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玄奘法师设计并参与建造的佛塔


本站公告

    西安的标志――

    大 雁 塔

    大雁塔,耸立在西安城南的大慈恩寺内。(图 1)

    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佛寺。创建于隋代,原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当太子时为纪念他的亡母长孙皇后,改 名为“大慈恩寺”。该寺地处风景秀丽的晋昌坊(唐长安城里有十分整齐的区划结构――坊,全城共109坊,每坊面积大约800亩(即533.33公顷)。当 时寺内重楼复殿、云阁禅房,共有13个院落,面积342亩(22.8公顷)公顷,占晋昌坊面积的一半,为现存寺院面积的7倍。著名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 吴道子等人又绘了许多壁画。因此,寺内青松翠柏,殿堂彩绘碧檐,极为豪华富丽。(图 2)

    寺院建成不久,高僧玄奘即移住在寺内东院翻译佛经,协助玄奘译经的有全国著名的学者和名僧数百人。玄奘西游取经回国后,在长安城住了19年,其中有10年是在大慈恩寺度过的。玄奘还在寺里又为中国佛教创立了一大宗派――慈恩宗(也称法相宗、唯识宗)。因此,寺院名声远扬,每日车水马龙,游人香客云集,盛极一时。(图 3)

    今日的大慈恩寺是当年寺院的西院。寺内的建筑为明、清两代所修。进门不远处,钟鼓二楼对称地耸立在青砖大道的两旁。沿大道北行,拾级而上,便是“大雄宝殿”。殿堂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像。大雄宝殿的北面就是驰名中外的大雁塔。

    大雁塔是玄奘为保存带回国的大批经典和佛像而奏请建造的藏经塔。创建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由玄奘亲自设计和指导施工的。最初立塔5层,高60米。因土心砖表,渐有损坏。到了武周长安元年至四年(公元701年―704年)间,武则天又和王公贵族施钱纯用青砖改修成方形楼阁式的10层,立在一座东西为45.9米、南北为48.8米,高4.2米的台基上,后经战火损坏,剩下7层。五代长兴年间(公元930年―933年)再次修葺。现在的大雁塔,大体上保持了这次修葺后的面貌。全塔高64.1米,底边各长25米,通体成方形锥状。塔身中砌有突出的塔柱,形似开间。每层方形塔室四周的中央,均各置砖券拱门,可凭栏远眺。沿塔内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整个建筑高大雄伟,造型简洁美观,比例协调,庄严古朴。(图 4

    在大雁塔底层南门的两侧,嵌立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亲笔书写的两通石碑。内容为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译经而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读序后又写了《述三藏圣教序记》,均为中国书法中的传世之宝。(图 5)

    相传,唐代新及第的进士有“雁塔题名”之举。唐中宗神龙年间,一名新取进士心血来潮,把名字刻于雁塔下,这种偶然举止竟广为世人仿效,进而为皇家推崇,演绎为“探花宴”。“宴后皆于慈恩塔下题名。他日如果有人当上将相,则改用红笔书写”。“曲江赴宴”和“雁塔题名”成为士子炫耀功名、莫上荣光之事。白居易27岁时一举及第,赋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当时,这里更是文人墨客们悠游与唱和的重要去处。他们借景抒情,寄塔抒怀。在慈恩寺里,在大雁塔上,留下了无数美好的文字,其中自然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因而使大雁塔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关于大雁塔名称的由来,可能和佛教故事中的释迦牟尼化身为鸽有关。鸽和雁同为鸟类,而唐代认为雁为鸟中佳者,凡言鸟多以雁代之,故慈恩寺塔以雁命名。至于在前面冠以“大”字,可能是因它的体形大于荐福寺的小雁塔吧。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园林――

    华 清 池

    华清池,位于临潼区城南的骊山北麓。骊山是秦岭的一段支脉,海拔1256米。相传因周朝时山下住有骊戎人而得名。又传古人称黑色的马为“骊”,而此山的形状很像一匹黑色的骏马,故名“骊山”。每当夕阳西下时,落日的余辉给远近的山峦涂上一片金红,分外艳丽,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指的就是这里。(图 3)

    华清池因为有个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43度左右,富含多种矿物质,适宜沐浴疗养,并能治多种疾病。所以,早在2700年以前的周朝,周幽王就在这里修建楼台亭阁,称为“骊宫”。秦始皇时,又以石头筑室砌池,名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汉离宫”。隋文帝时,广植松柏数千株。唐太宗时。诏阎立德营建宫殿楼阁,称为“汤泉宫”。唐高宗时,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又大肆扩建,“治汤井为池,环井列宫室,宫周筑罗城”。唐玄宗取“华清驻老”的诗意,定名为“华清宫”,又因宫殿建在温泉上边,所以又称“华清池”。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