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晋国大乱以后,秦、晋二国都在忙着处理自己国内之事,无暇他顾。转眼间十一年过去了,秦晋在这十几年的的时间里保持了和平。
且说那晋悼公自即位以来勤于政事,富国强兵,重用贤人,启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秦景公自也不甘输与别人,也对内强经济,缮甲兵,对外积极结好楚国,力求和晋国抗衡,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奈何这晋国始终是秦国向中原发展的一堵厚厚的墙,使秦国很难突破,这让秦景公感到十分气闷,但又无可奈何。明知晋国难以突破,秦景公采取了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韬光养晦,埋头发展经济。这一发展就是十几年!
公元前562年,宋国伐灭曹国,郑国为救曹国,###宋国。宋国急来向晋国求救,这晋国和宋国素来交好,晋国遂率鲁、齐、宋、卫、曹、莒、邾、腾、薛、杞及小邾等十二国联军攻郑,郑君恐慌求和,盟于亳。
楚国见郑国竟然敢和晋国_38605.html结盟,遂攻打郑国。郑国又慌忙向楚国求和。晋国见郑国又向楚国求和,勃然大怒,再次出兵攻打郑国,因不久以前已联合诸国攻郑,不便再次发起联合,遂独立###郑国。郑国见势不好,忙向楚国求救,楚国见晋国势大,不敢贸然应允。郑国见求救楚国无望,只好转而向秦国求救。
秦景公收到郑国的告急文书,找诸大臣商议是否救郑。
秦景公道:“郑国向我求救,是我国东进中原的一个契机,但目前晋国实力大增,又有中原诸国联合,连楚国都不敢插手,救是不救,请大家给我拿个主意!”
庶长鲍上前道:“郑国向我求救,是出于对秦国的信任,秦国自立国以来,国土微小,以极少之军力数抗强敌,取得今日的成就。想那晋国虽强,纯土鸡木狗而已,我大秦对百万雄师尚且不怕,怕他何来?以我之见,正是因为连楚国都不敢出手,此时出手方显我大秦之英雄本色!”
秦景公受他影响,豪气顿生,仰天长笑道:“爱卿之言,甚合我意,我大秦国逆境而上,数克强敌,怕过谁来!但此事体大不可轻率行事,你且带精兵两万,将军武为你先锋,你二人需小心行事,赶走晋国,速去速回!”
庶长鲍、将军武得令领兵向郑国方向进发。
庶长鲍、将军武带领人马夹风带沙,狂飙突进,如闪电般的杀向晋军,晋军还没反应过来,就一败涂地。
庶长鲍带领人马得胜而归。
这郑国长期居于晋楚两大强国之间,左右逢源,已成墙头之草,见晋国退兵,便又向晋国示好,晋郑重修旧好,二国暂时无事。秦景公得知此事,一笑置之也不理他。没成想他的这次进军晋国却给秦国惹下了大麻烦!
秦晋栎之战后,晋悼公对被秦国战败之事耿耿于怀,心知但凭晋国之力无法战败强悍的秦国。于是遍告诸侯,要求各国发兵相助,声称誓报栎之战战败之仇。与此同时和楚国修好,取得了楚国在秦晋之间保持中立的承诺。
鲁、齐、宋、卫、曹、莒、邾、腾、薛、杞及小邾等各诸侯晋国畏惧晋国之威,不敢不发兵相助,兼之秦国是个地区强国,任其发展早晚会给各国构成威胁,见楚国同意不出兵相助,于是各国同意发兵助晋伐秦。
公元前559年,周灵王十三年,晋国联合诸国以报复十年冬秦败晋栎之役战败之辱为名,率兵五十万号称百万,向西进攻秦国(今陕西境)进发。
听说晋国带领联军来伐,秦国并不慌张,秦景公动员全国,枕戈待旦,等待晋国联军大到来。
两军交锋,联军势大,秦国不敌,逃往秦国腹地,度过泾水(水名,此指泾水渡口,在今陕西泾阳南),秦景公令人拆除吊桥,令联军无法过河。随后秦军退到域林以西,收拾残军。不提。
且说以晋国为首的联军,见秦国军队已经渡河,渡桥已拆,追之不及,只得暂时停止追击,商议对策。宋、齐两国考虑本国尚有许多内患,亟待解决,且担心秦国一旦覆灭,无人可以制约晋国,晋国中原独大,各国岂不是更是雪上加霜?为此以宋、齐两国军队反对渡过泾河。
欲知诸侯能否渡得河去,消灭秦军,请听下回接着说。58xs8.com