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张良带着兵马过了辕山,一路打到阳城,杀了秦军不少将领,夺了数千匹战马,攻下十余座城池,前来和韩王成会师,韩王成感激不已:“沛公高义,成无以为报,只得让我带替韩地数万百姓答谢沛公。”说完纳头便拜,刘邦一边扶起韩王成一边笑道:“韩王不必如此,推翻暴秦是我刘季分内之事,韩王大可留驻此地,以后待我领兵进入咸阳,再来接韩王前去。”韩王成知道刘季的用意,赶紧解释道:“沛公大可放心发兵关中,我等在这里作为沛公后援,此地本来就是我韩国之地,理当由我来留守。”刘邦看到时机已到,对韩王成道:“还有一事相求,不知韩王可否应允。”韩王道:“沛公有话请讲,我自当全力相助。”刘邦看看站在一旁的张良,笑着说:“子房先生为当今奇才,不知韩王可否割爱,借给我一用?”韩王成已经欠了刘邦天大的人情,无论如何也推辞不过去,只好说到:“既然沛公有此爱才之心,成自当成全,以后子房可在沛公帐下效力,以报复国之恩。”刘邦道:“等到时机成熟,我必然亲自送子房先生回到故土。”又转身问张良道:“只好委屈先生和刘季往关中走一遭了。”张良拱手道:“沛公有命,良不敢不从。”其实张良已看出刘邦是今后可成大事之人,早有归附之心,现在正好顺水推舟,投身明主。
刘邦离开之时,韩地已经基本扫平,他留韩王成驻守,自己依旧率领着部队向西挺进。
刘邦想要攻下南阳郡,这样就可以从武关进入咸阳,然而未等刘邦发兵,南阳郡守已经率军来袭。先锋樊哙道:“收拾这些鸟人,何烦劳动大军,待我带领人马前去,杀他个片甲不留。”刘邦便拨付了樊哙一队人马,樊哙领军来战,南阳郡守不敌,败走宛城。宛城是南阳郡的首府,城墙坚固,地势险峻,百姓众多。刘邦怕耽搁了入关时间,便没有攻打宛城,绕过南阳,直往武关进发。
及至刘邦的军队离开了宛城大概有数十里地,张良策马行至刘邦身边,问道:“主公当初兵马强壮而又粮草丰足,为何向韩王借我?”刘邦道:“我愿先生时常在我身边,也好聆听先生教诲。”刘邦看到张良有话要说,便问道:“先生有话但说无妨。”张良道:“主公如今急于入关,然而仅凭现在的实力,我们还没有十全的把握,秦军强大,若要凭借地势之险而拼死抵抗,我们该如何处置?更何况如今宛城没有攻下,到时候秦军前后夹击,到时候怎样应对,良至今没有想出退敌之计。”刘邦大惊,急忙询问:“依照先生看来,现在该如何是好?”张良给刘邦耳语一番,刘邦即刻下令全军后退,骑兵在前,步兵在后,要在在天亮之前围住宛城。
五更时分,天蒙蒙亮,宛城内民众被震天的鼓角之声镇醒,南阳郡守本以为刘邦放弃宛城西进,现今又听到有人来报刘邦的大军已经把宛城围得水泄不通,他惊恐不已,差点跌倒,左右及时扶住,他颤颤巍巍的说到:“兵临城下,迟早不过一死,与其被俘而杀,不如自行了断。”说着就要拔剑自杀,食客陈恢上前劝道:“大人不要性急,现在离死还早,何必如此。”郡守叹道:“都已至此,先生难道有和妙计救我一命?”陈恢道:“我曾听说沛公从前押送骊山刑徒的时候,为了不让他们送死,便把那些人放了,后来在芒砀之地起家,才有了今天,可见是一个仁厚慈善之人。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还不知鹿死谁手。大人为何不归顺于他,这样既保住了官位,还可免了战争之苦。大人若有此意,我去说服沛公退兵,一定马到成功。”
郡守也没有了主义,只好让陈恢前去试试。
陈恢来到刘邦军中,说要求见刘邦,张良马上让人将陈恢请进来,陈恢见到刘邦,刘邦问道:“那郡守派你来是不是为了我撤军之事?先生有话请讲。”陈恢道:“听说将军在来之前已经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沛公既然想要进入关中为王,岂能因为宛城这一小地而耽误了大事。然而将军现在兵围城下,宛城的守将们知道难以逃脱,只有一拼而已。宛城人口多,积蓄充足,恐怕沛公也难以攻下。当然,将军怕不攻下宛城以后会导致前后夹击,对于作战不利。依我看,不如招降郡守,这样即可避免了战乱,也为沛公免去了后顾之忧,其他没有投降将军的城池必然闻风而降。还请沛公三思。”刘邦故作思考,拿眼偷偷看了看张良,张良点头示意,刘邦便道:“好吧,我也不愿看到百姓说到战乱之苦。回去告诉你们郡守,我明日便前去招降,你等不可反悔,否则,休怪我不顾宛城数千的百姓性命。”陈恢拜道:“沛公果真乃仁义之士,我这就回去复命。”
秦二世三年七月,刘邦的军队进入宛城,封郡守为殷侯,陈恢被封为千户侯,其他人一律保留原职。
刘邦进入宛城之时对张良说到:“先生为何待我离开了宛城数十里,才又让我返回再次攻打宛城呢?”
张良笑道:“我等倘若直接攻打宛城,必然很难攻下。等到我军离开了宛城,他们必然疏于防备,我们打他们措手不及,才能逼迫他们投降。”
刘邦道:“先生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是高啊。”
刘邦在宛城休整了几日,又率领着大军经渡丹水,过胡阳,经郦,析等地,所过之处,都闻刘邦乃仁义之人,闻风而降,刘邦严明军纪,下令将士不得扰民。百姓人人欢喜,安居乐业。刘邦的兵马就直向武关扑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