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好朋友刘传莹,还乡后病死,曾国藩收检校刻了他的遗著,还买了石刻碑托送墓地。又有同乡举人邹兴愚,会试落榜,贫病而死,全靠朋友料理后事;曾国藩撰写墓志,并代他买石勒铭。
朝廷因水旱灾害免掉地方钱粮,发放赈济的恩旨,所涉及省份的京官,都要上折谢恩。曾国藩仕途光明而又急公好义,大受同乡的推重,所以从道光二十六年起,凡是湖南籍京官的谢恩折,都由他领衔。
WWW.soudu.org
此时的曾国藩,官居二品,负一乡之望。从当年那个初涉京师,一身土气的青年,走到这一步,不过十年,仕途之顺,出人意料。
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位列京堂,从此,曾国藩的身份就是朝廷的大臣了。每年的俸银加饭银,共计四百两银子,家境舒缓了不少。
可是升官以后,应酬较多,用费一下子增加了不少,曾国藩还旧账,借新债,生活上仍是捉肘见襟。每到年末,积欠的债务仍然接近一千两银子。
在京城居住八年的时间里,曾国wWw.藩早就有归乡省亲的打算,无奈因为手头拮据,竟不能如愿。即使祖父病重,他也只能让兄弟们返乡照顾。
一个官居二品的大员,年年要靠借债度日,甚至没钱还乡省亲,放到现在,肯定有不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也不难理解,那会儿没有公车私用、公费报销这类待遇。朝廷的俸禄偏低,地方官员在俸禄之外,有养廉银的收入,京官只有干俸,如果下定决心要做个清官,欠债那是不可避免的。而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
曾国藩经常对他的孩子说:我自三十岁以来,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恨可羞,所以暗暗发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苍天在上,决不食言,否则天打五雷轰。将来如果作了外官,俸禄较丰,自誓廉俸之外,不取一钱。廉俸如果多了,就周济众亲戚族党,断不畜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这是我一生的志向。
曾国藩之所以励志做清官,除去他的良好家风和农家子弟特有的质朴之外,更在于他通过读书,领悟了盈缩有数,此消彼长的道理。
所谓的富贵繁华,最终不过是过眼烟云,任何人都逃脱不了一个平淡的结局――一?黄土足矣。
曾国藩能这样的心态和作为,真是了不起。可是古今官场上绝大多数人,握有炙手可热的权力后,很难得有这样的平常心。
俗话说千里做官只为财,在名利当头之际,为官者大多患得患失,弄不明白这看似平常的道理。因为平常心不是想有就能有的,是要靠读书、修身、参悟、实践而来的。
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是那个时代的人生追求,曾国藩起初自然也会有这种想头,要不也不会热衷于科举。但于八股之外的博览群书,志同道合朋友间的切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把他塑造成为一个真正的儒者。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