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季节(序)


本站公告

    来到英国已经一年半,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时间。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一共写了三本日记,《伦敦纪事》、《英国笔记》和《英伦季节》,算是一个系列。第一部《伦敦纪事》写于初到伦敦的前三个月,主要介绍一些基本的异国生活常识和地理人文;第二部《英国笔记》是在华威大学读书的时候完成的,前后大约写了半年,主要记述我个人的留学生活,包括一些感情生活的部分;这本书则是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写于今年四月到九月,写于华威和伦敦两地,所以简称为《英伦季节》。

    写这些日记的时候,正值SARS横行世界,又加上美国攻打伊拉克,真是天下之大却没有一块读书的清静之地,惹得我这个从来不爱问政治的小女子也写了一两篇文章指评时政。这绝对是我这组散文里的“异数”,因为这些散文本来全都是风花雪月的文字。当然除了那一两篇“异数”,你看到的仍然会是满纸的小资情调,雪月风花。而我想在这里解释的只是,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字都是我写的。人都是立体的,有很多个层面,很多时候你所看到的也许只是其中的一两个横截面。

    文学所反映的也就是人们不同的横截面而已,并且映射到整个的社会。在这里,我愿意把文学作品比喻成一颗钻石。真实的生活是未经过加工的毛胚石,当然我们也承认是有天然美钻的,但再美丽的天然宝石也是需要经过人的开采和加工的;而好的文学作品,就好比切割优秀的钻石一样,每个层面切割的角度,大小,和采光的设计,都直接影响到整颗钻石的光彩。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钻石所被切割的层面越多,光线的折射程度就越好,从文学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作品反映的横截面越多,越广泛,并且这些层面所表现的位置恰倒好处,那么这个作品的完成品就越出彩。相对来说,如果一颗钻石只关注一个层面的问题,或者只关心自己的内心够不够漂亮,那么出来的成品就可能只是一个四方的玻璃方块,不仅毫无光彩,而且乏味。

    这就是为什么说文学还是需要技巧的。但只有技巧也是不行的。一颗切割得再完美的石头仍然也只是一块石头而已,只不过是一块形状不同的石头。而一块天然的水晶却是玲珑剔透的珍品。石头与钻石的区别就是文学的核心所在。我这么说,只是为了强调技巧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完美的技巧可以创造出完美的钻石,如果想要创造出完美的钻石,没有技巧也是万万不行的,但同时,如果作品的本质是一块石头,那么再完美的技巧也是虚设。所以也许对一个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去寻找那块内心的钻石。

    说了半天,我也不知道自己这个糟糕的绕口令般的比喻有没有把问题说清楚。我一向是一个逻辑思维迟钝的人,所以才会迷恋上感官超度发达的文学世界。总之有一点,就是文学必须是灵性与技巧的结合,但是人们往往拥有灵性而缺乏技巧,或者在有了成熟的技巧的时候却失去了灵性。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评论的眼光和作者自身的文学写作是不一定划等号的。好的鉴赏家不一定是好的作家,而一个优秀的作家也许就根本不知道文学是什么。我这么说只是为了说明一点,就是我话虽然这么说,好象自己很清楚怎么写出好的作品似的,但事实上,理论的实践却总是让我汗颜。所以如果你觉得这本书的文章没那么好看,可别来找我退钱。:-)

    3年9月6日

    于凌晨四点的伦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