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诌故事 道故事(一)


本站公告

    次日,悟空和秋如生意也不好了,店门外贴上“暂不营业,望谅解”的字样。

    开了店门,两个人单在屋里坐着等着光头一帮人来,左等右等,等了一个上午,到了午时时分还不见外面有人影,悟空气得大骂道:“这厮不守信用,竟敢骗我!我以后要是在路上撞上这帮人非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们,竟然不守信用!”

    秋如看着悟空咬牙切齿状,心里不高兴道:“人家不来找你事不好么?怎么?你还想要人家找上一帮人打你一顿啊!”

    悟空豪气万丈道:“他们打我?也不看看他们是谁,我又是谁?我一棒子过去,保管他们一个不剩,都倒在地上。”

    秋如咯咯笑道:”你一棒子?难道你会什么棒法呀?”

    悟空自然说知道,秋如见状央求悟空说说他懂得的棒法有多少种,每种有哪些招式,悟空见秋如跟个小女孩似的对棒法有了兴趣,心里也消了气,临时发挥,编了一套招式给秋如看,又找了个拖把当木棒,演示给秋如。

    秋如当即对悟空佩服的五体投地,差点要拜悟空为师,悟空怕她乱上加乱,遂止住了他,又顺便胡诌另外自己学拳的经历,说是小时在上中玩耍在迷路时遇到一个高人,这人是少林寺得道高僧,尤其擅长拳脚功夫,少林棍便是使得滴水不漏,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悟空便拜这位高僧为师,并却随高僧去了他在的那所寺院,做了个俗家弟子,没想道这高僧看走了眼,本想把一身功夫全部传给这个俗家弟子,以让他发扬佛家武术精髓。

    让高僧没想到的是这俗家弟子只对少林棍感兴趣,拿到手就能玩出花样,不久便学会了所有棒法招式,但是对于一些其他拳腿功夫却又不怎么用心,高僧使出全身解数教他,这俗家弟子也只学了点皮毛,高僧没办法,知道朽木不可雕,只得放他下山,让他用棒法行善,为世人多做好事。

    悟空胡乱编一个故事竟让秋如听得入了迷,见悟空不讲了,她便问:“哪后来,那个俗家弟子去哪里了?他都作了什么行善的事?”

    悟空看着秋如托着腮一脸认真的问他,心里觉得十分好笑,忍住笑,答道:“笨蛋,你是不是傻了?我就是那个俗家弟子啊,现在不是在你身边吗?”

    秋如怎么也不能把俗家弟子和眼前的悟空联系起来,所以接着问那俗家弟子都做什么积德行善的事。

    悟空为以后揭开谜底做准备,所以决定把故事编到底。

    秋如给悟空端来一杯白开水,催悟空快讲。悟空抿一口水,润润嗓子,手肘靠着圆桌,仰一下头,又缓缓低下,煞有介事的做个说书先生,继续他的下一回。悟空声情并茂讲俗家弟子以后的事。、

    说这俗家弟子下山后,没有回家,只是每日手里拿着高僧给他的少林棍,到处游走,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期间遇到许多人、许多事,也做了很多好事,他手持棍,打恶人,帮穷人主持公道。

    但是因为长期吃不饱饭,饿得面黄肌瘦,终于有一天,实在支撑不住,晕倒在一条田间小路上。等俗家弟子醒来时,却听到一声“阿弥陀佛”的声音,俗家弟子以为是教他棍法的高僧知道他有难,所以敢来救他,睁大眼仔细看,眼前是个和尚不假,但却不是那个高僧。

    这和尚浓眉大眼,气宇非凡,俗家弟子想这人一表人才,这么做了和尚?后来,俗家弟子便跟了这和尚,认他做了师父,这个和尚原来也是一个得道高僧,每天在小村一个小院里种些粮食蔬菜,以供日常所用,闲时便读些经书,日子过的悠然自在,却是位归隐田园的居士,不理世事的英才!

    自从俗家弟子道小院子里住下后,小院东侧的小粮仓里的粮食一天比一天少的快了,不久就见了底了,虽然马上到麦子收割的时候了,但是这青黄不接的日子多难熬啊,俗家弟子的师父也挨不住饿了,让他想想办法。

    这俗家弟子哪里有办法?这村里一没朋友,二没亲戚,老家离这个村庄几千里远,从家里弄点粮食回来,师父恐怕早跟这个世界说拜拜了;去乞讨,又不是自己的一贯作为,所以,俗家弟子心一横,拿了一把镰刀就下地了,想把长在地里的麦子提前几天给收割了,等不及了嘛。

    这俗家弟子趁着中午热时,找到一块麦田,光了膀子就割起来,等干了一下午,刚坐下休息,抹把汗,欣赏着倒在地上的金黄麦子,心里却想着白白的麦子面入口时的那种爽快的劲。

    这时,突然来了两个人,大叫道:“割错了,割错了,这个我们家的地,不是你家的地!”俗家弟子傻了眼。

    听到这里,秋如哈哈大笑起来,觉得悟空以前的经历实在是有趣,丝毫不觉得这话里漏洞百出,像一个编的故事,所以又催悟空往下讲。

    悟空笑笑只得接着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