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梦随风万里(四)


本站公告

    Part 6

    时代变迁。万物皆有改变。就好像是人。从最初的单纯到如今的令人无法理解。或者,从最初的善良,到如今充满仇恨的报复。到底是什么?有如此巨大的能力,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本心。无人可解无人不可诉。就算知道,也无法改变。

    无奈多的似乎有些过头。安寻的迷茫是她自己无法解开的心结。如今苏夜的安慰无疑微微抚平了她的伤口。

    以为自己是救世主吗?只懂得教别人为人处世,教别人快乐生活,而自己内心的脆弱却从来不提。

    那么请告诉我,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你对别人的帮助是出于单纯可爱的你,还是充满仇恨的你。亦或是处于爱与恨两者之间?如此矛盾的生活,如此矛盾的面对,而你最终又该如何收场?

    对于你,报仇又有何意义?你又如何去报?杀了他吗?还是使用最卑劣的手段,让他痛不欲生?

    可最终受伤的都是你。为什么?真的不明白。

    “哇……”她勾住了他的脖子。泪水一滴一滴滑落。

    “安寻,以后,你不用在我面前装坚强。因为我会是你的朋友.相信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懂你的人,还有我,在我面前,你就做回真正的自己吧!哭吧,哭出来,你的心会舒服些……”苏夜轻轻拍打着她的背。

    他知道,作为人,需要发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想要靠自己存活,真的很难很难.没有任何人的保护,完完全全靠自己生存?可能不累吗?没有谁——是绝对坚强的……人生苦短,何必人前演戏,背后哭泣。所以.在可以的时候.尽情宣泄心中的不满吧!没有交流的世界。真的很痛苦。

    “好了,哭好后,我们继续练,就当是完成,你幼年一直没有完成的梦想吧。”哭声渐渐停止。尽管她的眼里还有雾气,但最终消失不见。

    “谢谢。”很轻的声音,却很真诚。

    “喂,‘修炼’的怎样?”苏昔走了进来“如果不行的话,现在就可以认输了,何必浪费太多时……”

    还没说完,素雅的音调缓缓飘出。《离别曲》?尽管断断续续,但仍能听出主调。苏昔愣住了。怎么可能?

    看着他瞪大的眼。安寻和苏夜都忍不住笑了。

    “很诧异吗?是哦。某人自认为音乐天才,可估计学了很久都拉不出个调。而且现在嫉妒的连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安寻中断了演奏,似笑非笑得说道。此时的她已经没有了在苏夜面前的脆弱的感情,和平时一样的笑容。

    苏夜摇了摇头。很无奈的合住了苏昔因诧异而张大的嘴。“有挫败感很正常。不过,她小的时候学过。”

    “行了,少罗嗦几句。”安寻毫不犹豫走出了房门。“对了,小酥饼,你买了什么好吃的?我很节俭的,如果没吃完,我不介意把它带回去。”

    真的很厚脸皮。苏夜和苏昔不由感慨。

    看着吃的相当疯狂的安寻,苏昔不由抽搐。这些菜还能吃吗?“安寻,慢点吃,我们不会和你抢的。”

    “才怪。”安寻不屑地吐了这两个字。

    “……”

    “要不,中饭,你们就别吃了,若没吃完,我带回去即可。如何?”安寻淡淡的一笑。

    “好了,你们两个就别闹了,下午,你们就选首曲子曲子练习吧。你们是选择钢琴合奏吧?”苏夜连忙打断了他们的争执。

    “既然我们都是弹钢琴的,这样吧,小酥饼,就弹g小调第一号《叙事曲》(作品23号),如何?”安寻边吃边问。

    [g小调第一号《叙事曲》(作品23号),肖邦在他的一生中共写过四首叙事曲,大约完成于一八三一年至一八四二年之间。这四首《叙事曲》均可列为肖邦的杰作。肖邦在这四首作品中创造了一种非常自由的新形式与新内容,超越了传统叙事曲那种较为固定的曲式。肖邦自己表示,这四首叙事曲的内容来源于同乡诗人密契维兹的诗。后人认为有可能是当肖邦读了这些诗时,把主观的情绪吐露在抽象的曲子中,并且在节奏上采取了三拍子(类似"波兰舞曲")的叙述笔法而创作了这些作品。这便是肖邦《叙事曲》的特质了。

    这里只介绍肖邦四首《叙事曲》中最为有名的第一首。本曲虽被称为《叙事曲》,但其中绝无"标题音乐"那种对事物的写实性质的描写。乐曲的构成是一种变形的奏鸣曲形式。开始时是类似提琴齐奏的叙唱风格般庄重的最缓板,4/4拍,八小节的序奏犹如在说:"啊!故事会如何呢?请听我说吧!"之后乐曲转为中板,6/4拍子,开始叙述优美的故事(片段1)。乐曲中包含着极其复杂的钢琴技巧,并且多次运用了色彩性转调。结尾部分约三十小节洋溢着扩散中的狂暴热情,带给人全曲中最惊奇的印象。这里是被充分戏剧化了的地方,可以看出大事件的终结。此曲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反映了青年时代肖邦的性格特征。

    对于这首曲子,有一段有趣的插曲:舒曼有一次遇见肖邦,当面对他表示自己在肖邦的全部作品中最喜欢这首g小调叙事曲。肖邦听后经过一段沉思默想,才以夸张的语调回答说:"哦!我真高兴,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后来舒曼还曾在书信中提到:"这真是令人兴奋的曲子,但是在他(肖邦)的作品中还不算是最伶俐的,]

    “没问题,只要输掉,不要赖我就好。”苏昔闷闷不乐的回答。遇上这种人,还真是倒霉。Part7

    下午的比赛好不热闹。安寻东张西望,因为她的文章已经写好,正等着瞿雪的出来。

    “阿雪,你抽到的题目是什么?”瞿雪一出来,安寻拉着她的手好奇地问着问那。“我抽到的是‘从听闻看味触五种感觉中任选一种写一篇文章。”

    “是吗?”她微微一笑。“我写得是亲情。”

    “喂,小酥饼,你呢?”安寻一把拉住正要走开的苏昔。笑嘻嘻地问。

    “我抽到的是写情感类的。”他没好气地看着安寻。

    “那我们就交流下吧。”她毫不客气的将他们准备丢掉的草稿抢来。

    “那你是不是应该先把你的拿出来给我们欣赏一下?”瞿雪看逃不过,便讨价还价起来。

    幻听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对各种声音的记忆和想象。当这种记忆或想象和真实声音混淆起来时,即这种想象堠意识以信息的形式,传递到听觉神经中枢。

    于是有了幻听。

    有时,我们常常习惯于听某一句话,当说这一句话的人消失,或者渴望听到这句话时,为了弥补心中的空虚和痛苦,我们便会以思想反射的方式,

    让自己听到这一句话。可终究命运注定的,这只是人生中的空白。

    幻听,是对前世记忆的思索。因为亏欠,或者对某人的深切思念而产生的幻觉。

    我们无法感知所谓的对与错。听入的话语只不过是人表面的现象而已——是我们所能得知的表面,也并非是好与坏,只是单单纯纯的美与丑。却不知听闻中仍有不同的含义。

    学会从表面看现象是一个基本。

    人生的三大境界也不过如此: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宋人禅师倒也颇为有意思。不过用更经典的,倒不如用王国维的比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笑我看不透红尘,滚滚灰烟,且尚留名。何处我家?望不见天之傲,地之狂。非自然也,谁与吾同?山之巅,水之底。不如归去也。不如归去也。

    听闻者,非也。狂者闻之,尚非也。

    幻者。听之,且为幻听者。

    我亦妒忌其之飘飘然。听闻不必忌讳。从心而得岂会虚哉?

    从心而得,绝无欺。岂不快哉?

    天下之人,笑可笑,哭可哭,悲且悲,乐且乐。

    听闻看味触。五觉。维幻听者。为极绝。

    ——Written By 安寻

    阴*影

    我是母亲的影子,活在她的阴影下,只不过,我比她,多了一份坚强。——题记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是一个差生,但每次作文都能拿到最高分,不是因为我对文学有特别的喜好,而是我每写一段,母亲就帮我修改一段。所以,每次好的作文都出自她手。

    后来长大了,我的成绩稍有改变。

    有一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母亲》。而我,写了好几页都没写完。那一次,我的作文破天荒的只扣了一分。当我高兴的告诉她时,她竟然笑着问我,到底是因为作文写得好,还是写得多,是老师给的辛苦分。我听了自然不高兴。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到如今,我爱上了文学,几乎每个周末都蹲在书店。我总是问她,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她指着我的心,笑了。真正好的文章是拥有真情,是拥有感动的。

    母亲很特别,并非是一般人所说的苍老,漫头银丝,满脸皱纹。她很美,是知性美,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美。让我好生嫉妒。然而,我不像她,真的不像。她说我的基因大部分是遗传父亲的。

    母亲是一个好母亲,而我。

    却不是一个好孩子。

    母亲很多病,大部分是因为我。曾记得,不会游泳的她,为了救掉到河里的我,在肩膀上留下了一道永远的伤疤,曾记得有一次,她得了肺炎,而不懂事的我则哭个不停,一定要她讲故事催我入睡。她无奈,为了不传染我,她只好带着口罩,喘着气给我讲《海的女儿》。

    很多人都羡慕我有这样一个好母亲,很多人都把她误认为老师。可惜,她只是一名医生。每天坐在医院里,看护病人。

    有一次,她带我去参加同学会,一个阿姨指着我说,我和我母亲真像。可我却想不通,我怎么会像她呢?她真挚善良,而我却是一身的洒脱和无所谓。

    终于有一天,我问她我像她吗?她沉默了许久,她说:她从小忧郁活在重男轻女的教育下,她有着强烈的自尊。她反问我:像她吗?我点头,她却无奈的摇头。

    人总是会变的,即使当初是那般纯洁,是那般坚强,可是时间久了,会变质。美好的事物终会逝去,无法挽留的,也自然无法得到。刺猬,从最初的锋芒毕露到之后的躲躲藏藏,只为今后能够安稳过日,而刺猬最终变成了温顺的绵羊,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而我,还没有到达那个境界。不甘堕落,敢于追逐自己的理想。而她,只能停留在这个社会的一角。

    但我知道,我一直或在她的阴影下,我是她的影子,当初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很清楚,我像她,我天生的敏感从她身上得来,我与生具来得忧愁是她的遗传。我更清楚我不会做她。她太过现实,她无法追求自己的梦。但我理解她的无奈,更理解她的苦楚。

    我是她的阴影,只不过我比她多了一份坚强。

    ——Written By 瞿雪

    呓

    像是散落在风尘中的迷雾,凋零下梦呓般的记忆,行走在失去中,宛若雨洗尽了土的污点。看不见,是沙的吹拂伤了双眼。轻轻一笑,陡落了灰,时间将记忆朦胧,悄悄许下一个承诺,说是一生一世不改变。

    画镜之中,散落的记忆是虚假的,如同包着精美纸带的毒药。时间久了,麻木不仁的不是被催化的泪,而是被封尘的心灵。

    如果说,当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驰骋了铺满坑的道路,然后,摔下,头破血流。那么,什么都会消失。没有任何东西会留下,只剩下血僵成河,凝结着恨的寓意。没有活跃的存在,只有孤单的停息,假设连睡梦都会消失,那么人必定会因为消沉而灭亡。因为连梦的甜美都不存在。

    强数着公平,可公平何处。手指点点,风一吹,又忘记,阳一照又会充满生气。这就是岁月的安排吗?每天行走在单纯的循环中,可每日多出的那份怨恨仿佛是早已禁锢的命运。

    停歇一下,放开怨恨的脚步,喝杯清茶,坐在树阴下吹吹风,听一曲高山流水,追寻曾子的境界。有即为无,无即为有,空空如也,戏一场,走无留迹。

    ——Written By 苏昔

    看完后,三人对视一眼。无言。相笑。

    简短,却又不失端庄。狂妄,却又不失灵结。

    不同的文笔,即有不同的个性。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的心思有几人知?

    看不懂看得懂。这到也无所谓。只不过,不管是他们中的哪一个,他们的文章中都透着清高,高贵。可是,人生的迷茫中,却又不乏无奈。不乏伤感,他们都是充满爱、充满希望

    面对阳光的人啊,可是,上天却是不公平的。磨难是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可是过多的无奈。却是心灵的抹杀。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