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状元情结”和“官本位…


本站公告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

    慈禧太后废除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了。今天,我们走在大街上,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身穿时髦服装的红男绿女,到处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百年前的封建社会的面貌,已经早就不见了踪影!

    中国社会,正向现代化迈进!

    中国人思想,也现代化了吗?

    我回答:非也!

    儒家的人生理想,还盘踞在中国人的脑海里。

    中国人思想的现代化,恐怕还要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这么说呢?

    听我慢慢道来……

    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人生有四件喜情: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提名时。

    这篇四大喜事,把“金榜提名”排在第四位。其实,这个位置,处于“压轴子”的位置,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中国古人看来,“金榜提名”,乃是人生第一大喜。

    科举制度的封建社会,一旦金榜提名,就意味着进入了封建统治阶层,意味着人的一生命运的改变,对一个人来说,就显得最重要了。其他三件事,比起改变一生命运的金榜提名,就逊色多啦!

    “金榜提名”中,第一名,就是“状元”。

    我们看古代的戏剧,古代的小说,都能看到对“中状元”的描写。那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大关键。一切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中状元”,就都解决啦!

    “西厢记”中,张生和莺莺“勾搭成奸”,两个人“男贪女爱”“如漆似胶”,但是,张生社会地位低下,又没有钱,老丈人不要这样的女婿。眼看戏文没法演下去了。

    怎么办呢?

    只好让张生“中状元”。

    张生中了状元,皇帝下了圣旨,亲自做媒,限令立即“完婚”。于是张生奉旨结婚(一般古代言情小说的情节)。金钱、美女就都有啦!

    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形象注解。

    这就是中国人“中状元”的概念。

    真是让每个中国人,都十分地羡慕。

    “中状元”就是要通过考试,还要在考试中拿到第一名。

    状元,那可是“天下第一”啦!

    多么了不起呀!

    ――这,就是深埋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一个思想,它无意识地主导了中国人的语言和行为,我们称之为“状元情结”。

    “状元情结?”有的朋友会说:“我不明白,请解释一下好吗?”

    我说:当然好了。

    “情结”,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它表示,郁结在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派遣不去的一种思想,一种情绪。这种思想和情绪,是“潜意识”的存在,人们一般感觉不到。但是,它决定了人的行为。

    比如:人们说,男孩子一般都依恋母亲;女孩子一般都依恋父亲。

    “心理学”上,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

    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是:男孩子在“潜意识”中,有“恋母情结”;女孩子的“潜意识”中,有“恋父情结”。

    他们虽然平时都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这个“情结”还是控制着他们的行为,让男孩子依恋母亲,女孩子依恋父亲。

    儒家的学说,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科举考试”,也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这些,都在中国人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得烙印。

    科举虽然被废除了,儒家的学说,也不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了,但是,儒家的人生理想,已经在中国人的心灵里扎下根,抹也抹不去了。

    从好的方面说,传统的中国人,都比较有“理想”,要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看重自己的名誉,视金钱如粪土。

    这样的人,就是中国人景仰的所谓“君子”。

    从坏的方面说,中国人都有两个“毛病”。

    一个是,“状元情结”。

    一个是,“官本位”。

    让我继续解读“状元情结”。

    在我居住的城市,上个世纪,在小学生中,流行着一首童谣:

    一,一二一,

    爸爸领我上街里。

    买书包,

    买铅笔,

    到了学校考第一。

    这首童谣,我当时听到过,歌谣表现了小学生初次上学的愉快心情。但是,我们对歌谣的思想内容分析一下,就会惊奇地发现,这首儿童的“著作”,其实,完整地表现了中国人的“状元情结”。

    学习为了什么?

    正确的答案,应当是: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是不是应当这样呢?

    问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他(她)也会说,应当是这样!

    但是,实际上,在中国人的心里,学习的目的,还是“考第一”,中“状元”。

    每年“高考”结束以后,都要热闹一番。各地的报纸,在显要的位置,都会刊登“高考状元”的消息。

    电视采访,商家请“高考状元”形象代理商品。“高考状元”,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些地方,还为“高考状元”立碑。和历代的“状元、举人碑”一起,树立在庙里。好像中国封建的科举制度,还没有完结一样。

    中国人的“状元情结”,也决定了中国的教育制度。

    让人很遗憾,中国的教育,其实就是“应试教育”。

    外国人说:“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

    可是,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学生,整天忙得,就是把课本背下来,考个好成绩。考第一,中“状元”。

    老师们忙得,就是让学生记住课本上的东西,别在考试的时候,考不好,影响老师的“升级”。

    学生是不能违背了课本,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的。如果,有这样的学生,老师不但要给他零分,还要把他化归“另类”,说他不是好学生。

    所谓“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只不过是个记忆比赛,根本选拔不出真正有才华的学生。所谓的“高考状元”,就是把课本背下来了,临场又发挥得好而已。其实,脑子里空空如也,绣花枕头!

    真正有独立思想的学生,是中不了这个“高考状元”的。

    这样的教育制度,想培养出真正的人才,难矣!

    所以,中国的诺贝尔获奖的科学家,都是在外国留学,外国人培养出来的,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一个。

    这还不让中国人猛醒吗?

    还不抛弃我们的“状元情结”吗?

    再解读“官本位”。

    儒家的人生理想,就是“从政”,一般通俗的说法是“当官”。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时代,这是“读书人”唯一的人生目标,称为“正途”。

    中国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一个富贵荣华、享有特权的官僚士大夫阶级。

    中国封建社会,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级”。

    一个是“官”。

    富贵荣耀,享有特权。在社会上受人尊重。

    一个是“民”。

    无职无权。偶然发了财,也没有社会地位,被人称为“土财主”,还要受“官僚士大夫阶级”的欺负。

    所以,在封建社会的时代,全体的中国人,把当官,看作最荣耀的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封建专制社会,已经在中国消失了近一百年,这种把当官当作唯一“正途”的思想,还牢牢地盘踞在现代中国人的脑子里。

    在现代的中国社会,在工厂里,当个五、六个人的“班组长”。在居民小区,当个“居民小组长”。这样的“小官”,就能让人沾沾自喜,自觉得高人一头了。

    俗话说:“大小是个‘官’,强似卖水烟。”

    这就是现代中国人的心理!

    稍微“大一点”的官,那就更觉得自己了不起啦!不但自己扬扬得意,别人还要仰着脸看他。

    有些官员,更是“俯视”中国社会,把“民”看作低自己一等的动物。

    有一位农民,到政府“信访部门”去解决问题。农民随手用自己携带的手机,给接待他的官员拍照。

    政府的信访部门,可以说是个公共场所,公民在公共场所拍照,不会侵犯任何人的隐私,也不违反任何法律。

    但是,官员认为冒犯了自己,不高兴了。要把这个农民抓起来,关到拘留所里。

    为什么呀?

    官员解释说:“给我拍照,让我心情不好,没法工作了。所以,他犯了‘妨害公务罪’,应当关起来!”

    让官员“心情不好”,就有罪,就要关禁闭。

    什么“人民的公仆”,在这样的官员眼里,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在现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当官”不是一项职业,而是一种“高贵的身份”。社会上其他不同身份、职业,都可以用“官”这种“身份”为标准来衡量。

    这就是“官本位”

    比如: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工作起来,也很惬意。他就会说:“我这个工作,给个县太爷,也不换。”

    这是流行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一句俗语。

    这句俗语,表现了现代中国人,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和“官”相比。这就是“官本位”。

    当然,这句俗语,有开玩笑的意味。

    现代中国人正规的做法是:官员们都有一个“级别”。这个级别,表现了官员“身份”的高低。

    怎样确定“民”的“身份”高低呢?

    就是和官员的“级别”相比较,用“相当于”,三个字来表示。

    比如:有一个教授,是教书的,和“当官”扯不上关系。

    但是,当人们衡量这个教授的“身份”时,也许会说:“这个教授的级别,相当于‘正团级’干部啦!相当于一个县长啦!”

    教授就是教授,干吗和县长相比呀?

    你说荒唐不荒唐?

    对现代的中国大学生来说,“当官”仍然是职业的第一选择。

    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大学生报名。

    把有才能的人,选拔到政府部门工作,对国家和人民,都是有好处的。但是,国家还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应当各得其所,量材适用,对国家和人民,才是真正有利的。

    所以,“官本位”思想,让人才都涌向“当官”这条独木桥,难免对人才造成浪费。

    中国现代的“官本位”思想,更荒唐的是:把“当官”作为一种奖励的手段。

    在计划经济时代,各行个业,做出“成绩”的“模范”,基本上,都要“提干”,奖励个“官”做。在那个年代,这是一条“当官”的路子。

    最近,有一位女民警,在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为灾区的孩子喂奶。这一行为,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感动了很多人。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可能就让人莫名其妙啦!

    这位伟大的母亲,立刻被“提干”了,当了“官”。

    给孩子喂奶,和“当官”,有什么关系呢?

    不了解现代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就不能了解这其中的关系。

    我告诉各位:

    这是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奖励,是对她“感动中国”的奖赏。奖励一个“官位”,在现代的中国,可以说,是最高的奖赏啦!

    “官”可以作为奖品的。

    荒唐不荒唐呢?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位母亲,可能达到‘提干’条件了。才提了干,不是只是因为喂奶吧?”

    我说:如果是这样,一定有相关的报道。可是,一直没有。你的话,就没有根据了!

    总结:

    “状元情结”和“官本位”思想,对中国迈向现代社会,极其有害。

    只有克服了这两个儒家思想,中国才有希望!

    读者朋友:

    儒家的人生理想,就解读到这里。

    下面,我将为各位解读,儒家的政治理论。

    谢谢您的阅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