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达卡攻防(五)


本站公告

    “这么作真的值得吗?”当位于印度东部的加尔各答沐浴在清晨第一缕阳光之中时,在印度—孟加拉战区的指挥中心内却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的温暖和光明。经过了一夜的浴血苦战,印度东部军区长期以来积累的海、空军力量在针对中国海军“江苏”号航母战斗群的蜂拥围攻之中,伤亡惨重。此刻指挥中心内应该没有任何人会对昨夜那样糟糕的战绩表示满意。

    参战的印度空军的180余架各型战斗机之中,有超过90架印度空军的新锐战机在激战之中被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机和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的防空火力击落,另有超过10架左右的印度空军战机在返航途中,因为迷航或机械故障而坠毁在孟加拉湾的近海和印度内陆。这一夜可以说是印度空军自撤出马六甲海峡地区之后,最为惨重的战败。印度空军在印-东战争爆发以来,一直努力建设的二线后备力量,几乎全部消耗殆尽。

    与印度空军的损失相比,印度海军的伤亡更为沉重。参加围攻中国海军“江苏”号航母战斗群的印度海军2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8艘常规动力潜艇之中,有6艘在激战之中被中国海军的护航舰艇击沉,1艘遭重创、2艘遭轻创、1艘失去联络,可以说是无一完旅。而与这些钢铁兵器的损失相比,更令人惋惜的是那些与自己的军舰共命运的训练有素的印度海军潜艇兵。这些印度海军穷十年心血培养起来的精锐战士,是难以用金钱和资源来弥补的。

    “我们的战士们经过了一夜的苦战,最终击溃了中国海军最为强大的航母战斗群。现在我可以荣幸的向大家宣布,在印度海、空军的努力之下,孟加拉首都达卡的大门已经向我们的战车和士兵一望无前的敞开了。”如果说此刻在印度—孟加拉战区的指挥中心之内,还有一个人能够对这样的惨败抱以乐观态度的话,那么这个人只可能是印度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印度陆军上将—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此刻一夜未眠的他,笔挺的站立在指挥中心的大厅里,以最为激昂的语调向自己的同僚们敲响了向孟加拉首都达卡进军的号角,虽然他的眼神之中充满了血丝,头发也显得极其凌乱。但这一切并不影响他此刻信心十足的战争意志。

    “昨夜在孟加拉湾之上的激战,实际上争夺的是孟加拉首都达卡的控制权。”在远离战场的中国首都北京,由于加尔各答的时间迟于北京时间两个半小时,所以当太阳刚刚从孟加拉湾之上升起之时,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的电子兵棋推演中心的餐厅内,胡维风中将已经与他的参演团队一起享用过丰盛的早餐。对于印度海、空军力量的孤注一掷,实际上早已在胡维风和蓝军推演指挥方高级将领的计算之中。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回到兵棋推演中心的蓝军指挥中心内,胡维风再度以《孙子兵法》作为蓝方—印度军队昨夜行动的总结。虽然从目前来看印度与孟加拉两国之间的兵力的确存在着悬殊的差距,但是以山地步兵为主的印度陆军要想在1~2周之内穿越水网密布的孟加拉东、西、北部的国土,一举攻陷孟加拉首都达卡却并不容易。

    虽然印度陆军在1971年曾有过2周天内席卷整个孟加拉的辉煌战绩—印度政府以大批难民流入为理由,于1971年11月21日宣布将派兵进入东巴基斯坦,但实际的印度军队正式发动全面进攻是在12月3日,至12月15日,印度陆军的地面部队主力已经从东、北、西三面进抵达卡市郊20公里。使达卡瘦军在孤立无援,欲战不能,欲退不得的绝境下,不得不于12月16日,宣布实行全线停火,向印军投降。印度陆军仅在13天内便完成了在孟加拉地区军事行动的全面胜利。

    不过这一一再被印度军队传为不朽神话的丰功伟绩,实际却有着种种的内因外果,并非只是一战之功。首先当时的东巴基斯坦内部不稳,自蒙巴顿的印巴分治法案实施以后,随着巴基斯坦的建立,印度教和穆斯林两个教派之间的矛盾渐渐退居次要地位,这个国家东西两翼之间的裂痕却开始出现并日益加深。从孟加拉语的政治地位问题,到东孟加拉议会选举,巴基斯坦各种固有的矛盾激化了。政治形势动荡不定,中央和东西巴基斯坦两者内阁之间接连不断发生危机。

    从1968年11月初开始,巴基斯坦的政治局势急剧恶化。此后几个月,整个东巴几乎完全为人民运动所吞没。参加斗争的不仅有工人、学生、知识分子、律师、职员,更有来自农村的贫苦农民。愤怒的群众不断袭击警察局、政府机关和官吏的住宅,抗缴捐税,公开审判、惩办不法官吏。政府失去对农村形势的控制,全省陷于瘫痪状态。虽然巴基斯坦政府曾尝试以和平谈判和给予孟加拉高度自治的形式,维护国家稳定。但是形势却急转直下,会谈破裂。军队被迫采取行动,逮捕了众多孟加拉反对党的主要领导人。

    但东巴基斯坦各阶层人民立即以普遍的起义作出回答。当晚,驻扎在吉大港、迪纳吉普尔、婆罗门巴里亚、库米拉、米门辛格、杰京尔、库尔纳、库什提亚、博格拉、拉吉沙希等地的东孟加拉团、东巴基斯坦步枪队和警察部队同时发难。26日层任驻吉大港地区的第八东孟加拉团领导入之一的齐亚.拉赫曼少校(现任女总理卡莉达.齐亚的丈夫)率领一部分军队占领吉大港电台,宣布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独立,成立孟加拉国临时政府。从此,东巴基斯坦的人民运动遂演变为争取独立的武装斗争。

    从1971年3月底至12月,东巴基斯坦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争取独立的战争。各阶层人民,首先是学生、工人、农民和下级职员,纷纷拿起武器,组织“民族解放军”进行武装抵抗。原东孟加拉团、东巴步枪队和警察人员构成了解放军的骨干。到11月,东孟加拉有组织的武装力量约达10万人。他们实际上控制了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以外的广大地区。所以当印度陆军长驱直入之时,多数的孟加拉民众并没有进行殊死的抵挡,相反视其为盟军和解放者。

    不过这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局面在今天的印—孟战争中已经一去不复返,实际上与印度政府自诩为孟加拉独立的“助产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立之后孟加拉国政府和军队便从未再视印度为自己的救星和天然的盟友。1971年12月16日,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之后,流亡在加尔各答的孟加拉国人民联盟政府随即迁回达卡之后,新政府所要作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要求印度军队退出原东巴基斯坦的所有领土。在新成立的孟加拉国政府眼中,印度更象是一个趁火打劫的强盗。所以在此后的宣传之中,孟加拉国政府更是对自己领导的“民族解放军”浴血奋战大书特书,而对印度在独立战争所起的作用则极力的回避。

    而当今天印—孟两国终于走上了兵戎相见的不归路之后,强大的印度军队刚一踏入孟加拉的领土,便遭到了孟加拉人民的群起抵抗。整个孟加拉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不仅各大城市积极的展开战争动员,广大青壮年踊跃加入新组建的民兵部队和动员师,社会各界是出钱出力,一时之间首都达卡等地都沉浸在一片慷慨赴国难的气势之中。边境地区的孟加拉农民更是自发组织起了抵抗运动,他们拒绝向印度军队提供任何补给和帮助,暗中破坏公路、桥梁,虽然到目前为止,战争还只是局限于在边境地区,组织的游击战还没有全面的展开。但是可以预见在全国上下一片仇视的目光之中,印度陆军的推进将举步为艰。

    其次在1971年的战争之中,印度军队兵员齐整,拥有武器和战术之上绝对的优势。不仅在地面上有上千辆坦克和装甲战车组成的铁骑洪流,空中更是以借助军用直升机实施机动的第57山地步兵师和擅长空降的印度陆军第50伞兵旅为长臂,借助着掌握着制空权的优势,不时越过巴基斯坦军队重兵集结的要塞,在各地实施机降、伞降夺取交通要点和桥梁。虽然东巴基斯坦地区的巴军虽然拥有13个旅的庞大兵力,但是12个旅部署在前沿地区,以旅为单位,构成了坚固的阵地。但是在印度陆军强大的装甲突击集群和不时出现在纵深出现的印度空降兵的联合打击下,巴基斯坦军队在孟加拉一线的防御阵地结合部和间隙地带,一再被印度陆军突破,最终土崩瓦解。

    不过在这场战争之中印度陆军的战术较之三十多年前却不仅没有提高,相反却变得日益呆板,当然这并不是印度三军武器装备上的退化或者是指挥无能,而是实在是“巧夫难为无米之炊”,在刚刚结束的中印战争中,印度陆军不仅损失了几乎所有长于远程奔袭的伞兵部队,更有两个装备最为精锐的快速反应师—第57山地步兵师和第4机械化步兵师被优势的中国陆军围歼于海外战场,这给此刻印度陆军对孟加拉全面战争的调兵布阵上带来了短期内难以弥补的影响。不仅敌后的大规模空降难以实现,就是平原地形上优势装甲部队的迂回穿插都无力实现。在战场之上印度陆军更多的时候不得不依靠山地步兵的一线平推来艰难前进。

    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则是印度军队此刻正处于糟糕的多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之下。虽然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之中,印度军队同样是两线作战。但是在这种看似不利的局面之下,印度军队不仅在东线地区狂飚突进,更在西线上以攻为守。在集中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海军支援下,陆军部队从多个方向同时对孟加拉地区实施全面合围,向心突击。更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西线,全面遏制住了巴基斯坦陆军的猛烈进攻,在局部地区甚至还集中优势兵力实施了有效的反击。北线夺取了包括巴基斯坦萨克加尔和锡亚尔科特等边境城市在内的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形成了围困巴基斯坦西北重镇拉合尔、进逼伊斯兰堡的有利局面。南线更是一举攻占巴基斯坦信德省2600平方千米的土地,距离巴基斯坦重要的港口城市—卡拉齐近在咫尺。即便是双方长期对峙的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军队也对巴基斯坦方面的前沿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虽然伤亡很大,但仍一举抢夺了巴方50多个哨所。如果不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以1971年战争的形势来看,印度同时“摆平”东巴、西巴并非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但是这一切的基础却是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前提之上,那就是中国当时的虚弱和无能为力。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文革”十年浩劫的顶峰时期,虽然巴基斯坦军队总参谋长、海空军司令甚至总统叶海亚的特使都连续来到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但是面对全国一片混乱的局面之中,与印度相接壤的西藏同内地一样极不稳定,连西藏军区司令员被造反派揪斗,中国的确对巴基斯坦的困难有心无力,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只有在政治、外交上给以支持,除了谴责和声讨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侵略行径之外,只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些包括战斗机在内的常规武器。

    但是今天的局面却完全相反,乔京德尔所要面对的不仅是西线不断磨刀霍霍的巴基斯坦,还要承受中国军队来自北线西藏军区、东线的印缅边境、南线的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强大压力。此外还有印度南部地区以孟买和果阿为中心形成的分裂势力。这一系列的外部和内部的挑战已经令乔京德尔和新德里几乎至于四面楚歌的围困之中,各方面的行动都是多方制肘。虽然表面上在对孟加拉形成三面合围之势,但实际上乔京德尔所真正寄于希望的还是可以一锤定音,速战速胜。

    “虽然孟加拉国与印度有着辽阔的陆路边境线,但是这些地区在战前便已经被经过了孟加拉国陆军的长期经营。依托城镇建设的筑垒地带对于印度陆军的长驱直入无疑将形成最有效的迟滞。要知道在2003年,强大的美军在面对已经不堪一击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在无险可守的沙漠地形之上,也打了近1个半月的时间。所以印度陆军如果按照常规的打法,想要在2~3周之内结束战争几乎是痴人说梦。”站在乔京德尔的立场之上,胡维风便不能了解到对方昨夜如此不遗余力的猛扑中国海军“江苏”号航母战斗群的真实目的。

    “既然从陆路边境难以下手,那么唯一的突破口就在……。”此刻坐在胡维风中将对面的负责在本次模拟兵棋推演之中指挥印度海军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张新少将望着巨大的战区地图预言而止的说道。“不错,就是这里!”胡维风的目光同时落到了孟加拉南部总长度711公里的海岸线之上。

    “消灭或者驱逐在孟加拉湾内游弋的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之后,印度海军基本便可以无视孟加拉海军的威胁,在这漫长的海岸线之上随意的寻找登陆点,从孟加拉陆军空虚的侧翼下手,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直捣达卡。”胡维风中将微笑着说道。在他看来这无疑是一招妙棋,如果乔京德尔的确与他“英雄所见略同”的话,那么在达卡孑然一人的任令羽将难以抵抗印度陆军的这一“掏心战术”。

    “如果这是采取这一战术的话,印度陆军可以从东部加尔各答的第3集团军中抽调出一直作为战区预备队的第3机械化步兵师之一部,在印度海军东部舰队残余战舰的掩护之下,利用战时征集的大量渔船和货轮逆恒河而上,直扑达卡。”负责模拟指挥印度陆军第3集团军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沈阳军区第39集团军军长艾寅少将此刻不由得兴奋的打案叫绝。

    但是很快他便好象想起了什么,兴奋的脸上突然乌云密布,黯然的沉默了起来。“相信大家此刻都意识到了,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有一个最大的漏洞,那就是补给的问题。借助着印度海军的掩护突破孟加拉海军的拦截,进入孟加拉近海,甚至逆流而上都没有问题。但印度陆军所要夺取的毕竟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如果只是小股部队在达卡附近登陆根本无法完成即定的战略目标。要迅速包围、攻占、控制象达卡这样规模的城市,至少需要一个师级规模的机械化军团。兵力对于印度人似乎不成问题。但是如何保证这样一支大军的后勤补给,便成为了第二个难以逾越的难题。”看着艾寅和张新两位少将脸上的难色。胡维风微笑的道出了答案。

    孤军深入、顿兵坚城、后勤不畅这一系列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时都可能毁灭这一支由海路直扑达卡的机械化军团。“所以我们还要依靠达卡城内的第五纵队。”胡维风此刻的双眼注视向地图上那一个圆形的光点,在地图上它只是一个小小符号,但是在现实之中它却代表着数以千万人类聚集的历史名城,在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中“用间”显然并不困难。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虽然《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在开头部分所阐述的只是军事间谍在情报工作之上的巨大作用,但是在现代化战争之中,一支出色的间谍队伍所能承当的当然远远不止在于情报的刺探和收集。

    “我们要孟加拉人自己为我们打开通往达卡的大门!”在印度—孟加拉战区的指挥中心内,刚刚从新德里赶来的印度国防情报局所属特别安全局局长—马利克少将自信的向乔京德尔保证道。而与此同时,在濒临孟加拉湾的北侧、印度东部的最大港口—加尔各答内,数十艘破旧的印度渔船正缓缓的驶离港口,这些渔船之上所装载的已经不是出海的渔民,而是此刻正在驶向恒河入海口的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所需要的油料和弹药。

    一夜鏖战之后的黎明总是会让身处疆场之上的战士感慨万千,随着东方欲白,海天之间淡淡的氤氲雾气逐渐的地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在波涛之上依旧陡立的水面舰艇瞬间被披上了宛如金色的铠甲般的光泽,海面之上也泛起一片灿烂的光芒。

    “想不到印度海军之中竟然还有如此老辣的潜艇指挥官。”不过此刻在孟加拉湾之上,对于刚刚从“上海”号核动力航母之上乘坐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舰载直升机起飞,飞翔在海面之上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海军大校—徐杰显然再也没有闲情雅志去欣赏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昨夜的中印两国海、空军之间的激烈较量,表面上虽然中国海军颇占上风。但是在最后关头,“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突然遇袭却为这场海空大战画上一个糟糕的句点。

    接到“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被敌方鱼雷命中的消息是2008年3月19日凌晨的4点45分。当时“上海”号航母的舰桥之上,大家的注意力依旧集中在印度空军的战斗机群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攻势之上,但是在前线的“江苏”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中的多艘战舰却相继向“上海”号发出紧急的通讯信号:其拱卫的“江苏”号航母遭遇了来自水下的致命一击。

    接到这一消息,徐杰大校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作为“江苏”号航母曾经的舰长。徐杰对于“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可以说有着父亲对儿子般的深厚感情。虽然在下达“上海”号进行离位维修的命令之前,徐杰大校曾对“江苏”号能否独自承受印度海、空军巨大的压力有过担心。但是最终出于对“江苏”号航母自身性能和所属各级官兵的信任。徐杰大校仍决定冒险一试。但是此刻事实已经证明,他的选择并不正确。甚至可能已经毁灭了自己曾经最为深爱的军舰。

    根据从第一线临时接任战斗群指挥任务的俄制“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宁夏”号上传来的消息,当时“江苏”号都刚刚回收完2架实行拦截作战的歼—10H型舰载战斗机。在战机着舰过程中,整个战斗群行驶在顺风的东南方向上。当所有战机完成着舰之后,舰队正开始转向,以便重新回到航线上继续向孟加拉国航行,并再度放飞下一个攻击批次的战斗机群。但就在“江苏”号开始这一转向时,突然在“江苏”号航母近侧的数艘052B型“广州”级反潜导弹驱逐舰和054型“温州”级导弹护卫舰的舰艏方向闪现出了反潜火箭深弹短促齐射的火光,随后接连有两声巨大的爆炸声从“江苏”号航母的后侧数公里处传来。

    由于“宁夏”号导弹巡洋舰当时位于“江苏”号航母的距离超过11公里,担任着外侧的防空任务。虽然在黎明前的后夜之中,无论是利用望远镜还是其他观测设备此刻都无法确切的知道“江苏”号航母具体发生了什么,一片混乱之中也没有任何无线电报及其他信号来说明所发生这一切的情况下,但是所有人仍能按常识判断出“江苏”航母此刻很可能遭遇到了印度海军潜艇的尾流鱼雷的攻击。

    作为一支曾经一直以克制或击沉敌方航母战斗群为战略目标的海军,中国海军的大多数舰艇指挥官都清楚的知道对于数万吨的航空母舰来说尾流自导鱼雷是最为可怕的对手。一般的攻击鱼雷是通过声纳接收舰船的回波来完成自动跟踪、攻击目标的。这样的攻击往往可以用水声对抗来摆脱,而尾流自导鱼雷却是根据舰船航行时尾部推进器搅动的水流,来紧紧的锁定目标。

    当潜艇发现敌水面舰艇之后,首先由指挥仪根据目标运动的各种参数计算出预定尾流捕捉点,确定尾流探测器的开启时机,而后以大攻击夹角发射尾流自导鱼雷。当鱼雷到达预定尾流捕捉点之前约1.5~2千米处,鱼雷上的尾流探测装置开始工作。只要鱼雷能穿过舰船尾流,尾流探测器便会测出尾流的存在,此时舰船航行的尾迹已被鱼雷盯住。

    尾流自导属非声自导,不受水文条件的影响,可在贴近水面高速航行,对于攻击水面舰艇有较强的威力。同时由于尾流难以伪造产生,干扰尾流自导鱼雷比较困难。因此尾流自导鱼雷抗干扰能力强。尾流自导鱼雷航速高、噪声大、隐蔽性差。但由于鱼雷是从舰船尾部进行跟踪,处于声纳盲区之内,并且尾流消失需要时间,因此水面舰船对尾流自导鱼雷实施对抗和规避很难奏效。

    当然这个世界之上没有永远无坚不催的攻击之矛,除了利用反鱼雷火箭式深水炸弹对来袭的65型尾流鱼雷实施硬性杀伤之外。从一直以来苦于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身上学习到了另一套行之有效的防鱼雷战术。美国海军为了防御尾流鱼雷,采用了在舰艇后面拖带防雷拖舱的方案。

    这种担任着李代桃僵认为的拖舱,其内放置着用高强度纤维制成的多顶拖网,其强度足以捕捉重型的尾流鱼雷,当然为了摧毁鱼雷这一危险的爆炸物,在拖网上之上往往还加装用于引爆鱼雷战斗部的炸药。除了一触即发的强力炸药之外,拖舱的尾鳍之上还装有换能器,可按主动或被动方式探测鱼雷。舱内有各种传感器,可通过操纵舵控制拖舱的深度和位置,来阻挡鱼雷。虽然经过了美国海军的多项拖曳遥测和各种试验之后,美国海军宣称这一新型的发明完全有能力抵御俄制65型尾流鱼雷。

    但是在中国海军的研制类似产品的过程之中,中国军工却意外的发现美国同行对这种新型反尾流鱼雷拖舱的种种宣传充斥着夸大其词。问题并不出现在拖舱的本身之上,而在于以俄制65型鱼雷为代表的尾流自导鱼雷所使用的蛇行攻击模式。

    65型尾流自导鱼雷往往根据事先设定的程序穿过尾流后,会自动向目标航行的方向转弯,并以30°的夹角再次穿出尾流,自动转弯反复围绕尾流作蛇形运动,直至与目标形成攻击交点,将舰船击中。如果鱼雷在围绕尾流作蛇形运动时,从舰船前方通过而没有命中目标,它将继续进行环形搜索,在原地来回穿梭,直至重新捕捉到尾流为止。如果鱼雷始终没有测出尾流而从目标前方通过,它走完了预定的行程之后,将掉头朝原航向返回,直到发现尾流,再作蛇形运动,向舰船发起攻击。这样的大范围的蛇行攻击模式,往往可以轻易的绕过由航母释放和拖带的小型防雷拖舱。

    虽然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不过在此刻这个危机时刻也能聊胜于无。“江苏”号航母一边不断提高航速以躲避着宛如剧毒无比的海蛇一般不断逼近的威胁,一边释放出2个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玄龟”小型拖带防雷拖舱,期望用这些小型的吊舱引开那致命的攻击。但是在激烈的实战之中,“玄龟”小型拖带防雷拖舱系统显然还无法应对俄制65型重型鱼雷的威胁。高速蛇行的尾流鱼雷丝毫没有受到防雷拖舱的影响,继续向“江苏”号航母的尾部扑去。

    “虽然我无法在此刻争得你们所有人的同意,但是我想我们的牺牲最终终将铭记在中国人民海军的发展史之上,也许作为这艘导弹护卫舰的舰长,我作出了我军旅生涯中作为错误的一个决定。因为这个决定将可能会最终断送我的战舰—临海号。”以上这段文字最终被公著于世时,竟是在20年之后。2028年数名来自中国的潜水爱好者自发的来到了已经远离战火和硝烟的孟加拉湾,在布满了参战各国海军战舰残骸的海底,寻找着那些以血写就的历史中那激动人心的只言片语。

    他们潜水勘探的起点便是于2008年3月19日凌晨沉没的中国海军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作为中国人民海军用于替代老式的“江卫”级的多用途型导弹护卫舰,054型“马鞍山”级被中国海军寄于了厚望。中国海军希望这种新型的护卫舰可以伴随中国海军的核动力航母在远洋部署,并拥有强大的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在“江苏”号航母战斗群中,有2艘来自中国海军东海舰队的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担任“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内侧警戒。而其中的一艘正是舷号为527的“临海”号。

    在印度海军“绑架”的俄罗斯海军“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K-152“海豹”号潜入“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内侧反潜圈之前,“临海”号在当天的作战之中一直都表现的相当勇敢。在舰长谢志坚中校的指挥下,“临海”号不仅连续发射了4枚“长缨-1”型远程反潜导弹在90公里之外击沉了2艘印度海军的常规潜艇,更利用舰载的红旗-7型防空导弹系统击落了印度空军对“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发射的多枚AM—39“飞鱼”型反舰导弹。

    但就在一切都显得无比顺利的时候,突然从“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后方出现的4枚俄制65型重型鱼雷却打破了“临海”号上原有的平静。作为中国海军的多用途型导弹护卫舰,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突出的是对空和反舰能力。在反潜武器配备上,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实际上也相当的不俗。不仅配备了2具3管324毫米鱼-7反潜鱼雷发射管用于近程反潜,远程的反潜攻击则完全可以依靠“长缨-1”型远程反潜导弹来实现。但是此刻这些先进的武器系统在此刻对于“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噩梦却束手无策。

    “对付尾流自导鱼雷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1987年当一位美国将军被问及航母如何对付这种尾流鱼雷时,提出在己方航母后面拖带一条护卫舰以引爆鱼雷的方案。此刻在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之上,舰长谢志坚中校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空前疯狂但却又无比理性的想法。“全速转舵,靠上去跟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后面!”谢志坚中校以他人生中最为高亢的声音向着舰桥上所有的同僚们庄严的宣布道。

    当清楚的听到自己舰长所发布的命令,所有人的脸上所呈现的并不是错愕或者是惶恐,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从容和慷慨。“那是中国人自己的航母,他将代表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中国海军可以损失一艘护卫舰,但是绝不能让我们的航母如此轻易的被你们击沉。”采用组合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CODAD)配置的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全速开进,以27节的高航速插入了“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后方。以自己同样脆弱的舰尾挡在两枚全速袭来的俄制65型尾流鱼雷的面前。

    “我们并非全无办法。”“临海”号在谢志坚中校的指挥下,突然全速转入倒车状态,与大型的航母不同,轻型的护卫舰可以灵巧的利用前进和倒车使战舰尾迹发生紊乱。但是这种一度很实用的办法此刻却无法有效的骗过身后的猎手。随着两条高速翻动着的白色浪迹逐渐逼近,“临海”号的浩劫最终降临了。第一枚65型尾流鱼雷正面击中了战舰。这枚鱼雷准确地追踪到了“临海”号的螺旋桨,随着一声刺耳的巨响,“临海”号灵巧的螺旋桨和舵瞬间被炸的支离破碎,战舰尾部被猛烈的气浪托出水面,汹涌的海水不住的灌入战舰可怕的伤口之中。

    战舰尾部的薄薄的船舷甲板被炸得稀烂,直升机甲板在烈炎和浓烟之中变形扭曲,在战舰不时传来的强烈颤动中,两台法国制造的SEMTPielstick柴油发动机和两台中国自行生产的陕西柴油发动机发出了最后几声干吼,终于无助的停了下来。

    “还有一枚,来吧!来吧!”舍身堵枪眼的“临海”号的舰长谢志坚中校此刻无比期待的等待着紧接而来的第二波攻击。但是一切却陷入了可怕的平静之中。“临海”号挡住了印度海军的第一击,但是另一枚65型尾流鱼雷却绕过了已经失去了动力的“临海”号,继续追逐着“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而去。在短暂的数分钟之中,同样的劫难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尾部再度爆发了出来,与击中“临海”号的那一声剧烈的爆炸相比,“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尾部传来的爆炸声显得的沉闷很多。巨大的战舰在海面上剧烈的颤抖着停顿了下来。在了两三分钟之后,巨舰上闪亮的灯光突然开始黯淡了下来。受到重创以及因汽油管道破裂引发了内部的大火,航母甲板上的烟已越来越浓,瘫痪的舰体已经出现了自由漂游的迹象,证明战舰可能已经失去了动力。

    当徐杰大校所乘作的舰载直升机越过重重的云雾,“江苏”号核动力航母那熟悉的轮廓再度映显在徐杰大校的眼前,在这一刹那已经无数次经历过战场上的得失成败和生离死别的这位中国人民海军的百战名将,第一次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在徐杰大校漫长的军旅生涯之中,据他所说这是为数不多的三次落泪之一。“度尽劫波兄弟在!”看到宛如一条受了伤的巨鲸一般漂浮在海面之上的“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徐杰大校感叹的念道。

    早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铺设第一块龙骨的开工仪式之上,当时仍只是一位海军上尉的徐杰大校便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的长兴岛基地见到了这艘尚在襁褓之中的艨艟巨舰。龙骨是传统船只船底中心线上的脊梁,是整船框架的基础。从技术上讲,采用模块化技术建造的现代航母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龙骨。但是按照传统的惯例,中国海军仍然为了一艘开创中国海军未来的新希望举行了隆重的龙骨铺设仪式。

    被誉为“中国第一厂”—江南造船厂就走过140年的春秋了。江南厂的发展历程,几乎浓缩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沉浮轨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江南造船集团已发展为造船界的知名品牌,而江南厂也在国际上打响了中国造船工业的品牌。据说这座船厂最古老的文物是一件纸张发黄,其上的小楷字依然清晰的记录着一代洋务巨匠李鸿章的夙愿—“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在这个曾被称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摇篮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出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铁……。但是中国军事工业的奋起直追,却无法改变清皇朝的腐朽没落的命运,更无法改变中国近代备受屈辱的历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了11月上海沦陷,江南造船所为日本陆军侵占,改名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利用中国产业工人数代人的积累,日军占领时期,利用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类船舶100多艘,特别在战争后期还疯狂建造了300多艘用于特工攻击型的“神风艇”,并进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由此,江南造船厂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让始终未能恢复以往的生气。连年战乱的践踏,尤其是1949年5月国民党军队撤退前的大破坏,使江南厂满目疮痍,破败不堪。

    所有的3座船坞闸门上半部及抽水间、内燃机厂、第二发电厂等被炸毁;1~8号仓库全部焚毁;机器厂、外钳厂、车床厂、电气厂等大部分被破坏。所幸的是船厂的职工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发动下,开展了“反疏散、反搬运、反破坏”的护厂斗争,减轻了国民党军队破坏工厂所造成的损失,取得斗争胜利,保住了工厂的骨干和基础。

    1949年5月陈毅元帅签署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宣布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古来的江南造船厂又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自强不息的江南人,冲破重重困难,以自身的实力与自信,持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历史: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国产万吨巨轮“东风”号、我国第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1”、“远望2”号和首艘大型远洋调查船“向阳红10”号。

    而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江南造船(集团)公司不得不离开自己百年的居巢—开始第二次的腾飞—搬迁到吴淞口外的长兴岛之上。长兴岛隶属于上海宝山区,它三面临江,一面临海,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全岛面积76.32平方公里,被誉为绿色的翡翠,镶嵌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上。这里水深坡陡、视野开阔,是造船厂的理想所在。

    在2004年7月***同志为江南造船厂所题的“江南长兴”四个大字之下,占用岸线长达3.75公里,腹地深度达1.5公里的4个大型船坞、9个舾装码头、2个材料码头,包括船台和大型厂房在内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的一期工程近5000名建设者的辛勤劳动之下,顺利的完工。这里不仅将形成450万吨以上的年造船能力。更将成为中国的“纽波特纽斯船厂”—中国唯一、世界第二位的大型核动力航母制造厂。

    由无锡船研中心、701、708等所联合设计的“江苏”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图纸最终被顺利的通过。当时更为庞大的“直辖市”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还在设计和酝酿之中。所以“江苏”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实际上综合了当时中国最新的造船技术、成熟的核动力装置、增强的防护措施和完善的飞行甲板。

    从龙骨至飞行甲板间,有一双层舰底和八层甲板,由纵横舱壁分隔成20个水密舱,形成2200个隔间的整体式箱型结构,具有高度的抗沉性。为了减少横摇、纵摇与偏航,在舰体外装2对主动式减摇鳍、一对稳定舵并在舰体内一组快速调整的压载系统,形成一个计算机控制的稳定系统,大大提高了航行的稳定性,使操纵舰载机的作战功能显著增加。

    “所有在场的中国海军军官都可以在这上面留上自己的名字。”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船台之上,当中国海军总司令、中船集团公司总经理、江南造船(集团)董事长一一在属于一个个重达数百吨的金属构件的小块钢板上用粉笔写下自已的姓名之后,中国海军司令员—赵胜中将微笑着向身后站立着的身着深蓝色海军制服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们说道。

    “在美国只有航母的命名人—也就是美国的总统有机会用粉笔在龙骨之上写下自已的姓名首字母,然后由焊工用焊枪将它焊刻下来。但是我们共产党人相信历史的车轮是由人民推动的。”赵胜中将看着一块块钢板之上写下的一个又一个铁划银勾、遒劲有力的名字,他们之中有多少人的名字可以将这些名字将与那些辉煌胜利的战役一起留在中国海军的历史之上,此刻赵胜中将或许无从得知。但是这位已经亲眼目睹了中国海军近代迅速崛起的赵胜中将却相信这些年轻的名字终将与这些钢板一起构成中国海军的海上长城。

    写满了中国海军年轻军官的金属构件最终将成为“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舰首部分航空燃油补给中心的一部分,并与那些写满了这艘战舰的设计师、船工名字的数百块类似构件共同组成这艘中型航母的主体结构。中文名字无法象英文字母那样简单的焊刻在钢板之上,但是船工们还是用电焊笔将这些名字一笔一划的记录了下来。这些名字将永远的与这艘巨舰一起在属于中国的海洋之上扬帆远航。

    “江苏”号航母经过强化的防护性能与抗爆能力使战舰的在凌晨的那次突然袭击之中,有效的保护了战舰的主体结构。“江苏”号航母的舰体为由2200个隔间形成整体箱型结构,水下部分采用多层或双层结构,因此有非常好的抗水下爆炸能力。舰上电子与电气设备,具有承受核爆炸电磁脉冲的能力,通信功能、舰载机弹射或回收舰载机基本不受影响。

    该舰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抗核爆炸能力。结构上加强和布设装甲防护等。除机库和动力装置外,全舰形成一个堡垒式结构,舱内保持正压并具有三防能力。结构能承受北约组织规定的核爆炸压力场标准。而且,考虑了防导弹、鱼雷和水雷的攻击。舰体水下部分采用双层或多层结构,增强船底板强度,从而具有抗水下爆炸的能力。

    而航母靠近外侧及底部均有水密仓。航母的水密仓如蜂格状,相互并不连通,而且每个单体密封仓均可承受一定压力,所以既使有几个水密仓被击破了,水也不会灌进去。而且由于其水密仓内有一定压力的气体,其气体可以灭火,而且其密封仓内壁上的东西在密封仓破裂后跟海水反应会生成跟泡沫似的填充物,阻止海水进来。

    不过即便如此,900公斤的俄制65型尾流重型鱼雷战斗部的威力却也同样不容小觑。鱼雷击中了航母右侧的螺旋桨。剧烈的爆炸瞬间撕开了航母尾部的水密仓,巨大的冲击波和火焰直冲破航母尾部的作业舱,大火在航母内部肆意的燃烧着。虽然已经事先实行了疏散和抗攻击的准备。但是如此巨大的破坏性却远远超出了大多数“江苏”号航母水手的预期,夹杂着火焰和船体碎片的冲击波横扫着所遭遇的一切,大火通过油路和电线在一个又一个的隔舱内燃烧了起来。

    “绝对不能让大火蔓延到机库、弹药舱和动力舱去!”在飞行甲板的右舷的舰桥之上,“江苏”号航母的舰长李永义海军上校果断的向第一线的损管组下达了绝不能后退的死命令。从部署在战舰40个损管站出击的损管组以最快的速度向航母尾部的火场前进,对于这些来自中国海军最勇敢、最默默无闻的战士来说,火焰就是命令,警报就是召唤。

    机库是航母的重要部位,它位于主甲板上,“江苏”号航母的机库长138.5米、宽29.4米、高6.1米。在机库甲板和飞行甲板之间有一层吊舱甲板(也被称为:高炮甲板)。这里多为办公室。医院布置在机库前。医院升降机和弹药升降机共用。在机库的周围设有飞机维修工作间和备件库。一旦大火蔓延到这里,“江苏”号将陷入空前的灾难之中。

    机舱和弹药舱是重点防护区,四周均布设装甲,形成一个装甲箱。弹药舱在全舰上是最危险区域,为防止引起链锁式爆炸反应,这些弹药舱需前后分散布置。相邻舱之间用装甲隔壁隔开。在一般情况下,备用弹均放在水线以下的弹药舱中,防止受攻击时引起爆炸。在当天到处蔓延的大火之中,布设有装甲的机舱和弹药舱,也同样难以幸免。损管队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趣,捍卫着这些必守之地

    防火是提高航母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要素。这一点,对于装有大量航空燃料和弹药的航空母舰来说,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均匀特别重要。在飞行甲板和机库等大多数区域都设有遥控消防操作系统、高喷射量的泡沫炮和充有乳化剂的喷淋系统。另外,在飞机升降机、弹药升降机和垂直通道处也都采取了必要的消防措施。所以当大火蔓延到这些要害地带时,损管组可以利用这些喷淋系统来对抗这些毁灭之火。

    但是当战线继续向前延伸,损管组必须冒着烈焰向毁损的中心前进。当一队队被呛人的浓烟和令人眩晕的高温驱赶着的水手们互相搀扶着向后撤去时,损管队的队员们却穿过刺鼻的黄褐色浓烟扑向了军舰受损的地方,他们中有相当多人最终都不再回来。但是他们的牺牲却被证明是完全值得。在几乎蔓延了半艘航母的大火之中。

    最终大火在蔓延了半个小时之后逐渐被平息,此刻战舰已经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动力。虽然“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反应堆和主汽轮机和一侧的螺旋桨仍保持完好,但是战舰的水线附近出现了那恐怖的伤口,和倒灌进战舰之内的数千吨的海水。加上战舰尾部推进系统的毁灭性破坏却足以令这艘曾经驰骋大洋的巨舰寸步难行。

    “如果不是‘临海’号在最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的话,‘江苏’号的灾难可能将远不止于此。”在两艘“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的拖带之下,“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艰难的以4节左右的速度在海面上航行着。当徐杰大校所乘作的舰载直升机降落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之上,神情委顿的“江苏”号航母的舰长李永义海军上校无奈的向自己的上司和“江苏”号航母的前任舰长汇报着战舰的损毁情况。

    “是啊!如果没有‘临海’号,那一切将更为糟糕!”望着“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尾舷方向那波涛汹涌的孟加拉湾,徐杰大校无奈的长叹道。此刻他和中国海军已经永远的失去了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在被鱼雷击中之后,“临海”号薄薄的尾舷甲板被炸得稀烂,燃烧起的熊熊大火将漆成银白色的上层建筑烧得一塌糊涂。情况正在不断的恶化,已经到了不得不弃舰的程度。满载着伤员的救生艇和气筏不断从两舷放下,但军舰上还有损管人员在竭尽全力地灭火。

    “舰队必须撤离这片危险的海域!但我们不能留下‘临海’号。”在考虑舰队的下一步行动时,徐杰大校也曾怀着强烈的冲动,希望能不惜一切力量挽救“临海”号,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作为一个舰队的指挥官,徐杰大校却不得不正视“江苏”号航母战斗群所面临的困难局面。随着“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受创,中国海军航空兵已经几乎失去在孟加拉湾上空的作战能力—毕竟“上海”号核动力航母目前仍处于离位维修的状态之下。单纯依靠水面舰艇的防空火力将难以抵抗印度空军下一个攻击波次的打击。所以舰队必须迅速的撤退,退至孟加拉湾东部—安达曼群岛的中国岸基航空兵的保护之下。而在此刻舰队很可能将难以对已经失去动力、仍燃烧着熊熊大火的“临海”号提供更多的帮助。

    中国海军的数艘护航舰艇在“临海”号附近的海面上展开了相当长时间的反潜搜索,寻找着那该死的水下刺客。同时几架舰载直升机冒着被敌方战机击落的危险,飞临“临海”号的上空协助灭火。在此刻寻找敌方的核动力潜艇,显然比盲目的救助友舰更为重要。在世界各国的海战史上不乏在救助友舰时被敌方潜艇再次击沉的事件。

    印度空军显然意识到了受伤的“临海”号已经成为了中国海军“江苏”号航母战斗群中最为脆弱的一环,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围绕着遭遇重创的“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和“临海”号导弹护卫舰展开。虽然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用密集的防空导弹有力的回击了印度空军的袭扰。但是显然这并非长久之计。

    “我并没有尽到了一个舰长的职责,所以我将用我的生命来向‘临海’号作出最后的补偿。”当大火最终无法控制之时,“临海”号导弹护卫舰的舰长谢志坚中校将所有水兵都送下战舰之后,自己选择了独自留在了“临海”号的舰桥之上与自己的爱舰共同沉没。无独有偶的是,“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舰长李永义海军上校在战舰顺利的撤出战场之后,选择在了自己的舱室内用配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江苏”号航母尾部作业舱被大火焚毁的墙壁之上,人们惊奇的发现在主体结构的钢片之上,用焊枪描画着一个个曾经年轻的名字,其中就有李永义海军上校。

    “我们虽然此刻离开,但不代表和我们不会回来!”拿着溅满了李永义海军上校鲜血的绝笔信,徐杰大校望着西方加尔各答的方面坚定的说道。东方初升的朝阳中,初尝败绩的共和国水兵们唱起了悠扬的中国海军之歌,和着伤员的呻吟,所有的人都不禁落泪。“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人民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洋信心强。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卫和平,保卫国防。我们有共产党英明领导,谁敢来侵犯就叫他灭亡!”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