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七八、母亲去世(中)


本站公告

    七八、母亲去世(中)

    元月28日,对文进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日子。这天零晨1点40分,母亲因病情恶化而离开了人世,终年81岁。

    文进看到母亲喘出最后一口气,两行清泪流下来时,知道母亲是不行了。此时,家里的人都在场,只有文占离家远没有赶过来。

    文进见状,赶紧招呼嫂子和春兰过来给母亲穿衣服。这套寿衣是母亲生前自己做的,已经有10多年了。由于保管的好,看起来像新的一样。穿好衣服后,大家七手八脚的把母亲从炕上抬到了地下的木板上。文进不由自主的流下了两行热泪,妹妹和3个孩子都哭出了声。

    文进此时此刻的心情难以平静:母亲为他们兄妹4人操劳了一生,累断了腰筋,受尽了苦难,把他们拉扯大以后,又供他们念书。尤其是大哥念书的那个年代,正赶上国内战争打的激烈的时候。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地主逼租、国民党逼税,生活是何等的艰辛。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还供大哥念书……到了文进念书的时候,家里的情况稍好一些。因为那时,刚解放不久,家里分到了房子,分到了地。母亲拼死拼活的供他们兄妹4人念书。到了文占上学的时候,生活就有些好转了。可那时,又赶上了3年自然灾害。家里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供一个学生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文进想到这里,止不住的泪了水像泉涌般的往外流。他没有哭出声,只是用手帕不断的擦着眼泪,让眼泪尽情的流淌在手帕上。

    此时此刻,文进又怎能不想起母亲对他的好处呢?那是在1961年的夏天,文进一家5口人住在五队山坡上的一个小破草房里。文进上山扒的榆树皮,经过剪碎、烘干,又去磨房磨成细面。回来做成小饼,像二大碗口一样大,厚度有1厘米那样厚。放进锅里把这些榆树皮饼烙熟,自己一家人不舍得吃。母亲让文进拿到市场去卖。此时,文进虽说已经17岁了。但因为营养不良,发育不好,个头还不足1.5米高。他把小饼拿到市场上,5角钱一个,很快就卖完了,一共卖了12元钱。他用3元钱在桃源供销社买了半斤红葡萄酒,他品尝了一口,感到甜滋滋的很好喝。于是,他三下五除二,把半斤红葡萄酒喝了下去。怎奈,他不胜酒量。过了一会,他感到头重脚轻,他感到晕头转向,他感到自己这个样子,没有脸回家见母亲。于是,他东倒西歪的顺着大道往下走。当他走到发电厂食堂的一间破仓库时,躺在草堆里醉的不省人事。当他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他怎么也没想到,昨天晚上一夜没回家,母亲是何等的着急。母亲几乎找遍了整个桃源,都没有找到自己不争气的儿子。于是,母亲回家哭了一夜,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早晨,文进无精打采的回来时,母亲还在流眼泪。他看到母亲这个样子,上前跪倒,抱着母亲的腿,嚎啕大哭。边哭边诉说着昨天发生的事情。最后,他说:

    “娘,都是儿子不争气,您要是能出气的话,就打我一顿吧。娘,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惹您老人家生气了。”

    母亲满想等文进回来以后,狠狠的打他一顿出出气。谁知道他先发制人;谁知道它先来了这一手,这让母亲措手不及。此时,母亲看着这个又瘦、又小、又黑的儿子,心里的气全消了。她扶起文进说:

    “孩子,不是娘不想打你,是你先给娘认了错。娘看见你这个样子,又怎么能忍心打你呢?好了,孩子,以后再不要做傻事了,快进屋洗把脸,一会好吃饭。”

    此时此刻,文进怎能不感谢母亲的大恩大德呢?他流着眼泪和娘说:

    “谢谢娘不打之恩,我从今以后,保证不再惹娘生气;保证听娘的话。”

    说完,母子两个都笑了……

    现在文进想起这件事来,感到母亲是那样的慈祥;感到母亲是那样的伟大;感到母亲是那样的善良。可慈祥的母亲,伟大的母亲,善良的母亲,终于扔下他,自己走了。他此时此刻又怎能不痛心疾首呢?

    1994年元月28日上午,文进的亲朋好友都来了;耐火厂的主要领导也来了;丽霞一家3口也来了;前来吊唁的人们陆陆续续的都来了。

    丽霞一见母亲去世了,心中不由得悲痛欲绝。她跪在娘的灵堂前,放声痛哭。她哭她没有看到母亲最后一眼;她哭她没有在母亲身边多陪她几天;她哭她失去了一位疼她爱她的好母亲;她哭她没有为母亲尽孝。这时,春兰和大女儿成华过来扶起丽霞,给她手帕,让她擦眼泪。春兰说:

    “妹妹,人死不能复生,你就是再怎么哭,娘也不能活过来,请妹妹节哀。”

    丽霞万万没有想到,才过了两天的时间,母亲会永远的离开了她。她擦了一把眼泪说道:

    “我前天来为娘过81岁生日的时候,娘的精神可好了。才隔两天,娘就去了,要知道会这样,我真不该走。我应该在这里多陪陪她老人家,可现在,什么都来不及了。”

    春兰的心里何尝不是这样想呢?可事情就是这么无情。她想到这里,接着丽霞的话说:

    “妹妹,娘在咽气之前还念叨你,她对你真有些恋恋不舍。”

    丽霞此刻又哭的泣不成声,听了春兰的话,她哽咽着说:

    “姐姐,我这一辈子没有一个亲人,我母亲去世的早,我因此感到很痛苦。我认为,有了一位善良而又慈祥的母亲是我一生的福分。可没想到,才一年的时间,娘就走了,我这心里能不难受吗?”

    这时,文进也过来劝丽霞,大家都过来劝她,她这才止住了眼泪……

    母亲的遗体在家里停放了3天,到第4天,殡仪馆来车拉去火化……

    母亲走了,文进感到屋内像少了不少东西似的,显的室内空空的。文进的心里感到百感交集,不是个滋味。自从文进出生那天起,他就和母亲相依为命。直到文进长大**,能挣工分,能挣钱养活母亲时,还是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他们兄弟3人,大哥让母亲去,母亲去住上一个星期就回来了;弟弟让母亲去,母亲还是住上一个星期,又回来了。母亲说:

    “哪儿也不如自己的家方便,还是在自己家里好。”

    从此,母亲那里也不去,只和文进在一起。

    文进由过去又瘦、又矮、又黑的黑小子,如今变成了一位英俊青年,他深知母亲过去受的苦和累。因此,他总是对母亲必恭必敬,有什么事情总是和母亲商量;他总是和母亲和颜悦色,从来不惹母亲生气。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了母亲,他经常往家里买些鱼肉类的食品,大米白面从不间断。他知道母亲在夜间嘴里发苦,于是,他就买一些香蕉、橘子之类的水果。让母亲在夜间醒来时,吃上一点水果,以解嘴里的苦味……

    文进在1992年发生车祸时,母亲见他两天两夜没回来,她就两天两夜没合眼。心中的那份惦念;心中的那份企盼;心中的那份牵挂,让母亲的心揪到了一起,悬在了半空。直到14日下午,文进回家看望母亲时,母亲看见他没有大碍,她这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文进在村里当支部书记时,少不了在外面应酬。有时回家晚了,母亲就不吃饭,里一趟外一趟的走,一直把他等回来,她这才吃饭……

    文进担任支部书记时,曾几次去山东;曾几次外出旅游;曾几次去外地办事,母亲一直为他担着心。母亲在世时,经常和文进说:

    “孩子,有句古语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因此,母亲对文进外出的牵挂就成了她的一块心病。那是1990年秋天,文进和邓春明等6人去南方旅游,20多天才回家。母亲在家里为他担了20多天的心,每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直到文进回来,母亲的脸上才有了笑容。因此,文进和母亲的感情至纯至深。

    今日,她老人家走了,他的心里能平静吗?他的心里能好受吗?……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