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富话(一)


本站公告

    各位朋友!该死的512让很多人都说起了后话,但我却从这次地震中终于找到机会说富话……

    50年代的人常说“命中注定”不该他们发财!

    他们有很多理由:我们学习的时候遇上文化大革命,工作的时候遇到知青下乡,如不容易才满怀憧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城市的时候,身边有一个不可爱的她,心里有一个难舍的“小芳”,等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如高龄的拳手失去了斗志,更象开败的花儿失去了芳香……

    70年代的人常说“富贵在天”,他们更加有理由:我们学习的时候把敢于批斗老师的黄帅当成了英雄,把交白卷的张铁生当成的榜样,当我满怀激情踏上企业的时候,那只航空母舰不晓得是不是多了我这一个倒霉的称砣,让我飘浮在商海至今不敢踏上陆地,因为那块陆地只是我垂直的距离……

    这两年多的时间我找了无数的工种,发现我生活在很尴尬的年龄:到企业搞销售,没有押金、没有人担保。不需要押金和担保的企业招工我却不如更年轻的人有形象、有朝气,更加重要的是那些人不需要太高的工资就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些人只有一张嘴,我不但是3张嘴,而且还多了一个采访和宣传的花钱兜兜。

    也有适合我的企业,但那个企业却不适合我:我不但要经常请假去采访,更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做宣传。

    各位朋友!在我父亲去逝后,有关单位还有很多朋友都告诉我:我的情况最适合领低保,每月有那110元的低保至少会让我不会那么揪心……

    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是因为我的傲骨,而是出于我的自信。

    各位朋友!当你们以后看了我的“将话”,“亮剑”,“联手”,“巧话”后就会明白我为什么那么自信,却又那么倒霉了……

    50年代的人说“命中注定”,70年代的人说“富贵在天”,两代人的不幸都让我们遇到了。

    60年代的人是机油,那两代人磨合的是自己,而消耗得最多的是被他们夹在中间的润滑油……

    在夹江我的保险意识最强:97年我从成都到乌鲁木齐,往返坐的都是飞机,那两次我在机场都买了20万的保险,两次我都在机场用特快专递将那张小小的保单寄回了夹江。

    我老婆做什么事都是我岳父母代办,所以什么事都不会、什么事都不想。我如果在外出了事,陈杰能还我两万元的本钱就算不错了,但那两万元只够我老婆还本,老婆在家带小孩,是一个只管女儿,不做家务的保姆,那笔贷款利息老婆用什么来还?

    花一点钱就能得到巨额的赔付,我在当时还不怎么相信,但我只能那么做。

    如果我有意外,老婆得到那笔巨款当然能够和女儿过上好日子。如果老婆得不到那笔巨款,我却能得到安慰:人不可能改变命运,但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情。这就是我当初购买保险的唯一理由。

    应该是在98年我将下岗一条街的铺子转出去了后就为自己买了一份保险,那时每年存入2200元,20年退本,保额是20万。那份保险只存了一年就说起了“穷话”,几年后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折成了300元现金退了保。

    从此后我就与保险公司绝了缘,这次从资阳回来后我又找了其它几份工作,那时才发现:比我年纪大的因为没有其它支出,300元的岗位人们都争着去,那些比我年纪小的因为是单身汉,所以400多元的职业人们也抢着干,尽管我也向那些老板表示我不需要很高的工资,400元的工作我也一样会尽心尽责地去做,但那些老板却见我比那些年纪大的有体力,比那些年纪小的有经验,都请我另外找工作。

    我见到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贴出的招聘广告,所以同保险公司的主任周明富见了一面。周主任是我的伯乐,也是我现在的指导老师。

    联系电话:

    周明富主任13350722088。

    宋立强13350732002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8月,是一家国际化专业寿险公司,经营各类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股东包括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隆鑫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亚创控股有限公司、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十年发展,新华保险不断壮大,成为总资产940多亿元、年度保费超过266亿元、在全国各地拥有1000多家分支机构和14万内外勤员工的大型保险公司,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四位。

    2004年,新华保险启动集团化建设步伐,志在建设以寿险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目前,新华保险集团化运营框架已经初步形成资产管理公司、经纪公司、代理公司等子公司已成立运营,财产保险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等子公司也在筹备中。新华保险将以更雄厚的实力、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风险保障和投资理财服务。

    2006年,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66.57亿元,同比增长26.47%;市场份额达到6.7%,稳居寿险市场前列。截至2006年底,公司总资产达940多亿元,总体实力持续提升。目前,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在全国拥有34家省级分公司,170家地市级中心支公司,804家营销服务部,内外勤员工14万人。

    截至2006年底,共有1200多万名客户拥有新华保险的保障,新华保险努力让每一位客户都享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历经十年的努力,新华保险建立起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客户服务体系,并于2004年通过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标准化客户服务中心――客户可以在新华保险全国各个分支机构的客户服务中心办理保险咨询、投保、续保、保全、理赔、投诉等业务。

    95567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电话,95567可以为全国客户提供24小时人工、自助服务与留言服务。全国各地的客户,只需拨打95567,就可以进行投保咨询、保单查询、保单基本信息变更、单证补发、理赔报案、投诉、业务员认证等等,市话收费,贴心服务。

    十年发展,新华保险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体系,现在销共计上百款。

    从婴儿到老人,各个年龄阶段的客户,都可以在新华保险享受到养老、健康、医疗、意外伤害等方面的保障。

    新华保险分红产品特有的英式保额分红方式,能够让客户享有年度红利和终了红利的双重保障,在保障生命和健康的同时可以实现保额和财富的递增。截至2007年底公司资产已突破1500个亿。

    正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在报名的时候周主任告诉我,他们新华人寿第二天正好有一个新人培训会,我第二天可以到乐山进行两天的培训……

    各位朋友!你们说我这次有多少个巧合:我11日才到新华保险公司报道,12日、13日培训了两天,14日是我按计划上传“拾遗”的日子,我在7日上传“星宿”的时候见到“起点文学网”重金征集谍战故事,我为了能在谍战故事中争到一个上榜宣传3个月的名额而赶着写下了夹江谍战故事《雪胜花》的自序,我在10日以谍战系列小说的类别上传起点文学网后连着联系3家未成,最后在晚上10点过才见到“新华人寿”的招聘广告,11日上午我又将赶写的一篇“恐怖系列”交到了打印部才同周主任联系。

    这次我的巧话太多了:汶川大地震不但提高了人们的保险意识也让我从此跨进了保险业务。

    512地震牵动了中国的国防神经,连那些处处踏屑中国的国外新闻媒体也连声称赞:中国军队在地震后迅速到达了地震灾区。

    *总理比军队到达灾区的时间还早,我为了写好《雪胜花》采访了很多退休职工,那些平时不关心国家大事的老头、老太太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地告诉我:你在写我们的英烈的时候也该写一写我们的*总理,*总理到达灾区与灾区的朋友们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有这样的总理!有这样的军队!大难之后的中国,必有大福将至!

    *总理在地震灾区指挥和观察后向全体国民发出呼吁:大家要多买保险,给国家和政府减轻负担!

    美国、日本、台湾的人均保险比例达到了300%――400%。

    各位朋友知道吗?连那些常常受到中国无偿援助的非洲国家他们的人均保险比例也比中国高出了很多倍!

    那些对保险有一定认识的人一定知道:天灾人祸(地震、战争)不属于人寿保险理赔范围,但在地震后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为了帮国家减轻负担,在保险业界首次将地震归入理赔范围,调集川内的新华人寿保险精英们放下手中的业务在地震灾区搭起了理赔帐篷,并通过“华西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向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的客户们发出呼吁:一个也不能少!

    “一个也不能少!”这时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向地震灾区的客户们发出的呼吁!也是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向全国、全世界的客户们发出的承诺!

    “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我毫不犹豫跨进新华人寿成为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员的理由!

    “一个也不能少!”这难道不是你想买保险而坚定地选择新华人寿,成为新华人寿客户的理由吗?

    各位朋友!大家看了《“风雨舟”的故事》和《天理良心》都会知道:我相信轮回!但却不相信命!

    我只知道如果我不努力、不奋斗,我就不会过上好日子,我虽然不会挣钱,但我会通过买保险来改变我家人的命运。

    如果我能平安到老,那笔养老费会让我和老婆过上安稳的日子,一直到我们老得忘了自己,然后再老得忘了对方……

    如果命中注定我有一个突然,我的家人们有一笔很大的财富,就如同我在冥冥中保佑她们过得平安快乐,我无时不活在她们身边、无时不生存在她们的梦中……

    各位朋友!生死由命!富贵却不在天!!

    富贵在于你有没有选择买保险!更在于你购买了多少份保险!

    各位朋友!512地震发生后我赶写了“后话”,“后话(三)”准备在6月7日上传。我于6月4日出发到资阳,原定计划是在资阳附近的5个县市一边清洗抽油烟机,一边采访……

    资阳那边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加上我又临时变招,所以才会连夜赶回夹江,当我把补充的后话准备打进“后话(三)”的时候打印部的朋友才尴尬地告诉我:他们早已在6月2日的时候把“后话(三)”当成是512地震后的一位良医送上了网络……

    我一愣之下猛然明白了打印部朋友的一番苦心,我在上传新章节的时候将那段“后话”补充到“星宿”之后,让那段文章成了一句地地道道的后话。

    在7日上传新章节的时候我才看到“起点文学网”的征稿启事:重金征集“暗战”系列谍战。

    “起点文学网”的稿费和奖金我早就当成了一条“咸鱼”,但谍战的故事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读初中的时候正流行《一双绣花鞋》、《雾都公馆》(周洁、苏瑾主演的《梅花档案》)、《金发女郎和银发女郎》等间谍故事的手抄本。

    我早就想说一句夹江地下党的“贞话”,但一直缺少代培荣烈士的相关资料。我之所以到资阳说多话,是因为到资阳的路上县城众多,幅射广阔,便于我采访和做宣传。

    我现在手头缺钱,所以我的迷踪因势而发,不能随心所欲。我的富话不是为那5万元的奖金,而是为那些喜欢谍战故事的朋友们所写。

    看了夹江谍战故事《雪胜花》的朋友们就会知道:在“起点文学网”上还有我的另一部小说:商人论坛《天理良心》

    《天理良心》和《雪胜花》的读者们看了后就会明白:《天理良心》的“富话”就是《雪胜花》的自序,《雪胜花》的自序原来就是《天理良心》的“富话”。下个星期六(21日)我将在《雪胜花》中上传“第一章金诺”,在《天理良心》中上传“第四章拾遗”请各位朋友们分别观看!

    “彭劭农(1876一1968),又名赞尧,云吟乡人。二十多岁时参加乡试中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29岁时由县里选派去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宏文师范。留学期间,结识了革命志士秋瑾,赞同秋瑾的政治主张,参加了“大同社”和“光复会”。次年,因不满学校的教学,加之费用接济困难,离开日本回国,到上海后,见到蔡元培,读过章太炎、邹容等人的革命文章,思想更为激进,积极参加反清活动。从上海转回夹江后,在县里任监学,后应友人之约,去威远高小任教,不久转到重庆府中学教书,后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回到夹江任县视学。其时,清廷所委知县熊某以“叛逆”罪名派兵缉拿劭农,他连夜逃出县境。宣统三年(1911)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彭在乐山、自贡、重庆等地参加过保路“同志军”活动。1912年民国建立,因“大同社”是国民党合组团体之一,国民党四川省党部承认彭为国民党党员。此后,他先后任省议员、重庆市议员、犍乐富荣盐场清理委员、洪雅县征收局长等。民国八年(1919),他不满国民党官场腐败,弃政从商,在成都前卫街、走马街、城守东大街经营“生之”和“三泰长”纸店,经营夹江土纸,兼营小手工业,以维持全家生计。民国十三年(1924),省党部委任劭农任夹江县党务指导员,他未到职,同国民党脱离了联系。

    民国十六年(1927)后,彭毅然投身民主爱国运动,结识了不少川籍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夫人李助君同彭志同道合,夫妇俩同情、支持共产党,经常为党组织传递文件、信件,把家庭供作党组织接头地点,还受中共四川省委负责人邹风平等人之托,存放党组织活动经费。民国二十年(1931),劭农任成都市商会执行委员兼工商日报社社长,并参加党领导下的外围组织“集思社”,约请李亚群、柯介安等共产党员到工商日报社工作,还用“老农”的笔名撰写文章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民国二十五年(1936),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当年年底,共产党员车耀先、韩天石、侯方岳等发起成立成都市各界救国会,彭劭农是工商界代表,第二年春天任救国会常委。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为地下党的报刊提供出版用纸。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不少工商企业倒闭,彭家经济陷入困境。即使如此,他和李助君仍然坚持帮助地下党工作。

    建国以后,年逾七十的彭劭农积极参与成都市工商联的筹备、组建和工商业的恢复、整顿工作。他先后被选为全国人大第一、二届代表,出任全国工商联筹委会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川西行署商业厅副厅长、川西行署财经委员会委员、川西行署监察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政府)委员、四川省工商联主任委员、人民政协四川省委员会二、三届副主席、成都市工商联筹委会主任委员、成都市工商联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四川省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彭劭农6个子女中,有5人参加了共产党,女儿为和、儿子果(李澄)、为商(彭塞)、为工等4人先后奔赴延安,2人在抗日场贡献了宝贵生命。

    “文化大革命”中,九十高龄的彭劭农受到冲击,挨批挨斗,身心健康受到摧残。]968年6月22日,因患脑溢血病逝于成都,年九十三岁。遵从他“落叶归根”的遗愿,其骨灰由家属护送回夹江,投入千佛岩下青衣江龙脑沱中。”

    摘至张致忠《?水史话》

    《雪胜花》就是以彭劭农女儿彭为和为主写的一部谍战小说,那些有乐山地区地下党的资料和传说的朋友们请你们通过以下两个邮箱为我送来你们知道的故事。

    sheng-qun@

    huluandi@

    我现在没有钱作为报酬,在这里我代表自己和我书中的地下党们向那些为我提供帮助的人们说一声谢谢,祝各位朋友:

    身体健康

    家庭和睦

    平安如意

    在这里我感谢张致忠前辈的《?水史话》,我将书中的“序二”作为张致忠前辈的简介,并将《?水史话》作为《雪胜花》的自序……

    “张致忠,一个忠实的夹江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中,他始终与家乡同行,肩上总卸不下那份对家乡的责任。今天,他以记述夹江事物夹江人的二十多篇文章和上百幅照片汇集出版《?水史话》一书,用以回报家乡父老,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家乡留下了一份精彩和珍藏。

    张致忠出生在夹江千佛崖下的乡间,大概是得到千佛的护佑和厚重历史的感染,自小就灵性十足。那两岸苍山,一江清流的自然熏陶,更使他一生一世追逐夹江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踏上工作岗位不久,他便与新闻工作结缘。一支笔、一部相机伴他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他的许多作品,为人民和正义奔走呼号,记录了时代风云,回报人民,奉献社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曾向他颁发荣誉证书,肯定他“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广采博纳,眼光锐利,文思细密,功底深厚,算得是一位勤奋好学、学有所成的乡土文人。退休了,他更迫切的追求,要用笔底千载风华、镜头百代留真为家乡献上一份真情。于是,他又背起了行囊,跋山涉水,探穴寻幽,采访调查,考据研究,读文献档案,钻史书古籍。这种工作,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报酬,但他坚持做下去,凭着对故乡的自然的、特别的爱,锲而不舍,十年磨剑,终有所成,这本书的二十多篇文章,就是他退休之后日夜辛劳的见证。这期间,世事沧桑,变化太大。张致忠变老了,但睿智、勤奋、品位、良知,是他不变的人生。多年不懈的努力,敏锐的观察,深沉的思考,是其今日出版《?水史话》的基础。

    张致忠在探寻历史,他离不开历史,也得益于历史。常言说,经济兴则人文盛。步入老年之际,正赶上中国历史的盛世,改革开放使九州大地春意盎然。他的才华、他的追求更有了释放和实现的机会。在好日子面前,有的人醉了,有的人颓了,他却醒着,更加发奋。与之相比,懒惰者、肤浅者当有何想?

    昔日的夹江,斜阳芳草,雨中牧牛,竹篱茅舍,蓝天白云,每日飞鸟数万、出入峡江。那时虽然是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经济,但无不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经济蓬勃发展,是好事。人们的吃、穿、住、行都步向现代化,应当肯定。但更应该注意保护环境,爱护自然,保护文物,尊重历史,加强文化建设。今天的夹江依然山青峦黛、林生烟箩,但与古人留给我们山青青、水蓝蓝的夹江相比,已有诸多遗憾,千万不要变成了“白山黑水”再花大价钱去治理。这本书提醒我们,万年风物必须珍惜,一代风流离不开家乡山水的滋养和历史文化的温润。我们应当继承传统,用勤劳和智慧把家乡雕刻得更加花团锦簇,让旗山雅水更加绚丽多姿。

    从古至今,地以文传。曾记得,1991年6月初的一天,有幸游览洞庭湖,登临岳阳楼,在楼上大厅中看到毛泽东挥毫书写的杜甫《登岳阳楼》的名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洞庭风光,如此阔大,戎马关山,胸襟感言,读之思之令人感怀万千,很自然地会联想起杜甫之后的范仲淹的“两字”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子美的登楼绝唱,范仲淹的“天下”关情,成就了一处绝佳胜境。夹江置于峨眉、乐山大风景区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缘何总是开发效果不够理想?原因之一就是写夹江的好文章太少了,书出得太少了,新闻影视文化舆论太少了。张致忠的努力也许会成为啼血的呐喊:请多关注夹江,多耕耘夹江吧!

    从某种意义上讲,《?水史话》这本书,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许多生于斯、长于斯的志同道合者,曾与张致忠一起漫游行吟,谈论乡情,关注、协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作品。这本书把夹江的历史沿革、社会变迁、古今人物、风光名胜、文化瑰宝、民俗风情讲得脉络清晰,言之有据,论之有理,写人有神有力有情,状物有声有色有韵,十分难得。在这本书里,没有虚假的包装,也没有夸大其辞的炒作,而是实事求是地把夹江介绍给世人,让人真正领略夹江的自然内涵和文化底蕴,把所见所闻的夹江风物提升到精神层面的探究。书中随文刊印的上百幅图片,多方面反映了夹江的事和夹江的人,是夹江近几十年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奔腾不息的?水点点滴滴地浇灌,让张致忠和他的老朋友们像陈年佳酿般散发出醉人的沁香。乡情让人付出,乡情让人陶醉,乡情也让人朝气不减。正所谓对家乡故园知之愈深,爱之愈切,由爱生情,因情成文,才能够真情流露,情景交融。这种感情是那样的纯洁、质朴、而又带一点沧桑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寄寓了一种赤子之情。

    我们是致忠的同龄人,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但愿家乡后人如繁星耀长空,千帆扬大海,为夹江创造更辉煌、更壮阔的前程。”

    廖泰灵2005年9月1日于夹江

    廖泰灵曾任夹江县人民政府县长、顾问,现任县老年协会主席

    “1983年深秋,四川地下党川康特委领导人之一、革命老人马识途来到夹江,我陪他游览千佛岩。马老走着走着,情绪激动,眼含泪珠,我担心他身体欠安,连忙动问。老人家示意我不要说话,让他一个人安静一会儿。随后,他告诉我,是动了对曾经在雅乐路上奔走革命的战友和同志的追思之情。当天,马老展纸挥毫,题写了如下的文字:“1983年深秋重游夹江千佛岩,景物依稀,江山已改,念当年同游旧友多已零落,曷胜唏嘘。但新猷历历在目:不觉感奋,书口占七绝一首。

    峨岭山中雪晶莹洁白,青衣江畔花迎风傲立,象征着共产主义者的高尚品格,寄托着马老对革命战友的浓浓深情,是献给革命烈士的圣洁之花。如今,马老的这首诗句已经镌刻在千佛岩景区铁石关旁边的山岩上,必将世代流传,时刻启迪着人们不要忘记艰苦岁月里献身革命的先驱者们!”

    摘至《?水史话》

    张致忠老前辈和陪同人员都知道这首诗是为那些战友和同志们所写,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首诗主要怀念的是在当年被大家称为大娥转世的彭为和……

    “彭为和,女,城关人。民国5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从小受到党的启蒙教育,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成长。

    民国11年至民国17年,她就读于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小学毕业后,于民国18年到民国20年念完初中,升入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于民国23年毕业。

    她在学些时代即接触到与彭家关系密切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李亚群、孙文石、桂屈、彭明先等人,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再加上她父母亲进步思想的熏陶,她又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因此,她从小便萌发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思想,积极参加了中共四川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如参与送资料,传文件,写传单。印传单等活动,在学校还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组织读书会,出版抗日墙报,参加宣传队,演戏队,向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为和在青少年时期喜读中外文学名著,尤其喜爱鲁迅杂文。她自己也喜欢写杂文,在学校念书时就曾用杂文在墙报上发表文章,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也常针对时弊,写出一些十分尖锐的杂文,用“恒沙”、“风荷”等笔名在进步报纸刊物,如《大声周刊》、《星芒报》、《工商日报》、《新民报》等报刊上发表。

    民国26年初,为和参加了中共四川地下党领导的,以革命青年为核心的秘密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她被编在文化界的民先区队部工作。民国27年初,经李亚群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编在文化界支部。她全力投入了党的文化宣传工作。就在这年暑假,她在成都南城小学教书时,率领了一部份学生组织的孩子剧团到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夹江、峨眉等县进行宣传演出,收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民国28年初,为和进入中共四川地下党的机关报《时事新刊》工作,任国际版编辑,她除每周撰写国际时事述评外,还用“恒沙”笔名写杂文,揭露国民党的暴政,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时事新刊》受到四川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发行量激增,而另一方面国民党则将报社中工作的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将其中的一些人列入黑名单。

    民国29年3月,国民党在成都制造抢米事件,嫁祸于共产党,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

    由于成都地区政治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把暴露了的共产党员及时转移,隐蔽精干,保存党的有生力量。彭为和接到转移通知后,马上撤到成都东门外九眼桥夹江纸店仓库内躲避,四月份又转移到夹江地区。在夹江隐蔽期中,得到党的通知,要她去重庆红岩村南方局,这里对外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为和机智地避开敌人到了重庆,在南方局招待所住了一个月,最后她换上八路军军装赴延安。

    为和于民国29年7月安全到达延安,随即被中央组织部分配到中国女子大学学习。由于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时,人少事多,积劳成疾;在女大学习了两个月后,便经组织决定送到延安柳树店白求恩医院治疗。

    陕甘宁边区医药缺乏。时值中共四川省委书记邹风平同志在中央党校一部学习,经过他的关心,将缺药的情况报告了中央组织部,由中央组织部批准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买了一些链霉素回来给彭为和治疗,延缓了她病情恶化的时间。

    从民国29年10月到次年5月,为和在医院治疗期间,她的亲人和战友每个星期天都封医院去看望她。尽量带去一些营养品给她增加营养,她的情绪也一直很好,希望快些回到学习工作岗位上去。但是病情逐渐恶化,到民国30年5月23日,终因医治无效病逝,终年仅25岁。”

    摘至《夹江县志》

    彭为和身材高挑、健美修长,特别是手中的那支笔胜过了花木兰手中的剑,在夹江除了彭家人就只有马识途、张黎群、李维嘉、吴海如、张定候几位地下党的最高领导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在乐山地区大家都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玉帝的长女、老二、老三为了自由、为了造福当地老百姓化成了大峨、二峨、三峨,那三位女神至今还在庇佑当地的百姓……

    彭为和从小就被人当成了大峨转世。有一次彭为和从成都带了一份绝密文件回来,为了掩饰此行的目的彭为和以思乡心切为由,回到家后大约夹江的知名人士和富家子弟到千佛岩一游……

    那时的夹江陆路不发达,所以人们出行和托运货物主要是以舟船为主、其时江中顺河而下的木筏、竹筏尤多,千佛岩的渡船更是达到历史最多、游船达到豪华之最。那次大家行在千佛岩之驿道、游在龙脑沱之河上……

    彭为和一袭白色旗袍更是显得身材高挑、健美修长、笑靥如花、白衣胜雪……

    随行的公子哥儿们更是大说媚话,渐渐地提到彭为和是大娥转世的话题上……

    那些公子哥儿们说起彭为和更是不绝口地赞道:大峨山上雪似玉,为和前世更胜雪,大峨今生貌似花,前世今生两不差!

    彭为和听得哈哈大笑:我的前世今生两不差,我的下一世将会更好!

    众人一听不禁齐声喝彩,只有少数几位才明白此话的含意,果然听到彭为和接着说道:今生军阀蚕食、倭寇鲸吞,大家能够饱食平安皆称万幸,何来好世一说?只有大家共同努力,若干年后外除倭寇、内定军阀,那时每个人都轮回在太平盛事,大家不是富翁也是才子佳人,可不是该人人说富话?我的前世胜雪,今生如花,我的下一世当然如雪胜花!

    在众人的喝彩声中,马老前辈更是暗暗地喝彩:好一个雪胜花!真不愧是大娥转世!是啊!我们中国共产党今生更比前世好!来世更比今生强!!

    马老先生在若干年后重游千佛岩时,不但想起了在夹江一起战斗过的生死兄弟,更加想起了那位笑靥如花、白衣胜雪的无产阶级小妹――彭为和。

    马老先生在感慨半响之后写下的那首七绝诗:

    万里秋风石径斜,泛舟泾口似归家。

    青衣江上花如雪,峨岭山中雪胜花。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