追究,来上了工的也不一定扣除借支工钱。他常说:“要左邻右舍的人有活干有饭吃,我们才能安心生产”。他家平时都有十多桌人吃饭,制料期间,还常达二十多桌人。每月四次牙祭,对操纸工人除四次牙祭外,平日也是酒肉相待,所以工人干得起劲,生产搞得红火。逐渐发展到八架槽生产,除自有竹林可砍制竹麻十万斤外,还需收购十多万斤。
民国9年,参加四川省劝业会评比,他的贡川纸荣获头等奖,省长杨庶堪还题赠“保我富源”的匾额,表彰石子青的纸“精益求精,质量优美,信誉昭著”。
民国14年前,夹江贡川纸全是本色。民国15年,才由重庆帮的永成字号运来一种叫“漂精”的漂白剂,使本色纸变白。永成字号的经理为石子青提供“漂精”和使用方法。从此,石子青的“粉贡川”纸就相继问世了。
民国22年以后,石子青又增产了连四纸。那时他家年产贡川纸高达160挑,连四纸三千多刀,年产值过万元。有13架槽同时生产。
石子青的纸,除了在每刀纸封面上盖“外章”外,还在纸帘上映出石子青之名作“隐号”,而且还特印一张商标式的纸条,卡在每刀纸的内部作“暗号”,以防假冒。他的纸远销成都、重庆、贵阳、西安、昆明等地,而且在当地享有声誉。建国后,其孙石福钧曾去山东推销纸,听山东外贸部门的人说:日本商人曾指名要购买四川石子青家造的纸。另据纸商翟仕元回忆:抗战时期,翟在昆明开设门市时,美术大师徐悲鸿、齐白石等曾来店选购夹江“双连四”(主要是石子青家生产的),挥毫着墨后,亦赞赏备至。
石子青富裕了,但他不忘邻里乡亲,凡来告借者,常是有求必应;此外,对生产上有困难的,他也给予一定的帮助。
民国27年,石子青患脑溢血,病死于夹江县城,终年仅44岁。
民国时期,全县有马村、中兴、焉江、迎江、木城、永兴、南安、华头、歇马9乡造纸。抗日战争时期槽户约5000户,从业4万多人,纸槽2900~3500架,常年产纸六七千吨。各类纸张所占比重,抗日战争前,文化纸占60%,染色坯纸及迷信纸各占20%;战后,前者约占85%,后者约占15%。
1952年全县有槽户5093家,从业2.76万人,纸槽约4400架。1963年全县造纸公社有14个,大队62个,生产队399个。1983年有10个公社的321个生产队,从业4.32万人。产量因体制变革,市场变化时有升降。50年代稳定在3000~4000吨之间,除迷信纸外,各类纸均产。60至7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产量在2000吨内徘徊,其中对方纸约占总产量的90%。1983年初造纸下到户后,产量短暂下降,1985年产量开始上升。
手工纸的品种花色,随各个历史时期市场需求情况而变化。
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有18个品种、45个花色。60年代主要的品种为对方纸,其它品种逐渐减少。70年代以后,仅存对方纸和书画纸两个品种。
夹江手工造纸完整地保持了中国传统造纸的工艺流程,从制料到成纸有10多道主要工序上百道操作,费时约需100天。纸工积累了丰富的造纸经验,培育了不少熟练工匠。造纸之家,工作艰辛,一年四季,男女老幼都参加劳作。
县手工纸早为本色纸,20年代始造漂白纸,30年代又加入松香和胶造抗水纸,纸质有了较大提高。抗日战争期间,张大千在使用厚连四纸作画后,曾两次来县同槽户石国梁(著名槽户石子清长子)等研究提高书画纸质量。经反复实验,找到配制松香与烧碱的正确比例,并在纸桨中加适量的棉、麻等长纤维,增加纸的拉力和受色、受墨的浸润性能。这种纸当时叫“麻筋纸”,有4×2(尺)、5×2.5(尺)两种规格,两边有云纹,一端现“蜀”侧边角上有“大风堂监制”(张大千画室名)暗印。“蜀”研制成功后,张大千定造了二万张,连声称赞:“好,好,我看乾隆皇帝用的御纸也不过如此,……这下好了,咱们中国有了‘宣’‘夹’二纸,堪称二宝。”1979年张大千作墨荷时,还对“蜀”赞不绝口。1983年11月,为纪念张大千对提高夹江国画纸品质所作的贡献,县人民政府命名国画纸为“大千书画纸”。
夹江国画纸具有“肌细、油嫩、铁板(绵韧)、洁白、做手(整选)”五种特色,谓之“五皮齐”。浸润吸水性能好,保留墨色效果极佳,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天津杨柳青等中外驰名的书画店都广为采用。建国后,造纸技术有显著进步。1956年使用苛化碱,改进下碱工艺,推广吊帘操纸,用稻草浆配操取得成效。1960年至1962年,夹江国画纸在北京展出,受到好评,并选4吨运京作为国家礼品和外宾所需工艺品。1980年县承担乐山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国画纸增加拉力提高质量”科研项目。1984年10月,地区科委鉴定小组认为:课题研究成功,物理指标达到任务书要求,纸质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具有独特风格,可以批量生产。同年,“大千书画纸”获省计经委、二轻、外贸、旅游等局金质奖,被列为轻工业部第一批科技保密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摄制国画纸生产电视纪录片时,来夹江拍摄了国画纸生产情况的部分镜头。1985年县国画纸厂生产的长纤维国画纸被评为省二轻系统优秀产品。《四川日报》将夹江国画纸编入《天府名产》。1982年至1985年,国家科协从夹江选调技师3人4次去美国、加拿大等地表演中国传统造纸技艺,赢得高度赞扬。美国《西雅图晨报》在题为《中国技术家的生动表演》一文中称赞:“通过艺术家的表演,将造纸、印刷等古代文明艺术上的成就活生生地展现出来……;它展现出这一发明对人类的推动作用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县手工造纸正不断引进、推广现代工具和技术,部分产纸区已先后采用小型蒸锅代替篁锅,打浆机代替脚碓,千斤顶代替木纸榨,并采用抬操技术,使生产周期缩短,劳动强度减轻,能操6尺以上大幅纸张,纸质也有较大的提高。
大约在82年左右县政府在千佛岩修了一个“造纸博物馆”,占地面积不大,里面挂有一些操作工艺的照片和一些造纸的工具。
在88年5月,“夹江造纸博物馆”迁到上游一公里的地方,那个博物馆就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大成殿。
05年底我受到“崩溃疗法”后被吓疯了,说了一个多月的疯话。我到夹江千佛寺烧香拜佛希望江晓意还活着,那里的一个和尚主持听说我要捐一个功德箱一边递给我一张明片,一边让我将名片上的名字印在上面……
我见到那张明片上印着:夹江千佛寺主持释清戒
还让我说了一段时间的迷话:释清戒?放下清规戒律怎么会是和尚?
我到县宗教局和公安局打听:怎么千佛寺有个和尚主持叫释清戒?
县宗教局的朋友告诉我:那个是假和尚!
县公安局的朋友告诉我:那人是个强奸犯,已经被抓起来了!
我听了后才恍然大悟:那个主持是个假和尚,我才是真金不换的千佛寺主持释清戒
各位朋友,如果你们到了大成殿一定能见到一个不锈钢的功德箱,上面有那个和尚主持让我印在上面的:千佛寺主持释清戒捐赠
我出了800元做的那个功德箱,上面有那个和尚要求我按名片印在上面的落款,还是我亲自送到千佛寺去的,我到峨眉报国寺咨询,那里的一个师兄告诉我:佛教世界的功德箱没有一个落得有某某捐赠的款……
我便告诉那位师兄:夹江千佛寺有我捐赠的功德箱,上面有那个和尚主持让我印有“夹江千佛寺主持释清戒捐赠”的款,莫不是那个和尚让我今生出家当千佛寺主持?
那位师兄哈哈大笑地告诉我:你前生可能是和尚,今生你不是和尚,怎么会有和尚叫释清戒呢?
各位朋友,你们说我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敢斗有钱有势的陈杰、陈勇,不但吃肉、喝酒,还敢娶老婆,更敢抢陈杰、陈勇的财产,我可不正是千佛寺的主持释清戒?
夹江造纸博物馆修在离点将台不远的大石盘山边,依山伴水而建,大石盘山的那面悬崖可比乐山大佛的山高,当年那位修建千佛寺的师兄正是因为放弃了大石盘山后悔而自杀……
夹江造纸博物馆围墙高大,院子宽敞,在第一展厅有造字前记事所用的记事绳、更有在夹江出土的西汉彩陶,还有秦量、曹全杯、泰山石刻等。还有数量不等的残简:竹简、木简、皮书等,在展厅的玻璃储柜中还有少量的早期絮纸、蔡侯棉纸、蔡侯麻纸……
在展厅的后排还有缩小型的纸槽、纸臼、纸帘……
在大厅的中央有真人大小的穿有东汉服饰的蔡伦像,高大威武、英气逼人。
第二展厅右边有造纸所用的各种材料,大厅后是硕大的造纸设备,大厅左边展出的是造纸用的各类工具,有刀、斧、爬等物,墙上是精美的彩照,照片上是造纸的生产工序。
第三展厅的大殿外立有一小碑:金龙寺大殿建于88年5月等字样。
金龙寺位于马村,据县志记载:金龙寺保存较完好。
各位朋友,88年以前修造纸博物馆的时候将马村金龙寺拆了一殿修建于此,让我们为“夹江造纸博物馆”三呼万岁,同时也该为马村金龙寺默哀三分钟!
第三展厅为最大里面不但有前清用夹江纸画的水墨山水,更有近代名人雅仕所书各种花鸟鱼虫,里面有解放前用夹江纸刊登鲁迅等人的小说,还有一部分是国民党政府用夹江纸印制上传、下达所制作的文件,还有清代所立的契约……
第四展厅为最小,里面立有象马村大佛般大小的蔡伦像,两边各立有童男、童女一人,另外就是非常漂亮和大方的办公桌两张……
到千佛寺去的聚贤街尾是焉江供销社,几个宽大的铺面紧闭,只留有一个铺面在做生意,那是“夹江造纸博物馆”对外经营的夹江国画纸。那里的一个老板告诉我:夹江造纸博物馆只有两样东西最值一钱,其中有一张象扇子骨般大小的皮书,据说有一外商曾出价十万美金,另一值钱的是那根很长的记事绳,价值5万美金。
值钱的东西?
我从05年底受到崩溃疗法后,为了投稿和作宣传已经将家里值钱的东西跳水卖了,那本房产证还不值钱,银行要两本房产证作押才能贷一本房产证的钱。放高利贷的又嫌我那本房产证还没有土地证,也不贷给我,剩下我这个花钱的篼篼:未来的摇钱树。想从我身上把钱摇下来,还不晓得要用多长的时间去等……
这次总算让我知道又值钱、又好拿的东西。我把那本皮书卖了,把记事绳留到,等以后栓陈杰、陈勇这两个和尚用,有那两个和尚帮我化缘,我还愁没钱打印小说?
“夹江造纸博物馆”还展出了几支笔,其中两支自来水笔为金箍银帽,我想那两支笔一定价值不菲,摆在那个地方也太浪费了,还不如我顺手带回来写小说,没钱的时候再卖出去应付一下!
嘿嘿!
各位朋友,旧话还得重提。有没有将我的网址、网名告诉你们的朋友,让你们的朋友们和你们一起:
为朋友扎起!
为风雨舟护航!
金胜群
建国前,全县饮食业均私人开店,共百余家。东街杨世泽饭馆配餐迅速;南门“周豆花”菜尽小份,家常风味,西门夏绍基面食尽灌鸡汤,毛街“兴顺居”煎炒齐全;其余饮食也多各具经营特色。建国后,国营、集体、私营饮食业,逐渐发展。1953年全县私营食店共798户(含摊贩),从业1079人,资金38.36万元。1956年开始纳入公私合营和合作店、组,城区由饮食服务总店(后更名饮食服务公司)领导,区、乡由供销社管理。
1958年,饮食行业实行对外挂牌,标明各种菜肴的质、量、价,对内分品种定质量、定数量,严禁克扣顾主。城乡提倡恢复名食,城关周豆花、华头豆腐干、木城一窝丝,甘江护油粑和鸡丝豆腐脑又恢复供应。
1960年起,饮食服务公司先后派中、青年厨师到成都芙蓉餐厅、竟成园、荣乐园、龙抄手等名餐馆学习。1978年至1985年,自编《地方菜谱》教材,以青江饭店为教学基地,办了三期技术夜校,培训厨师、厨工61人,经过考核评出合格初级厨师16人、厨工21人。以后全行业又组织5次技术表演赛,全面考核,评出一、二、三级红、白案合格厨师20名,合格厨工26名。1982年至1985年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考核,县饮食服务公司调出8名厨师,9次出国到加拿大、美国、南也门、塞内加尔、伊拉克、土耳其、加纳等国服务。
1964年,县在全省率先恢复服务上桌、餐后算帐。1971年起,城乡全面开展生熟兼营、以生换熟,来料加工,承办宴席。城区还开展了服务上门,送货下乡下厂,到医院为病人服务等项目,每逢节假日,城关小食店增加供应三合泥、粽子、汤元粉、汤元心子、抄手皮、水面、生饺子、生抄手、生醪糟等品种。1977年,城关又将大众饭店和东升饭店办成公共食堂,薄利经营,专门为双职工、学生、居民、常住旅店服务。
1972年起,县饮食服务公司年年被地、县评为先进。1978年被省评为红旗单位。复兴供销食堂,1982年和1984年两次获地区“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和中央卫生部、供销合作总社等6个单位的精神文明奖状。
1978年起,私营饮食行业逐渐恢复。1983年受私营竞争的影响,国营和集体饮食业相继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5年止,全县共有国营店9个,职工149人;供销社经营5个,职工37人,集体店38个,职工510人;个体385户(农村占263户),从业632人(农村店占436人),资金13.54万元。
服务业:建国前,全是私营,像馆仅三四家,茶店、理发店遍及乡镇,还有寄卖、维修等行业。
建国后,逐步转为合营。到1975年,城区有国营旅馆5个,照像馆1个、浴室2个、维修组1个、合作寄卖(信托)店1个、理发社1个(附设分店5个)、县委招待所1个,区乡有供销社旅馆及招待所16个、照像馆2个。1981年,城区增加街道、工交及社办旅馆、茶社和像馆6个。1985年,又增加队办旅馆1个。1985年,城区共有服务行业点34个,从业197人。城区供销社有旅店12个,个体户168户,从业220人。服务业中,木城区供销社旅馆,服务周到,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1984年,木城区供销社旅馆张素枝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堂灯是流行于麻柳、华头等山区的一种民间灯戏。已有上百年历史。演员都是当地农民,农忙种田,农闲演戏,自愿组合,除在逢年过节时活动外,平时也给人家婚娶寿庆,修房造屋助兴演出,建国后,曾建业余堂灯队。
堂灯戏表演情节比较单一,登场人物不多,一般为一男一女,不受场地限制。表演形式扭扭唱唱,活泼风趣,语言朴实,唱腔优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内容大多是民间故事,有对纯朴爱情的歌颂,有对嫌爱富的辛辣讽刺,也有一些封建糟粕。建国后,文化部门派人帮助整理,1959年,堂灯队以整理的传统节目《鲤鱼哥与黑幺姑》参加四川省群众文艺汇演,获得演出二等奖。“文化大革命”时期,灯戏遭禁锢,服装道具被毁,艺人受批斗。1978年后,灯戏恢复演出。地、县文化部门拨款购置服装道具,举办训练班。1981年,参加乐山地区民间文艺演出,获演出奖。
堂灯戏目约有50多个,多是老师口传心授,极少文字资料。经过整理记录的有《鲤鱼哥与黑幺姑》、《黑狗儿赶幺幺》、《谷肚儿》、《逗狗儿报喜》、《争三看》、《上天梯》、《审哑》、《打神》、《打渡》,及现代《高价姑娘》、《将就她》等。
堂灯戏唱腔曲牌大体分为三类:一为堂灯主调,其中分男腔、女腔和男女同腔。每段唱到结尾最后三字时,由内场帮腔并配以乐器伴奏;二为民间小调,多为外地流传而来,有“补缸调”、“望夫歌”、“鲜花调”、“二十朵花”等;三为本地山歌、号子,有“送茶歌”、“麻柳湾”、“送行歌”、“大姐莫悲伤”等。其舞蹈动作有“蛾蛾儿闪翅”、“仙人背剑”,基本步法为“十字步”、“走穿花”、“鸭儿摆尾”。伴奏乐器以胡琴(盖板)为主,伴以唢呐、笛子、树叶琴及传统的打击乐器,在60年代还保留有民间古老的大锣大鼓,后改用川戏锣鼓代替。
堂灯戏女角,在民国时期均由男子反串,建国后,始有女子参加。之词:如“东边台上打金鼓哟,西边台上打金锣,金锣金鼓齐停下呀,听我唱个拜年歌哟,一拜主家收成好,二拜谊福寿多……”等等。此外,也唱些外地流传下来的小调,如“鲜花调”、“卖苏花”、“柳连柳”。有条件的还加胡琴、笛子、月琴等乐器伴奏;打击乐以小锣、小鼓为主(称“小打”)。建国后,花灯唱词经文化馆帮助整理改进,多以演唱新人新事为主。由于表演形式单调,已渐趋消失。
彩会是民间传统文艺活动,有地会、平台、高桩三种形式,民国时期每年春节灯会,农历二月十六日城隍会,县城常有出会活动。建国后每年春节或国庆节出会,80年代多结合经贸交易举行
花灯是传统的春节文娱活动主要项目。表演者由“三花脸”和“幺妹子”(一般由男角扮演)二三人组成。表演时先三花脸出场念开场白:如“三花脸本姓白,扯个白来了不得,今天赶云南,明天赶川北。话便如此,幺妹扭起来”,表演动作简单粗犷,2人走十字,3人走穿花,一般男女角都不唱,女角一扭到底,男角时而做些滑稽怪相,逗人发笑。
花灯唱腔有高腔、平调两种,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唱的多为祝贺恭维之词:如“东边台上打金鼓哟,西边台上打金锣,金锣金鼓齐停下呀,听我唱个拜年歌哟,一拜主家收成好,二拜主家福寿多……”等等。此外,也唱些外地流传来的小调,如“鲜花调”、“卖苏花”、“柳连柳”。有条件的还加胡琴、笛子、月琴等乐器伴奏;打击乐以小锣、小鼓为主(称“小打”)。建国后,花灯唱词经文化馆帮助整理改进,多以演唱新人新事为主。由于表演形式单调,已渐趋消失。
彩会是民间传统文艺活动,有地会、平台、高桩三种形式,民国时期每年春节灯会,农历二月十六日城隍会,县城常有出会活动。建国后每年春节或国庆节出会,80年代多结合经贸交易举行。木城、马村、吴场等乡镇也有些活动。
县彩会活动历史悠久,高桩技技处内颇负盛名,邻县出会常邀请县人前往协助。1950年成都市庆祝解放,特请县人前去扎了四台高桩,游行之日轰动蓉城;1982年国庆节城区出会,地区文化部门曾通知各县派人前来参观学习,雅安、天全等县闻讯也派人前来观摩,其间多的礼聘县人前往指导扎会者,如洪雅、峨眉、青神等县。
彩会是一种造型艺术,高桩是把支撑演员(一般都是小孩)的铁桩借服装、道具掩护,构成立体画面,如《踏伞》女角站在撑开的伞上,《活捉王魁》女角站在鬼卒手持的提牌上。《扯符吊打》中,王道陵悬空吊着。其险、奇场面使不少观众瞠目结舌,叹为观止。80年代利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并将原人力抬着游行的“会墩”改在汽车上。场面容量大,增加人物配景,使夹江彩会更添异彩。
县的灯舞,有龙灯、狮灯、牛耳灯三种,多在春节活动。
龙灯有5、7、9节等不同节逗,以舞5节龙为多。5节龙由3至5人表演,一人挥舞“龙宝”前导,龙身随龙宝起舞,上下翻滚,舞出多种花样,县内以顺河乡舞技为好。
民国时,舞龙只有男子参加。建国后,顺河乡及城关曾组织青年女子龙灯队参加活动,1982年县灯舞调演,顺河乡女子龙灯队获第一名。
狮灯由一人扮“笑头和尚”,二人扮狮子。表演时,笑头和尚手执拂尘逗引狮子起舞,前进后退,翻滚跳跃,做出多种“人兽逗乐”的动作,其中也表演“破阵”、“开四门”“盗灵芝”、“翻五台山”等惊险高难动作。马村乡的狮灯技术较好,80年代曾在灯光球场表演“翻五台山”。
牛耳灯流行于华头、歇马、麻柳、木城、迎江一带山区。由一人扮牧童,二人扮牛。表演时,牧童手执枝条驱“牛”前进后退,旋转蹦跳,虽然动作简单粗犷,但乡土气浓郁。
山歌为农民田间地头劳动时即肖所唱。其特点是主词少,衬词多,节奏自由,唱起来调声悠悠,高吭嘹亮,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山歌内容丰富,有表达男女爱情的,如“送郎送到窗子边”,推开窗子望青天,指望青天下大雨,多留我郎耍几天”;有诉说妇女婚事不幸的,如“隔河望见嫂穿白,手提篼篼点玉麦,过路君子莫见笑,丈夫年小做不得”;有一问一答的“解歌”,如(问)什么会打连天鼓,什么会唱五更歌?(答)啄木官(鸟)会打连天鼓,春哥子(杜鹃)会唱五更歌”;还有诙谐的“白嘴(说颠倒话)歌”,如“外头有个贼咬狗,屋头媳妇打婆婆,两个石头正打架,两扇磨子在爬坡”;也有庸俗不堪的糟粕。建国后,山歌经过整理,去其糟粕,增加了新的内容。
号子以工种区别,有竹麻号子、船工号子、石工号子、板车号子等。其中尤以竹麻号子独具一格。1959年,参加省群众文艺汇演曾获一等奖。1982年,经文化馆改进创作的竹麻号子,参加地区文艺调演获演出三等奖。1983年参加省民歌调演,省电台曾录音播放。
竹麻号子流行于马村、中兴、迎江、华头等产纸区乡,以往打竹麻制浆全为人工操作,生产中边打边唱,一人领众人和,既协调动作又减轻疲劳。因此,嗓音好歌词记得多的人很受重视,争相聘请担任领唱。
竹麻号子的曲牌和腔调自成体系,有高腔、平腔、“当当且”“连环扣”、“扯麻花”、“银丝调”、“石王调”等十多种,可一曲单唱,又可数曲联唱,节奏较强,变化较多,具有地道的夹江纸乡气息。歌词内容与山歌大同小异,既有随意套唱,又有即兴创作,见啥唱啥。
为抢救保存县内山歌及号子的歌词,1982年文化部门组织专人收集到250首,经整理筛选收入《夹江民歌集》120多首,1984年地区出版的《乐山民歌集》选载了其中54首,省《四川民歌集》选载了15首。
婚丧音乐使用的乐器有唢呐、小鼓、铛、铰、包包锣及胡琴、笛子等,曲牌繁多,如迎亲时奏《串权连》,拜堂时奏《小开门》,筵宾奏《迎送》;丧家行“三献礼”奏《落地金钱》、《苦竹令》等。建国后,婚娶多以秧歌锣鼓及西式大、小鼓、铰代替。到80年代,婚娶又恢复了民国时流行的吹打乐,丧事多用录音播放哀乐。1983年文化部门曾收集了“丧歌”一首,民间吹打曲牌12支。
宗教音乐,主要是“道行”,为丧家“超度”或为地方“设醮”时演奏,使用乐器及演奏曲牌与川剧略同。1983年文化部门还收集到佛教音乐13阕。
龙舟端午划龙舟。民国时期由哥老会或商会组织筹款,在周渡(青衣江大桥上游)、五里渡(木城)举行,以抢得猪尿泡、鸭子多少定胜负。建国后,发展为体育项目。“文革”中被视为,四旧”废除。1984年恢复,6月,在青衣江大桥下游举行龙舟竞赛,除抢鸭子外还增设了龙舟和速度竞赛,21支龙舟队参赛,其中航运公司有一支女子队参赛,县政府、搬运公司、航运公司获速度赛前3名;食品公司、二轻局、县供销社获龙舟造型前3名。1985年,龙舟造型更为美观,十来只彩龙喷水、吐火、喷烟遨游江面,两岸观众数万,龙舟造型和速度赛的第一名,均由机械厂所获。
武术民国前称“武艺”。县历来习武者较多。民国17年(1928年),武艺改称“国术”。同年县武士会在周渡水府庙成立,会员30余人。18年,在县城文昌宫成立国术馆,传授武术。
50年代,武术活动基本停滞。1973年,县体委创办少年儿童业余武术班,在省、地比赛中都取得较好成绩。1976年至1985年,县多次承办地区武术比赛。1982年承办省少年儿童武术调演赛。
田径1958年3月,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冯次高获三项全能冠军。9月,冯被选拔参加青岛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三项全能前10名。同年9月,程芝新(女)在省第二届运动会上获800米冠军,黎文林以11'20"9破3000米障碍赛省纪录。
1959年3月,西安等三省市对抗赛,程芝新以2'26"5打破少年女子甲组800米省纪录,9月,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运动会,又以2'26"打破自创同项省纪录。10月,省田径赛,游鑫泉获跳高、标枪、手榴弹三项冠军,后赴遵义参加全国少年田径赛,获手榴弹亚军、标枪第4名。1960年,省田径赛,游鑫泉获少年撑竿跳高冠军、手榴弹和跳高两项冠军。
1983年省田径赛,杨慧获女子乙组6项全能亚军。1984年省五届运动会,又获少年女子组身体素质第一名。
游泳1961年省游泳赛,戚桂明获儿童女子组100米仰泳第3名。
1978年8月省赛,郭敏慧获少年女子乙组200米蛙泳第3名。
1981年8月省赛,刘文宏获1500米自由泳第3名;盖仕林获100米、200米自由泳亚军;王勤夺得男子100米、200米仰泳两项冠军,后被选项参加全国业余体校赛,获同项目第五名。
1982年8月省赛,王友江获100米蝶泳、1500米自由泳两项冠军和100米自由泳亚军;王友江与王勤等获4×400米蛙泳.4×100米混合泳两项冠军。
1983年省赛,县有5人参赛,共获4项冠军。王友江获400米、1500米自由泳两项冠军,并与刘永志等获4×100米混合接力冠军;刘永志获100米自由泳第3名,刘永平获4×100米蛙泳接力和混合接力第3、第2名;王勤获100米仰泳亚军、200米仰泳冠军及200米个人混合泳亚军,在此项目的预赛、复赛、决赛中,王勤连续破地区纪录,两次达到省规定的达标标准(全省只有四人达标)而获奖。
1984年8月,6人参加省赛,其中尧小林获100米自由泳,50米自由泳两项第3名;刘永华获100米、400米自由两项亚军,刘并以5'13"9破400自由泳、以10'40"3破800米自由泳两项省纪录;袁鸳获女子乙组200米蛙泳亚军;王友江获200米蝶泳亚军,王友江等获4×100米混合接力冠军,刘永志等获4×1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同月,王友江被选参加全国少年潜泳赛,获50米潜泳第4名,盖仕林赴广州参加全国秋泳赛,以58'1"平100米自由泳省纪录。
1985年4月,袁鸳在成都参加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分区赛,获100米蛙泳第12名,8月,全国游泳之乡邀请赛,尧小林获400米自由泳第5名,与宋云等获4×50米自由泳接力赛第3名;郭志勇获100米仰泳第5名;罗永川获同项目第3名。同月,王勤赴浙江普陀参加全国少年潜泳赛,获800米蹼泳第6名,获1500米蹼泳冠军。
武术1976年6月省赛,邓林洪获拳、械、个人全能三项第一名,自选拳第二名。8月,吕立被选赴哈尔滨参加全国武术赛,被评为优秀个人(不评名次)。
1977年6月省赛,吕立获九节鞭冠军,全能亚军,9月,被选赴内蒙古参加全国武术赛,获传统器械亚军。
1978年3月省赛,李进军获刀术冠军,棍术、自选拳两项亚军;周建新获枪术冠军。
1979年第四届省运动会,李进军获自选拳、刀术、拳术三项冠军,棍术亚军。9月吕立被选赴石家庄参加全国第四届运动会,获九节鞭第5名。
1980年10月,昆明全国武术赛,吕立获对练亚军、九节鞭第5名,并和李进军获团体全能亚军。
1981年10月,福州全国武术赛,吕立获九节鞭第3名,并和李进军等获男子团体冠军,集体拳第3名,团体总分第4名。
1982年3月省赛,李明忠获表演一等奖,8月,省首届武术新苗赛,夹江队集体二等奖。10月,杭州全国武术赛,李进军和吕立获三人对练第4名,男子团体亚军。
1983年3月省赛,李明学获女子传统器械冠军。6月,郑州全国武术赛,吕立获南拳第6名,李进军获刀术第5名。9月,上海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武术表演赛,吕立和李进军获三人器械第5名。
1984年8月,在兰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中,李明忠被国家体委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9月,第五届省运动会,县代表地区队,获团体总分第4名;车坦获传统器械表演一等奖,获鞭杆亚军;吕立获九节鞭、地趟拳两项冠军、对练亚军,棍术、南拳两项第3名;李进军获刀术、对练、猴棍三项亚军,自选拳第3名;李明忠获毒蛇吐信冠军、传统器械二等奖。10月,武汉召开全国武术表演赛,吕立获三人对练第4名,并和李进军等获集体十字拳第6名,男子团体总分第3名。
1985年4月,省首届工人武术赛,李明忠获毒蛇吐信冠军,周建新获自选拳第3名;徐步勤获南拳亚军;李瑞霞获太极拳、八极拳第2、3名;罗丽君获自选剑第3名。7月,省武术新苗赛,车坦获剑、拳、棍及三项全能四项冠军;李煜获刀、棍冠、亚军;卢应祥获自选棍冠军,南拳和四项全能亚军,自选拳第3名,张俊华获自选剑第3名;王利红获查拳第3名、自选拳和四项全能第3名;李敏获自选刀冠军,并获拳棍等三项全能第3名;李敏等4人获集体基本功冠军。5月,银川召开全国武术赛,吕立获三人对练亚军,男子团体第3名,地趟拳第6名。9月,省武术赛,李敏获棍术第3名,李明忠获传统拳、械两项冠军,南拳亚军;李明学获传统拳、械两项第3名。10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上,李明忠表演毒蛇吐信、四川南拳、盘龙棍。同年,李明学(女)获省第一批二级武士称号;李敏达到省体委的“武术选才训练标准”,省体委奖给县体和业余武术班800元奖金。
自行车、举重1978年,郑希龙参加省代表队赴青岛参加全国举重比赛。1985年,杨慧由省代表队派赴京参加全国自行车比赛,在3公里个人追逐中成绩为456;7月,又参加太原召开的全国青年运动会,比同上项目成绩缩短为4'36"。
1981年全国通缉的河北盗抢杀人犯李立、唐兴会潜逃来川,3月19日晚10时,被永兴江村治安保主任梁邦颜在双福火车站发现,李、唐二犯开始枪击伤梁后向夹江县城方向逃窜。县公安局得报且立即组织6个组,把守各路口,堵截罪犯。夹江、峨眉两县和地区有关领导,火速赶赴现场指挥,附近驻军、民兵400多人参加围捕。
20日下午1时40分,守候在青衣江旧铁路桥上的县公安局干警耿光荣、刘家权堵截了二犯,罪犯开枪拒捕,返身向游冲口逃窜,在守桥女民兵和铁路工人的配合下,生擒唐犯,击毙李犯,缴获五六式冲锋枪一支,子弹57发,雷管2只。公安干警、民兵无一人死亡。
5月2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大会,表彰参战有功人员。经省公安厅批准,梁邦颜荣立一等功,耿光荣荣立三等功。
尖峰寺农民起义清同治五年(1866年),川南地区爆发了以宋士杰为首的红灯教反清大起义。夹江尖峰寺农民起义就是这次起义的一部分。
1866年8月,宋士杰派陈志金到四川心腹地区活动,行至仁寿,为仁寿知县王履兴抓获,暴露了起义机密。四川总督骆秉章闻报,急调四川湖北清军十二营,近两万人驰赴起义地区镇压。宋士杰等闻讯,立即提前于9月3日分三路起义,并派熊汶才到夹江,发动尖峰寺农民起义策应。
尖峰寺农民起义军领导人戴化龙(夹江歇马乡人)、尹钟玉、尹益山、僧绍有等,在李蓝起义影响下,立志推翻清王朝。他们托言神佛,宣称:“大难临头,奉无山老母金旨,差儒童(指教首)暗临东土,准就传法,普救众生”。利用宗教形式,组织和发动群众,僧绍有又言能练纸人纸马,临敌上阵,,刀枪不入,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八九百人。他们以八面山尖峰寺为据点,秘密准备武装起义。
熊汶才到达八面山后,戴化龙等立即发布反清文告,宣布起义。8月9日攻占走马场(今歇马乡),准备进攻洪雅县城。洪雅知县裘嗣锦闻讯,立即照会夹江县刘钟?、峨眉知县黄秩韶等督促所属地方团练前往镇压。9月15日,起义军用大刀长矛在王坪、黄窗子、望碑石等处与清地方武装展开激战,因武器简陋原始,起义军节节失利,尹益山、何万才、僧绍有、白幅善、董士清、孔占梁、陈登高等被擒,起义军只好退回八面山凭险固守。此时,四川总督骆秉章所派湘军游击费三春、谢恩有率裕字两营到达该处,嘉定知府朱庆镛也督练前来会合三县地方武装分道围攻。9月19日下午,尖峰寺失守,起义军战死殆尽。清军连日沿山穷搜,起义军首领尹钟玉、何秀沅、张麻塘、杨信山等先后被捕,戴化龙只身逃往西昌地区。一场震撼夹峨洪三县的尖峰寺农民起义失败。
1949年12月16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16军47师经犍为金山寺进攻乐山县城;48师经竹园铺,直插绵竹,协同47师攻占乐山。48师144团、142团和143团在绵竹击溃大股敌军后,外围残敌分头向夹江方向逃窜,142团立即分兵二路追击。
此时,国民党军队冷启珍部已于12月15日由夹江撤守丹棱,地方常自备自卫中队在中共地下党和夹江社会力量的影响下,已不接受夹江县长李祥麟指挥。李祥麟本来准备负隅顽抗,12月16日一早即驱车前往夹江县九盘山一带视察,眼见绵竹失守,自己孤立无助,遂于16日12时左右仓惶弃印潜逃。
12日16时下午3时左右,解放军142团追至夹江,自东门入城,在迎春街口缴获六O炮一门,俘虏敌军3名。从俘虏口中得知国民党败军正向洪雅方向逃窜,解放军随即分路沿东大街、北街、毛街、西街往西门口外追赶,至千佛岩茅坝,见一股敌军约500多人,带了七八门炮,二三十匹马,沿青衣江向洪雅逃窜。解放军高喊:“缴枪不杀!”一敌军官企图开枪顽抗,被解放军击毙,其余敌军纷纷缴枪投降,夹江至此解放。
燃料建国前,人民生活所需燃料主要是木炭和农作物秸杆。建国后,50年代末起,森林不断遭到毁坏,60年代后,木柴供应不足,大量农作物秸杆又用作猪饮料或造纸原料,城乡居民生活燃料大部分改用煤炭或煤制品“蜂窝煤”。少部分推广沼气的地方燃用沼气。
火种获取和保存,清末民初还常见火链取火,山区靠终年不熄“煨”。30年代普遍用“洋火”(火柴),50年代起,部分使用打火机。
饮水傍溪临河居民即饮溪河水。平坝居民掘井以饮。华头、歇马等同区居民则多用竹水作笕槽,笕山溪水到厨房。新新、吴场等部分黄土浅丘地区,水源较乏,过去居民多饮用塘水、田水,现已多数饮用井水。
1983年,城区建自来水厂,大部分居民已饮用到自来水。
多年间,县民一般一日两餐,晨蒸饭,午煎饭,也有蒸一甑吃两天的,农忙季节或工作劳累时也一日三餐,有时三餐中间还另加小食,称“过早‘、“过午”或“宵夜”。80年代后,城乡多数为一日三餐。宴客多办土席,称“九大碗”:有酥、杂、扣、蒸、膀等九碗荤菜,席上备家酿常酒。富家宴席略丰,有的还办参席。80年代,城镇宴席全鸡、全鸭、全鱼,煎炒炖焖,凉热俱备的较普遍,农村仍行“九大碗”,但较以前丰富。
民味喜麻辣芳香,海椒、花椒、胡椒、芜荽、藿香、茴香、香椿、生姜及葱、韭、薤,蒜等俱为所好,尤辣椒不可缺。建国前,个别家庭调味已用味精,80年代普遍使用。
饮料除有的人喝生水,自开水外,茶为县内主要饮料。有的人夏天则喜用“六一教”、“玄麦甘桔汤”、大黄银花、菊花泡水及桑根皮,车前草、地骨皮等中草药煎液代茶饮用。酒浆方面,一般家庭冬季有用糯米酿造醪糟酒的。70年代,冰糕、汽水、香槟,啤酒及各种冷饮已渐普遍。80年代,农民打谷有的也成箱购买香槟、汽水。
药膳受中医影响,民间有漏芦花炖肉以催乳,白木槿花蒸吃以明目,白胭脂花。炖肉以愈妇女臼带,贝母,鸡冠油蒸饴糖以止咳,桂圆肉蒸冰糖以祛风湿,以及夏日吃荷叶稀饭以祛火,冬服十全大补汤以壮身等食疗方法。
饮具餐具炊具建国前视贫富不同而各具特色。民间器具多简易手工制品,截筒盛水、刳木成瓢、编篾成箕、扦竹为夹;砂锅、顶罐、瓦钵、陶缸等也为厨房常见之物。灶门上每悬土烧“炊壶”,借灶火温水以备盥洗。灶上悬“炕头笆”以烟熏豆渣粑、成罗卜等。
“包壶”是有特色的饮具,外为木桶,内塞棕丝、棉絮,锡壶盛水置米锅水中烫沸后取出置放其中,复盖好棕丝、棉絮、关牢木盖,壶咀塞上棉塞,常可保温达10小时许(俗称包壶茶)。30年代起始有人用保温瓶,建国后,城乡逐步普遍使用,80年代有的还使用气压水瓶。建国前多银、铜、锡器,80年代普遍使用塑料、铝制器皿。
民国时,平民多着手纺家织布,色调灰、蓝、白、黑;农村新娘才穿土染桃红、柳绿,或条格花布等。衣着尚俭,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口语。细详布及丝、麻、毛、草等制品仅有钱人家才能享受。建国后,无显著变化。80年代,国民收入增加,用涤纶、锦纶、毛料。丝织品等作衣料的已较普遍。
服装式样在民国时,一般民众仍穿长衫,对襟汗褐;妇女穿斜襟上衣。胸前常围系腰。夹江县志腰。衣裤俱手工缝制,大裤筒,上接横腰。公教人员及知识青年等也有穿中山服的;县城妇女有穿旗袍、短裤,腿袜的。旧于:有瓜皮帽,博士帽“毡窝刀”、“垮沿旧”眚。建国初,人们都穿中山服或对襟便衣。老年妇女穿侧扣便衣、长祷,年轻妇女存皇电穿短便衣,有的穿“列宁服”。后又有青年穿工作服、背带式工入服。无论男女最。少穿哲量彩单调,一般为蓝色或灰色。50年代,盛行穿苏联式服装。文化止革命舻曾盛行穿草绿色军服。80年代风气大开,连衣裙、折迭裙、喇叭簿、西服、旗袍、中山装乃至中式汗褂等同时并行,花色品种繁多,款式新颖,层出不穷。
民国初,女子已婚挽髻,未婚留独辫,后逐渐翦辫留披发。建国后,妇女的发型,视年龄、喜好而异。1976年以后,中青年妇女少数烫卷发和穿高跟鞋。妇女中画眉,点唇、涂脂及戴首饰风气又起。
建国前,有“不干不净,不得毛病”的说法。多数人不刷牙。洗涤品主要用皂荚、油幌子(无患子)、肉皂荚、自泥巴,稻草和胡豆秆灰水等。
牙粉、牙膏、牙刷、肥皂等,平民较少使用。还有全家共用一张毛巾,一木桶(盆)水的。建国以后,讲究清洁卫生的人增多。过去常见的秃疮、疥疮基本绝迹,常见的臭虫、虱子也少见了。
旧时人们交往中很讲礼貌。问人总搭“请”字,麻烦人就说“负累你”,“难为你”,不用人谢就说“理当的”、“没来头”。进人门院先说“恭喜发财”。早、中、晚相遇,彼此常亲切地问“吃早(午、晚)饭了吗?”民国初年,袭守古礼,相逢一揖,对长辈还跪拜。30年代后,多行鞠躬礼,握手礼。建国以后,不行跪拜,朋友相逢只行握手,鞠躬用于隆重会议。
建国前,婚庆丧吊,俗称“红白喜事刀,亲友一般都要送礼(钱或物),当事人设“人情簿”,记录所收情礼,备日后补还,还情礼物一般较原礼厚重些。
婚姻旧时婚姻缔结普遍遵行“周公六礼”。过程是:说媒、合庚(合八字)、下聘(订婚),开话(男方将婚期告之女方)、迎亲。富有人家婚礼仪式烦琐复杂,讲排场阔气。迎亲前一天,新郎簪花披红,称“新贵人”、将四时衣料、首饰、化妆用品等·礼品抬送女方,叫“过礼”。女方开脸(用线绞去额间汗毛)、绾髻,称“新姑娘”。迎亲当天,男方办“喜酒(叫正筵),备花轿,遗迎亲队伍赴女家迎亲。新姑娘头顶盖头帕,在哭泣声中辞拜祖宗上花矫,带着嫁奁,在媒人、送亲客(又称送亲嫂)的陪伴下到男家。还有“回车马”、“拜堂”、“入洞房”、“合卺”(饮交怀酒)等礼节。迎亲第二天,夫妻双双探望娘家,当天返回,叫“回门”。几天后父母接女儿回娘家耍,称“接十朝”。
30年代末,出现“文明结婚”,这种婚礼,无迷信忌讳,少烦琐礼节,较旧婚礼简便。
建国后,对婚事的举办,提倡节俭,反对铺张,以烟、茶、糖果待客。1978年后,城乡生活有所改善,婚事渐趋铺张,大摆酒席,甚至动用公家汽车迎送;妆奁、聘礼高档化,贺礼钱也从几元进到几十、上百元。
祝寿建国前,一般是富贵人家的事,平民只祝生日。孩子生日,常煮两个鸡蛋,或缝制新衣祝贺,老人生日则办一两桌酒席,或吃寿面庆祝。寿酒一般要50、60、70或80岁生日举办。不到50岁办寿酒,每遭舆论谴责。建国后,大办寿酒也不多见,生日只家庭小庆以增乐趣。80年代,青年、学生过生日,做生日蛋糕,吹蜡烛,但不普遍。
生育妇女怀孕称有喜。孩子生下,须向娘家报喜。娘家或至亲好友为产妇送鸡、油、糖、蛋等营养品或为婴儿送衣帽鞋袜。产妇坐月30或40天,坐月期中需有馈送,称靠月母子人情矽。产妇家富有的,生孩子3天后办“三朝酒矽(俗称“汤米酒矽”),满月后办靠满月酒黟,酬谢亲朋,并示庆祝。月酒上常有红蛋,故“汤米酒”又称“红蛋酒”。
建国后,生儿育女办酒庆祝的已少见,探视馈赠产妇仍很普遍。
此外,建国前,营建、乔迁、开业、升学、升迁以至备寿木等,都兴花红火炮,俗称打火炮”,并有馈赠。如新居落戚,往往送匾对;乔迁、开业的送大红喜联,也有送匾曲。舟学。哥迁的送喜报。连初小毕业也有送喜报的。建匿后,这些庆贺风习一度废止。霉冀,城多经济活跃,建寤开唐增多,放火炮风气又有恢复和发展。一些人家,子女就业、参军或考上中专、火学,也有设宴祝贺的。
丧礼民国时期婴儿天亡,俗认为“讨债的”,草率掩埋或葬于沙滩让水冲走,以乃这样再生下子女才可顺利成活。成人死亡,辈份低的,棺木不可停放中堂。富家父母尊。长逝世,丧礼降重。亲殁,立刻,抚平四肢用纸钱遮盖面部,家属跪对遗体焚烧“落气钱”。给遗体穿换衣服(3至9件)鞋帽后,移入棺内,棺前点昼夜不熄长明灯。俟至亲好友好告别遗体后,再封棺合缝。丧期中,晚辈头缠白布,身着孝衣,腰系麻带以“成服”,全家举哀,亲友持纸烛、挽联等物吊唁。亲属早晚灵前跪拜、哭泣。“五七”日内或百日内丧家不茹荤饮酒、喜笑婚娶,专以守服为重。描灵柩有3日内殡葬的,迷信风水有停柩中堂等候吉期殡葬的。还有一种为选择墓地厝柩于堂侧、祠庙或荒野中多年不葬的。出殡,孝子麻衣、麻冠持哭丧棒拉丧黟在前。亲友执绋相送,女眷哭于后,并“金童”、“玉女”船等纸俑及联、幛、旗幡伞盖,僧、道鼓乐伴随。
此外,从死日起,逢七日必祭,至“七七”止。百期周年均祭,3周年孝满“除服”,择吉日做“除灵道场”。
贫苦人家,一般七尺薄棺(俗称“火匣子”),有的仅篾笆竹簟塌土“软埋”。
建国后,丧事逐渐新办。人殁,设灵堂,挂遗像,献花圈,奏哀乐。死者家属和至亲友好,臂套黑纱(或挂白纸花)。亲友悼唁,送花圈祭幛,开追悼会,两三天出殡。丧家办酒席酬客(也有不办的)。为使坟墓不占耕地,有的深埋平葬,不封丘。丧葬新风逐渐普及。70年代起,殡葬改革,提倡火葬。县内机关单位职工和城镇居民死后,多有火葬的,但在改革中也有反复。80年代,仍有不少人棺木土葬,甚至封丘树碑,有少数人还请星士卜吉、看阴地,焚楮化纸和大办宴席,或动用公家汽车送葬。
春节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日俗称“过年”。正月初一前一日称“除夕”或“三十夜”。是夜,家家要烧袱子,用祭祀过祖先的酒菜在祖先牌位前吃“团年饭”,远方游子也要赶回团年。团年时,长辈向晚辈发“压岁钱”。然后是“守岁”,全家共坐,以守候新年的到来。80年代,人们“守岁”时多于电视机前欣赏《春节联欢会》节目。等到零点正,城乡火炮齐鸣,焰火满天,迎接新年的到来。建国前,初一忌扫地、挑水、动土。早晨向祖宗拜年,有的人家晚辈向长辈拜年。早餐忌吃饭(音谐“犯嚣故),一般吃汤圆,称“抢宝‘,以兆吉祥。上午,城内人家出城祭扫祖墓,归时,折柴丫一枝,谓“空手出门,抱柴(财)回家”。初二起,亲友相互上门拜年,但除至亲外,一般礼拒门外(关门上栓)。因此,有的从门缝中投进名片,或在门外张贴贺年片,以示祝贺。亲友相逢,相互作揖,互祝新禧。初五破五商店开门,比耍灯一开始。县内流行的主要是龙灯、狮灯、花灯等。初九日叫“上九”,开始“出‘彩会,直到十五日元宵夜。十五日晚,民间还有“偷青”的风俗,月下潜入农家菜园摘些带青蔬菜,以为吃后可保当年“清吉平安”。
春节期问,民问还有做粑的习俗,富户、贫家都做,只是数量、品种不同,常做的有肥杷、发粑、冻耙、枕头粑等。“枕头粑”形似枕头,每个耍约3―5市斤,浸于清水中,可贮存数月,取食方便。建目后,春节期法定放假3天。开展靠“拥军爱民”,“搁政爱民”活动,慰问解放军,给军烈属拜年。“文化大革命”中提倡过革命化刀春节,有的农村还要刻意组织存枷一出工上地,城乡一片冷寂。1978年后庆祝春节,文化部门除放映电影,或组织戏剧演出外,还开展灯谜、球赛、书画展览、龙灯狮舞等活动,丰富节日文化生活。
五月五日端阳节每家门:悬莒蒲、陈艾,以避瘟疫;小孩头、擦雄黄、大蒜水,防疮癣,遍洒雄黄以避虫蛇蚂蚁。吃粽子、盐蛋、雄黄酒。妇女儿童常佩用丝绸织品做的“香包”,五色丝线缠的形似粽子的“白果”,均为民间家庭姑娘们自作。“香包‘样式多,内盛香料,异吞扑鼻。有一种小孩背的猴子香包,形式新颖,民间谓可驱邪。青衣江周渡江面上,有些年度还有龙舟竞赛,划船抢鸭,抢猪尿泡。建国后,端午节也举行过龙舟竞赛。民俗还有“送端阳”的,新婚或订有婚约的青年男史,端阳节互送礼品。
八月十五口中秋节亲友互赠月饼、果品。有的人家还春糍”。中秋月明,家人常聚庭中赏月。“春节‘、“端午”、“中秋”为一年三大节日,建国前,私塾学生都给老师送礼品。其余重要节日有:雨水节,届时种树。二月春分节,俗称“长年节”,农家休息,妇女常探看娘家。又吃粑,且将米粑扔上房顶,唤“雀儿雀儿来吃粑粑,请你不要糟踏我庄稼”,让雀鸟抢食,叫“泥雀儿嘴”。建国后,此俗仍存,但不再“泥雀儿嘴‘。三月清明节,扫墓、垒坟,以示不忘祖先。建国后,机关、学校常在这天集体拜扫革命烈士墓,缅怀烈士业绩。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称“浴佛节”。俗兴“嫁毛虫”。百姓用红纸条书“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到深山去,永远不回家”等语句,十字交叉贴壁上,谓可减少虫之害。又兴“放生会”,信男信女常买龟、鳖、鱼、鳝在干佛岩龙脑沱和王沱(顺河上游村)投放河中。80年代仍有个别奉行者。六月六日“土地节‘,除为土地神涂换新衣外,还曝晒衣服、书籍,可防霉蛀。建国后民间晒衣物之俗仍存。七月七日“鹊桥会”,夜间有姑娘妇女列陈刀尺针线“乞巧”庭院。此俗今绝。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民俗分别在十一、十二,十三日备办丰盛酒席,焚烧袱子,以祭祀祖先,十五日到郊野化纸“赏孤”,说是祭祀孤魂野鬼。此俗80年代仍有极个别奉行者。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时文人或登高饮酒、吟诗作赋。1978年后,退离休老人在重阳节进行登山游览活动。民间这天多酿造醪糟,准备冬令饮食。十月一日下元节,农家称牛王生日,常作滋粑穿牛角上,牵牛临江照影后,把糍粑喂牛,酬耕牛一年授力的辛苦。冬至日,民间多炖牛羊肉吃,开始腌制腊肉。腊月(十二月)八日,称“腊八”,俗以薯、芋,萝卜、豆腐、米、豆掺合煮粥,其味别致,称“腊八饭”。腊月十六日,一年最后一次“牙祭”,俗称“倒牙”,工商东家设宴酬劳伙计一年辛苦,同时结算一年帐目,追讨欠帐。“倒牙”后,卖铜磬,铁磬的上市。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以糖果糕点祀灶神,焚化文书,谓送灶神上天。然后家家打扫扬尘,清除屋宇污垢,以迎新年。
农工商各业,建国前往往举家共营一业,俗称“合家闹”,且世代承袭。
各业俗重尊师,称师傅为“衣食父母”,非经拜师学艺期满,不可开业。拜师,要敬菩萨(行业专祀神),给师傅磕头,学艺以3年为期。期满后,有的继续帮师,自己开业的,则尽可能避免和师傅争市。如“永昌和”和“多文斋”两店的经营者,都是古籍书铺“聚源堂,,老板的学徒,他们学徒期满,一个卖洋装书,一个则实迷信文书,都与师傅所售不同。师兄弟长幼有序,师弟须尊重师兄。徒弟不得师傅喜欢,难得真传,某些祖传秘方、绝技,常“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外来同行,未经本地行业允许,也不可开业。
雇工生产,一般是升米(约3市斤)一工,技艺精巧、劳动强度大的,两升米以上一工,女工约低男工一半,童工只有饭吃。工作时间每天常达lO小时以上。春秋大忙,每有雇工“人市”,雇工们手持草标作待雇标志,生活艰难,谋生不易。补锅、补碗、补坛子水缸、补烂洋撑子、修锁配钥匙的修理工匠以及卖穿绞馓子、豌豆粑的叫卖小贩,多穿街走巷,流动服务。
商人将顾主视为“衣食父母”,一般商店常备烟茶接待。有时生意在袖简里成交。数字用手指表示,食指表示l,加上中指表示2,再加无名指表示3,再加小指表示4,五指全伸表示5,拇指表示6,屈伸小指表示7,拇指、食指叉开表示8,屈伸食指表示9。不同行业还用不同行话表示数字。如猪牛行用:肩,抬、斜、擦、磨、捞、条、拷、烧、海lO个字,表示壹贰叁肆伍陆柒扬玖拾。建国后加强市场管理,袖筒行话议价的情形被废除。
旧时稻田植株稀疏,薅秧站着用长柄秧耙,薅秧时三五成排,口唱秧歌,内容或诉苦情,或男女调笑,独唱、对唱、领唱、和唱,形式多样。建国后,提倡密植,薅秧时弓身用手除草,秧耙遂废,秧歌亦绝。
农民惜粪如金,早晨傍晚,总有老人、儿童提篓担箕拾粪田野。家庭中,男耕女织,圈里活全靠男子。建国后,习惯渐移,妇女劳动比同男子。
旧时养殖最苦瘟疫,猪牛栏圈贴“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以避瘟。为求新生牛犊平安生长,牛胞衣盛入鸳篼高挂树上;为将晦气冲走,把病猪尸体抛进沟渠河流为,避猫病,死猫也挂树枝上。建国后,提倡将死畜深埋,弃、挂死畜的情况逐渐减少。
过去农民有“忌戊”习俗,依“甲子”天干记日,逢“戊日”不下田劳动,有每10天休息一天之意。农业主要靠天吃饭,故祀神很多。夹江习重川主(李冰)、二郎(传说中的李冰之子)。对二郎特别信赖,每年农历九月十八日到二十二日,甘江乡二郎庙例办盛大香灯会以祈祷丰年,若遇天旱还抬二郎神进城求雨。建国后,破除迷信,大兴水利,科学种田,不抬神求雨,不办香灯会,“戊日”也无人再忌讳了。
文庙、武庙、社稷坛,先农坛等祭祀,多由当时政府主持,礼仪烦琐,规定严格。民国时期先后停祀。寺庙自办祭祀活动仍然进行,其中规模大、会期长的有“城隍会”和甘江二郎庙的“香灯会”。
城隍会每年农历二月十六日,传说的城隍菩萨生日,由“飞龙会”主办。二月十五日夜放“五猖”‘。晚9点钟后,一群人饰的狰狞“饿鬼”从城隍庙蜂涌而出,沿街抓抢食物,来不及收捡的吃食摊店大大遭殃。
二月十六曰上午“出”会。整个场面按城隍车驾出巡安排,化妆鬼卒高擎旃幡伞罩和写有“肃静”、“回避”字样的高脚牌。接着是人饰的鸡脚、无常,判官、小鬼,然后是地会、平台和高桩会。平台会扮饰“十殿”的地狱酷刑抛刀山、下油锅、割舌头、石磨推人、光光挨面刀、开肠剖肚等地会有“八蛮进宝”,“八仙过海”之类;高桩有“嫦娥奔月”、“醉战雍州”,等,最后,是16人抬大轿里身着蟒袍的城隍塑像和后随的侍从。各家各户设立香寨,叩头作揖,锣鼓声、鞭炮声、吆喝声震耳欲聋。下午和晚上唱戏,唱多少天要看筹款情况而定,10天、半月不等。主要演出“目莲教母”、“耿氏上吊”等神、鬼和表示因果报应的戏。会期中,街上摊铺连续,人如潮水,热闹非常。
香灯会每年农历九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会前由和尚出面,找几个“包收‘承头,再约集几十上百个会首主办。
十九、二十、二十一日为正期。会期中,从甘江铺(甘江镇)至二郎庙的8华里路,还香许愿者络绎不绝,抬着全猪,全羊。猪头,提着雄鸡,有的还乐鼓相随,路旁售香蜡纸钱的摊子很多。摊上每有纸剪的眠镜、鞋、帽、衣、裤等。沙门外多设小吃摊、杂货摊、赌摊等,如同闹市。
正殿神像前彩幔飘垂,香炉里蜡烛通明,宝鼎内香烟弥漫。和尚盘坐神侧,击鼓敲钟。香客伏倒神前,顶礼膜拜。钟鼓之声,氤氲之气充耳障目。
赶香灯会的人,为求菩萨保裙,总喜吃庙会“神餐”。几十张餐桌从早到晚开流水席,仍拥挤异常。赶过庙会,有的相率登山野游,观赏庙宇附近的“碧云亭”和“石笋”。
祈求福佑,禳免祸殃。建国前,有为一方一里祈祷的,有为家庭或个人祈祷的,有僧,道、术士代为祈祷的,有个人自己祈请的。祈禳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打醮或瘟疫流行,或屡现火警,俗谓为地方“不清净”,每打“清醮”或“瘟火醮”;干旱、淫雨或发生怪异以为不祥也打醮。打醮常由居民、行会、僧道以至官府发起,集资筹办,设坛扬幡,祷告天地神灵,一般几天,多达49天。打“清醮”有喊鬼拽叉活动,阴森恐怖。“瘟火醮‘末,扎纸船放入河中,意在送走瘟神。
求雨久旱严重,便求神赐雨。一是-抬菩萨求雨,上百成千农民顶着烈日簇拥神像上街,居民家家摆设香案,化纸磕头。如甘江二郎菩萨进城求雨,善男信女,跪拜者不计其数。一是“耍水龙”,锣鼓声中,几个乡民玩舞草龙,户户设香案迎接,并向龙泼洒清水,龙过后遍地水湿,民以为龙能得水,可望下雨。还有私塾蒙童抬孔子木主求雨,或者取“笑狗天落雨”民谚而抬狗求雨的,一群娃娃沿街喊叫:“天老爷,快落雨,保佑娃娃吃白米……”或用抬炮轰击干佛岩龙脑石以求雨。
点五瘟灯夜间在路旁点一盏写着“聪明正直德”的灯为行人照路!谓积善可消灾除病。
求神、许愿焚楮敬香,供烛点灯,或雄鸡刀头以至敬献三牲祈神保祜。有先许愿,疾愈为神穿金、送匾、修庙的父母重病,有的想以孝感神,割股疗亲或愿吃长斋、愿减自己年龄加长父母年龄的,还有“穿刀”(城隍会时,用小刀刺穿臂上肌肉,袒臂游行)让自己受苦来代替父母病苦的。
贴哭帖、喊魂、抓“周阴”等小儿夜哭,常用红纸写“天黄地绿,小儿夜哭,君子念过,睡到日出”四处张贴,小儿精神萎靡或抽搐,以为受惊失魂,常在夜间抱公鸡到小儿经过处“叫魂”:“娃,三魂七魄回来呵!”;幼儿突然昏厥,以为是坐于檐下被“周阴”抓了,常批小儿脸颊;小儿病重又迷信“烧胎”,巫婆伪称小孩魂魄已投生变牛马猪狗,将鸡蛋置草纸中浇油烧破,使胎落而小孩得救。为孩子健康,父母有给孩子佩“长命锁”,或求道士画“保命符”,缝在孩子胸襟的;还有找一路人,或五行相生的人,或杀猪匠,竟或找大树做保爷的。孩子怕天花、跌伤、水溺,有求星相术士“掩关”、“掩煞”的;又有求千家布、百家米做成百衲衣、百家饭让其穿吃,以为能消除百病的。
送鬼、驱鬼、收鬼有病就以为是神的谴责或鬼的纠缠常“放阴”(由巫婆暗地贿请的童男女伪称到阴曹探听),了解是什么鬼魅为患,待得到巫婆或巫婆派遣“阴差”告诉后,就或送或赶或收。送鬼有“送花盘”的,以米筛铺钱纸、盛水饭,焚洒郊野,以贿送野鬼。
驱鬼,或在病房撒米谷,或以柳枝、桃枝拂打患者(中暑、昏厥,也常以为鬼魅缠身,而:批患者两颊,或用桃柳枝鞭挞)。或请道士画符录贴门以镇守家宅,或悬钟馗像镇鬼。还有门悬“吞口”(用大木瓢画的怪兽像),路旁竖“泰山石敢当”以镇邪的。“收鬼”则常由端公跳神,道士掩关,置一小土罐,上蒙红布,留小缝,用海螺或牛角吹布上米粒逐渐掉进罐里,随即封紧罐口。悬于房檐下或埋到桃树下,就算收除了鬼怪。
符水、犯方、替代符水是患者把术士画的符录焚灰冲水吞服。犯方是遇突发眼疾、无名红肿疼痛,以为是犯了方位煞神,常据发病时辰,翻对迷信书,说是对着书条,说破了病就缓减。替代是遇头痛、脚痛、眼病或身体不适,就烧纸做的衣、帽、鞋、靴及眼镜,借以替代。遇到狗刨坑,埋入纸人;遇到蛇交配,解裤带投河中,也是找替代。
求子民间求子风习有送龙宝、送冬瓜等:正月间把玩龙灯后的龙宝,八月十五把冬瓜送给不育者。此外还有拴童儿:祷求送子观音后,用头发丝拴泥塑童儿颈上;打太子:到峨眉山太子坪庙掷铜钱打“太子”求子的。
建国前,人们每想预知祸福,并图禳解。县境流行打卦、求签、扶乩、测字、算命、捏时辰、立筷子、照光、观水碗、骨牌神术及观花、放阴等。甚至以为身体痣疣也主祸福,有“哭丧痣”、“一痣致颈,抹喉吊颈”、“一痣致手,贼脚贼手”的说法,于是,凡长此痣者,心绪不宁,急于消除。对于长毛的痣俗以为“福痣”,虽不美观,却愿留下一撮黑毛。算命看相之风很盛,从事算命看相者,摆摊设点,走乡串户,随处可见。建国后,虽被取缔,但暗地以至公开算命的仍时有出现。
人们相信祸福之前会有征兆。常闻:鸦噪凶、鹊报喜。夜来狗哭主死人。雀粪溅身,兆孝丧。公鸡上房,兆火警。“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兆裹孝布”。见蛇入洞、蛇交配兆倒霉。鸡生炮蛋、兆恶运。油灯结蕊,有“抬头灯花望头财、张口灯花有客来”的兆谚。晨昏不慎,打破瓶、盘、碗、碟,或蒸饭不熟,豆花不凝,衣物着火等,兆口舌祸端。视虹为淫邪气,若一端接到人家房舍,必为家破人亡之兆。眼皮跳则“左眼跳财(蚀财),右眼跳挨(挨打,遭祸)”。耳烧,兆遭骂、喷嚏,兆背后有人说。做梦有梦脱齿、穿衣、脱衣、断手……主伤亡。见鱼、鸟主祸殃。见粪,主财喜。见蟒蛇,主孕娠之说。又有对梦中之事要反面看,说是阴阳颠倒,所以有“梦死得生”的说法。梦境奇幻复杂,又有为人“圆梦”,推测吉凶的,恶梦只要书写“夜梦不祥,书于东墙,太阳照过,大吉大昌张贴,就可“逢凶化吉”。
旧时,人们一言一行都喜吉庆,怕触霉头,所以忌讳很多。
节日。场日、初一,十五和每天早晨,忌说鬼魅和虎、豹、蛇、猴、鼠等虫兽。忌说:一场空、死、霉、犯、亮等字及这些字的谐音字,非说不可,得改用他词。鬼改说“六合儿”。虎称“扁担花”、豹说“铜钱花”。猴说“山儿”。鼠说“高客”。蛇叫“长虫”。梦改说“混”。霉改说“红”等。与不祥字眼谐音的姓氏也改。如孟改“混”,史改“老臭”,梅改“红”等。
商入忌讳尤多,营业开始,忌说“开卖”,须说“开张”;货物售空,忌说“完”,须说“发财了”。饭(谐“犯”音)称“粉子”、猪血称“旺子”。舌头(舌谐蚀)叫“招财”。
旅行一般须择吉起行,有“七不出门八不归,逢九出门屙堆堆‘的说法。乘坐船筏忌说翻、沉、倒,散等字。伞称“撑子”,到岸说“靠岸”,姓陈叫“老蔫”,筷子改称“篙竿”。离开某地,不可说“这地方这辈只来这一回”的所谓断头话。许期不说“二十回家”,因“二十”谐“二世”,也认为不吉。
行动忌讳:忌从晾晒衣裤下过,以避污秽,沾晦气。妇女分娩。产房门窗、抽屉、箱、柜均宜开启,说是可致分娩顺利,产床上下忌堆放杂物,说否则新生儿易致畸形。
如为避瘟疫,在猪牛栏圈上张贴符咒。夜行驱“鬼”,口念“弥陀”、“老君”。淋巴结发炎,就“咒疡子矽,眼病念“光明咒”。
工匠中,石木工有鲁班法,奠基、架墨、立柱、上梁、安神、谢土、上门、修圈都有符咒。厨师有“雪山令”。屠户有“定刀令‘。渔、猎者想多有所获,常用“箍山咒”、“箍水咒”,有的人竟用符咒害人、复仇。扎一草人,针刺刀戳,谓可致仇人非命。有烧愿香求神天惩治仇人,让其遭现报。有将人间不能公正裁决的冤抑,具状向城隍焚告,求神裁决的“告阴状”。
另外还有赌咒。或有委曲不明,向神盟誓,愿受灾谴,以明心迹。最厉害的数捞油祸,将清油煎沸,使受疑者伸手向滚油中捞取置物以表心迹,说是人若果真清白,自有神灵保佑,手不会伤。1977年,顺河乡有人丢失现金lOOO多元,疑心同乡偷去,就强迫其人捞油锅,使其双手烫伤残废。而自己也触犯刑律,受到法律制裁。
建国后,这些迷信习俗基本革除,但偶尔发生,产生严重后果的事,也时有所闻。
民国初期,除帝制,剪辫子,废缠脚,风气稍开。县民勤劳俭朴,敬老恤幼,邻里互敬互助,民风淳厚。官府仍提倡封建礼教。驻军师长陈洪范还赠牌彰扬贞孝节烈的妇女600多人。民国25年,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新生活运动”。机关、团体、学校遍写标语,县城还实行“行人靠左走”、整齐、清洁、简单、朴素等规定,但时问短暂,流于形式。抗日时期,救亡图存,全县掀起爱国热潮。“五四”以来兴起的争取民主、自由的空气更为活跃。知识青年争取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社会上再:嫁已不很受歧视。神杈、族权日益削弱、动摇。
建国初期,县内神权、族汉、旧传统、旧礼教日趋崩溃。“同志”成为普遍称呼,“为人民服务”成为共同宗旨,人与人间最关心的是政治上的进步。土改后,农民普遍撤去家神,张贴毛泽东主席像。社会上已很少偷窃、抢劫、卖淫、赌博及乞讨现象,一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生活窘迫,社会秩序还依然稳定。“文革”中,党风破坏,人心搞乱,拉帮结派,“开后门‘等不正之风滋长蔓延。1978年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有新人”,风尚开始好转。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残余、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也有抬头的顷向。
建国前,轻视劳动,对劳动人民每有“乡巴佬”(农民)、比如“刮刮匠”(理发员)、“爬狗子”(纤夫)、“堂倌”、“幺司”(服务员)之类的蔑称。清洁工、吹鼓手、修脚捶背工统视为“下贱”。建国后,“劳动光荣,不劳动者可耻”,巳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共同认识。
民国年间,妇女只是男子的附庸,大多没有多教者的权利。绅士家女子偶进私塾,也只读《当家书》、《女儿经》、《列女传》一类书,意在培养贤妻良母。妇女只作家庭辅助劳动,独立从事社会职业的反遭讽刺、反对。
抗日期中,沦陷区人民内迁,在其影响下,公教、医护人员中妇女已逐渐增多。但劳动妇女在女不下田、不上房、不上船,不摸头(理发)各种禁制下,多数依然不能独立就业,经济地位不平等,广大妇女还处于男子的从属地位。
建国后,妇女和男子并肩参加生产建设和各种社会活动,在各行各业各种岗位上取得和男子一样的地位,人们对妇女的看法逐渐转变了。
民国时期,县里知识份子少,县人一般迷信鬼神,不重科学。
建国后,宣传科学,破除迷信,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医药卫生方面提倡防病治病,开展卫生防疫、新法接生等,卫生习惯大有改观。开展科学试验,推广科技成果。1957年后,尽管受到“左”倾错误干扰,科技事业受到种种阻碍,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下,科学试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一直没有中断。80年代,全县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
我从初中之后便爱上了武术,曾和汪俊明一起随武警退伍兵张国华习武一年有余。
我参加工作后,永兴供销社出纳周桂芳、周阿姨老三林永忠拜师李明忠,听说我也爱武术所以将我介绍给了李明忠,李明忠一打听才哈哈大笑:原来我侄女韩梅和他不仅是师兄妹,还是表兄妹,每次李明忠向人介绍我时,总是乐哈哈地向人介绍:我这个徒弟是我表叔……
李明学比我小几岁,和李明忠是亲兄妹,也就是我们的师叔,师娘是眉山人,身材高挑,模样漂亮。听说当年夹江武术队在乐山地区可是赫赫有名的团队,夹江武术队在眉山一表演便迷到了眉山的一位追星族,辗转托人才跟李明忠见了面,李明忠一见师娘也是一见钟情,两人自由恋爱,结婚至今两人都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当年夹江人相当自豪:你们看我们夹江人有多伟大,眉山人倒起追我们夹江人,还追过一个县……
眉山人更自豪:你们夹江人有什么了不起,李明忠那天晚上不跪在老婆面前说好话?李明忠一不小心惹得老婆不开心,不但晚上跪老婆,白天还得继续跪……
80年代初央视的《西游记》开拍,曾在峨眉山摄有一景:孙悟空在花果山当了大王后,仰慕中土的仙风道骨,所以不辞艰辛漂洋过海,到处打听成仙得道之地,小说中孙悟空拜师的地方便是在峨眉山上一道观中拍摄的:只见山门前一群道人在练武,有一位道人转身发掌,只见一排树木应声而倒伏,那位道人的面部不是李明忠,但身法和掌法却是李明忠表演的。
李明学也在另一部电影中饰演过一位侠女,那部电影的拍摄时间和《武当》那部电影拍摄时间差不多,李明学的长像也跟《武当》里的女主角相仿,只是身材更纤细、健美……
85年获自选刀冠军的李敏是李明学的徒弟,年纪比我小却是我的师姐,那位美女师姐练功的时候看得我们咋舌头:太刻苦了,姿式太优美了。不知是人长得漂亮、姿式才好看,还是因为姿式好看才显得人更美?
永兴食品公司的马俊平也是李明忠的徒弟,那位师兄在我拜李明忠为师的时候已经出师了,听师兄弟们说:马师兄的套路学得不怎么样,但打架最厉害,在李明忠的徒弟中只有马师兄练习打沙包最刻苦,双手的指关节上都有一层厚厚的老蚕。
我也见过马师兄指关节上的那层老蚕,但我知道那不是打沙袋练出来的老蚕,那些年食品公司一到冬天的时候,便会将大量的猪剥皮出售,那些猪皮被剥下来后会用一把弯弯的象侧刀一样大,两头带把手的剥皮刀将猪皮上的那层肥肉削下来,那可是一个技术工,否则不是留在猪皮上的那层肥肉多,就是一不小心便会削坏猪皮。马师兄指关节上的那层老蚕就是剥猪皮的时候磨出来的,因为左手抓住猪皮用指关节蹭住猪皮,右手持刀的时候多,所以马师兄的左手指关节上的那层老蚕应该最厉害。
我随李明忠练武的时候,马师兄已经出师了,但还经常来看他师傅,有次来的时候脑门正中贴了一个一寸左右的方形纱布,还让师兄弟们哈哈大笑,有位师兄偷偷地对我们说:马师兄这次去跟一位美女开玩笑,把玩笑开过了头,那位美女一生气,对方的男朋友便操起酒瓶给了马师兄一卖买……
那位师兄还对我们说:马师兄这一下子可威风了,以后拍杨戬这位二郎神的时候跟本不用化妆,二郎神那只眼睛是杨戬好不容易才练出来的,马师兄的第三只眼睛可是一句玩笑话挨出来的。因为是速成,所以马师兄的第三只眼睛肯定比不上二郎神的那只眼睛……
马师兄表情很严肃,话也不多说,所以当年我们都不敢问这位师兄:那只眼睛是怎么回事?
马师兄现在在夹江东门口“家家乐”超市当保安,我也没注意马师兄额头上是否还见得到那只眼睛,也许马师兄会很自豪地告诉你:我这只眼睛不是那位美女的男朋友砸的,是那位美女亲手砸的,是让我们下辈子相见留下来的记号……
在70―80年代夹江每年都会举办一至二次交流会,在街心花园往东门口走的东大街最热闹:街道中间是临时搭起来很长的摊位。白天女售货员多,男售货员临时到打拥堂(最挤、最热闹)的地方帮忙和补充货物,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晚上值班,一到晚上街道两边的摊位收摊,摊架上便光秃秃地显得很难看,由于那些摊架制作得很简陋,有的是用小角钢制作,有的是用细圆钢作的骨架,顶蓬上的塑料瓦也是各种颜色,千姿百态。中间的摊位一到晚上便用很宽大的晒垫(用竹子编成用来晒谷子或菜籽用的一种垫子)围起来,外面黑黑的看不清人样子,一人多高的晾垫里面却是灯火辉煌,显得很热闹,很神秘,偶尔有人从当做门的那一小块晒垫推垫而进的时候,便会从里面传来很大声、很惊喜、很热情的招呼声……
规模小的交流会一般能摆满街心花园和到东门口的东大街,规模大的交流会能从街心花园摆至十字口,还有整条建设路。
每次开交流会的时候很多都是平时也能买到的大众物品,那些积压的商品和快过期的食品都会以很低的价格出售。由于当时副食品有些还是按计划供应,在开交流会的时候那些副食品不但敞开供应,价格还很低,所以每次开交流会的时候,货摊上尽管也是平常都能见到的东西,但每次开交流会的时候附近的几个县市都会有不少的人赶过来买东西,当年的情景可真所谓人山人海,接踵而至……
当年我骑自行车的技术也不赖,尽管街上的人多,我却是左拐左绕地将自行车骑着走,稍有担搁我便将自行车原地定车,时间稍长,我一伸脚便站住了,人一散开,我一垫脚便将自行车骑走了。那些朋友们都告诉我:除了邮电局送报的自行车,就只见你才在这样多的人群中骑着车走。
每次听到大家这样说,我都会感到很自豪:那些人可是职业高手!而我只是业余水平啊!
直到现在我骑自行车载老婆到交易市场,老婆常常是坐到我们买东西的地方才下来。
每年的春节便有中兴和马村的龙灯狮子表演,其它地方的节目有锁呐、秧歌表演,但最扯人眼球的是马村的火狮表演,狮子表演和其它地方的一样,有时是一人演一只狮子,有时是2人演一只狮子,最值得大家喝彩的是逗狮子的人,光着上身,下身是夜行人的一套劲装,一身油晃晃的,那些鞭炮和焰火直往逗狮子人身上放,那些炸开的鞭炮在逗狮子人身上被弹开,焰火喷到逗狮人的身上直往下掉,常常赢得满堂喝彩,听朋友们说,逗狮人耳中塞了棉花,身上涂了桐油,所以不怕鞭炮炸,不怕焰火烧……
但那也是一门功夫,那种功夫练得不到家,一样被炸伤或烧伤,否则堵着耳朵,涂上桐油就能表演那算什么绝招?
在中秋和国庆节里常有彩车通行,在我的记忆中,只有洪雅才能和夹江的彩车比美,其余县、市的彩车都不值得一提,夹江和洪雅常常为彩车的质量和数量大费口舌,但都不敢和自贡的灯会相提:自贡?那是一个旅游城市,财大气粗,那种规模,那种豪华我们两个县加起来也比不过人家,不过我们的某件作品绝对比自贡的灯会上的所有作品精美,连自贡灯会上的作品都比不过我们夹江(洪雅),你们洪雅(夹江)的作品根本不用比了,还不乖乖地排在我们后面?
于是两地的人们撇开自贡成都后又吵得不亦乐乎……
各位朋友,除了自贡和成都的灯会,夹江和洪雅都敢与其一较高低,这样的灯会难道会不精美,会没有规模吗?
十多年以前一到端午,夹江人不但会吃咸蛋、棕子,还会煮大蒜吃,那种大蒜都会选那种瓣数少,体积大的那种,大家都会把那种精选出来的大蒜和咸蛋、棕子一起煮,煮得咸蛋能和石头碰,煮得棕子起了绒,煮得大蒜粑呼呼的象牙膏。那时候那些小孩都将自己家里泡制出来的咸蛋偷偷地拿出去和其他小孩比哪家的咸蛋最硬,最先碰坏的先吃,分咸蛋的人当然是那位胜利者……
大人吃棕子当然是在家里,小孩们吃棕子当然是小孩们一堆了,大家比赛哪一家的最好吃,决出胜负来后,失败的一方便跟着胜利者往家里走,一见家里没人的时候便帮忙偷棕子……
那些大人们一回到家里招待朋友们吃棕子的时候,一揭开锅盖便惊叫:棕子呢?
那些朋友们便哈哈大笑:谁让你们把棕子做得太好吃了?
主人十分尴尬,因为不能招待朋友们吃棕子,连请朋友们吃的咸蛋也被那些小朋友们在比赛的时候碰了个粉碎,那些咸蛋在比赛的时候有的破了很多小裂口,有的变了形,更有甚者,有些咸蛋被小主人一生气,一巴掌下去,那些轻易失败的咸蛋就被小主人拍扁了,有的蛋黄也露在外面……
那些大蒜也因为被慢火煮得稀粑,那些大蒜根本不用剥皮,只要掐开底部便能吸食,有些淘气的小孩便将那些大蒜一瓣一瓣的扯下来将里面的大蒜挤出来,就象被挤出来的牙膏一样。
那时的兄弟姐妹多,大人们一回来见到那种情况,不晓得是老五还是老八干的好事,一肚子的气便不知朝谁身上发,只得咬牙切齿地发誓:这几天有谁惹我生气,我就将这笔帐一起在他身上算……
那些时间谁还敢调皮,一个比一个还乖,过得几天老爹、老妈一打哈哈,那些小孩又开始调皮了,那些小孩比神探还准确,不论大人藏在哪里的水果、糖果总是被那些小孩找出来吃干净,连大人们藏进老鼠洞里的票子也会被那些小孩子们掏出来花个精光。
每年一到端午青衣江最热闹,那时政府便会组织大家到青衣江比赛划龙舟、抢鸭子。
划龙舟的时候往往是机械厂夺冠,因为机械厂和水泥厂一样都是做的重体力活,所以大家体力好,机械厂之所以常常夺冠,不仅仅是体力好,还因为他们设计的龙舟不但速度快,而且制作精美……
那些农村的朋友们划龙舟的速度也快,但那些年农村的伙食差,所以那些人的体力好,但耐力差,一开始划龙舟的时候便抢先手,但渐渐地就落后了……
只有抢鸭子才是他们的强项,大家都知道鸭子在水上的速度可比在陆地上快,如果鸭子一受到惊吓,一边嘎嘎大叫,一边挥动翅膀乱拍,那时鸭子的速度可比人在陆地上还跑得快……
那些划龙舟的人在比赛结束后,抢鸭子的游戏便开始了,很多时候是木城五里渡的那艘汽划子,那艘汽划子在五里渡拖一个船坞,上面一次性能载四辆满载的重型卡车。那艘汽划子一到端午便将船坞放在五里渡,然后多载救生设备和鸭子赶到指定地点,待龙舟比塞一结束,便将船开到江心,依次、分批地投放鸭子,那些鸭子被投放到龙舟附近,便嘎嘎大叫,一边警惕地四处打转,一边找方向突围,龙舟上的人一旦见到逼近了鸭群,便向那个方向猛扑过去争取在入水前抓住鸭子,人一旦入水想抓住鸭子,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由于城里的职工很少在小船上活动,所以常常掌握不好力量,一见靠近鸭群怕出力大扑过了,所以稍微一使力不曾想船在往下摇晃,往下摇的距离抵消了他反蹬出去的力量,不但扑出去离鸭群还远,而且还是原地栽了下水,只见那人脚先入水身子斜斜地插入水中,一双手在空中乱舞,嘴里一阵惊呼……
“咕咚……”一声那人马上便没了影子,连那声惊叫也象是被人掐断了一般,一见那种情景,船上、岸上的人都一齐笑弯了腰……
还有人一见那种教训不敢怠慢,一见靠近鸭群便奋力一蹬,不曾想那艘小船被摇了起来,整个人便象被抛石机杨出去了一般,那人一见跃起过了鸭群。一双手便向着鸭群乱抓,脑袋都入水了一双手还向着鸭群乱比划,一句“哦嗬”还没喊完便被猛灌几口江水,只听岸上和船上的人帮他大喊一声:
哦嗬……
大家一见他跃过了头,一脸的惊诧和后悔,半个身子都入水了一双手还在江面上乱抓,都不禁笑得眼泪直流……
只有那些农村的朋友们不但善于利用扑出去的力量抓鸭子,还能利用潜泳来抓鸭子。只见那些鸭子正惊恐万状地东躲西找,一阵惊叫后直往水里沉,大家一见便是一阵喝采,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位潜泳高手成功了……
夹江曾经的热闹和辉煌已经在十多年前逐渐地萎缩和消失了,到现在过年或过节的时候除了满街的彩灯就只有多一些彩旗了,街上只是些稀稀涝涝的人群……
不知道是人们将金钱看得太重,在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地将挣加工费,还是人们更加务实,将买鞭炮的钱换成了酒、肉?
在夹江只有清明和过年的时候烈士陵园和公墓才会热闹起来,这两个地方的人竟然比夹江县城街上的人还多:那些来看望已过世亲人,竟然会有那样大的规模、那样大的场面……
在我们夹江街上已经有了很多年,很多年不曾有过那样的规模,不曾有过那样的场面了。
是因为我们夹江不是旅游城市,是因为我们夹江没有值得我们自豪的名特小吃,更因为我们夹江人有许多的遗憾和无奈……
社坛街又名铁匠街,解放前夹江陆路不发达,水路经营繁忙,西门外是邹三和的豆腐乳厂,厂外有一小路直通青衣江,所以西街、北街、社坛街曾是经营夹江国画纸的繁华之地。直至解放后政府将联接峨眉,乐山的公路不断拓宽、改直,夹江的经营重点才逐年东移,到现在从街心花园至东门口红绿灯处,还有政府所在地建设路为夹江房租最贵、生意最好的黄金之地……
离社坛街口不远的西街有一家经营豆花饭的无名小店,店主姓徐,两口子被人亲切地呼为:胖哥、胖嫂。
我因事耽搁来不及做饭总是会到那个小饭店吃饭,那里的素菜或豆花、血旺总是一元钱一份,我常常是一份菜两碗饭两元钱足矣。偶尔心情高兴的时候,我会点一份巴骨肉或一份凉拌猪皮,也只两元钱而已美滋滋地下四两酒也会晕滋滋地不知人间忧愁……
那里有一位常客过去曾在县委工作,据他自己介绍,他也曾任县委一办公室主任,我估计是被县委辞退,所以他每次一端起酒杯便馊话连:夹江县委杨家福……
前段时间我在酒店又遇见他,只听他又满腹牢骚:夹江县委杨家福今天在这里骂那些卖县贼,等卖完了夹江县的土地,我看又该卖夹江县的人了……
我不禁哈哈大笑地批评他:十年以前攀钢的二期工程准备在夹江投资,随后西昌铁路局的一个干部疗养院也准备在山青水秀的青衣江畔修建,两个项目都遭到夹江县政府的不支持和阻挠而流产。如果那两个项目在夹江修建,夹江政府不但多得税收,有多少农民和城区待业青年将会有工作?西昌铁路局的干部疗养院一旦修在夹江有多少对客车将会在夹江刹一脚,你看一下列车时刻表,有多少对列车在夹江是一冲而过?当年县政府就是因为有你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所以夹江除了一个连交税都要绕过夹江的909就是不交税的部队,除了二炮夹江啥子兵种都占齐了。黄土镇过去的叶高山不但缺水也不出山珍,所以夹江县历来都是叶高山最穷,叶高山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最穷和政府常在那里枪毙人,也是夹江偶尔闹鬼的地方,自从政府将叶高山划为开发区后,那里临公路的地方被当地农民朋友们修得比县城还漂亮,那里的人进出都骑摩托车,还有开小轿车的人。你我两位值得自豪的是:别看我们的自行车烂是烂点,破是破点,说旧还称不上古懂,但那个自行车还是名牌也!你说夹江县是多几位卖县贼强点,还是多几位象你一样的县族英雄强点?
杨家福目瞪口呆地盯着我愣了半天才惊呼:你真不愧是作家,夹江县委杨家福被你问倒了!
千佛岩水电站位于木城五里渡,该工程被省政府定为重点建设项目,该水电站总投资7.5亿元,施工工期为32个月,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10.2万KW,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建设,预计于2007年底前12台机组投入发电,2008年全面建成投产。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创造产值1.5亿元,税收0.33亿元。电站采用闸坝式发电,以坝代桥可以实现青衣江两岸直接通车。千佛岩电站的建成,不仅直接拉动我县GDP增长,同时进一步扩大我县电力供应增量,吸引更多外来投资,成为“西部瓷都”产链上新的增长,极对全县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将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截止2006年6月底,枢纽工程完成了8孔泄洪闸墩的施工与安装,完成了左岸副坝工程东风堰进水闸混凝土浇筑和金属结构预埋件安装,尾水渠工程大部分标段完成了施工进度,“一枯”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3亿元。千佛岩电站工程已提前1个多月完成了“一枯”施工目标任务,在洪水来临之前为“二枯”施工争取了时间,赢得了进度。目前工程已着手进行发电设备的采购。已经签订了3台3.4万KW发电机机组在内的一亿多元的设备订购合同,进入“二枯”的施工阶段正全面启动,整个工程进展顺利。
四川省夹江经济开发区由原来经济开发区和夹江县广东佛山工业园区于2003年合并而成,是全省4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省政府把西部瓷都列为全省重点工业基地之一。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夹江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国家级专业化特色工业园区。
县委、县政府也提出:要把夹江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经济发展的开明区、开放区、开拓区。
目前区内拥有陶瓷、机械、化工、包装等企业23家,占地1800余亩,企业就业人数达1.6万人。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要求。对园区进行规划,规划面积8万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把夹江经济开发区建成产业高度聚集,运转高效的国家级专业化特色工业园区。
产业定位:以陶瓷及配套产业,包装印刷及机械制造加工工业为主导,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经济开发区。
功能分区,六大主要功能区。即陶瓷及配套工业园,仓储物流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生活居住及服务区、印务工业园和加工工业园。
各位朋友,千佛岩水电站修成后青衣江夹江段会变得更加美丽和温顺,08年及以后的端午将是夹江人赛龙舟的地方,如果你没时间到夹江来,也许你会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哦!
那些有资金,有项目但还没有选中投资地方的朋友们,请别忘了看一看夹江,也许你以后可以自豪地告诉朋友们:中国第一山?那座山就在我投资的夹江边边上,峨眉山只有在夹江看起来才最美丽!
相传玉帝的长女和老二、老三因见七妹嫁了人间有情郎,至始不悔,于是羡慕人间的鸳鸯,也偷偷下凡分别爱上了夹江的有情郎,被玉帝发现后派天兵天将要将三姐妹押至天庭,三位姐妹被押至峨眉后,不愿与情郎分离,于是一急之下化成了三座大山,其中大峨最高、最美,二峨、三峨分立两旁,在夹江境内看到的峨眉山就象是玉石做成的笔架,中间一山最高,两边的山稍低但一样高大,这一奇境只在夹江境内才看得到。当年大峨、二峨、三峨相知、相爱的对象常和她们相约到宿槽水库游玩,所以宿槽水库又被人称为“情侣湖”,都是因为玉帝的三个女儿最爱和有情郎相约在宿槽水库相见。
今天的大峨被换成了山旁,其实最早的大峨是女旁,是大娥、二娥、三娥。
马村大佛寺圣女殿所供玉帝的长女,就是那位爱夹江,更爱夹江人的大娥像。
大娥率二姐妹化成三座大山前请天兵天将转告玉帝两句话,那两句话大家耳熟能详:
只羡鸳鸯,不羡仙!
旧话
过去流行一句俗语:大盖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
电视、电影上也流行一句台词:衙门朝南开,有钱无理莫进来
我走了很多地方,只有夹江流传的一句旧话最有意思:
赢了猫儿、输了牛
我过去一直以为是一句口头传说,直到最近,我在兴中机砖厂打工时认识的一个厂长才告诉我:那句话就刻在千佛崖!
我在燕山跑设备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卖设备的老板:黄兴中
黄兴中当年在黄土埂往县城的路上,有一个锻造门市,燕山当年很多加工设备,就是我在那里定做的……
黄兴中的模样我也记不清楚了,但却清楚地记得他的门市里面,有一台汽锤,每次使用的时候,呼啮、呼啮地发出很大的声音……
每次锤下来的时候,总是地动房摇……
我记得我于97年调到销售科的时候,就听到大家说:黄兴中投资上百万元在万兴瓷砖厂公路对面修了一个机砖厂……
之后又听说:那个机砖厂修起后不久,黄兴中英年病逝……
我于04年下决心到机砖厂的时候,无意中选择了兴中机砖厂,认识了承包老板和厂长。黄兴中的八兄弟承包了那个厂,七兄弟应八老板的邀请做了那个厂的厂长。我在兴中机砖厂开始是拉坯工,但当时装窖的师傅少,所以很快地抽出来学装窖。
七老板应该是我学装窖的第一位师傅,第一天学装窖,七老板就来手把手地教我们……
兴中机砖厂拉坯的架车在窖子中是横着放,我和另一位学装窖的陈师兄分站两边,七老板站中间,身后是横着放的架车……
七老板正讲得起劲,我们也正学得来电,只听刚拉坯进来的师兄哈哈大笑:
要倒、要倒……
七老板猛地转过身子,面向架车,背对正装的那面砖墙,弓着身……
我猛地见到我们刚装上去的那面墙,向我们扑倒过来,也慌忙转身,绷紧浑身的肌肉……
那面墙倒过来,打得我们惊抓抓地呼痛。却把其它装窖和拉坯的师兄笑倒了:
你们看,你们的这位师傅对你们有多好!第一天装窖就把最后的绝招教了你们!
你们以后可千万不要忘了送你们师傅的头刀肉!!
听了七老板的话,我才恍然大悟:
难怪只在夹江才听大家说过赢了猫儿,输了牛……
我还当是口头传说,没想到竟然刻在千佛崖。我曾经向好多人打听,包括生在千佛崖,长在千佛崖的人也不知道,看来这个传说的典故和出处,只怕不好打听,要靠我的想象了……
毕竟雕刻的时间不足百年,千佛崖文管所的朋友们好多都不清楚,但是都知道这件事:
江建杰(丕绩),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县西北城富家首户江邦建第四子,民国年间夹江新起地方派的首领。他以家庭力量作基础,利用商场交往、亲戚关系,先据?江镇为势力范围,进而联络外乡豪门,成为势压县内王派,左右夹江政治的最大派系。
江建煦(丕猷),建杰的五弟,法国巴黎大学政经系学生,回国后曾任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参议等职;抗战中任四川省参议员。江派的上层活动,建杰常常派他承担。
江建蒸(丕英),建杰的九弟,纸业坐商。因眼有痼疾,少社交,思想反应敏捷,江派每遇难题,他常出谋划策。民国26年秋,县经征处撤销,改设财务委员会,主任由王派人物史道五担任,建杰怒骂,想力争。建蒸以官府重成命,强争没有好处相劝,主张另辟地盘,网罗安置私人,发展团体势力。建杰同意,亲自与建煦跑县府活动,创建?江镇小学,自荐任校长;又推荐他七弟江建照担任县民众教育馆新建工作。
江建照(丕绪),善接待,有烹调与环境布置专长,弟兄辈的社交宴客,常常由他安排。设计建造民众教育馆,并于民国27年正式任馆长,后又任夹中校长。?江小学修建中,建照还介绍内兄王秉勋任教主任,本建杰意图开展工作。结果毁城隍,打十殿,赶和尚,刮金匾,尽管市民有议,事情难办,学校也毕竟建成。从此,夹江文教阵地开始有江派领域。县内乡镇长中,也有王秉勋、许世廉等四五人是出自?江小学。《江建杰自传》记述:‘建校不仅是为笼络人才,心想学生源源出世,师生关系有了,江姓威望自会永不泯灭。‘
王现华,城关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国前为川西南著名袍哥,夹江县‘?江公‘义字总舵把子,县商会会长,是地方派的主要人物。
王原籍邛崃,其父母早年来夹,定居城关毛街,以卖‘油茶‘为主,人称‘王油茶‘。
民国11年,王以和乐山县知事的亲谊关系任乐山警备中队长,后又升任大队长。以后在川军中任职师长的眉山人汪杰,即在其部下任班长。
王接‘?江公‘后,党、政、军界,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均广为结纳。十数年间,其势力和影响范围,除本县外,在府河上游遍及眉、彭、丹、青等县直至成都;在府河下游则嘉、叙、泸一带,特别在盛产鸦片的宁、雅两属,‘王现华‘三字的名片,更是通行无阻……
王朝烈,是王现华的第三子,绰号‘三鸡公‘。那时他还不到20岁,依恃其父势力,裹胁一批恶少,调戏妇女,为所欲为。民国35年9月24日夜,他竟在东门大安旅馆串通店主,持械轮奸了一名途经夹江住宿的少妇,案发后,三鸡公潜逃。后江派中的省参议员江建煦,在成都宴请新闻界,大造舆论,各报争发专稿,形成轰动全川的‘三鸡公事件‘。
王现华曾说:‘我不信檐沟里会把船翻了‘。所以,舆论初起时他未予理睬,后来成渝等地舆论哗然,他才慌了,派人去成都打点,辗转托邓锡侯设法。
案发后一月,警察中队长属江派人物的张鸿侦知三鸡公潜藏在青神县南外西龙乡,当即逮捕归案,次年春枪决于眉山。
民国36年夏,选举第二届地方自治人员,这次选举直接关系到‘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的选举,因此江、王两派争夺激烈,在迎江基层选举时,王亲自带了三十向个‘弟兄伙‘去,除动了手枪外,还借用了峨眉烟邦的中正式步枪,结果,酿成了轰动全县的迎江‘炮选‘事件。
在王现华的卵翼下,其长子‘大鸡公‘王朝俊,可以在当街闹市用手枪筒把人打得昏死;其侄子王仕俊可以任意奸污妇女,诬良为盗,打人致死,更有甚者,架设机枪准备火并。此外,其手下人何秉荣、易培楷、吴朝东、王开俊等,直接掌握一乡一镇的势力或武力,鱼肉乡民,派款拉夫,也作恶多端。
人们一边痛恨江、王两派将夹江搞得乌烟瘴气,臭名远扬。一边快心于‘三鸡公‘的恶有恶报……
于是?江小学的教主任,江建煦的内兄便请人在千佛崖上刻下了两幅落款相同的字:
邑人王秉熏?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春日吉立
一幅字刻在现千佛崖渡船码头。右上角是一付小字
赢了猫儿输了牛
忍气莫告状
中间4个大字
讼则终凶
另一幅字离千佛寺大佛不远,因为那尊佛像凹进去了,所以那尊佛像的色彩,据说还是唐代原色……
乐山大佛面容慈祥,双手抚着膝盖自然下垂……
而夹江千佛崖的那尊大佛,坐姿,模样都差不多。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那尊大佛右手摆了一个拈花指……
面容妩媚、眼波流动……
就在离那尊大佛不远,离石门很近的地方有一块两尺见方的光滑石面上,右上角刻有一行小字
人存此念,一生受福
中间4个大字
天理良心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