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人家罗胖子要睡觉睡到自然醒呢,这滋味就是爽!”九点半方才从梦中醒来,伸了个大懒腰后,李西滨只觉得神清气爽。这要是搁在学校,早上五点十分就得起来上早自习,哪儿会有这种幸福时光?
父母哥哥都有自己的事情,家里只剩了李西滨一人。洗漱一番,信手打开锅瓮(东黄土话,一种类似笼顶的穹庐状大锅盖,专门用来蒸馒头或是为锅盖上面的饭菜保温用的)一看,嘿,不错,早上刚蒸的雪白大馒头,还有一碗鸡蛋汤,一碟子自制的蒜茸辣椒酱,半碗大肠炒酸菜――这在崖屋村的早餐中,简直算得上丰盛了。
数一数锅里的馒头,李西滨就知道,今天早上,二爹和三爹都是在自己家吃了饭后才去干活的:农村吃饭油水少,李家的男人们个子又大,所以饭量都不小,这一顿饭就整整下去了十九个馒头!
“三爹四个,哥四个,老爹三个,二爹三个,老妈两个,这才十六个呀,难道说,小罗同志现在也能吃下去三个大馒头了?嘿嘿,了不得,了不得!”李西滨在心里感叹道。农村的馒头个头大,这小罗,原本是只能吃下去大半个馒头的主儿,可自从跟着李国明摆弄活土根之后,连带着饭量也是大增,果真是养易体居移气。
惬意的用过早餐,看看水缸里水不多了,李西滨挑起水担,到亢下的井里去挑了两担井水,歪床上看了一会儿书,觉得精神很好,并没有再迷瞪过去的意思,李西滨下了结论,看样子,自己一天,也只要睡十几个小时就行,并不是二十四小时都得躺在床上睡觉。
不过想想初三学生的生物钟,晚上十点半下晚自习,早上五点二十就得起床,这中间,也最只是六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难怪自己每节课都犯困。看样子,这请假回家睡觉还真是请对了,只可惜不能明着告诉学校的老师们,没法看他们脸上的精彩表情。
胡思乱想了一会儿,放下手里的《铜人腧穴图经》,李西滨又在棉纸包上飞了几下针,这才施施然下床,到厨房里去了。
早餐在自己家吃,估计是因为新蒸了馒头,老爹专门去叫他们的,午餐肯定就只有自己一家人外加小罗了。李西滨想了想,蒸了五个人的米,又剁了点肉馅,做了自己最拿手的生氽丸子汤,再弄个青椒猪肝,剁个凉拌顺风,最后又把煮好的带皮肉跟粉条、酸菜一起,炖了半盆大锅菜――下饭就全靠它了,前面那三个菜只是吃个味道,连半碗饭都下不了。
“咋样,我就说西滨现在长大了,知道操心了吧,你还不信,非得早早去叫我回来做饭!我说,你不开个小砖厂嘛,得瑟个啥嘛,他二爹在场子里看着,你回去做饭又咋了?东滨跟小罗还都在田里呢,我回去再干一会儿,等会儿和他们一块回来!”那砖窑是李西滨特意选的位置,就在家后面不远的小土坡上,这会儿李国明正站在窑顶那儿,埋怨妻子道。
“我开砖厂咋了,我什么时候得瑟了?想回去你就回去呗,这淡话扯给谁听的?!我回家看看他知道做几个人的饭不知,过半个钟头别忘了回来吃饭,再让去叫你一趟!”看到自家烟囱里冒出的炊烟,王玉枝就知道自己已经在跟丈夫的争论中败下阵来了,不过嘴上她可是半点也不肯吃亏。
怪了,西滨这娃子平常连灶膛里的火都烧不着,今儿咋连饭都会做了?咦哟,还这么香,这是啥菜,老娘也做不出来这味道呀!刚走到自家院外,王玉枝就闻到了生氽wWw.丸子的味道,她在心里嘀咕着。
“儿子,做了几个人的饭呀!”一进厨房,王玉枝便坐到了灶前,看着灶膛里的炉火问道。
“早上是七个人吃饭,中午不是五个吗?我二爹三爹他们中午也来?那正好,菜我稍微多炖了一点,把馒头馏上就行了,一人两碗米,再加半个馒头,中了!”正在尝汤的李西滨见老妈问得奇怪,一愣之下回答道。
还真叫他爹说中了,这娃子,真是知道操心了!早上我连碗都刷过了,他还知道是七个人吃的饭,看样子,往后得拿他当大人看了!王玉枝又抬头审视了一下已经和自己一般高的二儿子,暗暗点了点头。
“妈,你这样看着我做啥?我脸上沾灶灰了?”被老妈灼灼的目光盯得有些不自在,李西滨笑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道。
“沾什么灰,妈是看你脸上长花儿了没!行了行了,去收拾收拾桌子,一会儿你爹他们就回来吃饭了,馍不用馏,你二爹他们不来!对了,你这汤咋做的,闻着不错,先给妈盛半碗尝尝!”
生氽丸子汤得慢慢的喝,王玉枝刚刚喝完,李国明就带着小罗和李西滨走了回来。
“哟,西滨呀,听你爹说往后你不用去学校了,正好有个事儿跟你商量。”远远看到李西滨站在檐下,罗维贤就大着嗓门嚷道。
这个小罗,连嗓门也变得跟崖屋人一般样了!李西滨心中暗笑。
“啥事呀,干了一上午活还不累?吃过饭再说呗!”菜已经布好,王玉枝正在盛饭,听到小罗的话后,连忙对他说道。
“饭热,先晾晾!西滨,刚才我还在跟叔还有你哥商量,你家沟滩地里的活土根是都种下了,长势也不错,不过这红薯地里的活土根呀,我想换个法儿种。”在崖屋村,沟滩地就是两个山谷间夹着的土壤肥沃的好地,红薯地则全都是半山腰的地还有坡坡地。
“换个法儿?啥法儿?”李西滨顿时来了兴趣。说实话,这种活土根,李西滨也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只知道些大方向的事儿,对于细节问题,他根本不清楚。
“是这,我也是看到咱村里的红薯地,这才想起来的。你看,咱村里种红薯,不都扒鼓堆吗?我想了,这活土根也是根茎类作物,咱也扒堆种怎么样?不过这活土根小,咱扒的堆肯定得小点。”
“这样啊!”李西滨点了点头,思索了起来。
所谓红薯鼓堆,那是崖屋村的说话,用农学专业WWW.soudu.org术语说,那叫“起陇栽培”,也就是在种植红薯的时候,提前把地里的土堆成一排一排的“陇”,然后把红薯苗种在“陇”顶上的做法。因为在崖屋只有种红薯时候才用这个方法,所以崖屋村就把陇称为“红薯鼓堆”,把起陇叫作“扒红薯鼓堆”
“从农学上讲,起陇栽培最适合用于根茎类和块根类植物,而且对于咱村这种黄土性质的土壤来说,起陇栽培不但能抗涝防旱,还能提高土壤透气性,并且在收获的时候,大大减轻劳动量,所以,我建议在红薯地里种活土根的时候,也使用起陇栽培技术。”小罗进一步解释道。
见父亲哥哥都望着自己,李西滨知道,他们对于小罗这种掺杂了一半专业术语的话吃不太透,于是转过头对他俩解释道:“罗大哥说,他觉得,要是在现在的红薯地里种活土根的话,应该跟种红薯一样,先扒鼓堆再种。这样不但能保墒抗旱,挖的时候还好挖,问你们感觉咋样!”
“对,对,对,就是这么说的!”这下子,李国明算是彻底听明白了。
“我年轻时候也问过你爷,为啥种红薯要扒堆,又累人又费工的!你爷就说了,咱这儿的天气,春天旱,夏天涝,秋天该挖红薯了吧,那天又燥得挖不动。可这一扒堆就好了,春天红薯根浅,这有了堆之后,它往下扎根就容易,不容易旱死;夏天雨水多吧,这红薯堆之间都是沟,又好排水,等秋天收的时候,咱也不用往地下挖多深,就从这红薯堆底下一搂,那红薯就被挖出来了!可不就跟小罗今儿讲的理差不多,还是小罗这样上过大学的有材料,比我这初中毕业的强多了!”
“就是,老一辈子的人,虽然说不出来理,可他们知道该这么做,我也是今儿看人家都在扒堆,才突然想起来的。”罗维贤被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那好,今儿后晌我就去给他们都说一声,叫他们种活土根时候,全都扒上堆!早知道咱沟滩地里那些活土根也扒上堆再种了!”李国明笑道。
“可不是,那会儿我还没想起来呢,明年就知道了!”罗维贤也笑道。
“自从小罗正月间来,我就知道小罗是个操心的,来来来,再吃块肉!”王玉枝女士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小罗正为提高自家活土根的产量而费尽心机,这一点她心里却是清爽的,连忙表现着女主人的热情。
春天的天还不长,吃过中饭,男人们抽了两支烟,正准备上地的时候,却见曹刚从后营走了过来。
“他曹叔,你咋有空来我家坐了?来,抽个害害子(东黄土话,不好的,孬的)烟!”见他往院里走过来,李国明连忙站起来说道。自从去年批给他家猪油后,曹莹莹也偶尔会来家问李西滨些问题,两家的关系,无形中已经亲密了不少。
“嘿,茅庐呀?烟是真不错,不过我已经戒啦!”曹刚笑着接过烟,又塞回给了李国明。
“他曹叔,有事儿?”曹刚自从病后,是绝少到旁人家串门的,李国明就知道他肯定有事儿。再说这会儿正忙着地里活呢,也没空多寒暄。
“是有事。东滨,你知道不,大尖坪那里,有水!”曹刚也没坐,就那么站在院里,却放下了一个重磅炸弹。
“什么?”“真的?”“不可能吧?!”院里的几个顿时跳了起来,连就要去砖厂上工的王玉枝也停了下来,一脸的不可置信。
“这么大的事儿,我骗你们弄啥?你们看,这不,今儿前半晌我在大尖那儿转圈哩,转到大尖坪那儿,我有点累哩慌,就找了个石头坐下来歇歇。谁知道坐下来之后,我看那石头底下湿得很,我说,这也有大半个月没下雨了吧,咋恁湿?就拿剜铲掏了几下,谁知道没掏几下,里头就渗出水来了!本来我想把那石头掀起来看看,又没这劲,这不刚吃过饭,我可赶紧跑过来告诉东滨一声嘛。”
听曹刚说了发现水源的过程,李家人脸上,全都是喜色。大尖坪是什么地方?那是在大尖山的半山腰里,倘若那里发现了水源,那意味着什么?大尖山属于伏牛山里比较常见的那种山峰,山腰以下土壤较厚,面积也大,过了山腰,土壤既薄,面积也小,所以在山腰里发现了水源,那就意味大尖山三分之二的可利用面积能得到灌溉了。
“他曹叔,那你别走呀,一会儿咱一块去大尖坪一下,把那石头挖开,看看有多大的泉眼!”见曹刚烟也没抽一支,水也没喝一口,说完就要走,李国明连忙挽留道。
“不用了,那个地方我已经做了记号,你们去一看就知道了。我家里后晌还有点活,再说我上山也帮不了忙,你们去挖开看看就中了!”曹刚一边说,一边转出院子,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唉,他曹叔也替咱家的事操着大心呢!”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李国明叹了一口气道。
“可不是嘛,我说怎么这几天光发现山萸肉树旁边的草都没了,原来是曹刚叔薅的!”李东滨也恍然大悟。可不是嘛,大尖山已经被李东滨包下,别人或者会偷着去挖点山货什么的,曹刚那可是绝对不会的。但他一个腰腿不太利索的,没事儿去大尖山上跑什么?听李东滨这一说,大家心里都明白了。
“妈,怎么样,你看你那一千斤猪油批给人家亏不亏?”李西滨笑着调侃道。
“滚你娘那脚!你这娃子,连你妈都敢戏耍!”王玉枝女士笑骂一声,自去砖厂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