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美好的。一提到春,总会引起我们无尽的遐想。然而,春天还有另一种特点:乍暖还寒。因为春是从冬到夏过渡的季节,就不可避免的带有了冬和夏双重特点。同样,我认为,哲学不是处在冬季就是处在夏季,不是处在夏季就是冬季;如果既不是处在冬季也不是夏季,那末就一定处在从冬季到夏季的路上,即春季。
哲学就是在于平平淡淡当中,看似平静无常,却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一句俗语叫作““坐冷板凳”,意思是要人们经受住风雨的考验和大风大浪的洗礼而坚持到最后。哲学并不是几句搞得全世界都叫嚷的政治口号,更不是几条弄得在风中飘扬而起的横幅标语,而是一种如罗素所说用非常坚毅的企图去追求的一种真实的知识。
之所以称作处在春天的哲学,不仅是因为哲学乍暖还寒的特点,更因为它具有生命的特点。他也要警力萌芽、生长、发育、以至开花和茂盛、最后的收获。它广阔的扎根于大众而更中 文首发显得像是生命。其实,哲学更应该是种平民化的学科,不要被显得高深莫测的“入室研究”的假象迷惑。它只是一种形式,而非方法。同样,按冯友兰先生的说法:哲学乃无用之大用,它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知识而是提高精神境界。
每个人,甚至每天都要触及哲学上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苏东坡道中遇雨而悟得“一蓑烟雨任平生”,显示了其旷达的人生态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份对花之君子的仰慕和向往,让周敦颐放开世间的纷纷扰扰,超脱尘世。人为什末活着?记得《马大帅》中赵本山说:“人活着就是为了一个‘情’字。”一个许多大哲学家寻求了一生的问题,在一个普通人的眼中竟是如此得干净利落,不加粉饰却给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也许,处于春天才是哲学最好的状态。人们往往只看重于成绩即秋季,其实,等他拿出成绩是以意味着收获,暗示着正在走入冬季,从而进入春季。哲学又哪能只是哲学家的哲学更应该是全人类的哲学。正是由于是全人类的哲学而显得充满了生机活力,同时又因人数众多而显得焦点并不明显,一直处于春季。没有被遗忘的哲学,只有被冷落的哲学。由于处在春天,它虽然充满生机但又不像夏那样蓊蓊郁郁;也正是处于春天,才有春华秋实的期待。春暗含着希望,这正是哲_38605.html学最好的状态.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