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第一代帝师,学者。吐蕃萨斯迦人。本名罗古罗思监藏(bLo-gros-rgyal-mtshan=hPhags-pa),八思巴(又译八合思巴、发思巴,意为“圣者”)是尊称。生于款(hKhon)氏贵族之家,从伯父萨斯迦?班弥怛?功嘉监藏(Sa-skyapanditaKun-dgah-rgyal-mts-han)习佛典,精通五明。窝阔台汗时,蒙古军进入乌思藏地区,引起极大震动。1244年,萨斯迦?班弥怛奉蒙古阔端太子之召,北上凉州,代表乌思藏各僧俗首领表示归顺(见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八思巴从行,先期到达。1251年,萨斯迦?班弥怛去世。八思巴继为萨斯迦教派法主。1253年,在六盘山谒见忽必烈(见元世祖忽必烈),备受崇敬。当时,佛教与道教为争夺蒙古汗廷的信任,争夺权力和徒众,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1258年,八思巴在忽必烈面前与道教首领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驳倒了对方。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让他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立总制院管辖全国释教和吐蕃僧俗政务,以国师领之。八思巴回到乌思藏,设置宣慰司等官衙后,返回中都(燕京)。六年,八思巴创制成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新字(后人称为八思巴字),元世祖下诏颁行。八思巴升号为帝师、大宝法王。元世祖把乌思藏地区十三万户指定为八思巴的供养地。十一年,其弟亦邻真监藏嗣为帝师,八思巴本人返回萨斯迦,统治吐蕃。八思巴著有《彰所知论》等多种著作。所制八思巴字(见蒙古文字),以描写语音精确见长。
(亦邻真)
八思巴(1235或1239~1280)元代第一代帝师(即元代皇帝从吐蕃请来喇嘛充当的一种最高神职),学者。本名罗古罗思坚藏,尊称八思巴(意为圣者)。吐蕃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生于款氏贵族之家。1244年,从伯父应蒙古阔端太子召赴凉州,表示归顺。1251年继为萨斯迦教派法主。1253年,谒忽必烈于六盘山驻地,备受崇敬。当时,佛教与道教为争夺蒙古汗廷信任,引发论战。1258年,忽必烈集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
八思巴参与辩论,使道士词穷。中统元年(1260),封国师,赐玉印,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领总制院(后改宣政院),统辖释教僧及吐蕃僧俗政务。回乌思藏,置宣慰司等官衙后,返中都(燕京)。1269年,完成了以藏文字为基础的蒙古新字(后人称八思巴字)的创制。次年升号帝师.1274年,八思巴返回萨斯迦,统治吐蕃。著作有《彰所知论》等。
八思巴出身于萨迦派昆氏家族,本名罗追坚赞,自幼聪明过人,故被人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十岁时随其叔父萨迦班智达(简称萨班)赴凉州会见蒙古汗阔瑞,途经拉萨时,八思巴在大昭寺从萨班出家。1253年,八思巴年19岁,谒见忽必烈。1260年,忽必烈即位,当年封八思巴为"国师",并赐玉印(玉印在当时为职权的象征)。
1264年,忽必烈迁都北京(当时称燕京),设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的地方行政事务,又命八思巴以国师领总制院事。1265年,八思巴返回西藏后创立了蒙文,并设置了西藏地区行政区划。1280年,八思巴卒于萨迦,元世祖忽必烈册封他为“西天佛子大元帝师”,年仅45岁。八思巴是西藏萨迦政权的创始人,是第一任萨迦法王。他对西藏与祖国的统一、蒙文的创制、佛教开始传入内蒙古及华北等地、萨迦派在西藏的兴盛、西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八思巴著作甚丰,达30余册,其中以《彰所知论》最为著名。
八思巴(1235-1280)也作?思八、帕克思巴。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元代第一任帝师。本名罗追坚参。幼从伯父萨班归顺蒙古,住西凉(今甘肃武威)。1253年忽必烈召置左右,从受佛戒。中统元年(1260年)封为国师。至元元年(1264年)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曾赞助元朝在卫藏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置十三万户,调查户口、规定赋役、设驿站等。又奉命制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至元六年(1269年)下诏颁行。七年(1270年)升号帝师、大宝法王。其随从弟子辈,曾传来西藏造型艺术,并传内地雕版印刷术入藏。他对元代中央加强西藏地方行政建置,促进汉藏两族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
著作有《彰所知论》等。
八思巴文
八思巴结合蒙、藏、汉等多种文字创造出了八思巴文。这是元代时官用文字,皇帝下达的诏书等官方用书都采用了这种文字,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因为元朝统治者是外来民族,所以对其统治帮助很大。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