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唐鉴的来信


本站公告

    在太平军如日中天,所向披靡的时候,湘乡县团练副总罗泽南召集全县四十三都团长、练长会议,特别请曾国藩光临指导。曾国藩到了县城,拜会县令朱孙贻后,出席了县城团练的比武大会,亲眼看到罗泽南所训练的三营一千余名团丁,已经初成规模,心里十分感慨。夜晚,又与罗泽南通宵长谈,听他讲按戚继光练兵法挑选将官、招募勇丁以及平时操练的体会。罗泽南竭力怂恿曾国藩出山办团练,并表示愿将这一千团勇交给曾国藩,他和他的学生都情愿听从曾国藩发号施令。

    曾国藩听后,更是激动不已。他深感自己无论在识见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不比罗泽南差多少。如果自己下定决心来办团练,也很有可能像当年戚继光创建戚家军那样,练就一支曾家军。古人能做到的事,自己难道做不到?

    从县城回到家,曾国藩就看到由湖南巡抚衙门转递来的四封信。其中三封都是亲戚之间的慰问信,国藩看后,就扔到一边了。另外一封,则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喜讯,使得他的心情激动起来,并且久久不能平静。

    这封信是唐鉴从京城寄来的。

    在京城的十几年,唐鉴对曾国藩的帮助和提携真是没的说。面对大恩人的来信,曾国藩再也等不及了,他迫不及待地拆开了来信。

    其实曾国藩不知道,唐鉴在写这封信之前,面对国内混乱的局面,鉴于江忠源的楚勇在保卫长沙的战功,曾向咸丰帝提出各省仿嘉庆朝办团练的成法组建团练,并提出先在湖南举办。同时唐鉴还向咸丰帝力荐曾国藩可大用,请皇上任命曾国藩为湖南团练大臣,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唐鉴对咸丰帝说,曾国藩翰林出身,久任京官,对地方事不熟悉,刚开始时会有不顺利,请皇上自始至终信任他。唐鉴还以自己一生的名望向皇上担保,曾国藩必可成大事。

    曾国藩看着面前长长的信,感动得手都有些发抖了。

    唐鉴认认真真地用蝇头小楷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语气极为诚恳。他把最后一次陛见、皇上的垂询及自己的密荐写得更为生动。最后,老先生用动情的语言,回忆当初四合院内,师生切磋学问、砥砺品性的情景,结尾更使曾国藩感动万分:

    涤生吾弟,当年在京都时,老夫即知贤弟乃当今不可多得之伟器。这次进京,凡所见之昔日朋友,谈起贤弟道德学问、文章政绩,莫不交口称誉,老夫行将就木,亲见贤弟已成参天大树,私心之喜慰,非常人所能理解。

    老夫满腹话欲与贤弟倾吐,讵料伯母仙逝,贤弟已回湘上,奈何!

    眼下洪杨作乱,三湘正遭涂炭。南望家山,不胜悲念。常言说“时势造英雄”,正因为祸乱并发,乃英雄崛起之时,故老夫才向皇上竭力推荐,并以一生薄名为贤弟担保。所幸皇上已简记在心矣。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贤弟数十年来,已备尝人世艰苦,现正当年富力强,担当大任之时,况贤弟素有以天下为己任之壮志,此为老夫所深知。老夫往日与贤弟,一起读圣贤之书,讲经世之学,所为何事?岂不正是为今日拯黎民于水火之中,挽狂澜于既倒之时!虽然,老夫亦知,今日办事,千难万难。但古人说得好:世无艰难,何来人杰?此中道理,吾弟自明。老夫已矣,一生庸碌无能,今为衰朽残阳,虽有报效之心,实乏济世之力。老夫常以晚年得遇贤弟而*。酬皇上厚恩,展生平怀抱。正当时也,望吾弟好自为之。切切。

    曾国藩捧着唐鉴的这封信,反复看了好几遍,一时心潮澎湃。师生之间不知多少次探讨过历代的治乱兴衰,对张良、陈平、诸葛亮、王猛、谢安、魏征、房玄龄、范仲淹、司马光、张居正等人的辉煌相业,他们神往不已。曾国藩也暗暗下了决心,今生一定要入阁拜相,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让史官将自己的业绩记在青史上,激励后世读书人。他忽然想起谢绝张亮基相邀之事,正是要自己办大事的时候,为何如此瞻前顾后、疑虑重重呢?

    曾国藩捧着唐鉴的来信,一直坐到天黑,对自己提出了严厉的责问。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