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僖宗刚刚长大成人,还没有杨贵妃那样的重量级妃子,要不然,死的就不是卢携了。宰相祸水,红颜祸水。呜呼哀哉,呜呼哀哉!罪魁祸首是除掉了,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僖宗跑到郊外,放声大哭,求苍天保佑他这个天之骄子,最好来个炸雷,把黄巢的六十万大军给劈了。
炸雷没有求到,阿父倒是求来了。阿父急匆匆地走到僖宗面前,牵着他的手说:“皇上,巢贼快到了,赶快离开这里,到蜀中去。”僖宗站在那里不动,带着诧异的神情看着阿父:“到蜀中去,那里有宫殿住吗?”
“有,有,皇上放心。当年安禄山造反,七帝明皇(即唐朝的第七个皇帝李隆基)在蜀中住过,宫殿还在。”阿父边说边做手势,向僖宗示意。从阿父的描叙中,僖宗体会出了蜀中像长安一样,也有宫殿可住。
天宝十五年(756年),七帝明皇逃离长安,到蜀中避难。他还真有先见之明,知道一百年后,自己的后代还要到那里去避难,所以,宫殿建得蛮结实。百年老屋,居然还可以住人,而且住的是天子。唉,人比人,气死人。安史之乱时,杜甫也到蜀中去躲避战祸,在朋友的帮助下,搭建了一个茅草屋。那个时候,可没人搭理杜甫,一百年过去,杜甫草堂早就不知哪里去了。
既然蜀中也有宫殿,在哪儿当皇帝不是一样?僖宗心中的千千结顿时解开,催阿父赶快回去通知三宫六院、妃嫔彩女,随他去蜀中。这天是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初五,距李儇登基的日子乾符元年(874)七月二十一,已有八年多了,十二岁的少年已长成英俊潇洒的青年小伙,可以有女人了,怪不得李儇离开长安的时候,还想着他的妃子们。
“皇上,军情紧急,来不及了,蜀中有的是美女。”阿父连连摇头,拉起僖宗就走。被阿父一吓,僖宗急忙赶回宫中,选了三个漂亮的、善解人意的妃子,带了四个王爷(包括后来接替他的昭宗李晔),由军容使阿父田令孜率五百神策兵,拥着逃往蜀中。
出了玄武门,僖宗掀起车轿的窗门帘,无限留恋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宫殿。唉,什么时候朕才能回来?坐在同一车轿里的阿父看在眼里,也心生感叹。不过,他不想表露。
黄巢初三才占领潼关,初五怎么就到了长安城下?一出长安城,僖宗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便问阿父。阿父哈气连天,说自己很累,想小睡一下。见阿父为国事操劳到如此程度,僖宗心生感动,没有再问,也靠着睡了。
田令孜哪里会累?他是不好讲个中原因。京城里的神策军调到潼关支援去了,为安全着想,田令孜招募了一些新兵作为亲军。阿父还是按惯例,给自己的亲兵配置了清一色的高头大马,清一色的毛皮大衣。
恰好凤翔、博野的援兵赶来长安勤王,来到渭桥,便被这些新兵阻住,说不要进城,直接去前线抗敌。见新军穿着如此华丽,骑的骏马如此高大,说话的语气如此高傲,勤王的兵将顿时心生愤怒:凭什么他们有这样的超级待遇,而我们就穿破烂衣服,挨冻受饿?勤王兵将一哄而上,剥了新军的衣,抢了新军的马,出了长安城,当起义军的向导去了。有了这些官兵作向导,农民军推进的速度自然更快。
僖宗逃离长安的当天傍晚,也就是十二月初五的傍晚,残阳如血,映红了长安城西边的整个天空。今天的傍晚好特别,长安城的老百姓满脸疑惑地看着上天。余晖中,黄巢的先锋将柴存,在激于义愤的勤王兵的引导下,率领一万人马,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长安城。
到这个时候,大唐帝国的文武百官才知道他们的皇帝已丢下他们,逃之夭夭了。大唐帝国的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得知消息,慌忙召集群臣,整装列队,来到灞上,迎接黄巢和他的大军。
黄巢乘着用黄金装饰的车轿来了,葛从周他们这些元帅级别的乘着用白银装饰的车轿来了,朱阿三他们这些将军级别的乘着用钢铁装饰的车轿来了。在他们前面开路的和在他们后面押阵的,是穿着锦衣披着散发扎着红缨绳的六十万农民军。
“越王勾践破吴归,壮士还家尽锦衣。”此时的黄巢得胜进长安的情景,又何尝不与李白所写的勾践得胜回朝的情景一样?热闹是他们的,自己什么也没有。心爱的姑娘没有在身边,她看不到,这些荣耀又有什么意义?朱阿三默默地坐在轿中,独享着这份孤独。
可黄巢觉得很有意义,他掀开轿帘,频频挥手示意,以展示未来元首的风采。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未来元首从长安的北边明德门入,经过全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约155米宽,1830米长),入朱雀门,进入了象征皇权的皇城。
按计划,黄巢应该在朱雀门城楼上对老百姓发表一番演说。他下了黄金轿,带着他的功臣们,登上城楼。来到城楼前沿,他朝着楼下狂呼着的老百姓摆了摆手。刹时,楼下鸦雀无声,连一根头发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哇,站到象征皇权的城楼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奇妙效果?难怪皇帝们总要把他们的宫殿弄得又高又大,原来,为的就是从高处看人,可以把低处的人看小;站在下面的人,无论是当官的,还是小老百姓,看高高在上的皇帝们,就是一种仰慕。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