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一个世纪的美丽回响2


本站公告

    这里原来有一座四合院。北总布胡同3号,林徽因和梁思成在这里开始了营造社的工作。今天,这里被刚刚拓宽的雅宝路给推平了。我们走在这条崭新的马路上,猜想着也许我就正好踩在梁家的客厅里。

    昔日那古朴素雅的景色我们再也看不见了。也许我们还能从这幸存的北总布胡同2号上找到一丝逝去的痕迹。听附近老人的回忆,这是一座很典型的四合院。垂花门廊,方砖铺地,院子里种着石榴树、槐树、丁香树,还有海棠花和马缨花。

    在雅宝路的中间,还挺立着一棵槐树,从树龄和位置上推断,这也许就是长在林的家里的。

    在住在这里的那段时间里,沈从文、萧乾、费正清、费慰梅以及住在他们后罩房的金岳霖等文学界、文化界的绅士名媛是这里的常客。林在这里的一次和萧乾的关于文学的谈话中这样说道:"感觉是什么?感觉就是艺术家的触角。一个作家,在生活面前要有昆虫那样一百对复眼,因为你要发现的是,存在于人的精神深处的那个不朽的本能,发现人生存在与其中的多种形式、声韵和颜色。在感觉过程中,甚至色彩感比正误感更重要。"

    第6站:来今雨轩

    在故宫西面中山公园的西南隅,有一座很别致的上下两层小楼。它正厅五间,四面出廊,左右环以假山,怪石嶙峋,几株古柏,一架石桥,描绘出了一种松风明月的意境。

    这就是来今雨轩,是当时京派文人时常出入的地方。

    我们找到了来今雨轩,不过这已不是品茶论道的茶轩了,而成了一座以做"红楼菜"闻名的饭庄。当年的来今雨轩是林经常光顾的地方。她和她的文友,如沈从文、朱自清等在这里都有自己习惯的座位,入坐后,清茶一杯,点心一碟,就摊开了手中的书卷或稿件。林在这里参与了两项活动,一是出版《大公报》《小说选》,她担任选编工作;二是设定"大公报文艺奖金"。林在这段时间达到了她诗作、散文的顶峰。

    今天我们坐在长廊上,看着石桥下不再清澈的池水,举目远望,去寻找那人间的四月天……

    第7站:清华大学

    我们对于林徽因在清华大学足迹的寻访并非如想像中顺利,且不说这富有诗意的连绵阴雨,单是这偌大的清华校园就令我们迷茫。据热机动力工程系的同学说,清华里有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居。可是一路打听下来,已然正午,却仍遍寻不遇,所有路人的回答几乎都包含了"不知道"的意思。老天眷顾,幸好建筑馆并不难找,我们在路人指引下顺利抵达。

    原本以为终于可以收集一些林的资料和了解她的故居的详细信息,失望再次和我们开了个玩笑……林徽因算是建筑学院的先辈了,外专业不了解尚有情可原,可是本学院的同学们怎能知之甚少?采访中竟然使我们无奈到问出"关于她您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吧……关于梁思成的也行……"之类的话语。不过学院的老师还是德高望重,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倘若时间充足,倘若工作日我们就有空来,我们便可联系并采访林洙老师,倘若……可惜,除了可惜还是可惜。

    清华之行在我们无限的惋惜中登上731公共汽车时结束了,结束了。带回的除了遗憾就是经历和回忆了。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当我们从书卷里走到现实中,循着林徽因的足迹一步步地开始对她的寻访与追忆时,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位一代才女高尚的人格和无边的才情所深深打动。

    如今她的墓碑上已没有铭文,没有姓名,只有一只浮雕花环,橄榄枝环抱着圣洁的牡丹、荷花、雏菊。那是林徽因生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上设计的碑样,朴实无华地镶嵌在这里。

    这是一座无字碑,然而,它却是一方有体温的石头!这块石头的血液永远不会冷却,它在大地的脉管中汩汩流淌着,温暖着一个祈望。它站在生命之上,站在岁月之上,站在永恒之上。同时它又紧紧贴近了泥土。它守护着一个生活过的人!一个在生活中点燃了她的灵腑的人!

    5月15日的天空中飘着牛毛细雨,我们在这细雨中静默。这静默传递着我,无限的怀念与追思。

    鲜花,我们献上一束鲜花,深深地鞠上一躬,为一代才女的灵魂永远地祝颂与祈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