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境内原来土匪众多,分分合合、打打杀杀,民不聊生。自从八路军东进山东、一战消灭刘黑七匪帮、张步云匪帮后,鲁东南就成了八路军最巩固的根据地之一。日照仅存的匪帮朱信斋部被八路军缴械整编,朱信斋本人由于过去当土匪时罪大恶极,被日照抗日民主政府公审枪决。日照境内的清旗大刀会也被取缔。因为有这个基础,鬼子的几次重兵扫荡,日照地区很少再出现大股投敌的汉奸队伍。
这个时候,日军虽然把鲁中南围的铁桶似的,但是他们实在是被打怕了,不敢再轻易发起进攻,鲁东南根据地竟然恢复了生机。
在石臼所,刘一民和项英专门接见了新成立的鲁东南军区司令员刘涌、政治部主任刘其人。
刘涌是江西兴国人,老红军出身,是中央派往山东工作的军事干部之一。刘其人是山东威海人,1934年入党,1937年4月到延安进红军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提前毕业,回山东组织游击队,后被派往张里元部做统战工作,临沂事变后返回部队。
一见面,刘一民就表扬了刘涌,因为刘涌满口的山东土话。刘一民知道他是江西兴国人,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山东话,说明他下了多大的功夫。
这一表扬刘涌,刘其人就忙着做检查,说是在张里元部的工作没做好,请司令员批评。
刘一民笑着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不过,对张里元的工作不能断,这个人虽然坚决**,但也坚决抗日,只是和我们的政见不同。还是要想法动员他打鬼子、不搞摩擦。
山东局统战部长、鲁东南区党委书记兼鲁东南军区政委郭子化向刘一民详细汇报了鲁东南区的各项工作。
听完汇报,刘一民肯定了鲁东南区的工作,又做了几点指示:一是在以前扩大武装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支持主力部队扩军补充。二是要生产自救,机关、学校、部队都要屯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三是要大规模发展小型工业,没有工业作基础,鲁东南经济想有大的起色不可能。四是一定要发展商业,让根据地的集市热闹起来。五是政权建设不能松劲,专署、县、区政府的经济账目要公布,收多少、从哪里收的,支多少、都花到了哪里,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滋生贪污**。
刘一民说,发展经济光靠个体不行,要鼓励各行各业的领头人创立专业化的公司。象渔业,就可以多成立几个公司,公平竞争。有竞争就有活力,既促进生产,又平抑物价,一举多得。有的东西要创新,比如造船,石臼所过去就有五桅木帆船,可以开到台湾、上海做买卖,能不能和后勤司令部联合起来,搞点新名堂,往木帆船上装柴油,木帆船外壳包上铁皮,变成铁甲机动木帆船。这个事情不能等,要抓紧搞,争取年内搞出五十条来,一条机动木帆船搭载一个排的话,一次就可以至少搭载一个团了。再有,现在就开始储备木材、竹子,准备扎大木筏、大竹排,用钢管做龙骨,前面带上铁环,可以用钢丝绳穿起来,拖在军舰、轮船、机动木帆船后面,扩大部队运载量。这个办法在从宜宾向乐山进军的时候搞过,效果非常好。如果海面风平浪静的话,我军主力就可以利用海上交通,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出现在青岛、连云港甚至烟台、威海。包括上海,也不是不可以去。而且是一去就有大收获。
项英听得两眼放光,插话到:“如果山东我军主力突然从海上出现在长江水面,小鬼子非吓尿裤子不可!”
几个人都是哈哈大笑。
最后,刘一民要求鲁东南党政军全力支持海军学校和海防支队建设,利用石臼所一带水手多的优势,多向海防支队输送水手。特别是上过大轮船的水手,多多益善。
接见结束后,刘一民留郭子化、王南湖、唐亮、刘涌、刘其人一起吃饭。
刘涌、刘其人对唐星樱、赵小曼都很熟悉,没见过唐秀儿。刘一民不介绍,他们也没想到面前的这个美丽的八路军战士就是日本皇室公主。包括郭子化、王南湖、唐亮,都不清楚。因此,吃饭的时候,当着唐秀儿的面,几个人边吃边聊,说开了日军对鲁东南根据地重兵扫荡的时候犯下的罪恶。
刘涌说,这鲁东南沿海过去和日本人做生意的多,很多人至今对日本产品质量好、价钱公道都记忆犹新。象这石臼所,过去跑上海、跑青岛、跑天津的货船多,日本人的轮船从青岛也经常到石臼所来,青岛的日本商人还有人在石臼所设立商行,常年收购花生、地瓜、蔬菜、生猪、鸡蛋、牛皮、木材等,运往青岛、日本销售,包括这里的花岗石,都曾经有日本人大批采购运回日本。这一来二去,有些人就觉得小鬼子没有啥可怕的。石臼所有个商户,姓朱,日军占领石臼所时跑到了丝山避难,局势稳定后重回石臼所继续做生意。日军宪兵队抓住游击队砍头悬挂在城门上时,这朱老板还说这些人不安分,才会遭这样的报应。如果好好的种地做生意,日军也不会抓他们。结果,上次日军重兵扫荡时,怎么动员他都不走。小鬼子来了后,他还在店铺前挂了个小小太阳旗,意思是他拥护皇军,想靠小小的太阳旗保护他一家的生命财产。鬼子来了,小太阳旗没有能保佑住朱老板一家姓名。等小鬼子退走,我们收复石臼所的时候,发现朱老板一家5口的尸体全部扔在沙滩上,死的非常惨。
郭子化就说,这小鬼子真邪性,手段毒辣得超乎人想象。这次日军细菌战,鲁东南防疫工作做到了每一户,结果还是死了不少人。真应该哪一天我们也派飞机去日本,把东京给炸了,让小鬼子也知道知道啥叫报复!
刘一民笑嘻嘻地说,不是不报,时候不到。等着吧,照小鬼子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日本人头顶就会挨炸弹,工业区、居民区都会变成一片废墟。日本人,会为他们的侵略后悔、忏悔的。
接见完刘涌、刘其人后,刘一民又召见了已经提前开到日照的准备编入海防支队的冀鲁边海团团长陈二虎和安廷赓。
以刘一民的秉性是根本不愿意招收土匪出身的人进入部队的。只不过我军缺少精通水性的部队,一时半会儿又很难训练出来,这才同意将陈二虎部收编为冀鲁边海团。
这次成立海防支队,让陈二虎率队从冀鲁边赶到日照,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想避免历史上邢仁甫叛变的悲剧。
一见面,从二人的军姿中就可以看出出身来历。
刘一民先是让安廷赓和陈二虎报告了部队情况,然后又领着两个人观摩了随自己来的警卫一营的训练,这才领着两个人回到住处,和他们长谈。
按照刘一民的说法,中国海岸线这么长,海军力量几乎损失殆尽,等于是任由小鬼子出入。我们现在成立海防支队已经晚了,应该早早成立才对。别看现在海防支队还很弱小,但却是我们发展海军的种子。将来,打败了小鬼子,我们还要扩大海军学校规模,建立强大的海军。象中国这么大的海疆,至少要有几个海军舰队才行。到时候,强大的中国海军不但要在太平洋上训练作业,还要到大西洋、印度洋上游曳,保护我们的商路。一句话,未来的海军就是中国海洋利益的捍卫者。
刘一民一番话说完,安廷赓就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东北海军从建军起就没有想过什么走向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想的是配合东北军进行军阀混战。他想不到八路军里竟然有如此胸怀的领导!
陈二虎海匪出身,原来干的是打家劫舍的活,海上只是他打家劫舍后的退路。刘一民讲这些道理,他更是没想过。不过,土匪出身的人豪爽,刘一民刚说话,陈二虎就站起来报告说请首长放心,他保证坚决打鬼子。
刘一民接下来的话就不客气了,他说山东我军主力是原中央红军主力之一,成分单纯。我军东进山东后,对刘黑七、张步云为代表的土匪从不手软,坚决消灭。象陈二虎这种队伍,本来是应该解散,查清所犯罪恶,逐一从严惩办。但是,考虑到现在是抗日时期,只要愿意抗日,就应该团结。这才有了将陈二虎的海匪武装编为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海团的事情。这是个特例,山东我军从没有这样的队伍。就陈二虎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来说,不要说当团长了,放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当个排长都不够格!
指斥完陈二虎,刘一民又开始用激烈的语言斥责安廷赓以及东北海军。说是东北海军从一开始就是为打内战服务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小鬼子占领了东北,沈鸿烈只知道率领舰队撤往青岛,为什么就不想着在海上打击日军呢?日军的大型舰队对付不了,难道连日军的商船队也对付不了?一句话、四个字:畏敌如虎!小鬼子打东北,舰队避往青岛。小鬼子打青岛,无处撤退了,就搞沉船堵塞航道。要这种垃圾部队有什么用?平时领高额军饷、吃远超老百姓生活水准的伙食,遇到打仗了屁股一拍、船一沉溜之乎也。这样的垃圾海军舰队,真真是中国人的耻辱!
原来还有点心高气傲、觉得当八路军亏了的安廷赓,脸上的冷汗直往下流!
刘一民告诉把陈二虎和安廷赓,八路军不惧怕任何敌人,相反,要压倒一切敌人。八路军战士,子弹打完了拼刺刀,刺刀断了用石头砸、用牙咬,直到与鬼子同归于尽。各部队的传统就是没有命令不得撤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决不投降。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一民把桌子一拍,大声质问安廷赓:“我问你,在胶东是不是曾经与日伪军接触,企图率队投降?”
安廷赓一下子就瘫坐到了地上,嗫嚅着说,实在是没办法,日伪军压迫,八路军实力又强,上峰又不准与八路军合作,眼看队伍就要被消灭,这才和日军秘密接触。但是后来还是选择了参加八路军。
陈二虎见安廷赓下瘫了,腿一软,也出溜到了地上,鼻涕、眼泪都流出来了。
刘一民先是展望前景,紧接着是大棒猛打,看得一边的项英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接下来,刘一民亲自把瘫坐在地上的陈二虎、安廷赓拉了起来,喊警卫员端水来,让二人洗了脸,倒上茶,这才温言温语地告诉他们,当八路军容易,当忠诚勇敢的八路军难。打鬼子首先就得有不怕死的勇气,有奋斗不止的毅力,有忠诚如一的品质。没有这些,今天打鬼子明天当汉奸后天又反正,就会成为不值得信赖的人。这种人八路军是要坚决剔除的。革命实际上就是大浪淘沙,总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经不起诱惑和艰难环境的考验,成为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沙尘。而真正的英雄都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诞生的!希望你们两个做英雄不做狗熊,当一个真正的八路军,带出一支真正的钢铁队伍。
说到这里,刘一民命令陈二虎和安廷赓到抗大一分校学习,部队交由政委带领。什么时候感觉自己的思想赶上同志们了,军事指挥素质赶上同级指挥员的水平了,就什么时候返回部队,履行指挥员职责。
讲完后,刘一民挥手让二人出去,由郭子化继续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待二人离去,项英笑着说:“司令员,你这是揉面团么!”
刘一民摇摇头:“不是揉面团,是认真做思想工作。是希望他们能真正成为我军的有用人才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