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资料 一


本站公告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

    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

    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

    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

    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

    ,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

    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

    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

    诺骨牌"效应。

    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

    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

    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

    ,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

    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帅印,泰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

    ,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

    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其时,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为了稳定军心,6

    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

    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

    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

    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

    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

    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

    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

    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

    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

    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

    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

    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

    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

    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

    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

    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

    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

    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

    东南亚货币狙击战弄得人人自危,各国金融当局使尽浑身解数以免掉入这一泥

    潭之中,就连在此次风潮中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也开始表态,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

    席格林斯潘说,他特别"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一个国家涉及到

    另一个国家,美国愿意帮助"受这次波动影响的国家"。

    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

    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

    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

    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

    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

    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

    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

    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后增至1

    67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

    元的贷款。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给予泰国总值33亿美元的

    临时贷款,以协助它渡过难关。

    就在东南亚各国四处求援、积极谋划之时,国际投机商却销声匿迹,突然不再

    攻击。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

    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

    就像暴风雨前夕的宁静,平静的外表下孕育着一片杀机,东邻各国显然欢乐还为时过早,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

    ,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

    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

    。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

    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

    怅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

    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动荡已告一段落。但对东南亚,特别是身处震源的泰国

    来说,弹冠可以,相庆却已苦涩难提。

    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这场危机中,受害最惨的恐怕非泰国莫属,猛烈的金融风暴把这个国家一下

    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国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驰目晕,一

    个小业主回忆说:"好像我们挺有钱,以至于每个人都着手准备去买奔驰。"他们

    热衷于海滨别墅,瑞士欧米茄、法国XO、德国奔驰、日本松下。像美国人一样,

    他们每年也潇洒地安排去欧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当你在曼谷郊外碰见一

    个乡下主妇,甚至街头叫卖的小贩,说不定就是股票大军的一员;"钱来得太容易

    了",那时候,他们会以这么一种调侃的语气说正准备去欧洲旅行。可是现在,泰

    国人目瞪口呆地瞧着索罗斯之流从他们手里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家庭轿车被

    警察拖走、失业开始困扰自己、浪漫的欧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转到便宜的

    公立学校……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这个家伙(指索罗斯)来到我们的国家

    ,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

    泰国一银行行长差旺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瞧着索罗斯这流氓强盗剥夺我们

    曾经拥有的财富,我们只想说,你不就是要钱吗?"

    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一大笔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萨马特电

    讯公司总裁查奴瓦斯特说:曼谷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汽车刚下生产线,房

    子新刷的油漆还没有干。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印尼音乐家邦尼勒古马赫为买一

    幢梦中花园而奋斗了30年,正准备迁入时,风暴来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

    说。

    一个为吃饭而忧的时代,一个需要省吃俭用的时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经沧海的

    感觉,让他们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广场里,有小贩在声嘶力竭

    地叫着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东西,私立大学的学生们为了保持体面,几乎

    从头到脚都租。"小贩说他的生意还挺火的,礼拜天的商场里,依然人头攒动,唯

    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涩,只能闲逛。就像许许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鸟一样。

    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也只能傻看着自己50%甚至更多的财产无影无踪而去

    ,据估计,从3月到9月,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票市场就损失了

    130亿美元,印尼总统苏哈托的子女们也被迫出售他们的公司,以免颗粒无收局

    面的出现。"过去的世界不复存在。"泰国第三大银行农业银行总裁拉姆萨姆如是

    说。

    曼谷奇异的风光依然那么美丽动人,吉隆坡的高楼大厦依然那么鳞次栉比;可

    是,曾经的富有与现在的贫穷的鸿沟却是那么遥不可及。"这不仅仅是一种失落感

    ",泰一大学教授无奈地叹气。

    直面现实,也许这是东邻人最痛苦又最无奈的选择!

    三个月之后,席卷东南亚地区的金融风暴登滩香港岛---狼终于来了。

    黑色星期一

    也许,在许许多多的香港人的记忆当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灾"就

    像一场噩梦,至今仍心有余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

    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

    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

    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

    天堂之称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

    .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

    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涨300倍。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当天表示,香港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

    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捍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

    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志刚也

    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

    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

    的信心感染了投资者,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

    力反弹,恒生指数上升718点,升幅达6.89%,27日,曾荫权再次重申,

    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在这次活动中受损失的只会是投机者。

    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

    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

    小时。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

    ,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

    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在这种状况之下,香港股市的震荡已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因

    素了。

    对此,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强调,香港股市的震荡只是暂时性的调整。中国外

    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现过这种波动,不足为怪,港股波动是

    特区政府要自行处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将依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不会直接干预

    香港的股市和港元汇价。北京方面对香港整体经济仍充满信心。

    特区临时立法会财政事务局局长在回答议员的提问时说,社会对于稳定联合汇

    率制度十分关心,关于市场的运作,特区政府的一贯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预应

    减到最少。

    特区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则劝市民保持冷静,反应不要过敏,入市时要审慎并

    要量力而为。

    香港舆论则表示了强烈的信心,《星岛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过去,在经历

    了经济危机后,本港会很快复苏,而且更加蓬勃,这次亦应不例外。美国财政指出

    ,自1987年全球股灾后,香港股市过去10年的回报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经过

    九七股灾后,本港只要大力发展经济,十年后的回报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

    港币保卫战

    由索罗斯所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身处

    震源中心的泰国、马来西亚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绷紧了自己的神经。人们都意识到: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滩港岛只是

    时间问题而已。面对国际金融炒家们咄咄逼人的气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谨

    慎地表示,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丰富,经济正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背

    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

    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

    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香

    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

    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

    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故在很短的时间内,

    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

    然而,人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批炒家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的血腥搏斗终不可

    避免。香港当局更是未雨绸缪,政策、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提醒这批"金钱游鳄"

    不要轻举妄动。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态度极其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正

    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离开伦敦前强调,特区政府有极大的决心维护联

    系汇率;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

    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

    安勿躁,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呼吁所有人保持冷静,香港总商会发表文告声明支持

    联系汇率制度,并呼吁金融市场中人冷静思考,重新检视香港经济根基,从而稳定

    市场。曾荫权在一次投资会议上说:"我要重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或

    我们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

    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

    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

    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

    采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

    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

    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

    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

    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

    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

    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

    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

    定刺激作用,令红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

    ,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

    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大加赞扬财政司司长曾荫

    权及其同僚把这次危机处理得"实在值得赞赏"。这场较量虽说以香港金管局的艰

    难取胜而告终,但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场危机本身,它迫使更

    多的人去思考。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于公开表示,港府将尽快进行内部检讨,并约晤学者和商

    界人士,总结这次金融风潮,寻找更好反击之法,以防范港币再受到外汇投机的狙

    击

    金融危机九项注意

    1: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

    2:多备份几个自己可以去的公司职位;

    3:不主动要求老板涨工资,裁员往往从工资高的裁起;

    4:多帮朋友留意工作机会、多介绍,轮到自己找工作时,才会有朋友帮你;

    5:存钱、买国债,或者双币存款,别买股票;

    6:每月给父母寄钱,经济不好,越穷的人越不好过;

    7:危机的后期最难过,现在还没开始,别觉得自己很强;

    8:别离婚;

    9:就算还没感觉危机,也应该日子紧着过,用以前70%的钱过现在的日子。

    10:结婚乘早,价位最实惠

    金融危机我们需要做什么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我要说的是,当我们面前的门被关上时,希望大家不要太过慌张。

    金融危机在2008这一个不同寻常的年又发生了。它不是某个人的意愿所能够决定的。也就是说不可避免。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做许多事情。但是总有我们能够做的事情。

    比如:

    1、我们可以韬光养晦。以我自己为例,我现在是一名教师,这个职业真的是没有什么刺激性。我也一直想要转行,而现在又不适合做些什么,所以干脆买几本想学的书,看一些相关的视频。恶补一些知识。等到经济要转时,马上就可以出手。毕竟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2、国家要做的是化危机为转机,而我们老百姓要做的就是找到危机中的商机。每一件事情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不论它本身是好事情,还是坏的。

    金融危机什么时候能够过去

    这应该是大家最期待的了,只是它的结束就象它的发生一样真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啊。希望奥巴马能够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吧。对于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纾困案,有65%的美国民众反对。美国民众指出,大银行们先是主张,资本主义式的放任型扩张,现在出了事却要求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掏国库的钱救大银行的资本家们,民众却失业,信用破产与失去房子。除此之外,国际上也有一些学者认为,7000亿美元根本远远不够。

    挽救危机两种路线

    每次美国国内发生危机,都会有舆论预测美国是否会通过战争转嫁危机,也总有人指责历任美国总统发动的战争中不乏有类似案例。其中最近的一次,就是克林顿政府于1998年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空袭行动。不少人认为,当年12月17日发动的这场军事打击,是为了转移美国国内对莱温斯基一案的注意。

    其实自殖民主义时期开始,就时常有西方国家通过战争或冲突的方式转移国内危机,而危机之处也往往成为战争的策源地。具体来看,这种“转移”的方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间接路线,即在其他地区制造冲突或挑起战争,外引祸水;另一种则是直接路线,也就是自己赤膊上阵。

    通过战争转嫁危机利益何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在政治上,战争能够起到消解国内社会压力,转移国内关注焦点的作用。大规模战争还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居民对国内民生水平的期待。战争往往还伴随着国内控制的加强,例如布什政府在发动“反恐战争”后,通过“爱国者法案”等手段,极大地加强了对舆论和社会生活的控制。这种社会控制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用来预防国内经济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经济上,战争可以人为造成国内经济动员局面,军工产业的膨胀则可以极大地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军工产业复合体及其响应的政治势力也往往会因此支持政府扩充军备的政策。

    从军工产业的拉动效应来看,目前,美国的军工厂每生产1300亿美元的产品,就可以直接拉动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每增加10亿美元的军工生产,就可以新增上万个就业机会。这还未将军工产业间接的拉动效应计算在内。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形势下,军工产品的生产可以直接拉动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最重的制造业,如汽车、飞机、机械等行业,这不仅有经济意义,还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这种以军工生产刺激经济的前提是,能够最终通过战争手段获取利益,否则将会面临有产出无收益的尴尬局面。在殖民主义时期和帝国主义初期,每次王朝战争和国家间战争都伴随着巨额战争赔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的收益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不再像过去那样“赤裸”见人,例如,攫取对象国矿产资源,占领对象国市场,瓜分对象国国外资产等。

    应当指出的是,美国目前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但是,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明显是得不偿失的,特别是两场战争的战费比例过高,反而阻碍了军队的换装进程,进而影响了军工企业的利益。即使仅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也是有动力的。也许,从伊拉克撤军,再重新寻找新的对手,才较为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以战牟利”战略。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还存在着潜在的热点地区,可能成为此类战略的对象。

    挑动其他国家冲突的战略也可以带来较大的政治和经济收益。例如,冲突当事国对大国的政治依赖会加深,而大国通常也是主要军工生产国,所以冲突当事国大多需要向大国购买军火,还往往会以较高利率向大国借贷,或以较低价格出售其国外资产套现等。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就曾向英国、美国大量借贷。在几乎历次战争中,都有一批因出售军火而获利颇丰的国家,以战争受益者的形象“载入史册”。

    金融危机的后果影响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楚游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上半年中国继续延续出口增长减速的趋势。从出口金额看,上半年同比增长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降低近6个百分点;从出口数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除了出口数量减少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统计,前5个月收到的报损案件金额高达3034万美元,同比增长80%;已支付赔款895万美元,同比增长525.6%。其中,理赔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25.6%,本地企业的海外坏账率增长约为268%。

    具体到行业,纺织行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8年9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较8月份减少近6亿美元,较上年同月仅小幅增加约3亿美元,9月份出口延续了8月份微幅增长的趋势。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以美元计价的纺织出口接近零增长,以人民币汇率计价的出口额持续负增长,20%的纺织企业出现亏损;汽车行业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体表现低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8月,乘用车产销463.24万辆和455.03万辆,同比增长13.67%和13.1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个百分点和10.94个百分点。从8月份的汽车销量来看,欧洲同比锐减16%,北美降幅达15.5%,日本汽车销量下降14.9%。而中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5.4%,环比下降了6.0%;船舶行业也深受其害。由于金融危机,世界船舶融资的形势也日益严峻,欧洲许多银行都暂停了船舶融资业务,预订船舶但未获融资的比例明显上升。一些船东被迫取消船舶订单,如香港金辉船务取消了在大连船舶重工订购2艘的订单,雅典取消9艘7亿美元散货船订单,韩国、印度中小船东也相继出现了取消订单的情况。就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由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所受损失相对较严重。如广东近期有2万至3万家大大小小的工厂倒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合俊集团旗下的两家玩具加工厂倒闭,65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就出口国家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较为明显,对欧盟和大洋洲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中国对拉美、非洲出口金额增长都在40%以上,远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额增长速度。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扩散,中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次级债券衍生合约的市场规模被放大至近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7倍之高。日本媒体报道这次危机将导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27万亿美元。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现已显现,世界经济下滑几成定局。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目前,扩大内需,尤其是刺激消费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统一的经济调整口径,但仅依靠个体经济行为(个人与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显然有些“牵强附会”。实践表明,当经济处于衰退、或预期衰退时,(我国目前仍处于良性轨道上,但经济下滑)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应该说,从不久前的“反通胀”到今天的“保增长”政策突变,正在考验着政府宏观经济驾驭和调控的能力。

    经济领域的剧变带来了人心理上的改变,他们越来越失去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排山倒海般到来的金融危机不啻于美国经济领域的“9•11”。美国人开始质疑美国政府的决策能力,美国数家新闻媒体23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8%的接受调查的人认为,当前美国国家路线不对。民心的这种微妙变化,无疑将在即将白热化的美国大选中发挥“威力”,因此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都在不遗余力地批评现政府的决策之余,还热情洋溢地发布解决经济困境的“妙招”,为的就是争取这部分选民。

    金融危机也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这不仅使得还不起房贷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普通美国人抱怨,连日常开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缩减。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