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鹰的视野
宋辽金元时期
北宋初年仅有650余万户。元丰年间有户1600余万。《宋史》记载崇宁元年(1102年)有2000万户(实际各路相加为1730余万户)。今人研究认为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户数达2088万,人口约8千万。据《辽史》记载及今人考订,辽代人口鼎盛时期有140余万户,900万人;西夏约有300万人。
若仍以秦岭淮河为界,崇宁时北方有户540万,南方有户1240万,显示南方人口继续增长,中国进入南北人口变化转折时期。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其先后有两次高峰。第一次在1127年靖康之难,大批衣冠士族南渡淮河流域,直到绍兴议和为止;第二次是1161年金主完颜亮毁约南侵,南宋政府以优待政策招徕北人,于是大批人口渡淮南迁。13世纪初期,南宋与金均进入人口峰值,分别有人口8500万和5600―5700万。
1227年蒙古帝国灭西夏,1234年灭金,1276年灭南宋。在蒙古四处侵略的半个世纪中,其在作战地区进行残酷的杀戮,随后又长期相伴瘟疫与饥荒,导致人口严重损失,北方的损失极为惨重。1234年后北方人口跌至谷底,1236年完成的乙末籍户为110余万户,仅有金代鼎盛时期的13%。南宋境内主要人口损耗发生在四川。四川在1290年户数仅有嘉定十六年(1223年)的4%。至元二十七年全国大约有1500余万户、7500万人左右。此时距宋亡已十一年,且大理国已归其版图,但人口数仅有13世纪初的宋、金、夏三国一半左右。
据《元史》记载,至顺元年(1330年)全国有纳赋户1386万户,口5951万。实际户口约有1700万户、8500万人左右。
此外元代的贵族还大量纳私户,以及军户,匠户,道户等并不计入全国户部的统计中,如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中介绍这类不着于正史的户数估算达935万户,于纳赋户合并后全国中人口峰值有户2,765万,口12,359万[1]
[编辑]明清时期
经过元末多年战争,人口大量死亡,逃亡更加严重。洪武初年采取休养和安抚政策,人口有所回复。洪武廿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总数有7270万。其中民户6650万,军户620万。北五省(北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有1979万,占全国27%。其中山东最多,有611万,以下依次为山西(424万)、河南(316万)、陕西(296万)、北平(293万)。中五省(京师、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人口总数为3818.8万,占全国52%。人口密度最高的苏南太湖流域人口达706.9万,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为浙江省,有1113.9万;江西有812万,湖广有483万,四川最少,仅147万。南五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总人口有1158.7万,占全国的16%。崇祯末年全国约有1亿人口,也有学者认为实际人口已达到1.5亿左右,分布格局基本未变。[来源请求]
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人口已有1.6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已至3.115亿,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3.831亿,这时清代中期人口最高值。清代人口剧增的原因一般认为有多方面,一是清初宣布实施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一是来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耐寒耐旱作物的引进,造成大量山地被开发,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同时环境被破坏。南方人口比重为71.4%,北方28.6%。人口超过两千万的有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广东;不足两千万的有直隶、湖南、福建、山西、陕西、甘肃;不到1000万的有云南、贵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有太湖平原、长江流域、大运河沿线。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军起事前全国有人口4.36亿。后由于太平天国等战事而导致下滑到2.5596亿(同治五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时人口回升到3.1972亿。[来源请求]
原文网址:
**://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9B%BD%E4%BA%BA%E5%8F%A3%E5%8E%86%E5%8F%B2&variant=zh-cn#.E5.AE.8B.E8.BE.BD.E9.87.91.E5.85.83.E6.97.B6.E6.9C.9F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