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命运转机


本站公告

    转眼,深冬已入。

    这日,无意中,幼微从母亲口中得知,温先生昨日离开了长安。

    “去了哪里?”幼微赶忙追问。

    “说是去襄阳担任一位刺史的幕僚。”母亲刚穿了针线,继续缝补另一件衣服。

    对于女儿的那点儿小心事,母亲早就看在了眼里,奈何自己又不好说什么,温先生确实是鱼家的也是幼微的大恩人,一段时间的交往,看得出,两个人彼此都产生了除师生之外的另一些情愫,虽然温先生是大了不少,但倘若他收了女儿,自己也乐得愿意,只是这种事情,也不是能强求的来的。

    “哦,”幼微拿笔练字的手停顿了一下后,又装作很认真地临摹起来,只是,此时她的内心如翻江倒海般不能平静,他就这样走了吗?他还会不会回来?

    往日两人在一起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本《花间集》已经被幼微翻出了毛边。

    难抑相思,终于,幼微鼓起勇气,挑灯研墨,写就一首: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中 文首发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夜、月、心、雀;苦、愁、空、幽。句句相思,饱含深情,一首《冬夜寄温飞卿》。

    她决定就把这首诗寄予温先生,哪怕依旧得不到心上人的回音。至少,她是有勇气的。不论是现在的幼微还是以后的玄机,她从来就是个敢作敢当之女子!

    冬去春来,再到春意阑珊,幼微始终还是_38605.html没有收到过温先生的一封回信。

    秋风荡起,草黄叶落。经过了一季的繁茂生长,叶子终归又回到了大地的怀抱。

    人的命又何尝不像这飘凌的树叶一般,一生一世,辗转轮回。

    只是,我这一生要为着谁盛开?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如果不能白头偕老,至少,给我一个陪伴你的机会。

    这两首诗,远在南方的温庭筠都收到了,号称“花间鼻祖”的他不是不知道这女子的相思,如果,哪怕是只给她回上一个字,这个女子的后半生很有可能就会因此而改写,也不至于让她那副当初的纯洁高傲演变成后来人尽可夫的报复心态。

    也许,当温庭筠看到多年以后的这个女子,他那时候会后悔,后悔现在自己这个错误的决定。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再次见到幼微,已是两年以后。

    唐懿宗咸通元年,为了趁新皇初立之际在仕途上找到新的发展,温庭筠回到了长安。

    此时的幼微,已经出落地亭亭玉立,明艳照人。

    两年的成长,她渐渐接受,爱情是需要缘分的。她不再强求,不再追问那个答案,她学会了把这段感情埋在心底,喜怒不形于色,至少当她回首的时候,有块地方、有段感情能让她觉得温暖。

    会心的微笑,得体的言语,大方的举止,的确,她向老师展示了一位贤淑女子的智慧与才华。

    于是,他们可以像开始那样,高谈轮廓,切磋诗艺。

    其实,正如幼微从温先生身上学到了知识与世事一样,温庭筠从幼微那里也得到了灵感与启发。

    春,总是能给人希望的季节。眼前一切的颜色开始变得鲜嫩,经历了严冬的那些分明棱角也变得柔和起来。

    兴致盎然,师徒俩决定,去踏青。

    来到城南的崇贞观,阳光是那么得明亮,风景是那么得秀丽,心情又是那么得舒畅。

    远远望见一群书生模样的人正围在一面墙壁前,谈笑有加,不知是在欢庆着什么,两人凑上前去看个究竟。

    原来,这是此届新科进士,游到此处,便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

    这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好不容易来到一处不简单的旅游胜地,自己以为不得了,便非得在墙上、柱子上甚至植物身上,用各种字体刻上只言片语,表示自己曾经“来此一游”,或想要留名,或想要炫耀,或者纯粹是出于好玩吧!这个习惯大概可以追溯到那只猴子——齐天大圣孙悟空,以为自己一个筋斗翻到了天边,想到要在擎天柱上留下个标记,顺便还撒泡猴尿,谁知,连如来的手掌心都没翻过。

    窃以为,劣根性可能谈不上,就是一种小孩子心理吧。大概如果当初小时候的我们经常云游四方,见多了那些诸如龙门石窟、西湖十景、天涯海角之类,便会觉得刻上“某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真是无聊之举。

    这群新科进士,大概以为自己叩开了当官的大门,从此便前途无量、前程似锦了吧,于是,春风满面、意气风发,怎么着也得展露展露自己的书法,至少留个名啥的。

    这让一旁的幼微羡慕不已,虽说诗词歌赋文采方面,她自信不会输给那几个进士,可叹自己是个女儿身,不能如人家那般潇洒倜傥,然后可以在仕途上出将入相。

    待进士们说说笑笑地散尽,幼微又念念不忘地回到观壁前。

    虽然我不能和你们同朝为伍,但是,我也可以在题壁上留下一首啊: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前半阙气势绝不输男儿,暗示女子也可以有雄才大志;后半阙恨为女儿身,只有空羡榜上名的份。

    幼微不知道,自己一时的调皮,却铸成大错。正是这首诗,开启了她后半生的悲剧。

    一切源于另一个男人——李忆。

    这首诗写下的第五天,就被这位初到长安的贵公子游览崇贞观时,无意中读到。娟秀的字体,难掩的情怀,让这位李先生大为仰慕,只想一睹这位题诗奇女子的庐山真面目。

    这也是人之常情,每每睹物之后,如若是上品,便会毫无悬念地激起想要一见造物之人风采的兴趣来,尤其当造物之人是女子时。所以说,有些时候,不一定吃到了鸡蛋就不用见下蛋的鸡,因为,能见到那只鸡比吃到她的蛋更重要。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