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挟天子以令诸侯


本站公告

    董卓自从虎牢关回到洛阳之后,虽说不至于害怕,可心里到底是有几分忧郁的。

    当前形势已经算不上乐观了。

    而李儒外为董卓军军师,内为董卓女婿,是董卓最信任的人之一。

    加上他的足智多谋,也值得董卓去重用他。

    此时的形势,正需要有人为董卓策划一二,李儒自然是不二人选。

    不久,李儒就入室拜见董卓道:“不知主公急招小婿,是为何事?”

    董卓叹道:“只因敌军势大,其锋正利,故心中不安,不知该如何应对。”

    李儒道:“既然敌军其锋正利,我等就避其锋芒。”

    “哦?”,董卓道:“速速道来。”

    李儒道:“不知主公是否听得一首童谣?”

    董卓讶道“不曾。”

    李儒道“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此童谣已经传遍洛阳,正是天意所在。”

    董卓细细的回味这首童谣,既而道:“你的意思是要弃洛阳,入长安?!”

    李儒道:“主公明见。”

    “不行,不行,这洛阳乃是京都,岂可轻易弃之?”

    李儒再道:“弃洛阳实为一石两鸟之计。”

    董卓问道:“如何一石两鸟?”

    李儒解释道:“长安地广人丰,前有潼关之险尚胜虎牢,后有三辅之地归附主公,立都长安逼诸侯之芒,又能修养生息,此为一;洛阳为大利,送于敌军,其各诸侯如何分这洛阳,因其利而分诸侯,此为二。”

    董卓想想,此计确实大妙,只是这洛阳。。。

    正当董卓犹豫不决之时,有下人报讨虏校尉贾诩晋见。

    董卓正好要其他人也来出出主义,听贾诩来了,急令下人带他进来。

    等见到贾诩后,董卓先问道:“文和,何以至此啊?”

    贾诩道:“武威太守马腾已经被我军打退,丢失的郡县也全部夺回。”

    这算得上董卓这几天来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了。

    董卓道:“甚好。此行多亏文和了。”

    贾诩连称不敢。

    董卓道:“文和啊,我现有一事实在难以取舍,不如你也来商讨一番。”

    其后,董卓把李儒的建议告之贾诩。

    董卓道:“文和,此事可行否?”

    贾诩思考一阵,道:“军师之计,不可不谓之妙,然迁都长安,文和实在不能苟同。”

    李儒倒也不恼,问道:“文和又有何妙计?”

    贾诩道:“主公,军师,贾诩以为我等不应该在此时撤离洛阳,这样只会让情势更加难以控制。”

    董卓道:“这是为何?”

    贾诩道:“诩曾听闻一个故事。故事说从前有个贾商被几个很饥饿的人尾随。那个贾商没办法,只得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他们一半,自己还趁机离开。不想那几个饥汉吃了一半的干粮后,心生歹心,为了那另一半的干粮,于是追上那贾商,把他给杀了。”

    董卓道:“文和的意思是,我就是那贾商?”

    “正是”,贾诩继续道:“此时主公如同那贾商,各诸侯如同那几个饥汉,主公所控制的地域则为干粮。主公为避锋芒就把洛阳舍弃,可那长安就是万无一失吗?洛阳地之广,物之丰,人口之多为天下之最,那潼关虽为天险,可又能比虎牢多几分凶险。况且,主公若真的弃了洛阳,此举不是告诉天下,主公怕了他们,这也只会使他们的气焰越是嚣张,一鼓作气之下,诩只怕。。。”

    听到这里,董卓心中更是难以抉择。

    董卓起身,漫步在屋,以整思绪。

    贾诩再道:“诩尚有一计可立退敌军。”

    闻得此言,把董卓激动得狠狠的抓住贾诩的手道:“速言之。”

    贾诩顾不得疼痛,道:“可令天子写下诏书,命诸军退回各封地。”

    董卓不解道:“这诏书有用?”

    “自是有用”,贾诩道:“此次敌军打的旗号就是清君侧,他们还是拿着天子打幌子的。主公只需叫天子下一道诏书,若不从则是违背天子,此为不忠之举,我料他们必不敢违抗。”

    一旁的李儒插嘴道:“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闻得此句,心中大快,大笑道:“好一句‘挟天子以令诸侯’。我有爱婿与文和相助,何愁大业不成啊。”

    董卓重新开始自信满满。

    而其他两位当事人虽然口中只是推辞,心中却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随后,董卓进宫威逼汉献帝写下诏书,令各诸侯退回封地。

    碍于诏书,即使是曹操这样的强硬派也不得不低头。

    加上盟军的盟主本就无意再多做争斗,也就再虚等几日后,各自撤兵。

    就这样,讨伐董卓的战争在隆重中开始,却在中途草草落幕。

    而汉献帝只能继续当他的傀儡天子。

    只是汉献帝不知道的是,已经有一批人开始在为他的重新掌权,于暗处行动起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