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为各位解读了孔子的“仁政”政治理论。
孔子的“仁政”的核心思想是:不杀人,用教育的方法,治理国家,治理老百姓。但是,这只是“仁政”的核心思想。
此外,孔子的“仁政”,还表现在官员们“行政”的方方面面。
下面,我就为各位解读这些内容。
四十六)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说:“怎样做,才可以从政呢?”孔子回答:“要遵守五项美好的原则,抛弃五项邪恶的行为,就可以从政啦!”子张问:“什么是五项美好的原则呢?”孔子说:“五项美好的原则是:第一、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自己又不破费钱财;第二、让老百姓为政府劳动,又没有抱怨的情绪;第三、心里有欲望,但是,不贪污、受贿;第四、安然、镇定、,但是,不骄傲;第五、仪表威严,但是,不凶狠。”子张问:“什么是‘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自己又不破费钱财’?”孔子回答:“从老百姓那里,取得钱财,再用这些钱财为老百姓办事,这不就是‘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自己又不破费钱财’吗?选择老百姓可以承受的工作,让他们去做,还有谁会抱怨呢?大家都品德高尚,追求仁爱的伟大理想,还有谁会贪污、受贿呢?一个当官的君子,在办理公务的时候,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伙人;也不管是高贵的人,还是低贱的人,都要平等地对待,不会对有些人勤快,也不会对有些人怠慢,这不就是‘安然、镇定、,但是,不骄傲’吗?一个当官的君子,官服官帽,都穿戴得整整齐齐的,给人一种尊贵的感觉,让老百姓见了,不自觉地就产生了敬畏的心理,这不就是‘仪表威严,但是,不凶狠’吗?”子张又问:“什么是五项恶行呢?”孔子回答:“四项恶行是:第一、不教育,就杀戮,就是残酷;第二、不讲清楚要求,就要老百姓完成,就是残暴;第三、命令下得很晚,又限令老百姓按期完成,就是残害;第四、给别人利益,出手的时候又很吝啬,就是小气。”
儒学的基本思想,是仁。仁,就是“爱人”――爱别人,爱人类。这点,我在前面第二卷,《里仁篇》中,已经解读过了,在这里,我就不重复了。
用仁爱的思想,去“当官”,执行的就是“仁政”。所以,仁政其实就是爱人,就是爱人类。这种对人类的爱,主要当然表现在“不杀人”,不随便剥夺一个人的生命。
但是,对人的爱,包括很多方面,不仅仅是不杀人。一个当官的人,仅仅做到“先教育,后惩罚”,执法公正,不随便杀人,还是不够的。
那么,还需要做到什么呢?
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遵守五项美好的原则,抛弃五项邪恶的行为。
五项美好的原则是:
第一项:惠而不费。
“惠而不费”的意思,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和政府,要维持庞大的政府机构,要维持庞大的国防开支,要养活大批的政府官员,这些钱,从哪儿来呢?
当然是从老百姓身上要了!
这就是国家的各种各样的税收。
政府收了大量的税款之后,维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还要为老百姓做些“好事”。
比如:
搞好城市的基础建设,让居民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展国家的基本建设,让老百姓从中得到确实利益;
救助“弱势群体”,让人人都有饭吃,都有衣服穿……等等。
政府为老百姓干了这些好事,老百姓都高兴地说:“政府真好,给我钱花啦!”有些人还感动地痛哭流涕。
其实,政府一个钱,也没花,花得都是老百姓自己的钱。也就是“纳税人”的钱。
所以,孔子说:政府用老百姓的钱,为老百姓办事,让老百姓得到利益。
――这就是仁政。
第二项:劳而不怨。
国家有很多事情要做,就需要老百姓“尽义务”。
比如,我们国家,有“义务兵役”的制度。适龄的青年,都要踊跃地报名入伍,保卫国家的安全。
在古代,老百姓“尽义务”的事情,就更多了。
唐朝的诗人杜甫,在他的诗中说: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致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戌边。
杜甫的这四行诗,我为各位翻译如下:
我十五岁的时候,
到北方修筑黄河的堤坝,
四十岁了,
又去大西北屯田……
想当年,
我离开家乡的时候,
“街道主任”帮我把头发挽起来,
让我更像个男子汉……
到如今,
我白发苍苍,
还要去守卫边疆……
这样沉重的劳役,老百姓怎么能承受的了呢?
这样沉重的劳役,老百姓怎么能没有怨言呢?
所以,孔子说:选择老百姓可以承受的工作,让他们去做,还有谁会抱怨呢?
让老百姓“服劳役”,一定要考虑到他们的承受能力。
――这就是仁政。
第三项:欲而不贪。
人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理想。
有的人,想当大老板,赚上一大笔钱,再包个“二奶”。这样的理想,虽然不是很高尚,但是,“人各有志”,你也干涉不着。
有的人,想当大官,贪污上一大笔钱,再包个“二奶”。这样的欲望,就很不高尚了。如果“时运”不好,“纪律检查委员会”找上门来,就要被“双规”啦!当然,也有“走大运”的,带上钞票,抱着“二奶”,坐上飞机,“溜之大吉”啦!
贪污了国家的钱,跑到外国,又不是“政治避难”。我想,无论什么样社会制度的国家,都是不会欢迎的。
现代国际社会,联合执法,正成为大趋势。逃到外国,就没事了吗?非也!不是有些贪官被引渡回来了吗?
法律的惩罚,时刻悬在头上,虽然有一大笔钱,日子也不会好过吧?
所以,官员们不应当有贪污的欲望,应当整天想着“为人民服务”,这样,就不会贪污了!
所以,孔子说:追求仁爱的伟大理想,还有谁会贪污、受贿呢?
不贪污,总想着“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仁政。
第四项:泰而不骄。
一个官员,在办理公务的时候,无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老百姓也好,王公贵族也好,都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他们,认真地为他们办事。
这就是孔子说的“泰而不骄”。
“泰而不骄”也是仁政的表现。
第五项:威而不猛。
什么是“威而不猛”?
一个官员,是要“领导”别人,纠正别人的错误的,所以,要有权威。
如果一个官员,看起来,像个瘪三一样,怎么能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呢?
所以,孔子要求官员们,要穿戴整齐,有一个“官架子”。让老百姓见了,不自觉地就肃然起敬。
这就是“威”。
但是,也不能“威”得过了头,像只老虎一样,看了让人害怕。要在威严之中,让人感到亲切。让人敬畏又佩服。
这就是,“官架子”拿得恰到好处啦!
也是仁政的一种表现吧!
以上就是,五项美好的原则。
再解读四项邪恶的行为:
第一项:虐。
什么是“虐”呢?
虐,就是残酷。
孔子说:对待老百姓,先要教育,教育不好了,再惩罚他。如果不教育,老百姓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偶然犯了禁,就抓起来杀掉,这就是残酷。
第二项:暴。
什么是“暴”呢?
暴,就是残暴。
孔子说:让老百姓缴税,让老百姓服劳役,事先都要和老百姓讲清楚,留出时间,让老百姓做好准备。
如果事先不讲清楚,也不让老百姓有准备的时间,上来就要东西,就抓人。这就是残暴啦!
第三项:贼。
什么是“贼”呢?
贼,就是残害。
官员们懒惰,征收税款的命令迟迟不下发,到了缴税的期限到了,让老百姓立刻都缴齐。
时间这么短,老百姓交不上,怎么办呢?
县太爷把他们都抓起来,押到衙门公堂上,打扳子。
这不是祸害老百姓吗?
所以,孔子说:这是残害呀!
第四项:吝。
什么是“吝”呢?
吝,就是吝啬。
一个当官的人,对有功劳的下属,是不是应当鼓励一下,给点物质奖励呢?我说,当然啦!给根胡萝卜尝尝,来点甜头,也是不错的嘛!
可是,这个官员拿钱的手,刚伸出去,就又缩回来了。就是舍不得把钱奖励给别人。
孔子说:这样的官员,未免太小气啦!
仁政的中心思想,就是不杀人。具体说来,就包括了“尊五美,屏四恶”这些内容。
通过上面的解读,各位对“仁政”,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
四十七)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2)
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在外,要小心谨慎,如同去会见尊贵的客人。役使老百姓为国家劳动,就要像主持祭奠仪式一样隆重、认真。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到国家政府部门当官,自己心中没有怨气,在卿大夫的家里,当个管家,自己心中也要没有怨气。”仲弓听了孔子的教导,说:“我虽然不是个很聪明的学生,但是,我还要按老师的话去做。”
前面,解读了孔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尊五美,屏四恶”。孔子的这番话,当然是对当官的人说的。让他们遵守这些原则,做一个好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对于那些有当官的志愿,暂时还在学习,暂时还没有当官的人,孔子有什么要求呢?
孔子要求他们做到四点。
出门如见大宾。
现在,你还在学习,终有一天,你要离开父母,到社会上去工作,去当官。你应当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就好像会见尊贵的客人一样。
这可以说,是孔子对他的学生的第一个希望。
使民如承大祭。
当你成为一个官员的时候,你要善待你治理下的老百姓,不要随便就让他们服劳役。让老百姓服劳役,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要像办理重大的祭奠仪式一样隆重。
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的第二个希望,充分地表现了孔子爱民的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的理论核心,就是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前面第二卷《里仁篇》中,已经解读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的第三个希望,孔子希望,他的学生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邦的意思,就是诸侯国,也就是国家。
家的意思,就是贵族的“封地”,在国家的境内,比国家要小得多了。
在邦,就是在国家。在家,就是在贵族的“封地”。
孔子说,你在国家的政府里面任职,当一个高级官员,治理一个国家,你实现了“治国”的伟大政治抱负,心里很舒服,没有怨气。
但是,你在一个贵族的封地里,当一个“管家”,治理贵族的一小块封地,虽然没有实现你“治国”的伟大政治抱负,你也要把工作做好,也不要有怨气。
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的第四个希望,表现了孔子“忠于职守”的精神。
孔子对他的学生的四个要求,是不是也表现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呢?
孔子的学生仲弓,听了老师的教导,说:“我虽然不是个很聪明的学生,但是,我还要按老师的话去做。”
这是孔子,对他的每一个学生的希望。
四十八)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7.6)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能遵守五种品德,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合适地行动,就可以称得上是仁了。”子张说:“可以问一下,那五种品德吗?”孔子回答:“恭、宽、信、敏、蕙,五种品德。恭,就是尊重别人。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这样,就不会有侮辱;宽,就是对人宽厚,你对人宽厚,老百姓就会拥护你;信,就是讲究诚信,你对人诚信,别人就会依靠你;敏,就是办事勤快,办事勤快,才会做出成绩;惠,就是给别人好处,你给别人好处,就可以让他为你效力。”
孔子原始儒学的基本思想,是“仁”。
仁,可以说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
用“仁”的处世态度,去当官,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执行的就是“仁政”。
但是,我们社会上的人们,选择当官这个职业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
所以,不是当官的人,就谈不到“行政”了。他们和仁政,似乎就没什么关系啦!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那个行业的工作,都要和人交往,都要和别人搞好人际关系。所以,我们也应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也要实行自己的“仁政”。要不然,对别人实行“暴政”,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自己就成了“孤家寡人”啦!
所以,在解读完了官员们的“仁政”之后,再为各个朋友解读,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仁政”。也就是,我们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应当遵守的“准则”。
这些“准则”有那些呢?
孔子说:有恭、宽、信、敏、惠,五个字。
――我们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就要遵守这五个字。
恭,就是恭敬。
我们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对方。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大家彼此尊重,事情就好办了。
很多人间的纠纷,都是由于彼此不尊重起的。
你藐视别人,别人就会不高兴,当然也会藐视你。一言不合,伤了和气。彼此都感到受了委屈。
所以,孔子说:“恭则不侮。”――礼貌地对待别人,自己和别人,都不会受到屈辱。
宽,就是宽厚。
宽厚,是对待别人的一种态度。宽厚地原谅别人的错误,在利益发生冲突时,不去和别人斤斤计较。
这样,大家一定对你有好感,也就会拥护你。所以,孔子说:“宽则得众。”
声明一下:
我在这里解读孔子的宽厚,可不是让各位做一个满地撒钞票的大傻瓜。
在这个利益纷争的现代,满街都是骗子。你要是不会保护自己的利益,见了骗子也宽厚,你口袋里的钱,立刻就会转移到骗子的口袋里啦!
――各位在实行宽厚时候,还是小心点呀!
信,就是诚信。
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事,讲究诚信。久而久之,大家都会信任你。也就会放心大胆地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让你担任重要的职务。
所以,孔子说:“信则人任焉。”
――你诚信,人家就会依靠你。
敏,就是敏捷、勤快。
任何成功,任何成就,都不是白白得到的,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也就是,人要敏捷,要勤快,才能有成就。懒汉整天躺在床上,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所以,孔子说:“敏则有功。”
――努力地工作,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
惠,就是恩惠。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别太小气了。对你身边的人,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好处”。小恩小惠地“拉拢”一下。当你有困难的时候,求别人帮忙,也好开口。
这就是,“有来无往,非礼也!”
所以,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
――给人家点好处,你就好开口求人啦!
孔子说: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在人际交往中,都能把握这五项“准则”,都能执行这五个字,那么,他就是一个仁义的人了。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仁政”。
这五项“准则”中,也就是这五个字中,那一个最重要呢?
儒家认为,最重要的是“敬”字。
在人际交往中,“恭敬”是最重要的。
我们应当时刻记住,要尊敬人,对任何人,都不要失礼。
对于孔子的仁政,做一个小结:
仁政的基本思想是:不杀人。治理国家,治理社会,要用教育的方法,不用杀戮的方法。
仁政的基本内容是:“尊五美,屏四恶。”
对普通人来说,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恭、宽、信、敏、惠”五个字。这可以说,是我们普通人的“仁政”啦!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