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件未明确又难以把握的事情,两人并没有冲动地去告知官府。而是决定由两人去打探情报后再做决定。
因为周瑜还没学骑马,于是蒋干将自己拉年货用的马取来后,自己当驭手载着周瑜一起以平稳的步伐驶过街市的巷道上。
秋风牵手着几片未黄透的秋叶,在洛阳城的街道上飘零着。周瑜和蒋干都感到了些许的冷意。
才堪堪出了王城,一路上的观察,竟然令周瑜感慨良多。
洛阳之大,在于其是一座城中之城。真正的王城处在洛阳城的正中,占据了整个洛阳城的一大半。
对于洛阳的印象,其实大多来自书里。周瑜以前读书时,书里描绘的洛阳,是怎样的一座奢华富丽的大都城啊。熙熙攘攘的街道,比肩接踵的过往人群,繁华连绵的店面铺张。那堆积如山的器材布锦,琳琅满目的珍奇玉器绝对令过往的游客看得眼花缭乱。而市人们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令王城里热闹非凡。
而王城外街道一尘不染,宽阔的石板巷道上川流不息,人人峨冠博带温文典雅。一声声曼妙清新的歌声从城外荡漾而来,伴着楸楸鸟鸣令人倍感惬意。那是年轻的男女在踏青高歌。看城外那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田在散发着稻香,还有勤劳的百姓们那丰收的笑脸,那是一副多么温馨的画卷……
然而这种温馨,却在现实中被击得粉碎。从小到大,即使是曾经在洛阳生活过一小段时间,但是周瑜不得不承认,他对洛阳是很陌生的。几乎从来都没有好好地看过这洛阳城。
洛阳城老了,在风雨飘摇的历史中,见证了太多的沧桑,太多的无奈……
那年犬戎作乱,周平王被迫东迁,来到了洛阳。在东周初期经过百多年的不断扩建,洛阳成为了可以与西周都镐京相媲美的天下凤毛麟角的大都城。因为其沃野千里沟壑纵横,南面嵩山北依大河的绝佳地理,还有函谷关作为西门的守卫大门,使得洛阳虽然不像镐京那样易守难攻,却广阔富饶而又临近中原,让天下诸侯得以勤王便捷。于是虽然历经了犬戎的再次叛乱,但是依然在历史长河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王权衰落,周室在战国时期经历着各大诸侯国变着法儿的蚕食,洛阳也在风雨飘摇中渐渐衰老。
之后历经秦汉两朝多年的战乱,起起伏伏间,使这座老都城历尽沧桑,变成一个垂暮老人般,在动乱中颤颤巍巍地喘息着。
然而,王城毕竟是王城,在天子的脚下,再怎么衰老它也应该保持着别于其他地方的奢华与威严。这是周瑜一相情愿的想法。
这一路走下来,入目处却让周瑜唏嘘不已。
街道上人迹罕见,听得最多的声音是在头上的天空盘旋的黑鸟那一声声凄厉的长鸣
四十里的城头,本该是刀甲林立旌旗招展戈矛生辉。那是王城里本该有的王者风范。然而入目处却让周瑜极其失望。那破败不堪的城墙上,只是偶尔有几个衣甲不齐的老兵晃悠悠地走过,显得懒洋洋地丝毫没有半点戒备的威严。曾经高厚的城墙,巍峨的箭楼,拙朴的女墙,无一不是年久失修破裂不堪。更不用提王城里那些锈迹斑驳朽空颓败的建筑了。
出了洛阳城,那种踏青的浪漫景象,被一幅幅颓败的景象所残忍取代。
护城河边杂草纠结,河面上飘着一层绿色粘稠,隐隐间散发着腐败的气息,间或能看到有死鱼浮在河面。那座幽森威严的大门早已经不再按时间开启紧闭,而是就这么毫无戒备地终日洞开。护城河上的吊桥,破旧到以至于锈迹斑驳的铁索断了之后深埋在土地里,变成了一条残败的木板桥供人践踏。那门口还站着两排衣衫不整的老兵,兀自打着瞌睡,对出入的人爱理不理漠视异常。
这一切景象的不协调,强烈地纠结着周瑜的心,令他有种窒息感。走出了洛阳,就像是尸体走出了棺材一样,全身竟然散发着腐败的气息。
这天下,到底是怎么了……
只不过是发生了一场黄巾叛乱而已,为什么连天子居住的洛阳城,都成了这般模样。
如此的话,那天下岂不是更……
不,不要,说什么也不要相信,书里说得那么美好,怎么可能……周瑜感到内心好像伤到了,隐隐有些疼。
“公瑾,你太书生气了。说得好听,你还天真,说难听点,你很幼稚。”
“公瑾啊,没错你书读得比谁都多,可是你太执着于书本,不知道变通,这样不行的。”
鲁肃和蒋干曾经对他说过的话,竟然在此刻他的脑海里重现。
“如果我们都执迷不悟,有一天我们就是这片叶子,当秋去冬来之时,我们将为那棵之前养育着我们的树送葬。那呻吟般的风声,便是我们的葬歌……”还有那个男孩的话,也在脑海里回响。
书本与现实,两种不同的世界,强烈的反差震撼着周瑜的心。
他不得不开始深刻地反思起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