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允梅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但他仍然不死心,继续劝道:“可麦家毕竟君临天下数十年,即使你尤家也曾经是他的臣子。这以下犯上毕竟不合于圣人之道。贤婿莫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被世人诟骂啊。”
尤铭缓慢但是坚决的摇了摇头,道:“康室亡国已是必然,这天下我不取,也将为他人取去。那又为何不让贤婿取而代之呢。爷爷,其实小婿与其说是征求二老意见还不如说是争取二老的支持,争取天下儒林士子的支持。 ”
“唉,”季允梅幽幽叹了口气,道:“你都说出来了,老夫还能不帮你吗?你是老夫唯一的孙女婿,日后我季家也要传到你的手里。况且老夫和你爷爷也是几十年的至交,就是念在这一点上,老夫也要帮你。只是,老夫当了一辈子大康的臣子,实在不愿意看到皇室的鲜血。”他顿了顿,端起茶碗送到嘴边啜了一口,道:“贤婿,老夫也知道你与大康皇室的血海深仇。只是当今皇帝是你姑姑所出,与你乃是姑表兄弟。而若惜公主又是你的宠妾,还望你念在这两点上,饶他一命,给他个富贵吧。”
屋里陷入了沉默,良久,尤铭抬起头,道:“爷爷,康室就真的这么让您死心塌地吗?”
“唉,――”季允梅又叹了口气,道:“我对大康皇室的那种归属感,是你所不明白的。 你放心,爷爷既然决定帮你,就一定会站在你这一边。爷爷只希望你能放大康皇室一条生路。”
季虎也插口道:“岳父也请求你不要杀戮大康皇室。”
尤铭叹了口气,仰起头,缓缓闭上眼睛,沉声道:“好,我答应你们,但我会派人监视他们。此外,我还有一个要求,他们不得有复辟的念头,否则,我就要将他们彻底消灭。”
季允梅知道,这已经是尤铭最大的让步了。 虽然不是那么完美,总比夷灭全族好多了。自己总也算是保全了大康皇室。他点了点头,道:“好,爷爷代大康皇室谢谢你了。”
尤铭甩了甩脑袋,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饭菜该准备好了。都是爷爷和岳父喜欢吃的江南菜,咱们先去吃饭吧。晚上小婿还要和爷爷,岳父一同拜访李老太保。”
……
送走了尤铭和季允梅,李老太保浑身哆嗦的招来自己的心腹管家,气冲冲的吩咐道:“去,拿上老夫的拜帖,给明王世子送去!”
※※※※※※※※※※※※※※※※※※※※※※※※※※※※※※※※※※※※※※※
尤铭与季允梅,李太保等老臣议定,当下领着一班文武大臣,入见顺义帝,立而不拜。 季虎奏道:“伏睹明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无以过此。群臣会议,言康祚已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与明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安享清闲之福,祖宗幸甚!生灵幸甚!臣等议定,特来奏请。”
顺义帝不过是个孩子,能懂什么?坐在龙床上又惊又怕,对着群臣只是呜呜咽咽,半晌说不出话来。皇太后从龙床后面掀帘而出,看着虎视眈眈的群臣,哭道:“皇上和老身想祖宗餐风饮露,披荆斩棘,好容易创立基业。 传到如今已近五十年了。皇上虽然年幼无知,但并无过错,安能忍心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等百官再从公计议。”
季虎领着钦天监正副监正上前又奏道:“陛下若不信,可问此二人。”
正监正奏道:“自明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明当代康之象也。”
副监正又奏道:“臣等职掌司天,夜观乾象,见大康气数已终,陛下帝垦隐匿不明;大明乾象,极天际地,言之难尽。更兼上应图谶。以此论之,陛下可早禅位。解其谶,则曰‘明代康祚于开封’。愿陛下察之。”
太后哭道:“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我孤儿寡母舍祖宗之基业乎?”
李?奏道:“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康室相传近五十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 ”
太后大哭,道:“我与明王乃是骨肉血亲,奈何逼迫至此?”众人听了这话,都生出不忍之心。季允梅和李太保二人,更是举袖掩面。
一直闭目养神的尤铭突然睁开眼睛,冷笑数声,厉声道:“天下兴亡之大事,岂因骨肉私情而废之?汝应顺天应人,及早退位。如若不从,恐祸起萧墙也!”
太后对自己的这个二侄儿一向没什么好感,拔高声音问道:“谁敢弑君?”
尤铭厉声道:“天下之人,皆知尔无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乱!若非吾父子在朝,弑汝者,何止一人?你却还不知道恩报德,直欲令天下人共伐尔耶?”
太后大惊,抱起顺义帝就要往里面走。 尤铭目视李?。李?会意,纵步上前,扯住凤冠朝服,变色道:“许与不许,早发一言!”
左右金吾卫将军带着麾下士兵,将她母子二人团团围住,拔剑喝道:“天命已归,许与不许,早发一言!”
太后母子哪曾见过如此场面,战栗不已,哭着向尤铭哀求道:“我母子愿将天下禅于明王。 望明王念及骨肉亲情,恩留残喘,以终天年。”一众老臣听了这话,更是伤心暗哭。
太后即命人草诏禅位,让中官奉旨前往丞相府献纳。
尤烨大喜,开诏读道:“朕在位历二年,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大康之数既终,行运在乎尤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迹,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丞相明王。王其毋辞!”
尤烨按捺住心中激动,命人作表,自称德薄,不堪大位,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 如此,反复三次,尤烨这才允了这禅位之事。
十月庚午日寅时,顺义帝请明王尤烨登京郊丰泽坛受禅。坛下跪着文武百官四百余人,御林禁军及黑甲精骑十余万。太后扶着顺义帝,亲手捧玉玺,进奉于尤烨。尤烨受之。
中书侍郎、庶吉士李?随即宣读禅位诏书:
“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以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咨尔尚书令,丞相,监督内外诸事,明王尤公讳烨,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二帝,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 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谣狱讼附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和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读册已毕,明王尤烨即受八般大礼,登了帝位。尤铄,尤铭二人引大小文武官员朝于坛下。尤烨戴上龙冠,披上黄袍,端坐于高台宝座之上,改国号为大明,改元昭武,传旨大赦天下。尊其父尤嵛为高祖烈皇帝,册封世子尤铄为太子,中书令,监督内外诸事,正妻刘氏为太子妃;尤铭为宋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尚书令,兼兵部尚书,三泰大都督,正妻季雨涵为宋王妃。尤锉为韩王,内史令(即门下省长官,亦称为侍中),署理开封府尹;尤钫为鲁王,江南兵马都提调,署理海陵太守,领三泰大都督府长史;尤钊为代王,太常寺卿,弘文馆大学士。尤?为雍王,晋阳留守,三晋兵马都提调,署理太原太守,尤煌为贺王,宗正寺宗正。季允梅加少师(原为太师),李老太保加太子太师,御史台御史大夫,季虎为尚书左仆射,李?为尚书右仆射,文凯为宋王府长史,胡成为宋王府詹事,云殊为太子冼马……
分封百官既毕,李?奏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康帝既禅天下,理宜退就藩服。臣等乞降明旨,安置麦氏于何地?”说着,扶顺义帝及太后跪于台下听旨。
尤烨即降旨封顺义帝为顺义侯,皇太后为康太后,迁长乐长公主为南平郡主。皆居于南平郡主府,待其长大,再议归置。
李?左手按住佩剑,右手指着顺义侯母子,厉声而言道:“立一帝,废一帝,古之常道!今上仁慈,念汝年幼,不忍加害。封汝为顺义侯,寓居开封南平郡主府。今日便行,深居简出,恭思帝恩。非宣召不许入朝!”
太后领着顺义帝,战战兢兢,哭哭啼啼的跪行大礼,谢恩上马而去。只两骑相随,甚是凄凉。一些康室老臣见了,伤感不已,纷纷垂泪。
尤烨志得意满的扫视了跪在台下的群臣,传旨道:“大国初建,天地隆兴,上下同乐。自今日起,开封大放华灯七日,朕与卿等共庆盛世。传旨天下,九州同庆,共贺盛事。”
群臣闻言,行三跪九叩大礼,山呼“万岁”谢恩……
r:#f00;text-decorderline;}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