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本站公告

    “你到淮北没有见到我,后来,又去了哪里?”少庄主不想和文天祥多谈贾似道,他知道贾似道不是领兵打仗的人,此去鄂州增援定是兵败而回的。想到宋室江山摇摇欲坠,少庄主心情郁闷,他只想和文正还有文天祥谈诗论酒。

    “去了宣州。”文天祥笑了笑。

    “有诗作?”少庄主觉得有些发晕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些酒意。

    “嗯。”文天祥点了下头轻吟到,“贫贱元无富贵思,泥涂滑滑总危机。世无徐庶不如卧,见到渊明便合归。流落丹心天肯未,峥嵘青眼古来稀。西风为语岩前桂,若更多言却又非。玄潭观和龚宰韵,晋代何曾谷此陵,到今楼观隐居亭。幻成鸥鹭乾坤阔,陶尽鱼龙云水腥。仙有神功参造化,人将故事入丹青。我来欲去长桥孽,祠下徘徊夜乞灵。”

    “好诗。”文正举杯和文天祥碰了一下酒杯,不料,酒杯从他手中滑落,他知道自己喝得太多了。

    “得遇少庄主,今日又与文公子相知相识,甚幸。”文天祥给文正斟满酒说,“我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那时,我和弟妹也都喜欢读书书,他便设法聘名师就教。那时,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我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应试,殿试中我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中有我。”

    文正笑着点了点头,他说,我是知道你的,不光知道你的现在,也知道你的将来。文正说这话的时候,文天祥有些惊诧,他不明白文正为何会这样说,只是以为文正喝多了酒。文正望着文天祥觉得有些好笑,他甚至有些冲动想告诉他和少庄主自己能回到八百年以后的事情,但他觉得如果说出来,眼前的两位仁兄也不会相信的。他知道文天祥是一个彪柄千秋的人,是一个民族英雄。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幼时,就学于欧阳守道。宝佑四年也就是公元1256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昏君当道人,奸臣弄权,政治腐败,外族入侵的时代。公元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四明以避敌锋。他针对这个逃跑误国的建议,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到了后来的咸淳六年奸相贾似道托病辞官,以要挟朝廷。他在所草拟的制诰中义正辞严地裁责之,因此遭到罢斥,后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后来,文天祥改知赣州。德佑元年正月朝廷闻元军东下,诏天下勤王。文天祥闻讯即将家产全部充作军费,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所过之地,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的拥护。八月,朝命以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江西安抚使,知平江府,除天祥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大举南下,进逼临安。有旨令天祥前往臬亭山谈判。文天祥见蒙古军统帅伯颜,晓以和战利害。伯颜初以危言折之,后见文天祥有胆识,大义凛然,不敢杀他,也不敢放他,便把他拘留起来,押往北就。再后来,忽必烈称帝,元将张弘范使为书招张世杰,文天祥曰:召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张弘范再三强迫他,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路上绝食八日,不死。那时,忽必烈想利用文天祥来笼络人心,请文天祥为宰相,均遭拒绝。文天祥被囚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当时各地反蒙活动仍在不断进行,忽必烈恐留下后患,遂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将其杀害。文天祥死后,其衣带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忆,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文正知道文天祥更多的诗作是题咏匆匆酬应琐屑之作,无以别于一般调弄笔墨的文人之所为。虽然如此,仍有不少佳作。他每遇登临、写怀的题材,辄抒发其颇觉忧时鬓欲斑的感叹,不作无病呻吟。即使是罢官归隐文山时的诗篇,也具有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的雄心壮志。他的登临写景的诗篇,并不措意于模山范水的工巧刻划,而着重于触景生情,其目的在于言志。他的咏怀感兴之作,并不重视含蓄衬托之类的手法,常是那种丈夫开口即见胆的坦白率真的风格。他深受江西诗派的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的影响。德佑以后,由于文天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激烈变动,并亲身体验到亡国的惨痛,他的爱国主义升华到了新的高度。这个时期的诗词的艺术成就,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他的古体诗,气势磅礴,笔力劲遒。他的律诗,言简意赅,主题显豁,对仗工整。他的绝句,凄厉高亢,明白如话。他的诗篇,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文天祥的作品很多,收入《文山集》二十一卷。他说,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炎云亡。好轰轰烈烈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遗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他在正气歌中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究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显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关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火,春院闷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珍自辟易。嗟哉沮沼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笔者以前在图书馆工作过,看到有些书这样描写的文天祥: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人做好了一切准备,进攻南宋。他们认为,十年之内必然灭宋。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仗打了近五十年,还搭上了一个大汗的命。在他们屠城的威胁下,这些柔弱的南人似乎并不害怕,从两淮到襄阳再到四川,无不遇到激烈的抵抗,他们在合州遭受到了最大的挫折。宋宝?七年(1259)二月,大汗蒙哥亲自带领军队攻击四川合州,这一仗打了五个月。守将王坚坚守合州钓鱼城,不但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还在战斗中击伤了大汗蒙哥。发生的这一切,让蒙古贵族们很不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这些柔弱的人,让他们如此坚强呢?他们决心找出答案。虽然南宋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挡住蒙古军队的铁骑。1279年,在激烈抵抗后,南宋最后一个战时丞相陆秀夫在海上向幼年的皇帝赵?行礼,说出了最后的话: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陛下也只好以身许国了。然后他背着皇帝,跳入了大海中。南宋灭亡了,但蒙古贵族们心中的谜团始终没有解开。此时,他们发现自己有可能从一个人身上找到答案,这个人叫文天祥。其实,我在2002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的《忽必烈大帝》书中描写的文天祥是尽情地对他演绎的,当然,还虚构了文天祥少时的一些情爱。出版那书时,我用的笔名叫铁木尔。现在,笔者回望那一段历史,不想在文天祥身上泼墨太多了。还过,在下对文天祥还是有感情的。毕竟他能称得上民族英雄。后来,文天祥在忽必烈的监狱里待了很久,他是在南宋最危急的时刻起兵的,组织义兵抗元战败后被俘。文天祥那样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正是忽必烈理想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支持着他去做这样一件根本没有可能达成的事呢。忽必烈在腰斩文天祥之前也是想不通的。文天祥绝不投降,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蒙古贵族们认识到,这个人心中有一样东西在支持着他,那样东西叫做道义。道义是个什么玩意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蒙古贵族们还是把握住了一点,那就是只要降伏了这个人,就能树立一个典型,道义是可以被打败的。于是他们换着法子折磨文天祥,从舒适的暖房到臭气熏天的黑牢,从软到硬,无所不用。但文天祥软硬不吃,文天祥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其中有两句话,是他内心的写照: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个人的气节和尊严,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蒙古贵族们没有办法了,只好让忽必烈出场。忽必烈是一个接受过长时间汉化教育的人,他深知,杀掉文天祥很简单,但要征服他心中的信念是困难的。他以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对文天祥说,你是真正的人才,留在我这里做个宰相吧。文天祥拒绝了他。忽必烈反复劝说,都没有效果,他实在无法了,只好对文天祥说:你想干什么,自己说吧。文天祥昂头说道:只求一死。好好的活着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死呢,那个道义就那么重要。他佩服这个人,但也不理解他。后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的刑场,他到达刑场时,周围围着无数百姓,他们将看着这个英勇不屈的人被处死。文天祥提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问题,南是哪个方向,立刻有百姓指给了他。那时,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行礼,然后坐下,从容不迫的对行刑的人说:我的事结束了。那一天,文天祥以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告诉了所有的人,在这场以个人对抗一个国家的战争中,他才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者,他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忽必烈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答案。其实答案就藏在文天祥的衣带诏中,这也是他的遗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此诚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文天祥的行为告诉了所有的人,肉体可以被征服,但道义是不会被征服的。那种道义,不但属于每一个人,也属于他们的国家,民族,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其实,我是敬佩你的。”文正这样对文天祥说时,他的内心还是有些激动的。

    回到住处,文正心想,我喝这么酒,居然还能激动,那些令人激动的东西确是很感人的。

    梦呓中,文正恍惚间觉得有人在摇晃他。

    文正睁开眼睛,见眼前立的人是鞠猛,他知道现在自己又回到陈陇生活的时代。

    “连长,怎么,咱们回三界吗?”文正想冲鞠猛微笑一下,但他觉得那种笑是挤出来的,很勉强。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