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也吓了一跳,怎么刘华中枪后没有倒下,反而像个局外人在看热闹一样。
“王将军,你太心急了。本汗话还没说完,你就沉不住气了。”刘华快步上前,夺下王坚的突火枪,抛出亭外。随后拉着王坚走到亭边,向山下一指。
王坚虽是武将,怎奈刘华神力。待被拉到亭边,只见2里外的蒙军并未像他想象地那样冲上半山亭,而是原地列队,只有十几个蒙军士兵在向一字排开的十几个大铁桶中装东西、点火把。也就1000米,古人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近视眼,还是看得很清楚。
“嗵…嗵…嗵…嗵…嗵…”大铁桶传来震耳欲聋的巨响,随后2千米外的地方又传来阵阵爆炸声,碎石、断木、泥沙四处纷飞。
听到阵阵炮响,张珏率领1万步兵(马都差不多吃光了,只剩下步兵了),气喘吁吁赶到半山亭。
亭中只剩下王坚坐在亭中发呆,脚下散落着一叠信纸。刘华早已策马回营了。
张珏捡起信,那是刘华临走时留给王坚的。上书:“素闻王将军爱民如子,忧国忧民。不能否认,我军兵精粮足,武器精良,钓鱼城破指日可待。围城七月,贵我双方死难之人以十万计。上天有好生之德,蝼蚁尚且偷生,将军难道只为了个人的忠义“虚名”,而陷满城军民于万劫不复?圣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宋廷昏庸无能,亲小人,远贤臣,陷害忠良,民不聊生,保他何益?以前本汗确实过于残忍,但晋有周处浪子回头、建功立业,佛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本汗承诺今后将痛改前非,善待宋民,绝不滥杀无辜!将军切勿误己误人,十日为期,静候佳音!”
按下王坚随张珏回城不提,单说蒙军大营中的刘华。
“好险,若不是前日被忽都说烦了,多长了个心眼,可能今日蒙哥这一百多斤就撂在半山亭了!看来以后还是少玩单刀赴会,确实玩得心惊肉跳。”刘华摸着身上的防弹衣,还有些后怕。
自从那天巡查完军营,刘华就召集军中工匠,筹备制造火器。作为武警黄金部队的工程师,对炸药非常熟悉。
常见的固体炸药主要有黑火药和黄色炸药。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木炭粉、硫磺粉和硝石粉末的混合物,硝石75%,硫磺15%,木炭10%,俗称“一硝二磺三木炭”。黑火药非常容易制,但是威力不大。在军事上,黑火药广泛地用作点火药和传火药。在民用方面用于制造节日用的焰火和爆竹,还用于采石、伐木和矿山的爆破。黄色炸药的主要成分是硝化甘油。19世纪,瑞典化学家舍勒做实验时,制得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他把这种总和肥皂一起诞生,无色无嗅有温柔甜味的粘稠液体叫“甜味的油”,也即甘油。甘油与硝酸制得了硝化甘油,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物质:作为急救药,抢救心绞痛病人;它也是一种十分厉害的炸药,但是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就会爆炸。1867年,炸药大王诺贝尔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制成了安全炸药。10年后,他又把硝化纤维和硝化甘油混和制成了炸胶――这种像橡皮泥一样的炸药可以很容易地粘在坦克或军舰铁舱门上。
既然知道前人的黄色炸药配方,刘华干脆一步到位,直接制造黄色炸药。作为理科生,他对化学反应还是很内行的。四川因攀枝花盛产硫铁矿,所以各地铁匠铺的存货很多,刘华派兵在附近搜罗了几吨硫铁矿石、硝石和大量棉花。将硫铁矿、硝石通过蒸馏、溶解、萃取等程序......(因为国家安全需要,炸药制作程序就模糊介绍一下,免得被东突、藏独分子或有恐怖主义倾向的读者看到,造出来害人就不好了。以前介绍得详细了一些,已经被屏蔽过一次了。)造出了杂质比较多的硝酸和硫酸,分别存放在陶瓷罐中。然后再用硫硝混酸,把棉花做成了“火棉”。剩下的就是油脂,这是蒙古军最不缺的东西。每次打仗,蒙古军队后面都跟着大批的牧民,放养牛羊,以供军需。这次刘华一声令下,就杀掉了2千多头牛羊。在刘华的指导下,工匠们在一片偏僻的开阔地,架起了几十口大陶锅,熬出了几百斤硝化甘油。将它与火棉按一定比例混和后,就得到比较安全的黄色炸药然后再作了一些黑火药,作为引爆导火索。
对于火器,因为目前条件不允许,刘华因陋就简,让铁匠造出了当年解放军打老蒋时的伟大发明----用厚铁皮打造成铁桶,用来喷投炸药包,取名叫“鬼见愁”,就是今日演示给王坚看的玩意儿。
前日,忽都爱兄情深,以“汉人诡计多端、不讲信用”为由,一再阻止刘华去会面。刘华细想之后,让工匠量身定做了一件马甲,整整齐齐缝了几十个口袋,塞上几十块巴掌大的厚铁片,就成了一件原始“防弹衣”(其实现代的防弹衣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只不过加的是钢板,做得精细一点而已),没想到真的救了他一命。当然也要感谢南宋竹制的突火枪威力很小和王坚忘了对准他的脑袋。
“传令忽必烈、兀良,放弃鄂州,合围重庆!”睡觉前,刘华下了最后一道军令。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