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风雨江南 第三十四章 问谋


本站公告

    第四卷 风雨江南 第三十四章 问谋

    江都西北,吴王府,湖心亭。泡-书_吧(WwW..)

    两个人围桌对坐,中间一盏红泥小炉不断冒着水汽,一股茶香悠然飘起。

    “先生果然大才,前些时日天降暴雨,河水满涨,本王还欲令人整饬河道,防患未然呢,岂料经先生寥寥几句话,便让本王茅塞顿开。如今看来,这天时之用,放眼当今天下,先生便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人了……”

    “王爷过奖了。”

    “哎——本王向来实话实说。”吴王张秀见茶已半沸,用茶棉垫着手,执壶倒了两杯。“再说地利,多年以来,本王一直潜心经营,别处不说,东南江淮一带,民心已经不是尽归北方。加上这场大灾,皇上处置不力,陷入了被动,嘿嘿,而本王却应对得体,百姓之言如今已经尽皆附我。这又是先生大功一件”

    “此是王爷处断有方,学生如何敢居功。”

    “朝廷虽然征集粮草,但却远水不解近渴,哪有如本王近水楼台之利?呵呵,若真说起来,这江南稻米原本就是收了准备解送朝廷的漕粮,本来朝廷宣布削藩,本王就在犹豫要不要送,却是天从其便,如今水患一起,不但不用送将出去,还能为本王赚上大大的名声,这等买卖……实在是百做不厌呐,哈哈哈”

    “呵呵,王爷说的是。”

    “如今用先生之计,利用饥民之怨,散播舆论,已经大见成效。不仅东南民心大乱,连其余各地也开始尽皆观望起来,这两日接到下面奏报,朝廷最近的动作也愈加紧密,大军指日便来,而朝廷撤藩的命令已经下来多日,本王却还迟迟未曾应对,拖下去恐怕不是办法呀。依本王之见,我等此时已经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备,为防有失,不如趁此良机,亮明旗号先生以为如何?”

    另外一人半晌没有言语,只是默默沉思,吴王虽然心中急切,却也没有出言打扰。隔了好一会儿,那人才开口道:“王爷,学生以为,此时为时尚早,虽然表面看来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齐,但王爷还差了一样东西。”

    “哦?那是何物?先生只管讲来,本王必定设法……”

    “哎——王爷误会了。学生讲到王爷所缺,乃是一个名义。”

    “哦……”

    “民心向背,向来是因时因势,别有不同。王爷莫要忘了,名义上,王爷乃是一介藩王,而王爷面对的,则是朝廷。朝廷虽然无道,毕竟在百姓心中仍是正统。虽然现下大势在我,但一旦王爷首先举事,则朝野之间的论调必定还是会向着朝廷的。所以……学生以为,王爷此时尚不可动,依旧要蛰伏潜隐,以待时机。”

    “可是,若是这机会始终不来呢?朝廷的大军已经快要集结完毕,说不定……说不定几日之内便兵临城下,到时候本王……本王便是再要动手,只怕也来不及了。”

    “王爷且放宽心,这机会……多半是一定回来的。”

    ……………………

    啪

    启元帝把奏报重重地摔在龙书案上,气得一张脸几乎五官挪移:“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奏报不止是一份,都察院的御史、飞翎卫的密探、各地的官吏……有先有后,不约而同地都上了书,把江南一带的形势和流言蜚语呈现给了启元帝。看罢了奏折,启元帝气得七窍生烟,事情已经非常明显,蛇无头不行,谣言怎么起来的?没有人散播,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谣言?而且谣言选在了朝廷刚刚颁布撤藩令,江南忽然发大水的情况下传播开来,所图者何?

    启元帝心知肚明,这一定是自己的小叔叔吴王干出来的事情这就是不甘心俯首的表现他不想撤藩,不想交权,于是选在这个时候,向自己出招了启元帝一边恼恨吴王的不臣,一边又憋闷得很,因为思前想后,他发现自己居然乱了方寸

    如此情景,怎么应对?以谣言制谣言吗?对方表现出比朝廷更关心百姓,拿出粮食赈灾,自己呢?宣布老龙河是有人故意决口的吗?决口的人是吴王指使的吗?

    如果这样说,百姓会相信吗?那故意挖河决口的官吏是不是朝廷的?朝廷的官员居然心向一个藩王,被吴王策反了?朝廷的人是干什么吃的?又说决口的人是吴王指使的,证据在哪里?谁看见了?有证据?证据是假的

    不行,这条路行不通,会陷入一个舆论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那怎么办?现在首先的就是要赈灾,可是在这个舆论形势下赈灾,朝廷岂不是显得非常被动?即便赈济了灾民,人家一个言论出来,还是说吴王的好,是吴王带头赈济灾民,向朝廷请命,江南百姓这才有了饭吃。前后一合,还是吴王得的民心,朝廷呢?朝廷在哪?

    启元帝越想越气。

    保和殿内,此刻除了启元帝之外,只有两个人在。一个是李东路,一个是王元。盛怒之下,启元帝将桌案拍得山响,镇山河的玉板碎裂成几块,其中一块险些砸在了李东路的脸上。整整持续了两刻钟,启元帝这才停止了咆哮,口干舌燥之下拿起手壶灌了几口,又重重地顿在桌上。整个过程中,李东路和王元眼观鼻,鼻观心,倒是都当起了和尚。

    流言传得飞快,早在都察院和飞翎卫两个系统的奏报都上来之前,京师便已经有了些许的流言蜚语,但那时候人们相信的并不多,大都是属于饭后谈资消遣,到了两三天之后,事情便开始严重了。

    江南一带如此重大的水患,朝廷的举措又没有再恰当的时候跟上节奏,实在是有些遭人诟病,后遗症落

    1/2

    第四卷 风雨江南 第三十四章 问谋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