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清廷的想法


本站公告

    “恩,你说的大捷是真的吗?奕匡,你可别随随便便的拿个假消息糊弄哀家啊?虽然哀家是一介女流不懂得什么军事,但是皇上还年幼还不能亲政,这大清的家现在由哀家来当,哀家还是了解大清军队的实力的,你要是告诉哀家这大清的军队挡住了法国人的进攻哀家还会相信你说的话,但是你的这个大捷说出去恐怕连三岁小孩都不信,哀家又怎能相信你呢?你到底是安的什么居心!”

    慈禧刚开始的语气还不带一丝感情,但是接下来的话语气变得越来越寒冷,当慈禧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很明显她起了杀心。

    跪在地上的奕匡听到慈禧的最后一句话后,仿佛深陷极寒之地,他感到空气一下子低到了极点。此时的奕匡脑海里一片空白,整个人被慈禧给吓傻了。

    同为宗室的奕譞,看了看被慈禧吓傻的奕匡,心中感到一丝不忍。“启禀太后,庆郡王并没有谎报,老佛爷您想,庆郡王有可能拿三岁小孩都不信的话来骗您老人家吗?而且这则大捷的战报,我们几个军机大臣都已经确认过了的。”

    此情此景,唯有醇亲王奕譞才适合为奕匡辩解。首先他是光绪的生父,慈禧的妹夫,同时也是现在的宗室中的领袖。

    听了奕譞的话后,其他的几位军机大臣也连忙出声为奕匡作证。毕竟这个大捷的战报他们几人都是确认过了的,不会有错。也就是说奕匡不会有事的,此时没有任何的一丝风险,正是空口卖人情给奕匡的最佳机会。

    此时的奕匡终于回过神来了,看到其他的大臣为自己作证奕匡非常的感激。“老佛爷,奴才没有谎报军情啊,奴才哪有胆子敢骗老佛爷您呢?”奕匡边说边朝着地用力的磕头。

    慈禧见到这样的情况,心中也产生了动摇。奕匡的为人慈禧也是很了解的,要不然慈禧也不回安心的让奕匡代替恭亲王,同时自己的心腹,妹夫都为奕匡作证了,也让慈禧放下心中的怀疑,相信了奕匡说的话。

    “这么说,奕匡你的这个大捷可真的让哀家感到高兴呢?只是这冯子材和冯相荣为大清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朝廷该怎么奖赏他们呢?你们几个都说说自己的想法,朝廷该怎么赏冯氏父子。奕匡既然是你向哀家报的大捷,就由你先说吧。”慈禧不愧为掌握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政客,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随着冯子材和冯相荣的强势崛起,这大清朝刚刚建立的政治平衡又要被打破了。冯子材还好说,不管是从资历,能力还是从立下的功劳都冯子材让朝廷可以很好的奖赏他,但是冯相荣就不同了,年纪轻轻就为朝廷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朝廷要是吝啬赏赐,慈禧又怕天下汉臣及其百姓寒心,说朝廷有功不赏,到时候谁还肯为朝廷卖命;朝廷要是大大的赏赐冯相荣吧,以冯相荣的年纪资历又肯定会引来其他大臣的不满。老谋深算的慈禧知道,这个第一位发言的人不管是把朝廷给冯相荣的赏赐大了还是小了,都会有一部分人不满。

    这一时期的满人除了恭亲王奕䜣颇有治国才能之外,其他的满人你叫他捞权捞钱一个个都非常的精通,但是你要是叫他拿出个好的治国方案的话那根本就不可能。奕匡也是这类人,奕匡顿时明白自己被慈禧放在火上烤了。

    不过这次奕匡却没有感到一丝的难受反而感到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这大朝刚刚结束不久的恭王一党和太后一党的政治斗争,为什么后党赢了,王党输了。明眼人都知道所谓的战事不利只是慈禧太后撤销恭亲王奕䜣及其党羽一切职务的借口,深谙政治权谋的奕匡明白恭亲王奕䜣之所以在政治斗争中输给了慈禧是因为奕䜣没有地方上的实力派的支持。

    原本和恭亲王同一战线的洋务运动的二号人物李鸿章在和慈禧和奕匡斗争最激烈的时候,背后捅了奕䜣一刀站在了慈禧的阵营里。同时奕匡也明白,李鸿章为什么会出卖奕匡,因为只有这样他李鸿章才能有机会取代奕䜣成为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同时掌握大清的内外权利。

    因缘际会之下自己也进入了大清的政坛的核心,奕匡从恭亲王的倒台得到一个经验,那就是要想在这险恶的政坛上站稳脚跟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地方的实力派的大员的支持。很明显毫无背景,位卑官小的但是又很有实力的冯相荣很适合作为自己在地方上的盟友。

    只要自己现在好好的帮冯相荣一把,到时候那个年纪轻轻的愣小子一定会对自己死心踏地的。想到这奕匡心里忍不住窃喜。

    只是奕匡永远都想不到老头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要是原来的冯相荣突然被奕匡捧到高位上去,肯定会对他的提拔之恩心怀感激,说不定还能真的为他死心塌地的卖命。但是现在的冯相荣可是从后世来的,可是以推翻满清为己任,根本就不能为他卖命。

    “奴才以为不如把左季高(左宗棠)从福建调任回朝廷,重新把左季高调回到军机处。调任冯子材为闽浙总督,冯相荣为福建巡抚。”奕匡道。

    “你说什么,庆郡王你说调任冯子材为闽浙总督,奴才还勉强同意;但是你让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当任一省的巡抚那未免也太儿戏了吧。庆郡王你该不会是又收了人家的大礼才拼命为冯相荣说好话吧。”额勒和布失声说道。

    礼亲王世铎,和醇亲王奕譞也出声赞同道。毕竟让一个毫无连五品官员都不是的一个小将一下子提拔到正二品的官位,这这些人的眼中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慈禧看着跪在地上的奕匡心中闪过一丝疑惑,猜测着奕匡的心里的真实想法。“奕匡,就算那个叫冯相荣的小将给大清立下了大功,朝廷也不可能一下子提拔到正二品的巡抚一职上吧。”

    奕匡提起精神朗声道“太后,你也知道自从大清和法国交战以来,大清的顶梁柱的左季高忧心战事身体越发的虚弱以至病倒。太后体恤,派了太医给左季高就诊过。应该也知道太医说过,如果左季高不安心养病的话恐怕活不过今年了。

    只是福建马尾惨败传来,左季高顾不得病体,坚持要到福建福建督办闽海军务,虽然左季高挽救了战局;但是他的身体却被拖垮了。太后,左季高乃我大清的顶梁柱,大清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这左季高要是走了,谁来接替左季高挑起我大清的梁柱,在西方英法俄侵犯我大清之时又有谁可以站出来,挡住英法俄之军队?靠李鸿章的淮军,太后恕奴才直言,李鸿章的淮军也就配在那些泥腿子面前逞逞威风。要是让李鸿章和英法俄之军队交手恐怕未战就已胆怯了。到时候大清是不是又得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以求和平呢?

    同时太后,这左季高走后大清还有什么人可以制衡的住李鸿章及其淮军吗?大清的军事大权能不落到李鸿章的手中吗?到时要是李鸿章生出个什么异心,朝廷还能靠什么治的李鸿章吗?

    天佑我大清,天佑我爱新觉罗氏。这左季高走后,给大清送来了个冯相荣。太后奴才以为,这提拔冯相荣为福建巡抚并不为过。

    同时奴才以为得在冯相荣担任福建巡抚以后制造冯相荣和李鸿章的矛盾,并且刻意的偏袒冯相荣以让心思狭隘的李鸿章记恨冯相荣,让他们二人结仇。这样下李鸿章和冯相荣二人才会老老实实的为大清效忠,不至于生出什么异心来。”奕匡平时昏庸的头脑今天难得的聪明了次,句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同时奕匡也很客观的道出了李鸿章的淮军是靠不住的。

    听了奕匡的话后,慈禧这才想起太医就诊左宗棠时下的诊断。回想起前几日自己派人随左季高去福建照顾他身体的陈太医的的奏折中写道左季高的病情已经回天乏术,非人力可为了,要朝廷早做准备。左宗棠要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同时这大清的栋梁就要走了,自己就得再找一个人来扛起大清的梁柱。只是可惜的是这李鸿章和他的淮军实在是不争气啊,确实向奕匡说的那样没办法挑起大清的顶梁。

    作为清朝的真正掌权人,慈禧知道不能让手下的大臣太过于亲密,必须让他们心怀间隙,这样下面的大臣才不会达成一块,架空自己。如果一派的势力占了上风,那么自己就得出手扶植处在下风的另一派,直到两派重新达到平衡。这样自己才能让下面的奴才时时刻刻的把自己放在心里,讨好自己。因此自己该准备给李鸿章找个对手,不至于让李鸿章的淮军肆无忌惮的发展,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慈禧上上下下认认真真的打量跪在地上的奕匡,突然发觉平常显得昏庸无知的奕匡还是有一点的脑子的,至少知道在心里防备着汉臣,让他们心怀间隙,不至于打成一片欺压朝廷,同时扶持弱的一派,打压强势的一派,以利于满人的统治。

    PS:呼唤推荐票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