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学方法


本站公告

    孔子的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三条:

    第一条:“因材施教”。

    第二条:“循循善诱”。

    第三条:“学以致用”。

    下面,我为您逐条解读。

    二十一)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3.16)

    孔子说:“射箭的时候,不要求射手,都射穿靶子。因为人的力量是不同的,有大有小。这是自古以来,遵守的规则。”

    从孔子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已经注意到了人与人是不同的。他们的智力、性格、习惯,都是不同的,不只是身体力量上的区别。

    把这个道理用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

    二十二)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路问孔子:“一件事情,我已经了解清楚了,是不是我就可以马上去做了?”孔子说:“你还有父亲和哥哥呀?为什么不和他们商量一下呢?忙什么呢?”

    冉有问孔子:“一件事情,我已经了解清楚了,是不是可以马上去做呢?”孔子说:“既然你已经了解清楚了,那就可以马上去做了。”

    公西华知道了,同样的问题,孔子不同的答复,就和孔子说:“仲由(子路的名字)问你,情况了解清楚了,是否能马上行动,你说要和父亲和哥哥商量。冉求(冉有的名字)也问同样的问题,你却说,可以马上去做了。我不明白了,冒昧地问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呀,做事总是犹豫不决,退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马上去做。仲由这个人,就不同了,行动很快。所以,我告诉他,先和父亲和哥哥商量一下,以免他做错了事。”

    两个性格不同的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孔子根据他们的性格不同,回答的内容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孔子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我认为,这应当是教育的最根本的原则。

    遗憾的是,我们的现代教育,根本上,违背了这个原则。

    我们现在施行的是流水线教育。不管学生的个人情况是如何千差万别,通通都是一个模式的教育。就像工厂里的生产线,妄图生产出一模一样的产品。

    不知有多少天才的学生,湮没在这样的教育模式里。

    中国的科学技术要发展,要走向世界的前列,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向孔子学习。

    二十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7.8)

    孔子说:“学生苦思冥想,也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我才去开导他,让他自己去找到答案。学生已经有了答案,但是,理解还很模糊,无法正确表达出来的时候,我才去启发他。让他自己把问题搞清楚。如果我举出一个问题,学生不能由此联想到三个问题。那么,我就不继续讲下去了。”

    教导和学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教育者和学习者双方,必须相互配合,教学才能进行下去。我们的孔子,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

    所以,只有学生有了强烈学习欲望时,孔子才去教育他;

    所以,只有学生不能明确搞请问题时,孔子才去启发他;

    如果,孔子的讲述,不能引起他的思考,联想到别的问题。那么,就说明学生并没有理解他的话,孔子当然就不讲了。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当老师的,在讲台上,自顾自得讲课,完全不管学生们的感受。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怎么能让学生理解讲课的内容呢?

    我们还是应当采用孔子的教学方法。

    二十四)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

    孔子的学生颜渊感慨地说:“老师的品德,我只能抬头仰望,感觉无限的崇高。老师的学问,我全力地钻研,感觉更加高深。老师在前面引导我们学习,忽然又好像在我们的后面,让我们自己去探索学习的道路。老师一步步地诱导我们深入地学习,用文化典籍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法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不学习,也不行了。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自己有了成就感,充满了自豪。但是,我们想达到老师那样的水平,还是办不到呀!”

    颜渊是孔子最看重的学生,他的这段话,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叙述了对孔子教学方法的感受。

    我们把颜渊的这段话,和前面孔子的话,对照来读,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孔子的教育方法。

    这教育方法,就是:“循循善诱”。

    遗憾的是,今天的老师们,有几个掌握了这种教育方法呢?

    真是少之又少啊!

    现在老师的教学,都是照本宣科式的讲课。老师在讲台上,按照教材的内容,讲下去,学生听没听懂,很少去考虑,更不要说“循循善诱”了。

    二十五)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3.5)

    孔子说:“学习了《诗经》三百篇,让他去从政,结果,官也当不好。让他当使节,出使四方的诸侯国,又不能恰当地和国君交谈。这样的人,虽然学了不少的诗篇,又有什么用呢?”

    《诗经》是孔子教授学生的教材。是一部我国古代的诗集,里面有三百多首诗。

    在我国周代,交际和外交场合,经常要引用《诗经》中的某些句子,含蓄地表达某种意思。这是当时的知识分子,有才华、有修养的表现。

    所以,《诗经》是人们交往的必备教材。

    孔子讲述《诗经》,是为了让他的学生能够将来从政,能够出使各国,艺术地应对国君的问话。

    孔子说,如果学了《诗经》,官也当不好,话也不会说,那学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

    所以,孔子的教育,是“学以致用”的教育。

    学习,就是为了应用。

    反观我们目前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呢?

    是考试教育。

    说来好笑,学生们没日没夜的学习,目标只有一个――考个好成绩。

    教师辛辛苦苦地教书,目标也是一个,让自己的学生,考个好成绩。

    学校方面对教师的考核,也是学生的成绩呀!升学率呀!

    一切都围着考试转!

    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考虑的不是将来应用,而是如何把教材背下来,如何应付考试。教师讲课时,考虑的也是如何让学生记住。

    我的看法:

    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不能满足所有需要学习的人都能入学。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考试,择优录取,还是必要的。

    但是,老师和学生,都应当明白一个道理:学习是为了应用。

    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丰富,可以达到,每个想学习的人,都有学习的机会。那时,我想,就可以实现孔子的教育模式――没有考试的教育。

    孔子的“平民教育”的办学原则;

    孔子的“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

    孔子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

    我根据《论语》的记载,向各位朋友做了解读。

    下面,我讲为各位解读,孔子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孔子教导学生学习什么?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