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了一下,唐瑛决定让大唐人去碰碰运气,如果这个时候有红薯,找到最好,没有,能找到类似或者近似的,也应该是好事:“我当年跟着母亲流浪的时候,见过一种野菜的根茎,好像叫什么生薯,听那些逃难的乡亲们说起,那东西好像不避旱涝,栽哪儿都能生长,而且长的快,十分抵饿。(更新快 八度 吧 )”
“生薯?能吃?”
“肯定能吃,我就是吃过才有记忆。不过,我只吃过一点点,这么薄的一小片。”唐瑛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给李渊比划了一个厚度:“味道有淡淡的甜,可香了。”
李渊笑笑,摇摇头:“你那时候才多大?饿极了,吃啥不香呀。朕记得,当年二郎征讨宋金刚回来后对朕说,他吃过野菜了,味道清香,简直是美味,说的朕都流了口水。后来,朕命人也去找了一些野菜,却没吃出什么香味,倒是苦涩的居多。所以说呀,这吃东西香不香,得看什么时候。唉,倒是难为你了,小时候吃了不少吧?”
唐瑛被李渊一句叹惜,勾起了刚穿越过来那两年的心酸日子,再想到母亲,这眼泪一下子就充盈了眼眶,哽咽了一声,点点头:“那种时候,能找到那些吃的就很不错了。”
“好了,是朕勾起你的伤心了。你说的这个生薯,既然能吃,朕就命人去找,只要能找到,就弄去种上。眼下是非常时期,啥手段都得用,总之,就你说的那句话,尽量做到不出现饿死人的事。”
“陛下心怀百姓,是大唐百姓的福分。”唐瑛这句马屁拍的可是真心实意:“其实,各地有各地的情况,只要各地的官员肯用心,一定能找到暂时的替代食品。”
李渊对唐瑛的建议很是动心,但这些事情毕竟只能试探着去做,能不能找到替代食品还在两可之间,作为皇帝,他顾虑的事情远比唐瑛顾虑的多:“你说的不错。这样,你回去后把你刚才想到的细细写一个条陈给太子,然后告诉太子,就说是朕的旨意,让各地官员都留心一下,尽量各自解决困难。开仓赈济的事情更要组织要严密,受灾严重地方的人员流动要控制住,灾民如果安置的不好,难说会不会造成大的动乱。”
“控制灾民?那,不允许他们离开的话,万一没有吃的,会不会……”唐瑛一愣,在她的印象里,大灾之年,受灾严重的百姓出外乞讨过日很正常呀,可李渊居然说不许,这让她很不理解。
“大隋灭亡的前车之鉴不得不学呀”李渊叹口气:“一旦流民聚集在一起,就会生事,没事变有事,有事变大事。不管怎么安排,都不许发生动乱,哪怕饿死几个人,也比有人造反死的人少。”
李渊不加掩饰的回答,让唐瑛心里很是难受,虽然她已经在努力接受这种封建社会的观点了,可这样不把小民的命当命,只顾自己皇权稳定的封建君王做法,还是让唐瑛无法接受。可她也无法改变,甚至连这方面的争取都做不到。
见唐瑛沉了脸不说话,李渊笑笑:“朕知道,你心怀仁慈,见不得小民死的多,但你那真是妇人之仁。隋末的大乱,死在战乱中的人口,可比死在灾荒年景里的人多的多呀。所以,天灾不怕,怕就怕**。朕也不是不体恤那些百姓,所以,朕才会命太子他们抓紧时间安排各地救灾事宜,就算一定会死人,也是死的越少越好。”
“陛下说的是,唐瑛受教了,以后一定会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唐瑛躬身行礼,暂时把那种不舒服压了下去。不管怎么说,李渊毕竟还是比较注重民生的皇帝,即便是观念上有巨大差异,他的那些道理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他这个皇帝当的也算不错了。
“你做事还是很好的。”李渊很满意唐瑛的回答,转而安慰起她来:“肯为小民请命,正是你的长处,这点,太子他们倒要多跟你学学。朕见了屈突通的上奏,他告诉朕,他手下官员视察旱灾情况时,发现洛口仓附近有近千亩田地几乎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颇感惊奇,仔细一打探,你猜怎么?”
唐瑛笑笑:“朕又在开我的玩笑了。是,那一大片田地是臣家里和周围邻居们的。这可不是臣自夸,臣家里田地中的小水窖,已经建成了五六年了,经常保养使用,所以,在此次大旱中,终于发挥出了大作用,将旱灾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
“唉,你给朕提出小水窖的建议,也有三、四年了吧?你去年回到长安后,曾建议朕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兴修小水窘,并修正各处的水利设施,朕虽然给下面的人提了,但今天看来,还是下手太晚,动作太小了,否则,今年的大灾也不会影响这么大了。唔,今冬吧,今年冬季里,一定要让各地官员抓紧这个水窖的建设,还有你提过的那个水库的修建。”
面对李渊的感慨,唐瑛只能笑笑:“如此的大旱,那种小水窖的作用也不大了。臣家里的小水窖之所以作用还可以,主要是洛阳地区今春还是下了点雨的,加上那些小水窖数量多,所以积蓄的水量基本够用。并州这几年也建设了不少小水窖了,只是大家没经验,有了今年的教训,估计明年都能积极一些了。”
人都有一种懒惰本性,没见到成效的新生事物,被接受的程度都很低,所以,即便并州、河南、山东,包括长安周遭都挖了不少小水窖,但人们并没怎么用心,所以,成效也没出来。加上这几年里,李渊父子的多半心思都用在了稳定政权和争权夺利上,小半的心思也被突厥人等占据了,哪儿来的时间去注重这些民生建设呀。
想是这样想,唐瑛却没这么说。不过,她心里也想到,不管怎么样,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大唐上下通过这一次的大旱认识到了小水窖的好处,想必明年真能在全国推广小水窖,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了,这样一来,百姓就有福了。唔,我是不是找个借口,再出去跑两年?
“瑛儿,你有这些方面的才华,就多帮帮太子,别每次见到他都板着脸,不想说话。再说,日后你就是大郎不可缺少的身边人了,老跟他怄气,对你们俩都不好。”唐瑛的沉默让李渊误会了,想起这段时间,唐瑛对李建成一直是不理不睬,也不主动前往东宫,他就感到头疼。
唐瑛何尝不明白李渊的暗示,但她实在不想谈这种问题,转念想到一个法子,她赶紧把话题给扯走:“陛下,我突然想到一个主意,或许,既能减少饿死人的事情发生,也能抓紧水利建设,嘿,您想听吗?”
“唉。”听到唐瑛再一次地回避了自己的话题,李渊忍不住想扶额长叹了:“说吧,说吧,朕听着呢。”
“嘿,陛下,咱们今年给百姓加一次劳役如何?”
李渊本以为唐瑛是找借口回避他的问题,没想到唐瑛来这么一句,他顿时一惊:“什么?大灾之年加派劳役。瑛儿呀,你这是在帮朕,还是想害朕?”
“陛下,唐瑛出过害您的主意吗?”唐瑛撅嘴了。
“大灾之年,抚民的策略之中,减少税赋为第一,减轻劳役就是第二重要,税赋多,百姓承受不起,劳役重,百姓就会逃离故土。你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却建议朕加派一次劳役,难道不是害朕?”
唐瑛仰脸一笑:“陛下,我说的加派劳役,和以往的不同。您听我把主意说完。”
“好,好,你说。”
“我是这样想的。开仓放赈,自然能解百姓燃眉之急,然而,天无雨,地绝收,百姓就算有吃的,也是吃不饱,反而天天呆在家里没事做,这样也容易出事呀。而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反正都没雨,就着干旱没活做的时候,干脆就把水利设施兴修起来,既能节省时间,也避免了百姓没事找事惹乱子的可能。”
李渊皱着眉头想了想,点点头,又摇摇头:“你也说了,他们本来就没吃的,还能饿着肚子去服劳役?那样,怕是乱的更快。”
“如果,朝廷用粮食做工钱,来付给这些百姓呢?您猜,他们愿意去服役不?”
“粮食做工钱?什么意思?”李渊虽然没听明白,却是有兴趣了。
“就是咱们告诉老百姓,只要他们肯出工来修建水利设施,不管是在自家地里挖水窖也好,还是上大坝修水库也好,干一天的工,完成一定的量,就给两斤粮食。有粮食能拿回家,陛下想,百姓还会逃避劳役,会闹出乱子吗?”
李渊是眼前一亮,拍手了:“这个想法有意思。服一天劳役,就发给他们两斤粮食,唔,似乎多了点,不知道存粮够不够。”
(八 度吧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