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拳初盛于鲁西冠县一带。清代雍正年间,冠县沙庄回民沙亮是查拳初期代表人物。此后传承不断,逐步流传到长江南北。
查拳拳系以十路查拳为主,还包括有三路滑拳、三路炮拳、四路洪拳、两路腿拳。十路查拳的名称为:头路母子拳、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无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
查拳系的查、滑、炮、洪、腿各种拳术套路的基本动作和演练方法与其他长拳大体相似。在演练风格及技法特色上,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从上肢动作形态来看,查拳注重屈伸性腿法,每一拳路中都有数次弹踢、或踹脚、或侧踹、或腾空箭弹动作,形成查拳“手似两扇门,全凭足打人”的特点。
从完整动作形态来看,查拳动作以幅度开展的大架子为主体,其中穿插有含蓄的小动作,是套路体现出开合相间、长中有短的特色。此外,查拳动作强调手脚齐发,上踢下打,讲究手到步到,同起同落。在动作过程中,胸、腰、腹、等部位以摔、转、含、展贯穿四肢,加速肢体的运行速度,增大动作的活动范围。同时,头随势转,眼随手动,构成了外形上的完整一体,形神兼备。同时还要求将攻防意念贯注于一招一式,强调以气催力,使精神融注拳式,呼吸配合动作,呈现出内外合一的风采。张文广主编的《中国查拳》一书,较完整地整理编辑了查拳拳系的拳术套路,并附有《查拳源流初探》。
查拳创始人查密,鲁西冠邑有故居,
流传民间数百年,歌颂前人留绝技,
系统套路十二路,正副刚柔兼相济,
二十八路弹腿势,枪刀棍术各有十。
关于查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明朝末年,倭寇经常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明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新疆回族查密尔(尚义),出于爱国,应征东来抗倭。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长途跋涉中,经鲁西染病。后经当地回族人民的精心照料,逐渐康复。为报答关照之情,查尚义将自己武艺悉心传授给回族乡亲。他逝世后,人们方便把他传授的武艺命名为查拳,以资纪念。而滑拳乃是他的师弟滑宗歧所传,故有查滑不分"之说。
在查拳的发展历史上,早期应推清雍正时的"飞腿"沙亮。在《冠县志》中记载"沙亮,字智公,雍正五年武进土改侍卫,授巡捕营守备,历升陕西延绥镇标左营游击,乾隆十三年征大金川力战阵之……。"
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盛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后遍及海内外,尤以在回族中流传更为广泛。
查拳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繁衍,技艺木断得到充实与提高,逐渐形成了集查、滑、炮、洪、腿(弹腿)于一个体系。其技术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功法全面,艺理俱精。
查拳最初器械只有刀、枪、棍套路,并各有十路。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全貌,以后在不断与其它门派交流中逐渐补充进剑术套路。而钩、镋、撅、带乃是查拳门中拿手器械,称之为"四绝"。
查拳的徒手和器械对练包罗万象,比较流行的有四路查拳对练、板搭铐子对练、单刀进枪、扑刀进枪、大刀擒枪、双剑进枪、双勾进枪、大铲进枪、对扎中平大抢、对劈刀、对刺剑、镋进枪、双刀进枪、扑刀进大刀、棍进枪、空手夺刀……
查拳的基本技法、特点和风格:
查拳重视腿法练习,内容丰富,如:低踢、平踢、低踩、斜踩、蹬腿、闯腿、扫腿、缠腿、双飞腿、旋风腿、鹞子脚等,都适当的分布在每一趟拳路中,错综而紧密的配合在必要的动作中。综合其腿法归结为十五个字,它们是:跺、弹、踢、踹、泼、扫、勾、挂、排、缠、点、撩、截、拐。
查拳的基本功套路,包括以腿法见长的"弹腿",以"仆步穿掌"为主要动作的"滑步抄"的以拳法为主的"捣捶"组成。这些基本套路均为十路,基本动作简单易学,左右对称,即可单练,又可串连对练。
据查拳拳谱载,唐代一支东征军队路经冠县,青年将领滑宗岐负伤滞留该地,在当地群众的精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留住期间,他把自己的武艺架子拳传授给当地村民,以后又把旅居长安的师兄查元义请来一同施教。查元义又称查密尔,擅长身法势。查元义、滑宗岐故去后,当地人把查元义所传的身法势叫“查拳”,滑宗岐所传的架子拳叫“滑拳”。由于查、滑二人为师兄弟,不分师门,故后世传系中把查、滑称为一门,擅查拳者也多会滑拳,并有“查滑是一家”之说。
清乾隆年间,查拳已在冠县、任城逐渐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技术流派。从拳谱资料和传播的技术内容分析,冠县两派查拳的师承分途约在清雍正年间,而任城一派技艺的形成或许更早。至光绪年间,三派查拳才开始闻名、流传,形成了冠县的张式、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查拳。
张式查拳快速敏捷,拳法严谨,以冠县城外张伊庄(又名一里庄)的张其维为代表。张其维出生于清咸丰年间,是冠县查拳名家张乾的弟子。他培育了一批查拳精英,民国时期曾在河南设场授拳的张西彦、张凤岭、常振芳,同期在中央国术馆传艺的张英振,以散打闻名全国、旅居台湾的张英健,建国后传艺于山西的张锡泰以及李超群、何振全、宋义洲、何亭英等,均是他的传人。
杨式查拳舒展大方,势正招圆,以冠县城内南街人杨鸿修为代表。杨鸿修生于清同治年间,是冠县查拳名家张金堂、马老为的弟子,民国时期以“大枪杨鸿修”、“快拳杨”闻名武林,是一代查拳名师。他的弟子王子平、马金彪、何振江、马裕
甫、王兆林、米广亭、马永魁等,均造诣高深。
李式查拳刚劲有力,招势连贯,以济宁人李恩聚为代表。李恩聚生于清咸丰年间,做过保镖,开过镖局,晚年在精武会执教。他执教严谨,艺不轻传,授徒极少,济宁人沙荣民为其主要传人。
三派查拳在张其维、杨鸿修、李恩聚的传授下,技艺逐渐成熟。三派风格近似而动作各异,功法系统,内容丰富。基础基本功部分有十路弹腿、十路捣捶、十路查抄,基础套路由最初的十路发展为正、副十路。器械、对练项目也随之发展出具有明显查拳风格的查剑三路、查刀四路、查枪六路、查棍二路、查唱十二路、查钩二路以及查拳对练十路和对扎枪、对摔棍、对刺剑、牡唱?进枪等,并且吸收四套滑拳、四套炮拳、四套洪拳、二套腿拳,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查拳拳系。查拳的三大技术流派,虽然套路内容不同,但对动作的要求却是一致的。查拳对动作的内外要求主要有16个字,即:工整、流畅、轻灵、飘逸、纵开、雄浑、缜密、端严。其风格特点是:结构紧凑,动作舒展严谨,招法清晰连贯,功架整齐,虚实分明,节奏明快,干净利落,快速有力,刚柔相济。查拳套路包括踢、打、摔、拿四种技术技法,其技击动作发力爆脆,突发寸劲;拳脚齐发,上下并用;动作串联,组合连击。
弹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它以弹腿和其它腿法为主要内容,接回文二十八个字母排列组成的二十八个基本动作组合,叫二十八路弹腿。目前流行的是前十路,后十八路比较复杂,为了便于记忆,把它编成两套类似拳套的套路叫腿拳势,分为一趟腿拳势,二趟腿拳势。因此,世人常云"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
十路弹腿顺序歌诀
头路顺步如担扁,二路十字似拉钻,
三路劈盍夜行犁,四路撑扎左右盘,
五路挑打钻封闭,六路仆搂是单坎,
七路双砍紧掩肘,八路跺腿连环,
九路捧锁鸳鸯腿,十路箭弹势归原,
世人莫看势法单,多踢多练妙无边,
能测其中奥妙义,打开难关献绝技。
传统查拳较高级套路有十路,又因在第一,二路中又各有一正一付两路,实为十二路。它们名称分别是: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
查拳中很多攻防动作,都归纳在踢、打、摔、拿之中。在运用时,还要灵活掌握"十字要决":即: 缩、小、绵、软、巧、挫、速、硬、脆、滑。
缩如张弓蓄巨力。发力如放矢;
绵而不断意力随,变化分虚实;
软能克刚随机变,借力出奇计;
巧生智力灵活用,巧技打拙迟;
挫则侧身跟步进,闪展腾挪击;
速如闪电莫迟疑,快打出不意;
硬如钢锥戳软泥,冲撞莫松弛;
脆如爆竹发寸力,克坚如摧壁;
滑能化消敌人力,乘虚再进击。
查拳的动作采用了五种动物形象的特点,即:龙,虎,蛇,鹤、猴。
龙:升降自如,能隐能现,婉蜒缭绕,变化万千。
虎:勇猛善扑,伏坐纵跃,目光如电,不动自威。
蛇:无足善窜,见孔即入,折叠盘转,曲伸自然。
鹤:动中有静,动静互换,只身独立,耐久稳健。
猴:攀登跳跃,灵活轻便,机警性敏,窜蹦闪展。
四路查拳拳谱歌诀
四路拳查密尔传, 行步展翅黄鹰架.
扶按撩阴腿当先。 倒退三步手托天。
穿袖歇步按正跨, 入海迎门三不护,
偷步冲拳右足弹。 冲拳撤步跨右拳。
上步夜叉wWw.探海式, 转身挑打马步式,
削掌护膝跨吊鞍。 撤步摆掌把腿悬。
引手披掌贴身靠, 撤步子午按双拳,
研手分掌要用肩。 上步托掌顶心肘。
转身梅花白鹤展, 迎面击掌不容宽,
金龙合口跨吊鞍。 提腿抱拳双手展。
败势诱敌回头观, 歇步撑扎拦正面,
行步快速如闪电。 穿袖护膝把腿悬。
转身接打马步腿, 冲拳接打顺步腿,
虚步挑掌稳如山。 侧身左踹右足弹。
引手撩掌出步忙, 穿袖护肩盖面掌,
二虎登山迎面掌。 败势折打势冲天。
对面挑打不容宽, 抽梁换柱急振步,
撤步鹞子抓肩势。 定步穿心十字拳。
开手提腿蹦起拳, 手按七星忙撤步,
上步单背擒双蜡。 顺凤摆旗式法全。
查拳,又名查滑拳,是查滑拳体系的总称。查拳是中华武术传统套路中优秀的拳种。
查拳体系共有20多个套路,其中查拳10路、滑拳3路、腿拳2路、蛇拳3路、洪拳3路、五摇三穴1路、弹腿10路、抄腿2路;器械18路,徒手和器械对练17路,移植少林拳1路。
查拳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也是回族拳术之一,它萌发于山东冠县,盛行于山东的聊城、济宁和山西、河南,在河北、上海、北京、四川、新疆、广东、广西、宁夏、辽宁、吉林、江苏、湖北、香港、台湾等地也广为流传。
据查拳拳谱载,唐代一支东征军队路经冠县,青年将领滑宗岐负伤滞留该地,在当地群众的精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留住期间,他把自己的武艺架子拳传授给当地村民,以后又把旅居长安的师兄查元义请来一同施教。查元义又称查密尔,擅长身法势。查元义、滑宗岐故去后,当地穆斯林把查元义所传的身法势叫“查拳”,滑宗岐所传的架子拳叫“滑拳”。用来纪念他的创始人查密尔。从此以后,查拳便从山东冠县沿传下来,发展到各地回胞之中,冠县亦被人称作查拳的故乡。 由于查、滑二人为师兄弟,不分师门,故后世传系中把查、滑称为一门,擅查拳者也多会滑拳,并有“查滑是一家”之说。
1 查拳的三个不同技术流派
清乾隆年间,查拳已在冠县、任城逐渐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技术流派。从拳谱资料和传播的技术内容分析,冠县两派查拳的师承分途约在清雍正年间,而任城一派技艺的形成或许更早。至光绪年间,三派查拳才开始闻名、流传,形成了冠县的张式、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查拳。
1.1 张式查拳
张式查拳快速敏捷,拳法严谨,以冠县城外张伊庄(又名一里庄)的张其维为代表。张其维出生于清咸丰年间,是冠县查拳名家张乾的弟子。他培育了一批查拳精英,民国时期曾在河南设场授拳的张西彦、张凤岭、常振芳,同期在中央国术馆传艺的张英振,以散打闻名全国、旅居台湾的张英健,建国后传艺于山西的张锡泰以及李超群、何振全、宋义洲、何亭英等,均是他的传人。
1.2 杨式查拳
杨式查拳舒展大方,势正招圆,以冠县城内南街人杨鸿修为代表。杨鸿修生于清同治年间,是冠县查拳名家张金堂、马老为的弟子,民国时期以“大枪杨鸿修”、“快拳杨”闻名武林,是一代查拳名师。他的弟子王子平、马金彪、何振江、马裕甫、王兆林、米广亭、马永魁等,均造诣高深。
1.3 李式查拳
李式查拳刚劲有力,招势连贯,以济宁人李恩聚为代表。李恩聚生于清咸丰年间,做过保镖,开过镖局,晚年在精武会执教。他执教严谨,艺不轻传,授徒极少,济宁人沙荣民为其主要传人。
2 查拳的内容
2.1 器械与对练
查拳最初器械只有刀、枪、棍套路,并各有十路。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全貌,以后在不断与其它门派交流中逐渐补充进剑术套路。而钩、镋、撅、带乃是查拳门中拿手器械,称之为"四绝"。
查拳的徒手和器械对练包罗万象,比较流行的有四路查拳对练、板搭铐子对练、单刀进枪、扑刀进枪、大刀擒枪、双剑进枪、双勾进枪、大铲进枪、对扎中平大抢、对劈刀、对刺剑、镋进枪、双刀进枪、扑刀进大刀、棍进枪、空手夺刀……
2.2 腿法练习
查拳重视腿法练习,内容丰富,如:低踢、平踢、低踩、斜踩、蹬腿、闯腿、扫腿、缠腿、双飞腿、旋风腿、鹞子脚等,都适当的分布在每一趟拳路中,错综而紧密的配合在必要的动作中。综合其腿法归结为十五个字,它们是:跺、弹、踢、踹、泼、扫、勾、挂、排、缠、点、撩、截、拐。
查拳的基本功套路,包括以腿法见长的"弹腿",以"仆步穿掌"为主要动作的"滑步抄"以拳法为主的"捣捶"组成。这些基本套路均为十路,基本动作简单易学,左右对称,即可单练,又可串连对练。
弹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它以弹腿和其它腿法为主要内容,接回文二十八个字母排列组成的二十八个基本动作组合,叫WWW.soudu.org二十八路弹腿。目前流行的是前十路,后十八路比较复杂,为了便于记忆,把它编成两套类似拳套的套路叫腿拳势,分为一趟腿拳势,二趟腿拳势。因此,世人常云"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
十路弹腿顺序歌诀:头路顺步如担扁,二路十字似拉钻,三路劈盖夜行犁,四路撑扎左右盘,五路挑打钻封闭,六路仆搂是龙盘,七路双砍紧掩肘,八路桩跺腿连环,九路捧锁鸳鸯腿,十路箭弹势归原,世人莫看势法单,多踢多练妙无边,能测其中奥妙义,打开难关献绝技。
2.3 套路的类别
传统查拳较高级套路有十路,又因在第一,二路中又各有一正一付两路,实为十二路。它们名称分别是: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
3 查拳具有自己独特的练功方法及风格特点
3.1 练功方法
查拳练功方法是:1、以弹腿二十八路的习练作为基本功之一。2、以肩碰撞沙袋练肩力,抛掷沙袋练臂力,绞捧练手腕力。3、以脚缚沙袋负重弹跳,增强腿力。4、以拳击打沙糠袋,练拳法功力。5、踢椿,即在地面上钉入臂粗的木棒,用各种腿法踢之。其次,还练石锁、举石担、拉滑车、抓提铁球、撩袋拦袋、点钢钱眼等。 查拳拳理有: 提倡“六合”,即“内三合: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查拳中很多攻防动作,都归纳在踢、打、摔、拿之中。在运用时,还要灵活掌握"十字要决":即:缩、小、绵、软、巧、错、速、硬、脆、滑。缩如张弓蓄巨力,发力如放矢;小而紧凑如封闭,奥妙人难击;绵而不断意力随,变化分虚实;软能克刚随机变,借力出奇计;巧生智力灵活用,巧技打拙迟;错则侧身跟步进,闪展腾挪击;速如闪电莫迟疑,快打出不意;硬如钢锥戳软泥,冲撞莫松弛;脆如爆竹发寸力,克坚如摧壁;滑能化消敌人力,乘虚再进击。
3.2 风格特点
查拳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4点:
①姿势舒展,动作紧凑。肢体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有助于发展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
②动迅静定。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脚赛钻,行如风,站如钉,亦即在练功过程中,不论大动作或小手法都必须非常快速、敏捷,同时在异常快速旋转、闪躲或冲、蹬、踢等技击方法进行时,又能突然地静止而稳定。
③发力顺达,节奏鲜明。查拳发力的顺序是上肢起于腰,传于肩、肘,达于手;下肢起于胯,传于膝,达于足。在完成这个发力顺序的同时,还要做到节奏分明,即在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气呵成,自然顺达。
④协调完整。人体内外要协调完整,对于动作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必须上下照顾,前后连贯。有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转身、拍脚、跳跃、起伏、转折等技术动作,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时眼神、意识、呼吸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神形合一。这种内外配合的练法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查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查拳对动作内外要求主要有十六个字,即工整、流畅、轻灵、飘逸、纵逴、雄浑、缜密、端严.其风格特点是:结构紧凑,动作舒展严谨,招法清晰连贯,功架整齐,虚实分明,节奏明快,干净利落,快速有力,刚柔相济。查拳套路包括踢、打、摔、拿四种技术技法,其技击动作发力爆脆,突发寸劲;拳脚齐发,上下并用;动作串联,组合连击。
4 结语
查拳是很讲究习武者道德品行的,要求"学拳先明理,习艺先尚德"。"明理尚德"是查拳的先决要求,也是中华武术传习的基本要求。武术之所以成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文化继承下来,其"明理尚德"的武德精神便是武术存在的内在支柱。
查拳还要求练拳前要"敛凡俗之气,聚武运之神",行拳走势要体现"周身劲整,内外合一",做到"行拳有人若无人,施法无人若有人",要求全神贯注,意、气、力合一,强调"意气如树之根茎,动作似树之枝叶,不求本仅求表,则艺浅易枯"。形成了形神兼备、结构严谨、功架整齐、虚实分明、动作舒展、脆快有力、攻防有致、清晰连贯的查拳风格和出手疾、回手快、触发寸劲,虚打实上、避实就虚,明拳暗腿、手脚并用,多法巧用、组合连击的查拳技击特点。
在研习查拳的这几年里,我逐渐从查拳动作内外要求的十六字"查拳品"中悟为人处世之理。明白了孤独使人冷静,冷静使人聪颖,聪颖使人明理。于明理时体会"查拳品",培养工整而认真细致的习武、为人的态度;享受心无杂念,似涓涓溪流般流畅,身无包袱,如雀鸟轻灵于万绿丛中的喜悦和潇洒飘逸的生活心态;激励人生在纵远超越的同时缜密地分析、看待世事,力求端严完美,理精法全,为人简洁而规矩,处事雄浑利索。
一、查拳的起源与流传
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张尹庄(又名一里庄),由回族人查尚义(查密尔)、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创编并在回民中传播。据查拳拳谱和历代继承人相传,明朝西域回民查尚义为抗击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应征到内地,行至山东冠县因病疗养,当地百姓对这位爱国义士爱戴尊敬,精心护理,他病愈后为感激当地百姓的恩情,遂将周身武艺留传给冠县一代人民。从此,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将查密尔(查尚义)所传身法武拳命名为“查拳”。
滑宗岐与查尚义为师兄弟。滑宗岐所使架子拳命名为“滑拳”,总称为“查滑拳”。另查拳谱上有武殿璋创腿拳和滑镗、滑钩的记载。如“说腿论乃武殿璋,至今二佰余年,盘师武爷爸所传——武殿璋乃西域人也”。
查拳传入中原后,在中华大地上,无数武林豪杰在抗击外国侵略、练习武艺实践中使查拳不断得到继承、发展,成为中华儿女集体智慧的结晶。当时查拳主要流传于山东冠县、潍县、大名、邱县、聊城等地,而冠县又是精练查拳、发展查拳、传播查拳的中心。在冠县,查拳经过代代精心相传,套路逐步趋于完整、系统,形成独特风格,冠县也就成为公认的查拳发源地了。查拳现盛行于山东、山西、北京、上海等十多个省市。
二、查拳体系的内容、风格和特点
查滑拳体系,内容丰富,特点鲜明。主体内容是查滑拳械及对练。查拳体系在发展中,尤其是从张乾、洪三等老前辈开始,就与其它门派相互交流串换,吸收和增添了许多优秀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从张乾的继承人张其维所掌握的套路及拳谱记载内容来看,除上述套路共71套外,还有技击训练:打四手、康八腿、单操、对拆、击靶、踢桩和“动手”(实战)等。
查拳有着鲜明的风格特点:除含有长拳共有的舒展大方、快速恿猛、灵活敏捷、动迅静定、劲力充沛、节奏明快以外,还有其它独特的风格特点:
1.舒展严谨,造型优美,招圆势正,华实并重。
2.发力爆脆,出击快速,刚而不僵,纯而不杂。
3.节奏明快,韵味浓郁(查拳体系有“查拳重味、炮重骨”之说,讲究:看、关、定、势、精、气、神的完整和缩、小、绵、软、巧的恰当变化)。
4.奔放饱满(套路运行走方形,布全埸,曲直弧形,迂回穿插,充斥四角,从而表现进退虚实、闪展腾挪的精巧步法,较之单一线路的拳套显得别致、饱满、奔放)。
同时,查拳的每一路又有其别具一格的个性风韵(略)。
三、查拳承袭的两支脉
随着我国悠久历史的发展,查拳在广大民间代代相传。据查拳谱的记载和历代武师口传,从查拳创始人查密尔之后,查拳继承人有飞腿沙亮,之后是李志春,再后是查拳世家技艺超群的张乾、张 、洪三(张占元)、张敬堂;尔后便出现了两位查拳大家张其维和杨洪修。张其维是张乾的高足,冠县一里庄人。杨洪修是洪三的得意门徒。
从张、杨二人起,查拳便传为两个分支:冠县一里庄张其维为一支;冠县城里杨洪修为另一支。两支均涌现出许多名家高手,遍及大江南北、祖国各地。较为有影响的,杨洪修一支:上海王子平、王占 、马金镖,南京于振声,山西何振江,济南马永魁,广东马玉甫,江西傅秀山,山东杨发成(杨洪修之子),河北蔡金玉。张其维一支有:山西张锡太,北京常振芳(北京体育大学张文广的老师),山东张凤容,山东张锡炎,四川张英振,山东周村李超群,山西何振全等名家。
以上各名家所注地名均系其久居落定之地,并非本人藉贯。他们一生从事武术事业,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查拳的传播和发展上,创建了不可磨灭的武林业绩,为中华武术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1914年山东济南成立了一个“技术队”,以武术摔跤为主要内容,由查拳大家杨洪修任主教练,培养、造就出一批名家高手,如王占 、王子平、何振江、于振声、张英振、马玉甫、沙广庆、蔡金玉、张锡太、张锡炎、相炎武、相发臣、李宪章、马永魁、李德仁、张英亮、田占魁、付秀山等,遍布祖国各地任教。1928年旧中国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技术队的不少名家转至国术馆任教或深造,又培养出了一批名家,如常振芳、张英健、张文广、何福生、王凤章、温敬铭、刘玉华等。
“技术队”和“国术馆”的建立,对武术摔跤运动的发展,对查拳体系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难得的是,两支查拳传人同时继承和发展着查拳技艺,彼此之间却仍溶融一家,互相切蹉,紧密联系,都遵循着查拳独特的风格,也没有偏离查拳质的精粹。这在旧武术界分门别派,门户之见严重的情况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解放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鼓励下,查拳继承人又为挖掘、整理、继承、发展中国武术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如今自选拳套路的编排、动作内容结构有许多来自传统查拳,各种国家规定套路,也采用于查拳的不少内容。
四、查拳技击概述
对于技击实用,各拳种流派都比较重视,都有各自的技击技术内容和特点。只有经过散打(武术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套路,一种散打。两种都是“真功夫”都应重视)运动的逐步开展,才能有效地发掘、继承各拳种流派的技击术,证明其实效性和先进性,从而科学地予以验证、继承和发展。查拳的技击特点主要有:
1.“出招快、收回快”是查拳技击第一特点。张锡太老师常说:“手快打手迟”、“拳打人不知”。只有出击时异常迅速,闪电式攻防,才能赢得主动。收回快是为了重新保持格斗的基本姿势,以便有效的防护和再进攻。
2.“手脚齐发,下踢上打”是查拳技击的第二个特点。查拳技击充分运用人的四肢乃至头部,训练比较全面,上下肢技法巧妙,有效地调动人的躯体,紧密配合,效果甚佳。
3.“手到步到,同起同落”是查拳技击的第三个特点。查拳十分重视技击步法,步法是寻找格斗中最有利的方位,只有瞬间占据恰当的位置才能做出有效的攻击与防守。
4.“重腿法,多摔法”是查拳的第四大特点。查拳套路中含有很多腿击法和摔打法。查拳重腿法是历代拳师千百年智慧的结晶。他们早就认识到“胳膊拧不过大腿”、“下肢比上肢距长力大”的道理。因此,查拳经过刻苦训练,腿部关节灵活自如,威力无比,常常达到“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的效果。查拳中专门有两路“腿拳”套路,其中“头趟腿拳”一般称作“功夫拳”。“摔法”乃是近战有效战术,俗称“远腿近拳贴身顶撞摔”。许多查拳高手都是武术摔跤全能。如闻名中外的“中外大力士”何振江老师,武术和摔跤均取得高深造诣,晚年培养出许多高徒,如山西省武术队总教练、山西省武术院第一任院长、国家级教练、国际级武术裁判庞林太,曾获全国重量级摔跤冠军郭天登,原山西摔跤队教练姜殿魁等。
查拳技击基本姿势则体现出重心低、封闭严密、便于左右前后移动,讲究“大练小使”、“低势高用”、“宽练窄用”等。
查拳技击中“虚打实上”、“上引下击”、“摇身横脚”、“掩步藏裆”、“闪展腾挪”、“连环狙击”、“左封右避”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查拳技击战术原理“招、速、劲,智、勇、狠”及实战训练方法及丰实的擒拿手技法也不详细的阐述。
五、查拳武德修养
中国武术十分重视武德教育与修养,查拳尤甚。从查拳传说中的创始人查尚义(查密尔)、沙亮等都是爱国名将,抵御外来侵略,爱国爱民,遵师爱徒,匡扶正义,除暴安良,刚直不阿,弘扬正气陶冶了一代又一代英豪,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名流。他们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和现代,都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刻苦练功,报效国家,善待人事。当代许多研习查拳的爱好者都在祖国经济建设的不同岗位默默地奉献着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