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少爷正在书房等着您去上课呢。”小乐子在我耳边低语道。
书房,指的是御书房,上课,指的是有急事请教。
我一听便和老板辞了,与小乐子,一起回转宫中。被他催得我连回转云居楼换衣的时间都没有,直径去了御书房。
小乐子直接进去,向他回禀,不多时,小乐子便一脸恭敬地对我说:“宇太傅,请。”
“多谢。乐公公!”一拱手回礼,进了书房。
“臣,叩见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傅!”
听得出他语中的急切。我抬头却见他抚额,但依旧是处变不惊,一脸的面无表情。
“太傅,您看这该如何?”说着他便走下龙椅,将龙案上的一奏章递到我手中。
我打开一看,乐了。
原来是两年一度的录才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我们那古时候的科举考试。
“这不是挺简单的吗?谁的文章好,就录取谁。简洁干脆,一切按朝廷法度来。”我依旧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唉,谁叫这是我在朝廷中的第二项特权。
“太傅,事情非你所想那般简单,你仔细看奏折后附录中的名字,再看名字后关于他们简介。”
我将整本奏折打开,好家伙,足有两米多长。好在附录二字,我还认得,立刻找到附录下面一百位选中者的清单。
看后,我眉头当下就多了几道褶子。
百名选中者有六成师承观麓书院,其中偶尔夹杂了几家书院的名称。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现任宰相,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朝中大小二十多位官员均出自观麓书院。
我一想到这个问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结党营私”、“党朋”这些词。难怪皇帝徒儿要头疼了。
“陛下,据臣所知,这观麓书院确实是有实力,乃我朝最大最有名的书院。民间有言:‘能进观麓,官运亨通!’看这一次的结果,果然是名不虚传。”我笑道,将摊开的奏折收好,呈回给他。
“唉,太傅,如果放过这批,那么朝中实力均衡的局面将会被打破,如果不放过,那这无疑是寒了有心为朝廷效力的人才之心。太傅,您说,朕该怎么办?”
见他颓然坐在龙椅之上,我心中不忍。
虽说,陛下已经登基四年,将朝廷内外治理的有条不紊,朝内看似一片平和,可是却早已暗涛汹涌,那些阴谋者正在暗处,寻找最佳的时机伺机而动。特别是海国,他们一定会趁朝中混乱,游说拉拢山国,一起一举派兵攻下陵国。
突然,我灵光一闪,问道:“陛下,听闻每届的录才考试,均有礼部主持,然后由礼部尚书决定名单。陛下只要过目,恩准即可。不知是否?”
“没错,这是祖上留下的法度。”见我问到这些,即可追问我道,“太傅,是否已有良策?”
“良策?臣不敢说,但是倒是有一些主意罢了。”
他一听我如是说道,立刻上前拽起我的衣袖,将我拉至书房左侧的偏房。
一看他此举,便知他的意图。等待他屏退伺候的宫女与太监。
我开口说道:“这个方法,需要陛下有坚决的决心。”
“哦!”他扬了扬眉,表示兴趣正浓。
“调整旧制,法度改革。”
“哪方面?”
“首先,之所以他们聚合在一起,形成势力团体,是因为那些新录用的人才均喜好用同一书院毕业,于情于理都会无形中拉近两方的情感距离,所以朝中大部分有权有势力的官员也就有了借口大量的拉拢人心,扩大势力。其次,那些录用的人才,均没有领会到陛下的皇恩浩荡及他们所有的一切均为陛下赋予,没有领略到陛下的圣命。基于这两点,臣认为要想改变,就必须调整,让他们直接受命于陛下,领略到陛下的君权是至高无上的。”
听我讲解的时候,他也不住的点头,符合我。我一看就知道他已经在认真思考我的建议了。
“所以呢?太傅。改怎么调整,怎么改革?”
“只要我们在录才过程中加一道工序,即可。”我自信满满地朝他一笑。
“哦!”他见我神色轻松,也跟着放松之前紧绷的神态,“是哪道工序?”
“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