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皇太极专制集权


本站公告

    崇祯九年七月,后金军突然越过长城关隘,深入京畿,纵兵烧杀虏掠长达三个多月,兵部尚书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畏罪自杀。

    后金入寇给崇祯造成了很大的震动,这几年他一直全心投入到镇压民变的战争,早把后金的事情抛在脑后。此次事件后,他的注意力也由内忧转移到外患上来。

    我们的目光也跟着崇祯一起转向东北,看看我们的老朋友皇太极这几年在忙些什么,日子过得怎么样。

    因该说皇太极的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因为你是痛苦的,我就是快乐的。崇祯上台以后,日子过得愁云惨雾,那边皇太极的日子就开始好过起来。

    宁锦战役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烟消云散,暂时不用担心天朝发大兵来灭,除了缺少点粮食以外,基本上是无烦无恼无忧愁。

    对于后金来说,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比较野蛮――明火执仗的抢劫,另一个很文明――议和。

    在这两种方法中,议和无疑是最省事,最便捷,最长久的选择。抢劫不一定能得逞,而且发动战争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抢来的东西除去消耗掉的就剩不了多少了,有时甚至得不偿失,而且打仗还要死不少人,很不划算,属于低端产业。

    议和就不一样了,只要态度好点,叫一声大哥,孝敬一点礼品,就可以年年得到大量的赏赐,真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即环保,又可持续,还以人为本。

    这也是后金的最高纲领和终极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两种手段,一是用嘴求和,二是以武促和。后金把这两种手段都用到了极致。谈不拢就打,打不成再接着谈。

    皇太极本人时不时的给明中央政府写信求和,态度极谦恭,甜言很蜜语,中央不予理睬,他就转而跟地方政府和地方大员谈。

    己巳事变就是跟地方大员谈过之后上演的一出胁和大戏。虽然戏演砸了,但是皇太极依然是赢家,他从这件事中获益非浅。

    先是开创了打击明朝的又一个渠道,以后可以经常试试。

    第二是为自己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带兵打入明朝国内,还撒了泡尿(占领了四座城市),这在以前是无人敢想的事情。这使他在国中威望大增,获得了许多年轻将领的拥戴。

    第三是进一步降服了漠南蒙古东面诸部落。

    第四是以此为契机除掉了一个政敌――阿敏,向着大权独揽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除此之外,己巳事变给明朝的民变火上浇油,明朝陷入内乱中不可自拔,这是一个意外收获。

    对于皇太极来说,这些收获中铲除了阿敏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对阿敏“无言的伤害”是他的一个“长久的期待”。

    自从皇太极继位以来,虽然名为大汗,但实际上是两旗之主。另外三大贝勒各自控制着一部旗众,与他一起南面而坐,轮流执政。

    一山难容二虎,后金这坐小土包上趴着四只老虎,咬架再所难免。善于权谋的皇太极决不能容忍这种状况长期存在下去,他既然能把汗位搞到手,也就一定会把其它几只老虎咬下去。

    大汗这个头衔使皇太极掌握了政治制高点,他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名正言顺地去斗争其它三大贝勒。

    皇太极继位以来,采取各种措施削弱八旗贝勒,提高汗权。一是到处安插自己人,往各旗派遣官员,以加强对八旗的控制。他先是在各旗设总管旗务大臣一名,与各旗贝勒一同管理旗务,接着又设佐管大臣二名,协助处理政务,还设调遣大臣二名,协助处理军务。

    这些新任命的总管大臣和佐管大臣都是皇太极的亲信,通过他们,皇太极加强了对各旗的控制。

    另外一个就是借助汉人来制衡满人竞争者。通过设置文馆和汉八旗,将汉族文武官员拢络到自己身边,发挥他们在政治谋略上的优势和军事上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己巳事变之前,皇太极还以关心兄长身体为名,取消了努尔哈赤时期制定的四位大勒按月轮流执政的作法。

    应该说,皇太极上任以后,在加强集权方面动作很多,表现急切。但是无论他如何加强自己,都没有触及其它三大贝勒的核心利益。

    三大贝勒的手里依然掌握着大量的旗众,他们的屁股依然与皇太极的屁股并排坐在那里。皇太极必须来点狠的,彻底搞垮他们。

    在陷害他人方面,皇太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高手。

    朝鲜人郑忠信认为,皇太极“内多猜忌,恃其父之偏爱,潜怀弑兄之计”。 种种迹象表明,皇太极很早就开始为继承汗位进行设计。当年他还是一个孩子时,就和五大臣和众弟兄一起告发太长诸英,致使诸英被废弃。

    诸英死后,代善的地位突出,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代善被人告发与努尔哈赤大福晋有染,从此他名声狼籍,失去了努尔哈赤的宠信,也失去了汗位的继承权。

    这件事情本与皇太极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皇太极是代善绯闻的最大受益者。巧合的是,皇太极本人也是“当事人”之一。告密的侧妃塔因查检举代善的同时,夸奖了皇太极。她说,大妃给代善送了两次饭,代善吃了,大妃也曾给皇太极送饭,皇太极没有接受。这种肯定一个,否定一个的做法,让人产生联想。

    努尔哈赤死后,告密的塔因查被害死(殉葬),而代善极力推举皇太极继位。

    以上种种事情似乎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逻辑:皇太极抓住了代善的小辫子,用塔因查告发代善,努尔哈赤死后,代善以拥立皇太极为筹码,换取皇太极同意处死塔因查,以杀人灭口。

    应该说,代善死心塌地拥立皇太极,塔因查被迫殉葬这两件事,与当初塔因查告发代善一事是有关系的。生活琐事的背后,是汗位之争。

    如果说以上述事件认为皇太极险险狡诈缺乏证据的话,那么阿敏之死,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在血缘上属于“老外”,“老外”是很容易受到排挤的,特别是他的屁股坐在了不该坐的地方时。

    一个领导要想陷害部下那真是太容易了,最合理的方法就是让部下去干一些高风险、高难度,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如果部下完不成,就名正言顺地惩罚,如果部下侥幸完成了,功劳归自己,接着再来,直到完不成为止。

    如果在战场上那就更容易了,让他去干一些危险的,甚至是送死的活,从而借刀杀人。

    皇太极就是就是用这个方法折磨阿敏的。

    他先是让阿敏征讨朝鲜,阿敏完胜班师,没有抓到把柄。

    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事变中,后金攻下明朝境内的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他又让阿敏带兵留守,自己率主力班师回家。

    永平四城位于明朝境内,远离后金,后金主力撤退后,阿敏陷入了明朝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基本上没有守住的可能。

    阿敏也感觉出了自己被皇太极放在火上烤,于是他在一阵烧杀掳掠之后,放弃四城,逃回后金。

    皇太极本以为阿敏这次死定了,没想到他不仅没死,还满载而归,心中十分气愤。

    阿敏总是死不了,但是皇太极己经没有耐心了,借刀杀人不成,就自己下手,于是皇太极以阿敏作战不利为由,将其投入大牢,不久以后,阿敏不明不白的死于狱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