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少年才子有个喜好: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但这个时候是在盛宴上,使得睡觉这件事情成为不可能。于是只得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慢吞吞地磨着,借机酝酿才思。众人见状,不知如何是好,又碍于面子,不便直说,于是相互附和着登高赏景了。
不久,这个在别人眼里骄傲的后来者就写出了一篇八百多字的文章,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据说当时写到这句的时候,阎公直拍手称赞天才之笔,众文武官员也异常惊讶,直接从楼上跑下来看了后来的事就很简单,才子在精神上被奉为上宾,此次盛宴成为佳话,这个阁楼也因此一篇八百多字的文章为更加名闻天下。
这就是当年的滕王阁,那个少年就是唐初的王勃。
站在这里了,我仍然不敢相信,我就这样轻易地走过了一千多里的地,出现在这个一直活在梦幻中的地方。传说的滕王高阁,这个因唐朝的那个才子一篇文章而闻名天下的阁楼。
怀着一种单纯的敬仰,我心潮澎湃,身边虽游人如织,人声鼎沸。但还是仿佛看见多年以前的那些文人墨客畅饮赋诗,那个后来者在众人的愕然中端坐着,慢吞吞地磨墨,酝酿那篇文章的情景。四周很静,其他人都怀着各自的不同的心情出去了。那时候,他的心里会不会有一丝骄傲的东西在作祟?他的心里会不会因为轻易地接了这个事情而有一点担忧?他的心里是不是只是心无旁骛地想把这文章给写出来?
当然,这种猜测是毫无价值的,但这个阁楼在世人眼里的传奇也许大多是因为这个后来者和他的八百字的的文章,所以关于阁楼以及和阁楼有关的一切,都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欧阳修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可见世代文人对它的敬仰,我对作为自然风光的它虽没有多少兴趣,江南水乡,或者北方的山峦。但对于这一处地方的这个“第一”,我却是从心底觉得,它非常称得上。
天空雾蒙蒙的,阁楼在雾蒙蒙的天空下,很清晰并很轻易地占满了我的视野。我惊异它的传奇来历,欣赏它“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独特位置,佩服那个“骄傲自大”的后来者。仰望那篇给这个阁楼也带来传世盛名的文章。心潮澎湃,难以抒发。
高大的阁楼上有几个也“登高赏景”的游人,拿着相机在拍着风景。作为现代的人们,他们的兴趣也许是这个阁楼的高大和雄伟,也许他们也想看一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但所有的一切应该都和多年以前的那个宴会没有关系了,事实上,那个宴会也许在世代的文人眼里都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所有的盛名已经被那篇八百多字的文章占尽。而那篇文章,却是因为这个阁楼和多年以前的那个宴会而起。
于是,很自然地,便想到才子王勃英年早逝这个事实。这是个令人丧气的事实,那种丧气不是因为他的死去,而是他的死让人觉得这个阁楼的存在就少了很多的东西。虽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人都是会死去的,但作为一个才子,无论怎样都是不能在那个时候以那样的方式死去的。一座阁楼,因他而闻名天下,流芳百世。他的死,虽与阁楼无关,但那种丧气却让很多年后的我在这座楼前感受到了。
拍照的人们中,几大部分是我之流半懂不懂的,看着阁楼想起那个少年的时候,顺便再感叹一下阁楼的高大和雄伟气势。或者在殿前吟诵那篇八百字的文章,以一种类似仰望的姿势,虔诚,或者觉得好玩。但我总觉得,当我把它放在“一个旅游胜地”这个位置的时候,这些东西就显得没有了之前该有的意蕴,而这种意蕴,多年前那群对那个少年愕然直到佩服的文武官员们倒是体会了不少。
这真是很遗憾。
我走出来,在阁楼前的街上,准备买个具有“滕王阁”字样的东西,留做纪念。奈何两边的店铺里虽大都是纪念品,古董字画,陶瓷玉器更是无所不有,但还是没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倒是发现具有了这么多文艺气息的江西,真是个文人墨客应该逗留或常住的地方,不知道那个在江西城外住的明朝后裔八大山人当初是不是因了这个理由,而在那里死心塌地地画画,写东西,一玩就是二十几年。
要离开了,我回头再看了一眼这个阁楼,更多的游人排着队在那个有着“雄州雾列”牌匾的门口买票,准备一睹它的雄伟姿态
我知道,它从很久以前走来,还要向很久以后走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