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风云突变(3)


本站公告

    武僧一时口哑,茫然的看着方玉。

    “既然大家关心龙珠一事,就由方玉从头说来……方玉九岁时,随冷将军在峨眉山中练功。一日,天刚放晴,从云中飞出一支秃鹰,直扑山下的大江,从江中抓起一条巨蟒。那秃鹰从方玉身边飞过时,蟒蛇眼里向方玉露出求助之情。方玉不忍,用石头击中秃鹰,巨蟒落到方玉面前。方玉将巨蟒放入山洞前的水池里,为它清洗伤口……数日后,蟒蛇伤愈,我将它放回大江,它临走时给我留下一颗红珠。当时,方玉没有在意,不知道这颗红珠就是后来在世间搅起风浪的龙珠!方玉师满下山时,恰逢老君铜像铸成,我看老君眉宇间灰暗,就把这颗红珠嵌入老君头像,敬奉给了老祖。此事,观中的道士可以给方玉作证。方玉不会出尔反尔,去盗回己送出的东西……”

    众人听到此,皆哑口无言。

    一露出手臂的黄教喇嘛,把禅杖往地上一顿:“那你潜往大漠,勾结也先之事,作何解释?”

    聚义阁大厅里蓦然响起一声银铃般的声音:“很好解释!”

    众人回头一看,聚义阁大门处,站着一个绝色女子,她轻易莲步,款款向大厅中走来。好汉们闪开一条道,蕊娘如入无人之境,信步走到方玉身边。

    “公子如此光明磊落、冰清玉洁,还遭此不白之冤,蕊娘疑惑人间还有公平二字否?名震江湖的英雄好汉,听信心怀鬼胎之人的信口雌黄,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蕊娘不知武林从此还有公允乎?公子当初误认耿庄主等兄弟四人是杀害道长的凶手,从嘉州追到丰都鬼城,才在江边醉仙楼上弄清事实真象,与耿怀忠四人冰释前嫌,应邀来到湖州。在此之前,公子与也先之妹嫣奴在凌云寺相会,两人一见钟情。也先以其妹为诱饵,将公子骗至大漠。也先以高官厚禄为理、让其妹与公子完婚为由,要公子留在大漠助他完成大业。公子不允,竟遭也先锁在铜笼之中。是嫣奴,救出公子,同公子一起逃往中原……”

    蕊娘说到此,动了情,她想起边境上那动人的一幕,晶莹的双眼中泛出泪花:“问世间情为何物……在座之人,谁能回答?小女子亲眼目睹了那令人肝肠寸断的一幕……此情此景,我终生难忘!公子舍真情是为了顾大义,如此高风亮节,竟然遭人非议,岂非老天无眼,世人无心,大地无情?!”

    蕊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得声情并茂,酣畅淋漓。人们瞬间噤若寒蝉,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刚才听耿庄主说,一百零八位好汉,都是武林公推出来过问此事的英雄。蕊娘不禁要问,公子所做之事,尔等能做到否?”

    蕊娘不是得理不饶人之人,她见好就收,缓和了语气:“不过,众位英雄能来湖州弄清事情真像,不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非侠义之人不可为。蕊娘在这里要感谢耿庄主,若庄主不请来天下英雄,就洗不清公子背上的不白之冤!”

    耿怀忠欣慰地望着蕊娘笑了,他的一番良苦用心,终于有人知晓。

    方玉此时如梦初醒,耿怀忠暗中做下的,竟然是为他着想的头等大事。他感动地望着耿怀忠。

    庄主宽厚的向方玉一笑,忙着招呼天下英雄。

    “诸位,昔日周瑜在赤壁左岸宴请英雄,那风云际会的群英会传为千古佳话;但,他只请来江东一隅好汉。在下不才,不敢自诩当年公谨,可耿某的聚义阁,今日齐聚天下英雄豪杰!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以乐乎?小的们,奏起礼乐迎四海宾客,摆好酒宴接八方好汉!”

    一场几乎要火并的场面,被方玉一席话,蕊娘一番情所化解。管家率领仆役们把早已准备好的酒宴摆了上来,众人在耿怀忠的安排下纷纷入座。耿怀忠特意请蕊娘与方玉和他同在一席,坐在首座。

    方玉轻声的问蕊娘,大庭广众之下,她怎会无视众英雄的存在,毫无畏惧的畅所欲言,且说得头头是道。

    蕊娘莞尔一笑,说她也是为情所迫,顾不得许多了,比起嫣奴姐姐为公子做的,差之千里。再说,关于《九仙太极》与龙珠的事情,她曾听方玉讲过;而在大漠发生的事情,都是她亲自目睹。所以,胸有成竹,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其实,她在走进聚义阁时,心跳得厉害。她悄悄对方玉说,不信的话,你摸我的心,现在还跳得咚咚咚的。蕊娘说完此话,立即意识到了什么,刹那间羞红了脸。

    方玉扫了一眼蕊娘丰满的胸脯,那两座山峰在剧烈的起伏。他又想起嫣奴说的那句话——两小无猜,是全然无知的缘故……难道蕊娘也是如此?

    [各位喜欢本书的朋友,我上传这一章后就不再上传了,原因是我被人骗到这儿来的,来了以后就不管了,也不兑现从前的承诺。我决定离开17k,喜欢看这本书的朋友可以按这个网址去看:x?id=126589

    给你带来的不便请理解!三天后我将删除全部章节。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