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何人吹箫催妆乱(一)


本站公告

    忘记是哪位伟大的历史学研究者曾经这样评价封建王朝的皇帝了:

    “十个里面有九个将天下置于水深火热之中,还有半个精明强干,另半个自以为精明强干。”

    汉武帝算得上千古一帝了吧,放到今日也只能用“一世英名,晚节不保”来评价。昌?皇帝搁封建王朝里,怎么看也是那半个精明强干的和半个自以为精明强干的之一。继位之初,几万骁勇骑,平了桑珠桑马之乱,收了西方两国俯首称臣;昌?二年,阮定二州农民暴乱,不动用一兵一卒,撤了两州州牧的官,举家下放宁州为奴,免了阮定二州三年的徭税,并出台了三五役制,就平定了暴乱;昌?五年开始,每年免两个州的赋税,并且严惩了先帝在位期间任命的一些地方贪官,收缴的银两用来修筑了扬河长堤。

    即位以来,除了保持民族原来的风俗,每年夏天去北方森林围场围猎以外,还没有劳民伤财的“下江南,访民情”过,除了平定蛮荒三国之乱大军途径江南那一次。不过这也成了被齐木槿抨击的不体察民情的话柄。

    皇帝做什么都是对,是对皇帝说的;皇帝做什么都是错,是看在老百姓眼睛里的。做皇帝难,是坐在龙椅上的人日日愁的。当皇帝美,是下面跪着的人日日盼的。

    但目前,陈若兮的切身体会是――当郡主也真不容易。

    “老奴请郡主恭安。”

    “本郡主恭挺安的。”陈若兮一挥手,脸色从来不佳的李嬷嬷紧闭的嘴巴抿得更严了。双溪胳膊肘轻轻碰了碰陈若兮,她才面色稍霁,“免礼吧。”

    李嬷嬷对陈若兮的不满,从她进宫就没有停止过。陈若兮对她的不满,莫名的就像中国人民对日伪政府一样,天生克体。就在她对陈若兮的诸般不满还未停息,陈若兮对她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的情况下,太后懿旨砸在了她头上:

    “崇若郡主初入宫廷,不谙宫规,着李嬷嬷多加指导。”

    末了,太后跟前的宫女香茗又补充了一句:“太后娘娘还说,郡主大病初愈,不宜操劳,嬷嬷要小心伺候。”

    陈若兮眼看着李嬷嬷的脸色由白变青,由青变紫。磕了头,谢了恩,李嬷嬷带着四个丫鬟就归了陈若兮麾下。

    “太后既然叫老奴来指导郡主礼仪规矩,老奴就不得马虎。还请郡主从今时今日起,先改一改这坐姿。”

    陈若兮眉头一皱,心知这个给秀女们指导礼仪,资深虐待小姑娘的封建宫闱毒手要开始荼毒她了。当郡主不一定要学规矩,但是当皇宫里的郡主就必须要学各种各样零零总总的大规小矩。用手肘蹭了蹭背后有点歪了的靠垫,调整一下自己靠着的姿势,“嬷嬷,您入宫多长时间了?”

    她见陈若兮不但不改变自己的坐姿,还反问起她,稍稍愣了一下,不情愿却还是回答道:“回郡主,老奴自天命二十五年入宫以来,已经三十二年了。”

    天命二十五年?也就是先帝挚爱的兰皇后薨逝后的第二年,这么说也是打着入宫做妃子的心态来的,没想到混了三十年,小宫女变成了老处女嬷嬷,她不心理变态谁心里变态?谨防变态,从小事做起。

    “三十二年啊...若是有子女也该是抱孙子的年纪了吧。”

    陈若兮示意一个丫鬟给她扇扇子,小丫头怯生生地看了李嬷嬷才拿了扇子过来。陈若兮冷眼看着,丫鬟们只知李嬷嬷,不知有郡主?这事可不行。

    双溪不止一次跟她说当务之急不是跟老嬷嬷闹别扭,怎么说她也是太后赐的,马虎不得。必须拉拢、利用。说这话的双溪看起来特别陌生,但是陈若兮知道她也是为了她好。这才是第一关。刀山火海还没见着山脚呢。话一出口,她便脸色不豫。陈若兮动了动手腕,腕上迦音的罗汉珠哗啦一响,她语锋一转:“嬷嬷信不信佛?”

    她小眼一动,捉摸着陈若兮在想什么,点了点头。这世道,上欺下虐,不信佛的人少,不信佛也是信道的,就跟北岛的诗一样: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非死即生,非生即死。此生若是一个生的希望,这个希望里除却生这件事再没有了所谓。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陈若兮想起心经中的一段词念道,“嬷嬷何必拘泥行止规矩呢?规矩是人定给人的,佛祖教诲我们无受行识,才能到无意识界,若是自规自矩了行止,何能开眼界,宽意识呢?”

    陈若兮自然而然的坐直了看着她,“不瞒嬷嬷,小女入宫之前曾与迦音大师又一段师徒之缘。大师救我于危难,不避世规收我为徒,虽憾师徒之缘浅薄,只能以大师的挚爱之物作为师徒之证。”她说着伸出右手扶着缠在左腕上的十八罗汉珠,轻轻抚着,清楚听到老嬷嬷的倒抽了一口气。“嬷嬷,小女并非不懂规矩。只是不想被规矩束缚了,若是日后小女有什么得罪之处还望嬷嬷海涵。”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